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G等位基因表达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G等位基因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武汉中心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87例,术后均口服华Captisol生产商法林行抗凝治疗,观察随访患者并发症发生,同时采用基因测序方法检测MMP-2基因型。结果 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28.88%;有并发症患者MMP-2基因GG+GC基因型比例为62.96%,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GG+GC基因型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为(2.87±0.45),明显高于CC基因型患者(P0.05);有并发症患者年龄和INR值分别为(57.01±6.79)岁和(2.70±0.65)岁,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NR值、年龄、MMP-2基因GG+GC型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Multi-readout immunoassay(OR购买LY2157299=3.751、3.013和2.440,P0.05)。结论 MMP-2的G等位基因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综合医疗干预治疗的效果

目的 针对高血压病患者实施综合医疗干预治疗Colforsin IC50的效果进行研究,改善高血压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64例高血压病患者。按照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将患者分为综合医疗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压控制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综合医疗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常规干预Student remediation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Z-VAD-FMK纯度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综合医疗干预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医疗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8.65±4.35)分,高于常规干预组的(62.13±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中,对其实施综合医疗干预治疗,可以提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Tatarinan O通过SMAD信号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石菖蒲中木脂素单体化合物Tatarinan O(TO)对转化生长因子β1Preoperative medical optimization(TGF-β1)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A45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及其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TGF-β1诱导A549细胞EMT的发生。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SMAD2蛋白和磷酸化SMAD2(p-SMAD2)蛋白的表达,以及SMAD2的核转位行为;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TO能够在A549细胞上抑制TGF-β1诱导的SMADDocetaxel说明书2的磷酸化,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并阻止其核转位。在25、50μmol/L的TO作用下,Vimentin表D-Lin-MC3-DMA浓度达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明显升高,与0μmol/L的TO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进一步抑制A549细胞迁移行为。结论:TO可通过SMAD2信号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的EMT,降低其迁移能力。

信息化健康教育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信息化健康教育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肺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信息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genetic offset0%(P﹤0.01)。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依从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Colforsin70.00%(Belumosudil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GQOL-74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GQOL-74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0%(P﹤0.01)。结论 围手术期信息化健康教育能提高肺癌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

针对性护理对肺癌患者术后的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术后使用针对性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中进行肺获悉更多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希望水平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希望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genetic population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患者术后护理中使用针对性护理方法,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CCRG 81045核磁并且掌握了自我护理方法,疼痛感明显缓解,疾病预后恢复效果显著。

基于Hsp90α的胰腺癌化疗耐药预警机制构建及其临床转化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在胰腺癌患者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并建立基于Hsp90α的化疗耐药预警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弋矶山医院住院的胰腺癌患者37例,给予一线方案化疗,并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资料等;判定肿瘤进展还是稳定,进而分成敏感组(控制组,n=20)和耐药组(失控组,n=17),对比两组间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出现疼痛的比例较敏感组升高(P<0.05)selleck MC3,且selleck化学CA199、Hsp90α水平亦升高(P<0.05);进一步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疼痛、Hsp90α是胰腺癌化疗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sp90α、疼痛用于诊断化疗耐药的灵敏度分别为82.4%和70.6%,特异度Immunologic cytotoxicity分别为70%和85%,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90%。Hsp90α诊断临界值为69.01 ng/mL。结论:Hsp90α诊断胰腺癌化疗耐药的灵敏度较高,而Hsp90α、疼痛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其准确性和特异度;基于Hsp90α的化疗耐药预警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基于DGKα-PA信号轴探讨扶正祛邪方对人肺癌H29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扶正祛邪方调节DGKα-PA信号轴对人肺癌H29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可能机制。Adezmapimod作用方法 将H29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扶正祛邪方低、中、高浓度组,扶正祛邪方低、中、高浓度组分别予3、6、12 mg/mL扶正祛邪方干预48 h,对照组予等体积培养基常规培养。克隆形成实验观察H292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迁移和侵袭情Severe pulmonary infection况,ELISA检测细胞磷脂酸(P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二酰甘油激酶α(DGKα)、蛋白激酶B(AKT)、p-AKT和雷帕霉素机械靶蛋白(mTOR)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扶正祛邪方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克隆形成数明显减少(P<0.05,P<0.01),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P<0.01),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P<0.01),细胞PA含Cobimetinib IC50量明显减少(P<0.01),DGKα、p-AKT、mTO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且以扶正祛邪方高浓度组抑制作用最明显(P<0.01)。结论 扶正祛邪方可能通过DGKα-PA信号轴抑制人肺癌H292细胞增殖、迁移,其机制与抑制下游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354例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54.10±12.96岁,男女比例2.1:1,艾滋病合并淋巴瘤的患者最多(28.25%)此网站;1、3、IACS-010759浓度5年生存率分别为78.48%、62.13%、55.31%。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恶性肿瘤类型、年龄、性别、医保类型、确诊合并艾滋病后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是否放疗、有无遵医嘱离院等患者的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入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自费比例以及有无遵医嘱离院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艾滋病容易合并淋巴瘤、肺癌、宫颈癌。患者在医院接受抗Infection diagnosis肿瘤疗程不足。

