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p-P38MAPK蛋白通路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究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p-P38MAPK蛋白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AMP-mediated protein kinase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研究组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膝关节疼痛评分、膝骨关节炎病情程度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p-P38MAPK蛋白通路表达。结果 研究组www.selleck.cn/products/jq1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治疗后5周,2组膝关节疼痛评分和膝骨关节炎病情程度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LY2157299)。治疗后5周,2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5周,2组p-P38MAPK蛋白通路表达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骨关节炎,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调控p-P38MAPK蛋白通路表达,改善膝骨关节炎病情程度。

Brainlab导航系统在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

目的 探讨Brainlab导航系统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RTKA)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50例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35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5.57岁;身高151~182 cm,平均身高161.10 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cm;体质量48.5~85.5 kg,平均体质量69.62 kg;身体质量指数(BMI)19.32~29.81 kg/m2,平均BMI 26.91 kg/m2;髋膝踝角度(HKA)0°~15°,平均HKA 7.93°。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KA组26例和RTKA组2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总失血量、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膝关节肿胀度、围术期失血量,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评分法(KSS)、手术前后冠状面双下肢全长X射线片测量HKA偏移度评价下肢力线。结果 RTKA组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较TKA组长[(111.00±19.97) min vs (86.83±7.48) min、(15.67±0.49) cm vs (14.80±0.81) cm。P <0.01],RTKA组围术期总失血量小于TKA组[(421.45±250.08) mL vs (557.66±155.61) mL。P <0.01]。RTKA组术后HKA偏移度较TKA组小[(1.12±1.82)°vs (2.35±1.30)°]。RTKA组术后第6天膝关节动态VAS评分较TKA组小[(3.52±0.49)分vs (4.31±0.92)分],RTKA组术后第3个月膝关节动态VAS评分较TKA组小[(1.82±0.28)分vs (3.15±0.52)分],RTKA组术后第3个月膝关节静态VAS评分较TKA组小[(1.64±0.18)分vs (2.21±1.22)分]。RTKA组术后第3个月膝关节KSS评分较TKA组大[(78.33±5.18)分vs (71.23±9.2点击此处2)分],RTKA组术后第9个月膝关节KSS评分较TKA组大[(86.77±5.36)分vs(82.34±4.38)分],RTKA组术后第6天膝关节ROM较TKA组大[(104.54±11.18)°vs (98.25±10.52)°],RTKA组术后第3个月膝关节ROM较TKA组大[(115.24±6.41)°vs (108.53±8.31)°],RTKA组术后第3VX-661说明书个月膝关节ROM较TKA组大[(121.19±3.2)°vs (116.43±5.67)°]。两组术后第3天膝关节肿胀率、术前及术后1、3、6天Hb、HCT、白细胞、CRP、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Brainlab导航系统辅助TKA有助于重建更加理想的下肢力线和关节平衡,促进早期功能的恢复及疼痛的缓解。

银苓消肿丸对鹰嘴窝扩大成形术患者预后影响

目的:研究银苓消肿丸对鹰嘴窝扩大成形术后肿胀、疼痛影响及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21年6月在我Enfermedad inflamatoria intestinal院治疗的肘关节骨性关节炎肘关节僵直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情况、肿痛情况、肘关节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87.10%)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4.52%)(P<0.05),术前、术后Compound C作用2周、4周、2个月、3个月患者的V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2周、4周、2个月、3个月患者的VAS评分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Baricitinib纯度后2周、4周患者的肿胀度评分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2周、4周患者的肿胀度评分之间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苓消肿丸对鹰嘴窝扩大成术形后肿胀、疼痛具有显著的意义,可以应用于缓解肘关节术后肿胀,有利于早期开展肘关节功能锻炼,建议临床推广。

