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丁酸钠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正丁酸钠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肺腺癌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正丁酸钠浓度(0 mmol/L、1.25 mmol/L、2.50 mmol/L、5.00 mmol/L、10.00 mmol/L、20.00 mmol/L和40.00 mmol/L)对肺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筛选出正丁酸钠的有效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进行后续实验,Photocatalytic water disinfection同时设置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肺腺癌细胞的Ki-67、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Notch受体1(NOTCH1)、Hes家族BHLH转录因子1(HES确认细节1)、周期素D3(cyclin D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肺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肺腺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长,正丁酸钠对肺腺癌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升高(均P<0.0selleck化学5),呈现浓度依赖性和时间效应。干预72 h后,对照组、5.00 mmol/L正丁酸钠组、10.00 mmol/L正丁酸钠组、20.00 mmol/L正丁酸钠组的Ki-67、PCNA、Bcl-2、NOTCH1、HES1和cyclin D3蛋白表达水平和克隆形成率均依次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凋亡率均依次升高(均P<0.05)。结论 正丁酸钠可抑制肺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这可能与其抑制增殖相关蛋白和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促进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

川芎嗪对心血管的保护机制综述

川芎嗪是川芎的主要成分。研究发现,川芎嗪对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心脏,川芎嗪可以通过抗氧化应激、调节自噬、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途径,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川芎嗪还可减轻炎症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减轻梗死心肌的纤维化和心肌细胞肥大,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腔扩大;另外,川芎嗪还对改善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川芎嗪对血管的作用机制更为丰富,可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抑制内皮细胞凋亡;通过抑制炎症和糖萼降解来维持血管内皮功能和稳态;通过减轻铁超载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川芎嗪还具有一定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它可通过减少炎症因子及黏附分子,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表达等途径,发挥抗血栓功效。另外,川芎嗪还可降低载脂蛋白E缺陷小鼠的血脂水平,抑制脂质在内皮下沉积,抑制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合网络药理学,川芎嗪对心血管的保护机制可能主要是寻找更多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HIF-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sellecktein kPhycosphere microbiotainase, MAPK)通路实现的。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是已经获准临床应用的制剂,但临床应用时发现了一些不良反应,需要加以注意。

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ER表达状态与高频超声及SWE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2,HER2)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其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表达状态与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图像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就诊、有明确病理学检查结果,且HER2表达阳性患者136例。77例ER阴性为Ⅰ组,59例ER阳性为Ⅱ组。对上述病灶行高频超声及SWE检查,获得相应变量。分别比较各变量表达情况与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最后将上述有差异的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各变量诊断价值。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比较各项指标。结果:高频超声结果显示Ⅰ组较Ⅱ组更易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P<0.05)。SWE显示Ⅰ组PLX-4720试剂与Ⅱ组相比杨氏模量的最大值(E_(max))、平均值(E_Root biomass(mean))、最小值(E_(min))均较高(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OR=0.553,P=0.004)、E_(max)(OR=0.877,P=0.000)均是影响免疫组化结果的独立影响BI 10773因素。淋巴结转移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602,P=0.042,95%CI0.506~0.698,诊断灵敏度为59.3%,特异度为61.0%。E_(max)指标曲线下面积为0.910,P=0.000,95%CI 0.861~0.959,诊断灵敏度为96.6%,特异度为79.2%,阈值为124.335 kPa。结论:乳腺癌患者HER2表达阳性时,ER不同表达状态其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及杨氏模量值存在明显不同,淋巴结是否转移和E_(max)值均为独立影响因素,其中E_(max)值诊断效能最佳,这将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脂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金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抗感染、平衡电解质、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聚集及心肌细胞代谢改善等)的selected prebiotic library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与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片),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selleck LY294002。结果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一氧化氮(NO)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Crouse斑块积分、Gensini冠脉狭窄程度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减小,均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相比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在调节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作用更显著,且Nirogacestat试剂临床疗效更高。

人参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分析

以粗人参肽为原料,80%乙醇为洗脱溶液,用DA201-C大孔树脂进行纯化,测定纯化前Ferrostatin-1配制后多肽的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酪氨酸酶抑制能力、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等生物活性及分子量分布、氨基酸组成、滋味等指标。在活性方面,粗人参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酪氨酸酶抑制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纯化后抗氧化活性提高不明显,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有较大提高,尤其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提高较显著,在10mg/mL时是纯化前的13.29倍。在分子量方面,粗人参肽中1500Da以上的占比25.37%,纯化后分子量减小,10VX-765采购00Da以下占比85%以上;在氨基酸组成方面,纯化前后人参肽中甘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均较高,分别为73.2%和75.4%;纯化后疏水性氨基酸显著增加,增幅为12.15%。在滋味方面,纯化后苦味较突出,苦味值为8.00。实验结果表明,人参肽的抗氧化活性可能与甘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有关;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可能与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等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增加且纯化后分子量变小有关;人Practice management medical参肽的活性与滋味也有一定关联;本文研究为后续筛选肽段明确的人参活性肽奠定了基础。

