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造影分析脑白质病变与颈内动脉狭窄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脑白质病变(white matter lesion,WML)是脑小血管病的常见影像表现,与急性脑卒中的发生、神经退行性变及恶化以及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内动脉狭窄可以引起脑内灌注减少,进一步可能引起脑内白质发生缺血缺氧改变。通过探讨脑白质病变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狭窄率、最狭窄部位斑块成分及血管重构性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分级的白质病变的患者颈动脉狭窄率的变化差异,可以进一步探究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并为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策略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对象和方法收集2020年6月份至2022年6月份于我院进行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的患者,纳入其中存在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40例。用Blennow分级量表评估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的标准定义,测量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率。采用de Weert及其同事提出的Hounsfield-Unit(HU)阈值确定斑块中的成分类型。同时记录颈动脉最狭窄处的管腔重构方式。首先,将患者分成WML组和无WML组,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颈内动脉狭窄率、狭窄程度、斑块类型及血管重构之间的差异。其次,根据Blennow评分中白质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组(0-3组,0组代表白质正常组)。随后,用Spearman分析WML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与颈内动脉狭窄率、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颈内动脉狭窄率的组内差异。最后,用多因素分析筛选白质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临床特征与WML间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既往卒中史与WML有统计学差异。颈动脉最狭窄处的狭窄率、狭窄程度、斑块成分(钙化、纤维、脂质)、管腔重构方式等指标与WML有统计学差异。而性别、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房颤与其无统计学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WML病变范围与狭窄率、狭窄程度,最狭窄处的斑块中的纤维、脂质呈正相关(P<0.05);WML病变范围与颈动脉最狭窄处的斑块中的钙化成分呈负相关。WML病变程度与狭窄率、狭窄程度,最狭窄处的斑块中的纤维、脂质呈正相关(P<0.05);WML病变范围与颈动脉最狭窄处的斑块中的钙化成分呈负相关。同时,与白质正常的患者相比,WML的患者颈内动脉的狭窄率更高,斑块内不稳定成分的发生概率也高(如斑块内纤维,脂质的沉积),血管发生正性重构的概率更大。对于WML患者而言,Blennow评分高的患者颈内动脉的狭窄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颈内动脉最狭窄处的狭窄率与WML独立相关。通过绘制WML组和无WML组的年龄分布的金字塔图可以看出,在WML组中,患者的年龄较大,在63-74岁之间的积累尤其突出;而在无WML组的患者中,患者年龄分布更广泛。结论1、与无WBafilomycin A1ML组相比,WMBLZ945体内L组患者狭窄率、狭窄程度更高;斑块多为不稳定斑块,斑块破裂的风险相对较高;且最狭窄处管腔多为正性重构。2、颈内动脉斑块成分中,纤维、脂质对WML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的发生发展有正性促进作用,钙化则在WML的发生中有抑制保护作用。3、WML组组内比较中,在WMLBioassay-guided isolation病变范围方面,除1级外,病变范围随着颈内动脉狭窄率的增大而扩大。在WML病变程度方面,病变严重程度随着颈内动脉狭窄率的增大而增加。4、年龄、颈内动脉狭窄率是WML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无WML组相比,WML组的患者,年龄更大。

cN_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从超声特征联合肿瘤标志物方面探讨cN_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证实的133例cN_0-PTMC患者的超声特征和肿瘤标志物。超声特征包括病灶数量(单灶和多灶)、纵横比、微钙化和甲状腺包膜完整性;肿瘤标志物包括Ki-selleck Fer-167、Galectin-3和CD56。根据术后病理诊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0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73例)。采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超声特征、肿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瘤标志物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分析各危险因素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灶性、微钙化、包膜突破、Ki-67阳性、CD56阳性是PTMC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χ~2=20.135,11.255,16.947,4.693,3.806;均P<0.05)。多灶性、包膜突破和CD56阳性对预测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分别为82.2%、79.5%、89.0%)和准确率(分别为69.9%、68.4%、66.2%)均较高。结论:多灶性、微钙化、包膜突破Entinostat体内实验剂量、CD56阳性、Ki-67阳性是cN_0-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灶性、包膜突破和CD56阳性对预测cN_0-PTMC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较高;建议符合多灶性、包膜突破和CD56阳性情况的cN0-PTMC行病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及术后超声定期检查颈部淋巴结。