缓控释复合纳米粒在甲状腺未分化癌中的抗耐药增效治疗的实验研究

甲状腺未分化癌(ATC)是一种少见的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通常选择手术、放射治疗、化疗等策略来控制疾病的发展,但手术与放疗常常扩大治疗范围,导致肿瘤周围组织器官受损。化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一直陷入多重耐药(MDR)的困境。为了解决多药耐药问题,以及提高治疗效率,解决诊疗一体化应用的问题,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聚酰胺-胺树枝状分子-G4(PAMAM-G4)和低功率聚焦超声(LIFU)的时空缓控释纳米颗粒(PAMAM-DOX@Lip-PIP-IR),并通过阿霉素(DOX)和胡椒碱(Piperine,PIP)的联合协同杀伤作用治疗甲状腺未分化癌。该纳米粒通过线粒体靶向分子IR780到达肿瘤区域,实现纳米粒在目标区域的积聚,同时通过LIFU激发释药,缓释分子PAMAM将携带的DOX逐渐在目标区域释放并持续进行缓释,胡椒碱对抗MDR来抑制药物外排,使得目标区域的药物浓度能够持续达到一个治疗浓度,从而达到联合的增效药物治疗ATC的效果。而IR780本身具有荧光成像与光声成像的功能,也为肿瘤治疗的―可视化‖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目的:制备具有线粒体靶GDC-0973核磁向功能的缓控释纳米粒PAMAM-DOX@L-PIP-IR,验证其结构组成,检测其理化性质,评价其体外释药性能,评价其光声成像及荧光成像的能力,评估纳米粒在细胞及体内分布情况及靶向性,释药能力及体内外的联合增效治疗效果。方法:首先运用薄膜水化-声振法制备PAMAM-DOX@L-PIP-IR纳米粒,以PAMAM-DOX为核,包载IR及PIP的脂质膜为壳,通过声寻找更多振仪合成目标纳米粒,并检测纳米粒的形态及粒径、电位、稳定性,检测并计算纳米粒中药物DOX、PIP和IR780的包封率及载药率。体外研究PAMAM-DOX@L-PIP-IR纳米粒适合治疗的浓度、治疗周期以及DOX的释药曲线,低功率聚焦超声的释药条件,研究纳米粒的线粒体靶向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靶向组与非靶向组纳米粒在细胞内的吞噬、靶向情况;利用CCK-8评估缓控释纳米粒对C643细胞的安全性及纳米粒在低功率聚焦超声辐照下释药对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增效治疗效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还用于观察活死细胞染色来评价纳米粒对C643细胞的增效治疗作用,流式细胞术也进一步进行该项验证。显像方面,利用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追踪纳米粒在体内的分布与循环路径,再一次验证纳米粒对于肿瘤的靶向作用。而光声成像则在体内外研究了光声信号与纳米粒浓度的相关性及体内肿瘤内信号的可持续性。在体内方面,通过取注射纳米粒后不同天数的小鼠的血液和内脏评价纳米粒的生物安全性。观察并测量应用不同条件治疗的荷瘤鼠的肿瘤体积与治疗时间与次数的之间的变化及对应关系,来评估纳米粒对于ATC移植瘤的增效治疗效果。结果:成功的制备了PAMAM-DOX@L-PIP-IR纳米粒,该纳米粒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呈球形,分布均匀。细胞活性实验说明了PAMAM-DOX@L-PIP-IR纳米粒在治疗浓度下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了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线粒体靶向性。该纳米粒在低功率聚焦超声辐照下有明显的药物释放。PAMAM-DOX@L-PIP-IR纳米粒联合LIFU可以引起细胞的明显凋亡并相较于单药治疗组效果更佳,说明其确实起到了联合增效治疗的作用。体内的光声成像与荧光成像显示了纳米粒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能够在肿瘤区域有效积累,有利于体内治疗。体内治疗实验显示,PAMAM-DOX@L-PIP-IR纳米粒联合LIFU组可以引起细胞明显凋亡增加,细胞增殖减少,并相较于其他组治疗效果明显。另外,血常规、血生化及主要脏器H&E染色显示注射了PAMAM-DOX@L-PIP-IR纳米粒组的小鼠的相应指标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区别,说明了纳米粒具有生物安全性。结论:本研究成功的制备了缓控释纳米粒PAMAM-DOX@L-PIP-IR,该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线粒体靶向性和生物安全性。针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恶性程度高、耐药性强、复发率高等特点,该纳米粒利用树枝大分子聚酰胺-胺PNegative effect on immune responseAMAM载化疗药物阿霉素DOX作为缓释分子,用脂质作为外壳包载中成药提取物具有抗耐药作用的胡椒碱PIP及具有线粒体靶向作用的碘化物IR780,具有抗耐药及缓释功能,解决了ATC对于化疗药物的耐药问题并达到长效治疗的效果。另外,纳米粒联合低功率聚焦超声(LIFU),使药物在肿瘤内部定点释放,达到了定点释药增效治疗的效果。同时该纳米粒还可以通过光声及荧光成像监测治疗过程,实现“可视化”治疗。综上,PAMAM-DOX@L-PIP-IR纳米粒在LIFU协同下可以高效杀伤肿瘤细胞,提供了一种新的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诊疗方法。

