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南京市居民2007—2020年恶性肿瘤过早死亡变化趋势,评估恶性肿瘤早死概率变化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南京市户籍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收集2007—2020年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基于简略寿命表法,计算30~69岁居民恶性肿瘤早死概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恶性肿瘤早死概率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及其95%置信区间;采用Arriaga分解法估计恶性肿瘤早死概率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化的贡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stm2457.html献情况,并进行年龄别、死因别分解,量化各癌种对期望寿命的贡献。[结果]南京市恶性肿瘤早死概率由2007年的9.78%下降到2020年的5.27%,呈持续下降趋势(AAPC=-4.35%,95%CI:-6.21%~-2.45%);14年间男性早死概率均高于女性,但下降速度(13.50%降至6.85%,AAPC=-5.39%)快于女性(6.13%降至3.68%,AAPC=-3.89%)。恶性肿瘤早死概率的降低对期望寿命增长贡献达1.18岁,占增寿总量的16.82%。男性和女性早死概率的降低均对期望寿命增长起到“正向贡献”,分别增加Canagliflozin价格1.61岁(22.24%)、0.69岁(10.20%),女性低于男性。早死概率变化对期望寿命“正向贡献”最大的前3位恶性肿瘤分别为胃癌、肝癌和食管癌,使得期望寿命累计增加0.83岁;对期望寿命“负向贡献”的恶性肿瘤为宫颈癌和卵巢癌,两者使期望寿命累计减少0.03岁。30~49岁年龄组早死概率降低对期望寿命贡献在一个较低水平,累计贡献率为8.09%,从50~59岁组开始,期望寿命增量贡献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55~59岁组达到高峰为16.24%。[结论] 2007—2020年南京市居民恶性肿瘤早死概率呈持续下降趋势,对南京市Bionic design居民期望寿命增长起到积极作用,应重点关注肺癌、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白血病、卵巢癌和宫颈癌的过早死亡对期望寿命的影响。
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痴呆伴随精神行为症状患者120例,依据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奋乃静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采用痴呆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评估疗效,购买NSC125066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并测定两组脑脊液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EHAVE-AD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均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高(均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JQ105);两组hs-CRP、TNF-α均较治疗前低(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Emphysematous hepatitis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TE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奥氮平可改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对认知功能、炎症反应的改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靶向DNA损伤应答在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小细胞肺癌(SCLC)是高度恶性肿瘤,具有增殖速度快、早期转移及预后差的特点,5年生存率仅7.2%。DNA损伤应答(DDR)是机体在面对DNA损伤及复制应激时,通过激活细胞周期检查点、阻滞细胞周期来促进DNA损伤修复,避免未修复的DNA损伤诱导程序性死亡的过程。SCLC具有突变负荷高、基因组不稳定的特征,普遍存在p53及RB1功能失活,致使细胞周期G_(1)/S检查点缺陷,因而更加依赖后续的S、G_(2)/M检查点进行周期阻滞和DNA损伤修复以确保基因组的稳定性及染色更多体的正确分离。因此,在基于致DNA损伤的放化疗应用背景下,抑制周期检查点以促进周期进程、增加DNA损伤及抑制DNA损伤修复成为SCLC治疗的新策略。该文就靶向DDR及其通路关键分子(PARP、ATR、CHK1/2、WEEFer-1研究购买1、ATGenetic databaseM、Aurora A)抑制剂在SCLC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SCLC的治疗策略提供思考。
缬苯那嗪类似物P109人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物鉴定及酶表型研究
化合物P109是缬苯那嗪结构类似物,其在9位进行了环丙烷甲基取代,具有与缬苯那嗪相似的药物活性与药理作用机制。为研究P109在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代谢产物,采用Waters Eclipse Plus-C18色谱柱(150 mm×2.1 mm×3.5μm)分离,以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性能台式四极杆-轨道阱质谱(UHPLC-Q Exactive~(TM )Orbitrap MS)技术,在正离子模式下分析样品,筛选出9个化合物(包括P109及其8个代谢产物),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P109经人肝微粒体主要发生氧化、水解、脱环丙烷甲基的Ⅰ相代谢反应。代谢产物酶表型研究表明,P109的主要代谢酶亚LGK-974型为CYP3A4和CYP2C8,次要代谢酶亚型为CYP2Enzyme InhibitorsD6。本研究初步阐明了P109PCI-32765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规律及代谢产物酶表型,可为新药筛选、毒理学研究提供支持。
妊娠糖尿病患者再次妊娠发生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再次妊娠糖代谢异常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柘城中医院接受定期产检的105例初次妊娠时发生G确认细节DM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血糖检查,根据糖代谢异常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GDM患者再次妊娠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105例GDM患者中49例发生糖代谢异常,56例未发生糖代谢异常;发生组前次妊娠24~28周时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高于未发生组,再次妊娠前体质量指数(BMI)≥24 kg·m~(LY2835219 MW-2)、有DM家族史、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次妊娠24~28周时75 g OGTT服糖后2 h血糖、再次妊娠前BMI≥24 kg·m~(-2)、有DM家族史、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是GDM患者再次妊娠糖Core-needle biopsy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前次妊娠24~28周时OGTT 2 h血糖、再次妊娠前BMI≥24 kg·m~(-2)、有DM家族史、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是GDM患者再次妊娠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一组高效喹啉降解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其降解特性
