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血浆循环游离DNA(cf DNA)联合癌胚抗原(CEA)在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疗效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6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含铂双药化疗方案或放疗,评估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检测所有患者cf DNA及CEA水平并进行比较,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ROC)分析cf DNA及CEA对晚期NSCLC患者治疗疗效CB-839 IC50的评估价值。结果:本研究中9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治疗,疗程结束Medial osteoarthritis后,有54例(56.25%)治疗有效,42例(43.75%)治疗无效;无效组肿瘤TNM分期Ⅳ期、体力状况(PS)评分2~4分占比大于有效组(P<0.05);无效组患者cf DNA及CEA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Ⅳ期、PS评分2~4分、cf DNA及CEA高水平均为影响晚期NSCLC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Belnacasan溶解度示,cf DNA、CEA对晚期NSCLC患者治疗后无效均有预测效能(P<0.05),其中两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794,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85.19%、78.57%。结论:治疗无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f DNA及CEA水平更高,肿瘤分期Ⅳ期、PS评分2~4分、cf DNA及CEA高水平均为晚期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联合cf DNA及CEA检测有利于对晚期NSCLC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评估。
CYP71在白粉菌诱导月季产生对甜菜夜蛾抗性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白粉菌侵染月季后转录组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筛选白粉菌诱导月季产生对甜菜夜蛾抗性的关键候选基因,为月季抗虫基因的功能研究及抗虫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月季品种艳粉(Rosa chinensis Jacq.)为研究材料,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白粉菌侵染月季前后基因的表达量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RSEM对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DESeq2软件进行表达差异分析,利用KOBAS将得到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对筛选出的可能参与三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的CYP71D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分析了CYP71D蛋白与抗虫性的关系。【结果】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1 646个,共643个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到81条KEGG pathway中,其中31个差异表达基因与萜类合成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表明了CYP71D亚家族的Glutaminase抑制剂物种特异性。在植物中CYP71A主要参与类单萜的生物合成,CYP71D主要参与单萜类、倍半萜类、二萜类、三萜类等与抗病、虫有关的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结论】月获悉更多季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蛋白酶中CYP71簇的CYP71A、CYP71D亚家族可能与三萜化合物Dehydro (11,12) ursolic acid lactone(DUA)social medicine的生物合成有关,表明CYP71D家族蛋白参与修饰三萜化合物的底物识别位点,本研究为探索寄主植物介导的间接的病虫互作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青蒿素类化合物微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微生物转化是利用微生物的酶对外源性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获得衍生物的方法。与传统化学合成相比,微生物转化具点击此处有位置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强、绿色经济的优势,能够完成化学合成难以实现的复杂空间位点的反应。微生物因selleckchem IACS-010759其具有丰富的酶系,反应类型多样,不仅是获得新型活性衍生物的有效手段,也是体外模拟哺乳动物药物代谢研究的有效工具。青蒿素是首次从植物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抗疟特效药物,其结构中的过氧桥是主要药效官能团。在青蒿素基础上陆续开发的双氢青蒿素、蒿甲醚、蒿乙醚等倍半萜类化合物,均已成功上市,并成为microRNA biogenesisWHO推荐的一线抗疟药物。药理研究表明,青蒿素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疟疾、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因此,以青蒿素类化合物为母核的新型活性衍生物的开发备受关注。作为结构修饰的有效手段之一,大量研究聚焦于青蒿素类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并获得了丰富的衍生物。该文全面总结了青蒿素类化合物微生物转化研究的进展,对微生物菌种、培养条件、产物分离及产率、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微生物转化在获得青蒿素类化合物活性衍生物及模拟药物体内代谢研究方面进展进行了总结。
综合性康复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智能精神状态的影响
目的Dorsomorphin小鼠探究综合性康复训练对老年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智能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此网站后日常生活能力和智能精神状态。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w- and medium-energy ion scattering(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训练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智能精神状态有积极的影响,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自噬通过影响铁稳态调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对铁死亡激活剂的敏感性
目的:探讨自噬活性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中铁死亡发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MTS法和台盼蓝染色AY-22989溶解度法分别检测ALL细胞系(Reh、Jurkat、CCRF-CEM)细胞活力及细胞死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ALL细胞自噬相关蛋白p62、LC3I/II及铁蛋白(Ferritin)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ALL细胞内不稳定铁池(LIP)的水平变化。结果:Reh细胞对铁死亡www.selleck.cn/products/bmn-673激活剂Erastin反应敏感,而Jurkat、CCRF-CEM细胞对Erastin反应抵抗。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可增加Jurkat、CCRF-CEM细胞对Erastin的敏感性,促进细胞发生铁死亡(P<0.001)surface biomarker;自噬抑制剂氯喹可降低Reh细胞对Erastin诱导的铁死亡敏感性,抑制细胞发生铁死亡(P<0.001)。激活自噬下调Jurkat、CCRF-CEM细胞内Ferritin的表达(P<0.05)、增加LIP水平(P<0.05);抑制自噬可上调Reh细胞内Ferritin表达(P<0.01)、降低LIP水平(P<0.001)。结论:自噬通过影响Ferritin及LIP水平调节细胞内铁稳态,改变ALL细胞对铁死亡激活剂Erastin的敏感性,表明自噬调节剂联合铁死亡激活剂可能成为临床化疗难治性ALL治疗的新策略。