间断多次注入液体隔离法在甲状腺结节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评估间断多Cadmium phytoremediation次注入液体隔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甲状腺结节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探讨隔离带体积与甲状腺结节体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46例,采用冷循环微波消融针对结节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术中采用间断多次注入液体隔离法保护结节周边重要结构,并记录液体隔离带体积,观察Smoothened Agonist molecular weight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结节体积与隔离带体积的关系。结果:1例患者术中出现颈部肿胀感;1例患者出现留置针损伤小血管;1例患者出现喉返神经损伤,声音嘶哑;1例患者出现牙齿、耳根部放射性疼痛;甲状腺结节体积越大,所需隔离带体积越大,二者呈正相关。结论:selleck间断多次注入液体隔离法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甲状腺结节中可有效保护结节周围重要结构,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基于肠道菌群变化探讨健脾泄浊解毒方预防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复发的实验研究

目的 基于肠道菌群变化探讨健脾泄浊解毒方对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复发的干预效果。方法 在85只大鼠中随机取10只作为空白组,剩余75只大鼠通过结肠灌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与50%乙醇的混合液进行第1次造模(期间死亡3只),再将剩余7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健脾泄浊解毒方低剂量组及健脾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每组18只,各组再随机处死2只大鼠观察以确定造模成功。除空白组正常喂养外,模型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灌胃,柳氮磺胺吡啶组予柳氮磺胺吡啶混悬液0.3 g/kg灌胃,健脾泄浊解毒方低、高剂量组分别予健脾泄浊解毒方药液8.0、16.0 g/kg灌胃。灌胃14 d后空白组随机取5只大鼠,其余各组随机取8只大鼠,处死后留取粪便标本,并将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健脾泄浊解毒方低剂量组及健脾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剩余大鼠再次予TNBS与50%乙醇的混合液进行第2次灌注造模,继续正常喂养2 d后,各组大鼠全部处死,留取粪便标本。比较各组大鼠第1次造模治疗后及第2次造模后粪便标本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DNA相对表达情况。结果 与第1次造模治疗后比较,柳氮磺胺吡啶组及健脾泄浊解毒方低SAG半抑制浓度剂量组第2次造模后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肠杆菌及肠球菌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空白组、模型组及健脾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第2次造模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造模后组间比较,模型组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空白组(P<0.05),肠杆菌及肠球菌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P<0.05);健脾泄浊解毒方高剂量组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肠杆菌及肠球菌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bioequivalence (BE)),而柳氮磺胺吡啶组及健脾泄浊解毒方低剂量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相对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3K抑制剂 高剂量健脾泄浊解毒方能以肠道菌群为作用靶点,通过提高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相对含量,降低肠杆菌、肠球菌相对含量,使有益菌较有害菌数量占据主导,调节肠道菌群紊乱状态,进而维持肠道微环境的长久稳态,保持机体健康,有效预防UC复发。

