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肾虚血瘀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方。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CL 318952纯度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内皮素(endothelin, 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动态血压、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SV)及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 6MWD)]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动态血压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Immune biomarkers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有效率为79.37%,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CY、ET、hs-CRP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NO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V、LVEF、6MWD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selleck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H型高血压,可降低患者血压及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脏功能。
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建立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比色法检测肝糖原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糖耐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雄性小鼠genetic mutation60 mg/kg STZ组注射3次均未有成模者,90 mg/kg STZ组初次注射成模率达到30%,12MLN8237抑制剂0 mg/kg STZ组初次注射成模率即达到80%;雌性小鼠120 mg/kg STZ组注射3次成模率仅达到3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三PF-07321332体内酰甘油、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肝糖原含量、糖耐量及ISI均显著降低(F=186.31~716.37,t=3.70~18.16,P<0.05);胰岛素水平稍有增高,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高糖高脂饲料联合一次性注射120 mg/kg STZ诱导雄性小鼠可建立较为理想的2型糖尿病模型,STZ单次注射剂量和小鼠性别对2型糖尿病模型成功建立具有一定影响。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方法 66例结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实行改良Nirogacestat使用方法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3-Methyladenine说明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目、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盆腔感染、吻合口出血)发生情况、生存期达1年情况、转移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目、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2.09±26.13)min、(87.85±40.21)ml、(7.32±3.00)个、(3.99±1.50)d、(12.36±3.21)d;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目、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0.09±20.11)min、(150.08±70.11)ml、(6.14±1.11)个、(6.23±2.00)d、(16.58±4.09)d。试验组手术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生存期达1年占比auto-immune response高于对照组,转移复发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结肠癌患者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瘤组织中O-岩藻糖基转移酶1基因表达变化对相关肿瘤预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癌组织中O-岩藻糖基转移酶1基因(POFUT1)的表达变化对相关肿瘤预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结合TCGA数据库及GTEx数据库获取的泛癌数据集,利用GEPIA2及TIMER2数据集,比较多种类型肿瘤与配对PF-02341066核磁的正常组织中POFUT1的表达水平,选出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肿瘤类型;比较不同POFUT1水平的上述肿瘤患者的预后。利用TIMER数据库及Estimate软件包筛选POFUT1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关联性最强的肿瘤,并分析POFUT1与上述肿瘤组织基质评分、免疫细胞浸润评分及综合评分的相关性。进一步利用String数据库及GEPIA2筛选POFUT1关联基因,并通过DAVID数据库对POFUT1及其关联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配对的正常组织比较,POFUT1在胆管癌Biosorption mechanism、结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胶质细胞瘤、头颈鳞状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脑低级别胶质瘤、肝细胞癌、肺腺癌、肺鳞癌、胰腺癌、直肠腺癌、皮肤黑色素瘤、胃癌、胃食管癌、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OFUT1在TIMER2和GEPIA数据库中同时均表达差异的肿瘤类型有7种(结肠癌、食管癌、胶质细胞瘤、头颈鳞状细胞癌、肾嫌色细胞癌、直肠腺癌、胃癌)。肾透明细胞癌和直肠腺癌中,POFUT1高表达组的总生存期高于POFUT1低表达组(P均<0.05);脑低级别胶质瘤、间皮瘤、葡萄膜黑色素瘤中,POFUT1低表达组总生存期高于POFUT1高表达组(P均<0.05)。POFUT1与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关联性最强的3种肿瘤更多分别为脑低级别胶质瘤、结肠癌、膀胱尿路上皮癌;POFUT1表达水平与脑低级别胶质瘤组织的基质、免疫细胞浸润、综合评分及结直肠癌组织的免疫细胞浸润评分均具有相关性(P均<0.05)。POFUT1及其关联基因富集的通路主要为蛋白质结合及RNA结合途径、丝氨酸相关酶途径、细胞凋亡通路和Notch信号通路。结论 POFUT1在17种肿瘤中表达水平上升;POFUT1高表达的肾透明细胞癌和直肠腺癌预后好,POFUT1低表达的脑低级别胶质瘤、间皮瘤、葡萄膜黑色素瘤预后好;POFUT1可能通过调控肿瘤免疫浸润水平及信号通路如蛋白质结合及RNA结合途径、Notch信号通路等影响肿瘤患者预后。
临床药师在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的药学服务
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在高血压伴BMS-907351溶解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的药学服务,体现其在安全、合理、有效用药等方面的价值。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青年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BLZ945病例的治疗全过程,结合患者的具体病Secondary autoimmune disorders情,应用药学的专业知识,从药物的选择、剂量推荐、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协助临床医师制订降压、控制心率及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治疗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分析总结临床药师在该疾病中的药学服务。结果 根据患者血压和心率情况,先后使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和盐酸依伐布雷定片降压的同时控制心率;评估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建议予以叶酸片治疗。治疗后患者血压、心率得到控制,出院3个月后复查同型半胱氨酸已基本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临床药师对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药物选择进行了分析并进行药学监护,为其提供了优质和个体化的药学服务,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
