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旨在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小细胞肺癌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7例小寻找更多细胞肺癌患者及207例体检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 Bio-photoelectrochemical systemGRP)和炎性指标NLRLGX818核磁、PLR、MPV的检测数据,比较不同分期、治疗前后检测结果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单项和联合指标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小细胞肺癌患者广泛期和局限期5项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首次治疗后proGRP、NSE、NLR、PLR和MPV分别下降了73.17%、59.53%、31.52%、11.89%和3.00%,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NSE和pro GRP联合检测敏感度为89.40%,特异度为93.20%,约登指数为0.826,高于单独检测。NSE+proGRP联合NLR、PLR、MPV和NSE+proGRP相比,诊断价值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肿瘤标志物NSE和pro GRP联合检测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联合炎性指标NLR、PLR、MPV诊断价值未有明显提升,但NLR、PLR、MPV均可用于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评估。
钙离子在慢性氟中毒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背景:钙代谢紊乱介导了慢性氟中毒的发生及发展,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也鲜有关于钙离子在慢性氟中毒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系统论述。目的:对钙离子在慢性氟中毒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慢性氟中毒分子机制的探索及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方法:以“钙离子、氟中毒、发病机制、钙超载、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线粒体损伤、凋亡”为中文检索词,以“Ca~(2+),fluorosis,pathogenesis,calciumoverload,oxidativestress,endoplasmicreticulumstress,mitochondriadamage,apoptosi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2000年1月至2022年1月Pub 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排除陈旧、重复以及可信度低的文献,最终纳入110篇文献。结果与结论:(1)钙离子在慢性氟中毒致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骨钙代谢紊乱所致的细胞外低钙及细胞内钙代谢紊乱所致的细胞内高钙的“钙矛盾”形式共同诱导了氟对骨相及非骨相组织的损害。(2)而细胞内钙代谢紊乱以钙超载为核心环节介导了慢性氟中毒的发生及Puromycin浓度发展,其具体作用过程为:氟通过对质膜及内质网上钙转运蛋白/酶的抑制和基因表达水平的干扰促发胞质钙超载,从而激活下游钙信号转导通路,并与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及线粒体损伤等多机制形成统一的负性调控网络,共同诱导骨组织细胞及软组织细胞的凋亡。(3)相反,钙剂以及作用于细胞内钙相关靶点(LTCimmune stimulationC Cav1.2,NMDARs及Ca M-CAMKⅡ)的抑制剂通过逆转氟诱导的钙矛盾发挥治疗GSK1349572供应商效用,对钙代谢紊乱的恢复是治疗慢性氟中毒的有效途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不仅为当前钙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即时的理论依据,也为今后作用于钙相关靶点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信心。
PLR和NLR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特征及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特征及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organelle biogenesis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以中位数值为截断点,将患者分为高PLR组和低PLR组、高NLR组和低NLR组,比较组间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别;比较组间近期疗效、1年总生存和无疾病进展生存的差异;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比例模型。结果 Ⅲc期患者的PLR、NLR均值高于Ⅲa和Ⅲb期(P<0.05);T3+T4期患者的PLR、NLR均值高于T1+T2(P<0.05);N3期患者的PLR、NLR均值高于N1+N2(P<0.05)。高PLR组ⅢC期、T3+T4患者多于低PLR组,高NLR组ⅢC期、T3+T4患者多于低NLR组(P<0.05)。高PLR和高NLR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显著低于低PLR组和低NLR组(P<0.05)。低PLR和NLR组的1年PFS优于高PLR组和NLR组,且组间差异有统此网站计学意义(P<0.05);低PLR和NLR组的1年OS与高PLR点击此处组和NLR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PLR和NLR是影响Ⅲ期NSCLC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PLR和NLR与Ⅲ期NSCLC的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LR和NLR可能可以作为预测Ⅲ期NSCLC患者接受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预后的指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检孕妇铁代谢水平的初步分析