【背景】喹啉是一种典型的含氮杂环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焦化废水,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易通过水体污染环境。微生物技术因其绿色高效,被认为是喹啉废水污染最有前景的修复手段之一。【目的】为筛选得到一组高效喹啉降解复合菌群,实现含喹啉废水的高效工业化处理。【方法】使用逐级递增驯化法从焦化废水厂污泥中筛选出一组高效喹啉降解复合菌群,结合形态学观察并通过酶活测定、底物广谱性研究,完成对该复合菌群的初探。然后将该复合菌GDC-0973 IC50群的培养pH、温度、转速、装液量、接菌量、不同浓度外加碳氮源进行单因素优化,结合优化结果以喹啉降解率为目标Immunomodulatory action进行响应面优化,并通过降解动力学研究喹啉对复合菌群降解行为的影响。【结果】分离出可30 h降解1 500 mg/L的高效喹啉降解复合菌群,可以降解多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当pH、温度、转速分别为6.8、30 ℃、200 r/min时,降解率最高达66%;降解动力学分析发现,当喹啉浓度为1 154 mg/L时,比降解率最大高达60.0 mg/(L·h)。【结论】该复合菌群具有高效喹啉GSK1120212纯度降解能力和底物降解广谱性,为微生物高效处理含喹啉废水的工业化处理提供了良好基础。
蝙蝠葛碱对BxPC-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作用及其对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蝙蝠葛碱(Dau)对BxPC-3的增殖和迁移作用,以及通过观察Dselleck NMRau对BxPC-3细胞ERK信号通路中Raf和MEK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Dau抗胰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将BxPC-3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以不同浓度的Dau进行药物干预,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BxPC-3细胞的迁移能力;MTT法检测BxPC-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Real-time PCR法检测BxPC-3细胞中Raf mRNA和MEK1 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BxPC-3细胞中Raf蛋白和MEK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Dau能够明显降低BxPC-3细胞的运动能力(P<0.01)。Dau高、低剂量组和5-FU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70.81%、44.98%、58.50%。Dau能下调BxPC-3细胞中Raf mRNA和MEK1 mRNA的表达,且差异matrilysin nanobiosensors显著(P<0.01)。下调B点击此处xPC-3细胞中Raf蛋白和MEK1蛋白的表达,且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 Dau能够明显抑制胰腺癌BxPC-3细胞的增殖和运动能力,明显抑制ERK信号通路关键位点Raf、MEK1 mRNA及蛋白的表达。
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耐药基因检测和对IgA、IgG及IgM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究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耐药基因检测和对免疫球蛋白(Ig)A、IgG及IgM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肺部感染患者6mediating role8例为感染组,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88例为未感染组,检测Berzosertib IC50肺部感染患者耐药基因,并分析两组IgA、IgG及IgM水平。结果 感染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63.2INCB018424体内4%(43/68),其中大肠埃希菌(26.47%)、铜绿假单胞菌(19.12%)、肺炎克雷伯菌(14.71%)居多,革兰阳性菌次之27.94%(19/68),主要为溶血链球菌(14.7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82%);真菌8.82%(6/68)。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敏感率较高;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替考拉宁、苯唑西林敏感率较高。感染组携带耐药基因SHV、TEM。感染组IgA、IgG及IgM水平显著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携带耐药基因检测,IgA、IgG及IgM水平显著降低。
虫草素抑制胰腺癌干细胞增殖及转移的机制研究
研究虫草素在体外抑制胰腺癌干细胞增殖及转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虫草素对胰腺癌干细胞的Liraglutide molecular weight增殖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碘化丙啶(PI)单染法检测虫草素的凋亡诱导作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基因及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虫草素对胰腺癌干细胞具有显著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24和48 h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7.364和48.472μmol·L~(-1);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发现虫草素能抑制细胞的迁移MK-2206生产商能力;对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的分析发现,虫草素处理胰腺癌干细胞后,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Bax表达上调,同时检测到caspase-3和p53被显著激活;进一步对细胞EMT相关基因分析发现,60μmocruise ship medical evacuationl·L~(-1)虫草素作用24 h后,E-cadherin表达被上调,N-cadherin表达下调,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19和0.36。可见,虫草素不仅有效抑制胰腺癌干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还能明显减弱其迁移能力,并提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53信号通路与逆转肿瘤细胞EMT有关,这为靶向胰腺癌干细胞治疗胰腺癌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生命早期铁缺乏诱发大鼠成年期氧化应激致铁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生命早期铁缺乏对成年期大鼠氧化应激损伤效应及铁死亡的关系。方GSK1349572 molecular weight法选择健康Wistar雌性大鼠12Sediment microbiome只,根据体质量相近原则分为实验组(饲料含铁量7.4mg/kg)和对照组(饲料含铁量274.0mg/kg),每组6只。通过控制大鼠铁摄入量,制备铁缺乏动物模型。饮食干预2周以后,以2∶1的比例与健康成年Wistar雄鼠同笼交配2周,期间观察母鼠怀孕情况,继续饲料干预至子鼠出生后4周转入铁平衡期(即普通颗粒饲料喂养),至子鼠出生后14周平衡期结束。检测血液学指标、铁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水平。结果生命早期实验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低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高于对照组(P<0.01),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体质量、铁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成年期实验组子鼠RBC、Hb、HCT、MCV、MCH、MCHC、RDW与对照组此网站子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过铁平衡期实验组子鼠出现了铁吸收过多现象。成年期实验组子鼠氧化产物MDA高于对照组(P<0.01),抗氧化酶活力SOD、GST、GSH-PX均低于对照组(P<0.01),出现氧化损伤。结论生命早期铁缺乏可出现机体成年期铁负荷,诱发氧化应激的发生从而导致铁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