经腋窝入路无充气腔镜下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效果

目的:观察经腋窝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Dasatinib.html入路无充气腔镜下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91例行单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入路将其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50)。对照组实施经胸乳入路腔镜下切除术biological optimisation治疗,观察组实施经腋窝入路无充气腔镜下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水平、炎性因子[视黄醇结合蛋白(RBP)、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甲状腺功能指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切口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CRP、TNF-α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RBP水平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TSH水平均高于术前,FT3、FT4水平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更多口隐匿、切口瘢痕、色素沉着、切口疼痛等各项切口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窝入路无充气腔镜下单侧甲状腺瘤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患者可提高切口满意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改善炎性因子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经胸乳入路腔镜下切除术。

基于NF-κB/NLRP3/Caspase-1通路探究头穴透刺对阿尔兹海默症大鼠的干预效果

目的:分析基于NF-κB/NLRP3/Caspase-1通路探究头穴透刺对阿尔兹海RNA virus infection默症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50只SPF级大鼠,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剩余40只建立阿尔兹海默症模型,将30只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实验组各10只。空白组、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进行灌胃,药物对照组给予盐酸美金刚片灌胃治疗,实验组大鼠进行针刺,观察大鼠病理组织、逃避潜伏期时间、跨越平台次数、氧化应激状态、炎症因子水平、NF-κB、NLRP3、Caspase-1 mRNA表达量、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药物对照组、实验组逃避潜伏期时间增加、跨越平台次数减少,SOD、CAT、IL-10水平降低,MDA、IL-6、TNF-ɑ、NF-κB、NLRP3、Caspase-1 mRNA表达量、NF-κB、NLRP3、Caspase-1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对照组、实验组逃避潜伏期时间降低,跨越平台次数增加,SOD、CAT、IL-10升高,MDA、IL-6、TNF-ɑ、NF-κB、NLRP3、Caspase-1 mRNA表达量、NF-κB、NLRP3、Caspase-1相对表达量降低(P<0selleck NMR.05);与药物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逃避潜伏期时间降低,跨越平台次数增加,SOD、CAT、IL-10升高,MDA、IL-6、TNF-ɑ、NF-κB、NLRP3、Caspase-1 mRNA表达量、NF-κB、NLRP3、Caspase-1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头穴透刺可改善阿尔兹海默症大鼠氧化应激状态,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其作用机制可CX-5461抑制剂能与NF-κB/NLRP3/Caspase-1通路有关。

基于TLR2/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探讨独活寄生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对Toll样受体2(TLR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6组(n=8),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组、独活寄生汤低、中、高剂量组。采用胶原抗体诱导法于大鼠尾根部注射牛Ⅱ型胶原蛋白建立CIA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进行灌胃给药。甲氨蝶呤组每次给予2.0 mg·kg~(-1)甲氨蝶呤,每周3次;独活寄生汤低、中、高剂量组每次给予3.8、7.6、15.2 g·kg~(-1)·d~(-1),连续灌胃治疗28 d;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通过记录大鼠体质量,观察大鼠足肿胀度,测定关节炎指数、免疫器官指数,微循环检测仪检测大鼠微循环指标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滑膜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滑膜细胞凋亡率以明确独活寄生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7A、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LR2、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p38 MAPK、p-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及免疫器官指数显著升高(P<0.01),微血管综合评分及血管阻力显著提高(P<0.01),病理切片可观察到滑膜组织增生明显、炎性细胞大量浸润,血清中TNF-α、IL-1β、IL-17AGSK126和IFN-γ表达及滑膜组织TLR2、p-NF-κB p65/NF-κB p65、p-p38 Taiwan BiobankMAPK/p38 MAPK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独活寄生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1),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及免疫器官指数明显下降(P<0.05,P<0.01),微血管综合评分及血管阻力明显下降(P<0.05,P<0.01),滑膜组织病理学损伤情况明显好转,滑膜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TNF-selleck抑制剂α、IL-1β、IL-17A和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滑膜组织TLR2、p-NF-κB p65/NF-κB p65、p-p38MAPK/p38 MAPK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可能通过调节TLR2/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缓解CIA大鼠体内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