非小细胞肺癌热毒证与基因突变及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疗效的相关性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基因分型及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疗效的相关性。方法:诊断中医证型,二代基因测序技术检测肿瘤组织及血浆中168种肿瘤相关基因的变异情况,定期影像学随访EGFR-TKSB203580半抑制浓度I治疗的NSCLC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分析中医证候分型与基因分型及EGFR-TKI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109例NSCLC患者,中医热毒证患者PIK3CA、MYC、PMS2以及NTRK1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非热毒证患者(P<购买Erastin0.05,P<0.01);PIK3CA突变为热毒证的独立相关因素(OR=3.72,P=0.047)。其中48例接受了EGFR-TKI治疗,中医热毒证(中位PFS:5.13月vs. 10.20月,多因素分析HR=2.56,P=0.046)与RB1、PIK3CA、ERBB2突变共同组成独立的不良PFS相关因素。结论:NSCTLC bioautographyLC患者热毒证与PIK3CA基因突变显著相关,并且是EGFR-TKI治疗后的不良预后因素。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技术的胰腺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研究背景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较差,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的机会,只有20%的患者能得到切除机会,其5年生存率不到5%。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早期诊断胰腺癌的特异性指标。Nicholson等在1999年提出来的“代谢组学”,是一个新兴的科学分支,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相比,它更关注生物体的表型,研究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受PLX3397外部刺激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水平的变化,用于检测、识别和量化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下包含生物体新陈代谢在内的小分子量物质,同时也是肿瘤潜在生物标志物筛选中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研究目的:通过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仪器,检测胰腺癌患者、慢性胰腺炎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的代谢组学差异。方法:(1)收集了 102个血清样本,其中包括在2020年05月至2020年08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37例胰腺癌患者、33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以及32例健康体检者。将胰腺癌患者、慢性胰腺炎、良性胰腺疾病组分别作为胰腺癌组(pancreatic cancer,PC)、胰腺炎组(chronic pancreatitis,PT),健康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2)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方法分析胰腺癌组、慢性胰腺炎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使用多元变量统计学方法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分析,筛选差异血清代谢标志物。进一步分析差异代谢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患者检验结果的相关度和比较差异代谢物在各组的相对丰度,最后利用随机森林分类模型来进一步分析代谢物的贡献排名。结果:(1)胰腺癌患者、慢性胰腺炎和健康对照组俩俩之间共筛选到43个有差异的代谢物,分别为:乳酸、缬氨酸、缬氨酸3-羟基丙酸、甲醇磷酸盐、2-羟基戊酸、磷酸盐、琥珀酸、藜芦酸、丙氨酸、酒石酸、丝氨酸、L-别苏氨酸、氧脯氨酸、水杨酸、己二酸、肌酸4-氨基苯酚、月桂酸、左旋葡聚糖、环氧树脂、半乳糖酸、亚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吲哚-3-乳酸、色氨酸、亚油酸、榄香酸CCRG 81045使用方法、硬脂酸、花生四烯酸。(2)差异代谢物之间的相关度不同。另外与CA199呈正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包括色氨酸、丝氨酸、鸟氨酸、丙氨酸、3-磷酸甘油酸等。(3)藜芦酸、葡萄糖酸内酯、肌酸、果糖在健康人、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组别中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且在健康人群中的相对丰度远高于慢性胰腺炎以及胰腺癌,榄香酸、乳酸、核糖醇、月桂酸、对苯二甲酸、脂肪酸、豆蔻酸在健康人、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组别中同样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且在胰腺癌组别中呈Reproductive Biology现为较低的相对丰度。左旋葡聚糖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健康人中,胰腺癌的丰度最高。丝氨酸、十六烷酸、亚油酸甲基、鸟氨酸、α-葡萄糖胺在相当于健康人来说,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具有相对高的丰度。果糖、硬脂酸、乳酸、月桂酸、硬脂酸、双甘油、阿糖醇、花生四烯酸、亚油酸、缬氨酸、酒石酸、磷酸盐、酪氨酸等在胰腺癌中具有相对较低的丰度。(4)随机森林分类模型代谢物的贡献排名,对苯二甲酸、左旋葡聚糖、脂肪酸、甲醇磷酸盐、十六烷酸、十八烷酸、亚油酸、色氨酸、花生四烯酸、L-三甲基苯丙氨酸、硬脂酸、3-磷酸甘油、葡萄糖酸、丙氨酸、鸟氨酸的平均准确度下降越来越小。结论:胰腺癌、慢性胰腺炎与健康组的血清代谢组学有明显区分,且代谢物的差异提示胰腺癌的氨基酸、能量以及脂代谢均发生变化,代谢途径导致的代谢物异常对于胰腺癌的诊断候选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