药食同源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添加药食同源食材的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和康复的影响,以期发掘民族医药在现代医学营养治疗中独特的重要作用。方法将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添加药食同源食材营养支持治疗(YEN+PN)组(A组,32例)和普通食材营养支持治疗(EN+PN)组(B组,30例)。两组病人均于伤后24 h启动肠内营养支持,A组普通食材的基础上添加药食同源食材,B组仅使用普通食材,使用的其它肠内营养制剂及PN支持情况AB两组相同。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各提供50%热量。观察两组病人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肝功能、血糖、血生化、人体成分分析变化(Inbody S10)、肺部感染发生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ICU滞留时间、脱机时间和28 d病死率等临床指标。EN支持期间,观察病人胃潴留、返流误吸、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及痰量等不良反应。病人入院时及入院后每周至少两次selleck抑制剂检测ALB、PA、TP、Hb、肝功能、血糖和血生化等营养相关指标。人体成分分析监测每周1次结果入院后第14天,A组病人血清ALB,PA,TP、Hb、肝功能、血糖、血清生化及人体成分变化较B组更趋于正常,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A组胃潴留、返流误吸、腹胀、腹泻、痰量较B组改善明显(P<0.05)。第28天时,上述指标变化及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ICU滞留时间、脱机天数A组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8 d病死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合理添加药食同源食材的肠内营养支持较普通食材更易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efitinib-based PROTAC 3体外的营养状况,减少胃潴留、返流误吸、腹胀、腹泻、粘痰等不良反应,有利于血糖调整和代谢紊public health emerging infection乱的改善,促进机体合成,缩短ICU滞留及机械通气的时间,降低并发症、改善愈后。

以不同氮源激发查尔酮高效串联构筑含氮稠杂环化合物

多样性导向合成是由生物化学、药物化学以及组合化学共同发展下所产生的新兴领域,以高通量的方式产生类天然产物的化合物,从单一的起始原料出发,以简单易行的方法合成结构多样的化合物,是一种正向合成分析法。在合成过程中尽可能引入具有多样性的官能团从而来构建不同的复杂化合物。本文以α,β-不饱和酮(查尔酮类化合物)作为起始原料,引入不同的氮源,结合微波辅助合成技术,设计了C-N偶联、串联反应等的方法研究,导向性合成一系列复杂的含氮稠杂环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1H NMR、~(13)C NMR和HRMS对其进行确证。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对天然产物中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相关进展和构筑,以及C-N键的构建方式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Video bio-logging内容,即以查尔酮类化合物为原料,在不同方向上引入氮源,运用绿色高效的串联环化反应实现具有多样性的含氮稠杂环骨架的合成。第二章研究了在微波辅助无催化剂下以查尔酮为原料,与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反应,引入无机氮源NH_4OAc反应10 min,一锅三组分杂[3+2+1]环加成高效构筑24个7,8-二氢-6H-喹啉-5-酮系列化合物,其中有18个新化合物,产率可达到79-89%,该反应从简单原料出发,利用微波辅助合成具有绿色、高效、操作简单等优点,实现有机与无机的融合,并合成具有多样性的目标化合物。第三章探究在亲核试剂上引入氮源进行反应,即以N-取代β-烯胺酯为反应原料,与2-羟基查尔酮反应,通过I_2/碱促进的迈克尔加成/环化/内酯化/芳构化序列合成各种苯并吡喃酮[3,4-c]吡咯-4(2H)-酮的有效方法,以良好至优异的产率获得29个苯并吡喃酮[3,4-c]吡咯化合物,其中有29个是新化合物。该方法是一种在绿色反应条件下,从易得的底物中得到苯并吡喃酮[3,4-c]吡咯化合物的高效便捷的方法。第四章探究在亲核试剂上引入含氮基团进行取代,即以2-硝基查尔酮为原料与2分子伯胺在一价铜盐的催化下,实现一锅三组分多步串联环化高效构筑了34个5H-嘧啶并[5,4-b]吲哚类衍生物,产率77-90%,有32个新化合物。此外,为了验证伯胺对反应存在选择性,将第二组分苄胺替换成无机氮源乙酸铵后,也能得到目标产物,印证了我们所提出的可能的机理。总之,本课题基于多样性导向合成的思想,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探索在不同方向上引入氮源,利用简便可行、绿色高效的串联方法来实现C-N偶联从而构筑多种具有化学多样性的含氮稠杂环化合物。以查尔酮类selleck PEG300化合物为反应原料,合成复杂含氮稠杂更多环化合物,为合成天然产物、药物等中的含氮稠杂环骨架提供了基础。