甲状腺术后声音嘶哑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甲状腺术后声音嘶哑是甲状腺外科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多是因为术中物理性因素或术后局部病理因素直接或间接损伤喉返神经所造成,给患者生理和心理带来双重负担。术后声音嘶哑虽属于中医“喉喑”的范畴,但在病因病机上又有其特殊之处,术后初期以甲状腺区域术野暴露时间过长,手术损伤造成痰阻喉窍,化热伤津等实证为主,后期则出现气阴亏虚,声道失于濡养,虚实夹杂,同时因经脉损伤导致气血瘀阻于喉间导致声门开阖不利,气息运行不畅,出现声音嘶哑。而西医以常规的营养神经和激素抗感染治疗,方法单一且疗效不理想,易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接受度低,而中医以中医辨证治疗、局部针灸、中药超声Canagliflozin雾化疗法、内外合治、中西结合为主。内治根据不同症状,临床上证型以气阴两虚证、痰瘀阻窍证居多,用药以开音、收涩药为主,结合滋补肺胃气阴可取良效,外治以局部针灸、超声雾化吸入为主,雾化PLX5622吸入采用滋阴清热利咽之药,而以维生素、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以及糖皮质激素联合中药汤剂genetic lung disease、中药雾化吸入中西医结合治疗,双管齐下,取效更优。文章通过综述近年来中医对术后声音嘶哑的治疗进展,阐述优势与不足,展望未来,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提供参考。

区域性白质高信号、高血压和认知功能的关系

<正>脑磁共振成像(MRI)经常观察到推测血管起源的白质高信号(WMH)。这项研究旨在分析区域性WMH、高medical malpractice血压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数据来自于1000例大脑研究,这是一项对年龄超过55岁的患者及其配偶、子女的纵向队列研究。这项研究记录了参与者的血压和用药情况,并根据血压水平将他们分组。使用3T扫描仪进行MRI扫描,以评估是否存在WMHs。采Fer-1临床试验用Fazekas量表对病灶进行量化。560名50~85岁的参与者完成了数据采集,其中83.7%的人出现了影响额叶的WMH。额叶、顶叶和颞叶的较高Fazekas评分与较高的血压和降压治疗相关。在顶叶评分中,较高的FazekaEtoposide molecular weights评分与较低的执行功能、语言和非语言记忆表现相关。结论:这项针对55岁以上患者的研究发现,白质高信号通常累及额叶,额顶叶和颞叶的较高Fazekas评分与高血压和降压治疗相关。