目的 探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检孕妇不同孕期、年龄段铁代谢相关指标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总铁结合力(TIBC)、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的改变。方法 检测30例健康非妊娠女性和128例不同孕期、不同年龄段妊娠妇女的血常规(RBC、Hb)和生化指标(SI、SF、TRF、TIBC、sTf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除SI、sTfR外,妊娠妇女血清铁代谢指标(TRF、TIBC、S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X-765配制(P <0.05),TIBC、SF较对照组降低,TRF较对照组升高。孕晚期TRF较孕中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27岁和28~35岁年龄段的铁代谢指标TRF、TIBC、S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RF和TIBC两者相关性显著。结论 通过分析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检的妊娠妇女的铁储备水平,发现年龄、孕期均与孕妇体内铁代谢水平VE-822化学结构密切相关,TRF、TIBC、SF可作medical subspecialties为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指标,为临床评估孕妇体内真实的铁储备水平及后续诊疗提供依据。
生活方式干预对中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生活方式干预对中老年血脂异常Biotic indices患者的影响。方法 按年龄区组将79例中GSKJ4老年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实施生活方式干预,比较患者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的营养摄入、体重变化和糖脂代谢情况。selleck 3-MA结果 干预期间,干预组蛋白质摄入量呈升高趋势,脂肪摄入量、糖摄入量、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呈降低趋势;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干预组蛋白质摄入量、体重差值、腰围差值和臀围差值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脂肪摄入量、糖摄入量、TC、TG和LDL-C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空腹血糖(FPG)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结论 中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实施生活方式干预,能有效控制其营养摄入,促进体重改变,改善脂代谢情况,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大鼠肠道菌群对ilexsaponin A_1体外代谢转化的影响
目的 考察大鼠肠道菌群对毛冬青三萜皂苷ilexsaponin A_1体外代谢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ESI-QTOF-MS/MS法检测ilexsaponin A_1体外肠道菌孵育样品,条件为Kromasil 100-5 C_(18)色谱柱(点击此处25Medical pluralism0 mm×4.6 mm, 5μm);流动相乙腈(含0.1%甲酸)-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对代谢产物进行筛查鉴定,结合二级质谱图,推测代谢产物及其可能的生物转化途径。结果 鉴定出14个代谢产物(M1~M14),ilexsaponin A_1发生了去糖基化、氧化、还原等代谢反应(M1~M2、M4~M5、M7~M8),其脱糖生成的苷元ilexgenin A进一步发生氧化、羟甲基化、还原等生物转化反应(M3、M6、M9~M11、M13~M14)。结论 ilexsaponin A_1在大鼠肠道菌群中发生代谢转化,该成分在体内发挥药效并不完全以原型物吸收入血,其苷元iselleck Alisertiblexgenin A或脱糖后的代谢转化物为其可能的药效物质。
基于趋化因子家族的综合分析定义胰腺癌的生存和免疫特征
目的: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探究在胰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PDAC)中发生变化的趋化因子家族成员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特征信息,并通过无监督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HC)确定影响PDAC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的趋化因子表达谱,进而构建趋化因子相关基因预后模型,同时探究PDAC患者局部免疫特征,以进一步阐明PDAC患者中趋化因子家族表达谱与局部免疫特征的联系。方法:第一部分TCGA胰腺癌数据集中影响患者总生存的趋化因子表达谱应用GEPIA2分析趋化因子家族44个成员在胰腺癌和健康对照组织中的m RNA表达差异。通过Surv Express对TCGA数据库胰腺癌数据集(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PAAD)中趋化因子家族全成员对生存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使用c Bio Portal工具提取其基因组改变的情况。通过在RStudio中分析来自PAAD的转录数据和临床数据,计算趋化因子基因组合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值)和p值。使用Facto Miner包对PAAD队列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无监督分层聚类。使用Survival和Surv Miner包对患者集群进行生存分析。最后,为了研究不同趋化因子在人类胰腺癌组织样本中的蛋白质水平表达,我们从人类蛋白质图谱(the Human Protein Atlas,HPA)中检索了趋化因子基因在PDAC样本的组织阵列上的免疫组化数据。第二部分趋化因子相关基因预后模型的建立和免疫特征分析使用DESeq2包,对TCGA胰腺癌患者中根据趋化因子不同表达分组的特征群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DEGs)分析,并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以确定每个患者簇的肿瘤特征。通过STRING的系统共表达分析和Msig DB文献挖掘,描绘了与趋化因子相关的基因。通过LASSO回归从趋化因子及其相关基因中筛选特征基因,并对特征基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在TCGA-PAAD队列中建立预后风险模型。通过estimate包对PDAC患者进行免疫相关特征和肿瘤纯度的评估。