叉头盒蛋白C1在基底样乳腺癌中的功能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基底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ncer,BLBC)是乳腺恶性肿瘤中最具侵袭性的分子亚型,好发于年轻女性,与其他亚型相比具有更高的局部和远处转移倾向,多预后不良。临床上约60%~90%的BLBC病理表现为三阴性表型BMS-907351试剂,这意味着大RSL3细胞培养多数患者不适合内分泌治疗或HER2靶向治疗。因此,BLBC的治疗选择有限,medical student迫切需要开发新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叉头盒蛋白C1(forkhead box C1,FOXC1)是一种参与胚胎发育的重要转录因子。近年来研究发现,FOXC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发挥癌基因的作用。在乳腺癌中,FOXC1特征性的在BLBC亚型中表达升高,并与BLBC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和远处转移倾向密切相关,是导致BLBC预后较差的重要因素。深入研究发现,FOXC1通过复杂的机制调控网络影响BLBC的发生发展和对治疗的反应,对FOXC1的干预有望成为诊疗BLBC的新方向。然而,目前对FOXC1的作用机制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发表的相关研究,对FOXC1在BLBC中的功能及临床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将来研究方向的选择提供参考。

甘蔗糖蜜提取物抑制杂环胺(PhIP)形成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项目研究发现经过糖蜜纯化,去除不容物,去除糖分,经过柱层析得到的糖蜜提取物对PhIP有很好的selleck抑制剂抑制能力,通过总多酚含量的测定发现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的多酚物质,通过与其他天然产物对比分析,说明糖蜜提取物中的总酚含量与常见的天然产物相比含量较高,有实际应用价值。在模型反应体系中,研究了通秘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与抑制PhIP的形成能力的关系,发现糖蜜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与生育酚相似,对PhIP的抑制率是60%,而生育酚对PhIP的抑制率是72%,这说明糖蜜提取物对PhIP的抑制过程中,不只与多酚类物质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有关,可能某些多酚类物质对PhIP的抑制产生了负效应。研究发现,模型体系中加入糖蜜提取物明显消耗了苯乙醛的残留量,同时抑制了中间产物丁间醇hospital medicine醛脱水产物和PhIP的形成。可能是因为糖蜜提取物中的多酚类物质与苯乙醛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阻碍了肌酐与苯乙醛反应生成丁间醇醛脱水产物的过程,达到抑制PhIP形成的效果,同时,糖蜜提取物中的某些多酚类物质和反应生成的新的化合物也可能会对PhIP的抑制产生一定的抵消效应,从而造成了糖蜜提取物与生育酚的抑制率不同的现象。结合本项目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多酚类物质PLX-4720体内抑制PhIP形成的可能机理图为糖蜜提取物作为食品添加剂加入到肉制品加工或家常烹饪中,从而降低PhIP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工业中糖蜜的再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复杂肽基核苷类抗生素Miharamycin B及其生源前体的全合成

Miharamycins(MIHs)和amipurimycin(APM)是两种具有相似结构的肽基核苷类抗生素,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日本科学家分别从Streptomyces novoguineensis和Streptomyces miharaensis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鉴于该类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抗真菌活性,尤其对稻瘟病有突出的治疗作用及新颖的九碳糖骨架,因而引起了众多合成小组的兴趣。其中俞飚课题组于2019年完成了amipurimycin的首次全合成,唐功利和刘鸿文课题组于2019-2021年间分别报道了miharamycins和amipurimycin的生物合成路径。鉴于该类分子突出的生物活性以及新颖的骨架,引起了本课题组对其合成的研究兴趣。本论文首先概述了Achmatowicz重排及其在生物活性小分子中的合成应用,其次详细介绍了miharamycins及其生源前体的全合成工作。该论文共包括以下两章:第一章:Achmatowicz重排及其在生物活性分子合成中的应用(综述)Achmatowicz重排可以将糠醇类化合物转化为二确认细节氢吡selleck Captisol喃酮缩醛(也称为吡喃酮糖)类化合物。本章简要概述了Achmatowicz重排反应及其机理,并列举了该反应在合成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应用实例,最后对该反应在合成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应用前景做了简要的展望。第二章:肽基核苷类抗生素miharamycin B及其生源前体的不对称合成首先详细介绍了miharamycins和amipurimycin的分离、鉴定及合成背景,随后详细介绍了miharamycin B及其生源前体的不对称合成工作。本合成路线采用从头合成糖的策略,巧妙利用了Achmatowicz重排,成功构建了3’-支链糖。随后通过选择2-氨基-6-氯嘌呤衍生物作为亲核试剂,在钯催化下立体及区域选择性的实现了N-糖基化,并利用立体选择性双羟化和区域选择性分子内S_(N2)反应构筑了天然产物中的四氢呋喃环骨架。最终,分别以20和18步实现了miharamycin B及其生源前体的首次全合成。本论文研究工作对复杂肽基核苷类抗生素miharamycins家族的合成及Acthermal disinfectionhmatowicz重排反应在生物活性分子合成中的应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