壮医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壮医联合IACS-10759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收治的5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给予艾拉莫德治疗,观察组给予清毒伸筋汤和壮医针挑疗法联合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Chronic care model Medicare eligibility、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以及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B431542供应商两组患者DAS28评分、CRP、ESR、RF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毒伸筋汤联合壮医针挑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1990—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趋势分析及预测模型比较

[目的]分析中国结直肠癌发病趋势,建立并比较预测模型在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全球健康数据交换(Global Health Data Exchange,GHDx)数据库中1990—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数据,利用JoinpoinABT-199说明书t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计算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运用R4.1.2软件分别构建ARIMA模型、灰色模型以及XGBoost模型,比较三个模型拟合预测效果,选取最优模型对2020—2025年中国结直肠癌标化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1990—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以6.19%的速度稳步上升(标化发病率APC=3.66%,P<0.001),男性增速(发病率7.08%,标化发病率4.46%)高于女性(发病率4.93%,标化发病率2.50%)。构建的三个模型中,ARIMA(1,1,1)模型拟合预测效果优于GM(1,1)模型和XGBobioinspired microfibrilsost模型,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RE)在0.07%~2.26%之间,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分别为0.286、0.231和1.134%。选取最优模型预测2020—2025年中国结直肠癌标化发CL 318952溶解度病率,预测值依次为31.36/10万、32.05/10万、32.63/10万、33.14/10万、33.56/10万和33.93/10万。[结论] 1990—2019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呈稳步上升趋势,ARIMA(1,1,1)模型在结直肠癌标化发病中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基于TLR4/NF-κB通路探讨脑清通汤改善肝热痰瘀型高血压大鼠肾损害的作用机制

目的: 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探讨脑清通汤改善肝热痰瘀型自发性高血压(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 SHR)大鼠肾损害的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肝热血瘀型SH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odel)、Bafilomycin A1卡托普利组(Captopri)(10mg/kg)、脑清通汤低(NQTT-L)、中(NQTT-M)、高剂量组(NQTT-H)(7.45、14.90、29.80g/kg),每组10只。药物组给予上述剂量灌胃,空白组、模型组等量纯水灌胃,每日1次,持续21天。用尾动脉搏动法测大鼠灌胃第7、14、21d的血压。干预结束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测大鼠肾组织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测定 TLR4mRNA 、NF -κBp65 mRNA含量;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NF-κB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给药7 d,对比模型组,卡托普利组收缩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胃14 d,与模型组对比,卡托普利组、脑清通中、高剂量组大鼠收缩压、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具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21 d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结构紊乱,肾小球萎缩,血管硬化扩张,周边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浸润,且TLR4mRNA、NF -κBp65 mRNA和TLR4、NF PLX3397使用方法-κBp65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对比,脑清通汤剂量组及卡托East Mediterranean Region普利组肾组织结构紊乱、肾小球萎缩、血管硬化扩张,中性粒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均不同程度改善,TLR4mRNA、NF -κBp65 mRNA和TLR4、NF -κB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清通汤可能通过抑制TLR4 /NF-κB 信号通路发挥减轻肝热痰瘀型高血压肾损害的作用。

苍龟探穴针法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针刺法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ax-Sp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予口服沙利度胺片、双氯芬酸钠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苍龟探穴针刺法治疗。两组治疗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腰背晨僵持续时间、疼痛VAS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计数、睾酮(T)水平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CrizotinibBASDAI、BASFI、腰背晨僵持续时间及ESR、CRP、PLT、睾酮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10.0%,两组比较Minimal associated pathological lesions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苍龟探穴针法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疗selleck抑制剂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