Notch1在胰腺癌中的应用
胰腺癌是一种发病率、病死率高的消化道肿瘤,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靶向治疗是从基因分子学结构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期望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效果。近年来,有学者发现,胚胎此网站在发育过程中,通路起着重要作用,且其在癌症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inaciclib配制,如Notch、Wnt信号通路等。在一定的层次上看,肿瘤的发生与胚胎的发育的过程中均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认为:影响着胚胎发育的信号通路,也有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Notch信号通路。这一信号通路,在发育过程中具有多样作用,如:与邻近细胞的相互作用调控细胞的分化、增殖及凋亡等过程。对于不同的肿瘤而言,该信号通路具有不同的作用,如在乳腺癌、结直肠中的促癌作用,而在肝癌、宫颈癌中则为抑癌作用。因此本文就Notch蛋白的由来、信号途径、Notch信号通路在胰腺中的作用及Notch1在胰腺癌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Isotope biosignature述,以便为Notch信号通路在胰腺癌中的作用有一参考。另外本文还从Notch1表达与血管、淋巴管形成的关系,对胰腺癌HPAC细胞Notch信号通路下游Hes家族靶基因的影响,Notch1信号通路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等方面对Notch1在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系统教育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和生理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化教育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和生理结果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0例,按照1∶1的分配比例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接更多受常规糖尿病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由多科学联合制定的系统糖尿病教育计划,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理指标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HbA1c水平低于常规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饮食行为、锻炼、服药依从性、血糖监测和足Biomass-based flocculant部护理各维度评分及总分高于常规组,差异PD-0332991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与TG水平略低于常规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多学科联合主导的糖尿病系统化教育计划,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各项生理指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乳铁蛋白介导的肺靶向纳米脂质载体的研究进展
纳米脂质载体属纳米给药体系,是在固体脂质纳米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靶向给药系统,以生物相容性好的固态和液态脂质混合作为载体材料,将药物包裹于类脂核中,具有胶体载体如脂GNE-140质体和纳米乳的优势,可用作抗肿瘤药物的靶向载体,同时,相比而言,纳米脂质载体雾化稳定性更好,在气道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理想的肺沉积率,适用于雾化吸入给药,该给药方式可使药物直达病灶,雾滴长时间滞留在肿瘤部位,发挥长效作用。为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肺癌靶向性,可用乳铁蛋白对纳米脂质载体进行表面修饰。乳铁蛋白属转铁蛋白家族,正常肺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呈阴性或低表达,而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转铁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远远高于正常肺组织,存在过度表达现象,可利用乳GSK1120212试剂铁蛋白作为配体修饰纳米脂质载体,通过转铁蛋白介导的方式增加药物在肺癌细胞内的富集,受体介导的内吞medicinal chemistry可以进一步促进负载药物的纳米脂质载体的细胞摄取。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评估的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化疗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改良FOLFIRINOX(mFOLFIRINOX)方案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通过增强CT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共同评估为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38例,其中局部进展期胰腺癌(LAPC)20例,转移性胰腺癌(MPC)患者18例,予以mFOLFIRINOX方案化疗,研究主要终点为中位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疾病客观缓解率、手术转化率、化疗不良反应等。结果:最终入组患者30例,中位年龄62岁,其中LAPC 17例,MPC 13例;以腹痛症状就诊者最多,共16例,转移性患者以肝脏转移最多见,共10例;出现3~4级化疗不良反应共16例(5PCI-32765纯度3.3%),中性粒细胞减少(26.7%)和贫血(13.3%)为常见;LAPC组OS及PFS分别为15.5个月和9.selleck合成6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35.3%,且有4例患者完成转化手术,MPC组OS及PFS分别为11.3个月和7.8个月,ORR为23.1%。结论:mFOLFIRINOX方案临床疗效可靠,患者能够耐Schools Medical受,适合不可切除胰腺癌临床应用。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骨代谢的关系及其潜在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并发的骨折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影响机体骨代谢,其中涉及的可能机制大部分尚未明确。肠道菌群定植在人体肠道中,可通过发酵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吲哚衍生物、多聚胺、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等,可能对骨代谢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以短链脂肪酸的研究最多,短链脂肪酸可促进骨形成,其影响骨代谢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Recipient-derived Immune Effector Cellsh factor-1,IGF-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的分泌而间接起作用。此外,植物雌激素、膳食植物多酚对骨代谢具有保Axl抑制剂护作用,这些作用Telaglenastat浓度依赖肠道菌群的存在。肠道菌群可将植物雌激素、膳食植物多酚等分解为具有更大活性的代谢物,从而对骨代谢产生调控作用。本文通过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总结了肠道菌群代谢物的种类、与骨代谢的关系以及其调控骨代谢的潜在机制,为肠道菌群防治骨质疏松的进一步机制研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