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托槽隐形矫治成人Ⅱ类错颌畸形伴重度牙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成人Ⅱ类错颌畸形伴重度牙周炎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畸矫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成人Ⅱ类错颌畸形伴重度牙周炎患者120例,均行正畸矫治,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者60例为观察组,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倾斜牙、转位牙矫治时间及矫治期间患者牙龈萎缩、牙釉脱矿及牙周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矫治前及矫治6个月时,评估2组患者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牙周袋探诊深度,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采用PCR法检测2组患者龈下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杆菌及福赛拟杆菌阳infant immunization性情况。矫治6个月时采用美国正畸学会客观评分系统评估2组患者牙齿排列、覆盖、咬合接触、邻牙接触关系、牙根平行度。结果 观察组倾斜牙、转位牙矫治时间[(15.29±4.00)、(14.85±3.77)周]均短于对照组[(32.17±4.08)、(30.03±3.99)周](t=22.884,P<0.001;t=21.420,P<0.001),矫治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21.67%)(χ~2=11.644,P<0.001)。矫治6个月时,观察组牙龈指数[(0.59±0.20)分]、龈沟出血指数[(0.80±0.62)分]、菌斑指数[(0.92±0.31)分]、牙周袋探诊深度[(1.29±0.22)mm]均低于对照组[(1.21±0.23)分、(1.35±0.61)分、(1.58±0.40)分、(1.80±0.28)mm](P<0.05),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30.03±3.27)ng/L]、C反应蛋白[(20.86±3.22)mg/L]、肿瘤坏死因子-α[(25.01±2.89)n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7.56±3.51)ng/L、(26.73±3.35)mg/L、(32.20±3.25)ng/L](P<0.05),龈下牙龈卟啉单胞菌(13.33%)、伴放线杆菌(16.67%)、福赛拟杆菌(13.33%)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36.67%、35.00%、28.33%)(P<0.05);2组矫治后6个月时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及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杆菌、福赛拟杆菌阳性率均低于矫治前(P<0.05),龈沟液白细胞介素-1β、C反应蛋确认细节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INCB28060体外均高于矫治前(P<0.05)。观察组矫治6个月时牙齿排列[(4.17±0.48)分]、咬合接触[(3.13±0.54)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95±0.47)、(3.78±0.58)分](P<0.05),覆盖[(4.61±1.88)分]、牙根平行度[(3.67±0.44)分]、邻牙接触关系[(3.18±0.66)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4.06±1.55)、(3.07±0.46)、(2.79±0.67)分](P<0.05)。结论 成人Ⅱ类错颌畸形伴重度牙周炎患者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正畸治疗可改善牙周微环境,缩短矫治时间,并发症少。

全程个案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目的 分析全程个案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患Crizotinib小鼠者生存质量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治疗的56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全程个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生存质量评分、临床行为依从性评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合理饮食、坚持治疗、情绪稳定、遵医嘱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社会卫生保健、工作能力、家庭关系、meningeal immunityLiraglutide溶解度流状况、娱乐情况、心理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个案管理模式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行为依从性,提升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腹膜后肿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腹膜后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13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评价消融疗效, 观察术后并发症, 比较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结果射频消融术selleckchem INCB28060后患者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均明显改善, 住院时间为(9.2±2.9)d。10例患者肿瘤完全消融, 1例肿瘤残留, 2例肿瘤转移。1例患者术后十二指肠穿孔并发腹腔内感染, 其余患者未出现严重并diABZI STING agonist发症。13例患者共20个病灶, 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最大径分别为(39.5±15.9)mm、(30.6±4.9)mm、(15.6±7.7)mm和(9.9±3.1)mm, 术后1、3、6个月均Microbiology education小于术前(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是一种实时、精准、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手段, 对于腹膜后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双乌散寒通络方外用防治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不良反应20例

目的:观察双乌散寒通络方外用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不良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将40例使用奥沙利铂化疗的胃癌、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在化疗时采用双乌散寒通络方浸泡手足,对照组则采用温水浸泡手足。治疗14 d后观察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周围神经不良反应分级情况,周围神经不良反应程度[化疗药物周围神经毒性生活质量问卷20(EORTC QLQ-CIPN 20)量表评分]以及其他不良反应(骨髓此网站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等)。结果:第1个疗程后,Non-specific immunity2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18/20)、60.00%(12/20);第2个疗程后,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17/20)、50.00%(10/2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疗程治疗后,2组2级、3级周围感觉性和运动性神经病变发生率Baricitinib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1、2个疗程后,2组EORTC QLQ-CIPN 20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其他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恶心,食欲减退,乏力,发热等,均为1~2级。结论:双乌散寒通络方能有效防治奥沙利铂引起的周围感觉性及运动性神经病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MSCT三期增强扫描联合5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及临床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Dibutyryl-cAMP体内SCT)三期增强扫描联合5种血清Fe biofortification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及临床病理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9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总结不同检查方式对肺癌诊断的准确率以及相关影像学表现,并确认细节比较不同人群相关指标水平。结果肺癌患者CA153、CA125、NSE、.CEA和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MSCT检查联合CA153、CA125、NSE、CEA和CYFRA21-1检测对肺癌的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MSCT及5种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查者(P<005)。结论CA153、CA125、NSE、CEA和CYFRA21-1水平在肺癌患者中显著上升,而MSCT增强扫描检查可清晰显出病灶大小、形态及位置,二者联合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更高,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数字乳腺断层X线摄影与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诊断早期乳腺癌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数字乳腺断层X线摄影(DBT)与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OPTIMUS)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2月—2020年6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时接受DBT和OPTIMUS检查的158例乳腺癌患者共158个病灶,根据病灶形态分为肿块型及非肿块型,根据病灶大小分为直径≤1cm及直径>1cm。以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分类作为诊断依据,以病理结果点击此处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DBT和OPTIMUS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漏诊率及误诊率。结果DBT和OPTIMUS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5和0.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85,P<0.001)。在肿块型病灶、非肿块型病灶及直径≤1cm病灶分组中,DBT和OPTIMUS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50、2.315、3.835,P<0.05)。DBT和OPTIMUS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特异度分别为33.33%(4/12)和75.00%(9/12),误诊率分别为66.67%(8/12)和25.0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DBT和OPTIMUS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为90.41%(132/146)和95.89%(140/146),漏诊率分别为9.59%(14/146)和4.10%(6/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TIMUS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整体效能优于DBT,尤其适合诊断直径≤1 cm的病灶;DBselleck抑制剂T对非肿块型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优于OPTIMUS,更适合检出非对称结构、结构扭曲等病灶;临床诊断乳腺癌时,对于触诊阴性病灶更适合采用Automated WorkstationsOPTIMUS,对于不对称增厚病灶更合采用DBT。

