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ATP6V1C1在肝细胞癌(HCC)表达情况及功能。方法本研究为基础研究, 利用来自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基因表达总库(GEO)测序数据, 找出HCC差异表达基因(P0.01, |logFc|≥1), 进一步利用来自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在线数据UALCAN、Timer分析ATP6V1C1在HCSelleck Y27632C不同分期的表达情况及不同表达水平的预后情况, TGDC-0068he Human Protein Atlas分析正常肝组织与肿瘤组织免疫组化。TCGA数据库包含女性患者121例, 男性患者281例, 年龄16~81岁, 数据分析后台自行完成。KEGG信号了解ATP6V1C1对相关通路的影响。构建pcDNA3.1(+)-ATP6V1C1载体, 购买siRNA干扰片段体外研究ATP6V1C1对肝细胞癌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ATP6V1C1在多种癌症中上调(P0.05), ATP6V1C1的表达水平与HCC的肿瘤分级有关, 在肝癌患者中, ATP6V1C1表达上调患者相对下调患者预后更差(P0.MK-1775价格05)。过表达ATP6V1C1后明显促进HCC细胞的侵袭、迁移、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 同时, 干扰ATP6V1C1抑制HCC细胞的侵袭、迁移、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结论 ATP6V1C1在HCC中表达与预后相关, 这个研究为HCC提供了新的可能诊断及治疗靶标。
肝癌血清外泌体环状RNA表达谱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外泌体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谱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8年收治的3例肝癌患者和3例健康志愿者血清样本,利用总外泌体分离试剂盒分离血清中的外泌体,利用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和Western blotting对外泌体进行鉴定,利用高通量芯片技术检测circRNA表达谱差异。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62例肝癌患者血清circRNA分子的表达情况。分析表达异常的hsa_circ_0002018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分离得到的外泌体为圆形、双层膜囊状的颗粒,粒径约100 nm,标志蛋白CD9/CD63表达显著。肝癌患者血清及健康志愿者血清的样本间差异表达的circ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倍数>2且P<0.05)共2 094个,其中表达上Ipatasertib浓度调1 168个,表达下调的926个;验证结果显示 hsa_circ_0002018(circNFIC)在肝癌患者血清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1)。circNFIC的异常高表达与肝癌患者发生肝外转移(P=0.003)、肝内转移(P=0.034)和肿瘤增大(P=0.019)显著相关,而与年龄、性别、AFP水平、肝硬化、BCLC分期和分化程度无显著关联性(P>0.05)。circNFIC高表达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24.35±3.09)个月 vs (31.49±2.95)个月,P<0.05]。结论 肝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circRNA表达谱发生显著变化,其中circAlpelisib临床试验NFIC水平升高与肝癌进展和生存密切相关,通过测定血清外泌体内circNFIC的水平有助于肝癌的临床Selleck Panobinostat诊断和预后判断。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直径≤5 cm尾状叶肝细胞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探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对直径≤ 5 cm 尾状叶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于本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直径≤ 5 cm 尾状叶肝细胞癌患者 44 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消融组 18 EPZ-6438细胞培养例(行超声引导下 RFA)和切除组 26 例(行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评估 RFA 消融效果和完全消融率;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生存情况。结果 消融组术后一次完全消融率为 83.3%(15/18),补充消融后的完全消融率为 100.0%,消融次数为 1~2(1.3±0.4)次。消融组手术时间、肝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53Ipatasertib体外、10.517、12.590,均 P<0.001)。术后两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消融组术后 1、3、7 d 时的 TBIL、ALT、AST 水平均低于同期切除组(P<0.05)。消融组术后发生 Clavien-DindoⅠ~Ⅱ级并发症 2 例(11.1%),切除组发生 ClavienDindoⅠ~Ⅱ级5例(19.2%),Ⅲ~Ⅳ级2例(7.7%),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Clavien-Dindo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消融组术后 1、3、5 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 94.4%、65.2%、34.2%,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94.4%、69.3%、50.6%;切除组术后1、3、5年累积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8.5%、61.3%、30LY2835219化学结构.4%,累积总生存率分别为 92.3%、65.5%、46.3%。两组累积无瘤生存率与累积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P=0.862;χ~2=0.067,P=0.796)。结论 超声引导下RFA治疗直径≤5 cm尾状叶肝细胞癌安全可行,总体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同时可减少患者创伤,促进术后肝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导selleck合成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128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6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胸腔穿刺术治疗,观察组实施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对比临床指标、并发症、生活质量。结果:(1)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胸腔积液吸收时间、气促缓解时MK-1775溶解度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引流量与对照组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2)并发症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selleck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3)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积液引流术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提高患者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外泌体在不同肝炎及其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外泌体(exosomes,EXOsROCK抑制剂)是由细胞内多囊泡体形成,携带脂质,蛋白质,编码和非编码RNA以及线粒体DNAPanobinostat半抑制浓度等多种生物大分子,可导致受体细胞发生修饰。在正常和病理条件下,它们可以由不同的细胞类型释放,包括肝细胞,肝星状细胞和免疫细胞,作为细胞间介质在肝细胞内或者和其他器官之间起着细胞间通讯的作用,被认为是人类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治疗剂。可提供有关疾病MK-1775发展过程或者与远端器官发生过程中的更多信息,是我们诊断,预后和治疗疾病的有效工具。本文主要对EXOs在不同类型的肝炎及其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为临床治疗肝炎及其相关疾病的研发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图文式健康教育对中晚期肺癌介入治疗患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究图文式健康教育对中晚期肺癌介入治疗患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获悉更多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图文式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医护满意度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出院前,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我管理效能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疾病认知水平和医护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图文式健康教育应用于中晚期肺癌介入治疗的患者,能降获悉更多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力以及医护满意度。
支气管动脉复合栓塞治疗肺癌大咯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复合栓塞治疗肺癌大咯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肺癌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栓塞剂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栓塞剂行BAE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咯血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2%(P <0.05)。两ABT-199生产商组术后1个月内的咯血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的咯血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GDC-00680.05)。两组术后3个月内的并Rapamycin分子式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动脉复合栓塞治疗肺癌大咯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远期咯血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