引入TIMER2.0数据库分析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的浸润情况,以检查其与趋化因子家族表达的潜在联系。最后,我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验证了趋化因子相关基因在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TCGA胰腺癌数据集中影响患者总生存的趋化因子表达谱1.趋化因子家族各成员在PDAC的表达分析中,我们发现CCL2、CCL3、CCL4、CCL5、CCL11、CCL13、CCL15、CCL17、CCL18、CCL19、CCL20、CCL21、CCL22、CCL24、CCL26、CCL28、CXCL1、CXCL3、CXCL4、CXCL5、CXCL6、CXCL8、CXCL9PS-341细胞培养、CXCL10、CXCL13、CXCL14、CXCL16、CXCL17、CX3CL1在胰腺癌中表达显著上调,其他趋化因子家族基因无显著表达差异。2.在PDAC患者趋化因子家族全成员对生存的影响分析中,CCL5、CCL18、CCL20、CCL28、CXCL3、CXCL5、CXCL8、CXCL9、CXCL10、CXCL11、CXCL17、CCL21、CCL22、CXCL1、CXCL6、CXCL16、CX3CL1显著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更短,反之,CCL3和CCL14呈高表达的患者表现出较好的预后。3.在TCGA-PAAD队列趋化因子的基因组改变分析中,虽然趋化因子发生基因组改变组和未改变组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没有显著的差异,但18.12%的PDAC样本(27/149)至少具有一个趋化因子基因组改变事件,其中CCL1、CCL11和CCL27是PDAC患者中最常改变的基因(均为8%)。4.在趋化因子组合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中,我们鉴定了635种具有正相关(0.15
耳穴贴敷对肺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与评价
目的:探究耳穴贴敷辅助治疗对肺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作对照组与观察组comprehensive medication management,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常规干预措施+耳穴贴敷治疗。结合PSQI、EORTC QOL量表比较术前及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测定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各项失眠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selleckchem SAG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实施耳穴贴敷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更多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DICER1基因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KG-1细胞中DICER1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DICER1基因沉默对HL-60、KG-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探寻DICER1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ICER1在白血病细胞株HL-60、KG-1中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用LipofectamineTMLTX将DICER-shRNA载体转染HL-60、KG-1细胞,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DICER1的干扰效率。CCK-8法检测DICER1干扰后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DICER1PD0325901干扰后白血病细胞凋亡率。结果:以正常HEK293细胞为对照,白血病细胞株HL-60、KG-1中DICE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HS63845供应商EK293细胞(P<0.05)。DICER1-shRNA转染HL-60、KG-1biomedical optics细胞5天后,DICER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干扰效果显著(P<0.05);CCK-8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细胞相比,DICER1干扰后白血病细胞增殖力显著降低(P<0.05);流式细胞分析表明:与正常细胞和对照组细胞比较,DICER1干扰后白血病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结论:DICER1在白血病细胞株HL-60、KG-1中高表达,具有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的作用。
蛋白酶的研究历史、发现及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续1)
《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JBC)一直是传播和记录蛋白酶发现和特性的主要载体。1971-2010年,在HerbTabor博士担任JBC主编期间,蛋白酶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当他开始任职时,只有少数蛋白酶的精细结构和动力学为人所selleck知。现在,人们已对数千种蛋白酶进行了鉴定,在人类基因组中发现了600多个蛋白酶基因。本综述除了回顾Herb Tabor博士对JBC以及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ASBMB)在蛋白酶研究中所起的可贵贡献外,笔者还尽力概述了蛋白selleck合成酶领域的研究历史,重点介绍了在蛋白酶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发现及其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此外,本综述还讨论了金属蛋白酶,特别是龙虾肽酶家族中穿膜肽酶(meprin)的结构特征、调控、作用机制以及在动物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蛋白酶和蛋白质降解作用在生命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还简要介绍了这一高度多样化和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的未来方immune monitoring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