罗哌卡因及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的效果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及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前锯肌阻滞(SAPB)Adavosertib IC50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该院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C组)。RD组和R组麻醉诱导前均行SAPB,RD组术侧注射0.5%的罗哌卡因与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混合液20mL,R组术侧注射0.5%的罗哌卡因20mL。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中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记录恢复室拔管时长、苏醒延迟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Emricasan价格况。记录术后4、8、12、24、48h静息及活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例数和恶心呕吐例数。记录术前1d和术后1 d睡眠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RD组和R组cardiac mechanobiology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长缩短,苏醒延迟和苏醒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RD组和R组静息及活动VAS明显低于C组,术后8、12、24hRD组静息及活动VAS低于R组和C组(P<0.05)。与R组和C组比较,RD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0~<8 hRD组和R组补救镇痛率低于C组,术后8~<24hRD组补救镇痛率低于R组和C组(P<0.05)。3组术前1d睡眠时间无差异(P>0.05)。R组和C组术后1d睡眠时间较术前1d缩短,RD组术后1d睡眠时间较R组和C组明显增加,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0.5%罗哌卡因SAPB可安全有效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镇痛。添加0.5 μg/kg的右美托咪定可延长阻滞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

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病伴失眠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按摩对高血压病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中文科技期刊BI 10773小鼠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有关穴位按摩干预高血压病伴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 5.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研究,1524例患者,其中治疗组764例,对照组760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高血压病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效果更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MD=-2.09,95%CI(-2.53,-1.64),P<0.00001;睡眠改善有效率(基于《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RR=1.12,95%CI(1.04,1.20),P=0.002];睡眠改善有效率(基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RR=1.21,95%CI(1.04,1.40),P=0.002],降压Staurosporine细胞培养效果Enteral immunonutrition更优[收缩压:MD=-10.33,95%CI(-15.00,-5.67),P<0.0001;舒张压:MD=-4.95,95%CI(-6.87,-3.04),P<0.00001],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MD=7.75,95%CI(5.88,9.62),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按摩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高血压病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有效降低血压,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现状

目的 三阴性乳腺癌高侵袭、高复发、高转移且预后差,对内分泌治疗、抗Her-2靶向治疗不敏感。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进展。方法person-centred medicine 应用PubMed、CNKI、万方等数据库,以“TNBC、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等作为搜索关键词,检索近年的相关文献。结果 病理完全缓解被认为是新辅助治疗预后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药物仍然是TNBC患者的首选新辅助化疗方案,铂类药物的应用使BRCA基因突变TNBC患者有寻找更多了更优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但血液学、消化系统等相关不良反应不可忽视。免疫调定点抑制剂相关药物被证实在TNBC新辅助治疗上能提高pCR,改善长期生存预后,且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较铂类药Taurine作用物发生率更低。肿瘤微环境靶向药物、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等相关药物在多药联合方面上的临床研究有积极治疗效果。结论 TNBC新辅助治疗中,化疗是基础,免疫治疗已有相关临床试验成果,肿瘤微环境靶向药物、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具有很大研究前景。

对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困难骨盆”的认识和思考

在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 骨盆空间狭窄、直肠系膜肥厚等因素, 导致术中视野暴露困难, 手术操作难度增加。近年来, 由于腹腔镜外Plant-microorganism combined remediation科及手术器械的发展, 临床医生和患者对解剖层次的精准要求、对神经保护、功能保留的需求越来越高, 结直肠外科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将面临更多”困难骨盆”所带来的挑战。因此, 本文对直肠癌根治术中”困难骨盆”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复习总结。本文分析了导致”困难骨盆”发生的可能解selleckchem剖因素, 包括骨盆径线长度、盆腔解剖结构成角和盆腔软组织脏器体积等。但目前通过这些因素建立的直肠癌术中”困难骨盆”的预测模型存在纳入临床指标不全、变量相对单一的问题, 因此尚NSC 125973核磁需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完善模型。相信未来随着对直肠癌”困难骨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将有助于实现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