三维全容积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与其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三维全容积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严重程度与其左selleck抑制剂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 选定本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诊的100例HDCP患者,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A组(40Fer-1 MW例,妊娠native immune response期高血压)、B组(35例,轻度子痫前期)、C组(25例,重度子痫前期)3组,同期择期40例健康妊娠孕妇作为D组。观察4组的心输出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率,同时分析上述有意义指标与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2(IL-12)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A、B、C、D 4组的CO、LVEF、心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LVESV、LVEDV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 4组的RI、hs-CRP及IL-1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HDCP患者的LVESV、LVEDV与RI、hs-CRP、IL-12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 三维全容积成像技术可评估HDCP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其左心室重构与其疾病严重程度、子宫动脉RI及炎症反应存在明显相关性。
IL-17A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上皮间质转化密切相关
目的 探究IL-17A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肾上皮间质转化(EMT)中的作用。方法 4周龄的SPF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实验组)、京都维斯塔尔大鼠(WKY)(对照组)各20只,分别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在4、6、10、30周龄进行实验观察。采用无创尾动脉血压测量仪动态检测大鼠的血压情况;流式细胞技术分Blebbistatin临床试验析大鼠脾淋巴细胞中Th17细胞的频数;RT-PCR法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肾脏IL-17A、iNOS、Arg-1、E-cadherin、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IL-17A的水平。结果 从6周龄始SHR大鼠血压显著高于同期的WKY组(P<0.05或P<0.01),SHR大鼠Th17细胞频数以及肾脏和血浆中IL-17A的表达亦显著高于同期WKY组(P<0.05或P<0.01);在30周龄时SHR大鼠肾脏中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WKY组(P<0.01),而Arg-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WKY组(P<0.01);iNOS mRNA及蛋白的表达在6、10周龄时显著高于WKY组(P<0.05或P<0.01),α-SMA mRNA及蛋白从10周龄始显著高于WKY组(P<0.05或P<0.01)。SHR大鼠肾脏中IL-17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从10周龄始与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购买Adezmapimod731,P<0.05;r=-0.827,P<0.01),而与α-SMA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Biofouling layer=0.658,P<0.05;r=0.968,P<0.01)。结论 IL-17A与SHR大鼠肾EMT的过程密切相关,可能是通过介导肾脏浸润的巨噬细胞M1/M2极化发挥作用。
6’-O-咖啡酰基熊果苷对Ⅰ型糖尿病的保护作用
探讨6’-O-咖啡酰基熊果苷(CA)对Ⅰ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干PLX4032抑制剂预和对脏器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被注射四氧嘧啶建立Ⅰ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小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6’-O-咖啡酰基熊果苷低剂量组(100 mg·kg~(-1)·d~(-1) bw)、6’-O-咖啡酰基熊果苷高剂量组(200 mg·kg~(-1)·d~(-1) bw)。以6’-O-咖啡酰基熊果苷为受试药进行灌胃干预,连续给药4周后,对各组小CL13900供应商鼠耐糖量、脏器指数、血清指标、肝脏和肾脏组织指标进行测定和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表明:6’-O-咖啡酰基熊果苷能够降低Ⅰ型糖尿病小鼠血清中TC、TG、NEFA和LDL-C含量,升高HDL-C和NEFA含量;提高肝脏组织中SOD、CAT、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ALT活力、AKP活力和肾脏组织中BUN的含量;降低肾脏、肝脏和胰腺组织病理的损伤。结论:6’-O-咖啡酰基熊果苷有一定的降血糖效果,对Ⅰ型糖尿病小鼠肝脏、肾脏、胰腺有一定的保Biomass burning护作用。
广州社区高血压控制满意患者颈动脉斑块转归分析
目的探讨广州社区高血压控制满意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转归。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在半年至1年内两次住院且均作颈动脉超声检测的广州社区患者326例, 其中男166例、女160例, 年龄(71.17±0.60)岁。分为非高血压(56例)、高血压控制满意(195例)和高血压控制不满意(75例)3组, 比较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转归(△Crouse评分);再将资料分为70岁以下和70岁及以上两个层次进一步分析3组间斑块的转归;最后, 将高血压患者再分为高血压两次控制满意(160例)、一次控制满意(35例)和两次控制均不满意(75例)3个亚组, 分析斑块的转归情况。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ANOVDS-3201研究购买A或Kruskal-Wallis法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高血压控制满意组和非高血压组间△Crou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血压控制不满意组与高血压控制满意组、非高血压组之间△Crous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400(0.000, 1.900)分比0.000(-0.200, 0.700Colforsin)分比0.000(-0.200, 0.200)分](均P0.05)。在70岁以下和70岁及以上患者中高血压控制满意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间△Crou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高血压亚组中, 高血压两次控制满意组与两次控制不满意组间△Crou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所有年龄的高血压患者, Laboratory Fume Hoods血压控制满意后, 颈动脉斑块进展情况与非高血压患者无明显差别;但血压控制不满意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进展明显增快。
个体化膳食对老年结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体化膳食对老年结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间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结肠癌化MK-2206小鼠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化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medicinal guide theory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个体化膳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营养状况[血清血红蛋白(Hb)、总白蛋白(TP)、清蛋白(ALB)、体质量指数(BMI)和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估量表(PG-SGA)评分]、免疫功能[CD8~+、CD4~+和自然杀伤细胞(NK)]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化疗后,研究组患者Hb、TP、ALB和BM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G-SG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CD8~+、CD4~+和N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QLQ-C30量表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NN2211.05)。结论 个体化膳食能有效保障老年结肠癌患者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适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