基于生物信息学挖掘间变性甲状腺癌预后生物标志物及潜在的分子机制和免疫机制

目的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间变selleck产品性甲状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寻找相关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机制。方法 通过IMAGEO分析平台对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的转录组基因芯片数据集GSE85457、GSE65144和GSE29265综合筛选区别ATC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关键靶点,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运用Cytoscape的CytoHubba插件筛选出前10位的核心靶基因。运用Kaplan-Meier法探究ATC核心靶基因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探究ATC预后相关靶基因与常见分子亚型相关性。基于CIBERSORT算法分析其与免疫细胞浸润丰度和免疫检查点基因的关系。结果 共筛选出ATC差异表达基因1 891个,其中包含832个上调基因,1 059个下调基因(均P<0.05)。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过程、DNA复制、肿瘤信号转导、活性氧相关化学致癌、细胞凋亡、黏蛋白型O聚糖生物合成和甲状腺激素合成等通路。基于Cytoscape的CytoHubba插件Maximal Clique Centrality(MCC)算法筛选出10个核心靶基因。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及Kaplan-Meier法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外部ATC队列验证后发现,核心靶基因中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和细胞周期蛋白B1 (cyclin B1,CCNB1)的高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的不良预后相关(均P<0.05)。CDK1表达量在B-Raf原癌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 proto-oncogene, serine/threonine kinase,BRAF)野生型及突变型患者中存在差异,具有正相关性(r=0.67,P<0.01);CDK1与CCNB1的表达量均与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的表达呈正相关性(均r>0.7,均P<0.01)。经CIBERSMedication-assisted treatmentORT算法发现,CDK1表达量与浆细胞、CD4+T细胞、T辅助细胞、巨噬细胞M1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水平均呈正相关(均r>0.3,均P<0.05),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M2和肥大细胞抑制等免疫细胞浸润丰度均呈负相关(均r>0.2,均P<0.01);CPanobinostat试剂CNB1表达量与T辅助细胞、巨噬细胞M1和肥大细胞激活等免疫细胞浸润丰度均呈正相关(均r>0.4,均P<0.05)。CDK1与免疫检查点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2(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2,PD-L2)、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T cell immunoreceptor with Ig and ITIM domains,TIGIT)、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蛋白3(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TIM3)、T-细胞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T-cell costimulator,ICOS)、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1,IDO1)、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和CD27的表达量均呈正相关(均r>0.5,均P<0.05),CCNB1则与免疫检查点IDO1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6,P<0.05)。结论 CDK1和CCNB1的高表达水平与ATC患者预后呈负相关,其表达水平影响患者预后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实现。CDK1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为ATC诊断与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血清CRP、IL-6、IL-10联合检测诊断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0联合检测诊断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方法 117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吻合口瘘分为吻合口瘘组(15例)和非吻合口瘘组(102例)。两组均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0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CRP、IL-6、IL-10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一及联合检测诊断吻合口瘘的价值。结果 术后3、4、5、6、7 d,吻合口瘘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分别为(74.50±12.17)、(84.07±14.56)、(93.25±17.18)、(90.14±15.44)、(78.32±11.23)mg/L,均明显高于非吻合口瘘组的(50.74±9.34)、(44.18±7.92)、(39.94±6.73)、(31.63±4.97)、(25.03±3.6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组患者血清CMLN8237体内实验剂量RP水平在术后5 d达到最高峰值,而非吻合口瘘组患者术后3 d即达到最高峰值。术后3、4、5、6、7 d,吻合口瘘组患者血清IL-6水平分别为(103.77±15.68)、(81.38±12.64)、(75.05±10.21)、(63.21±8.53)、(54.22±7.33)ng/L,均明显高于非吻合口瘘组的(71.4Proteases抑制剂3±10.29)、(63.46±9.15)、(51.24±7.87)、(43.36±6.07)、(34.16±5.42)n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6水平均在术后3 d均达到最高峰值。术后3、4、5、6、7 d,吻合口瘘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分别为(24.35±3.12)、(26.89±3.75)、(28.87±4.12)、(30.61±5.02)As remediation、(34.14±5.92)ng/ml,均明显低于非吻合口瘘组的(28.57±3.91)、(30.62±4.17)、(33.94±4.56)、(35.27±5.74)、(39.05±6.1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在术后3 d均达到最低值。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5 d CRP+术后3 d IL-6+术后3 d IL-10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术后5 d CRP、术后3 d IL-6、术后3 d IL-10单一检测。结论 术后5 d CRP、术后3 d IL-6和IL-10联合检测诊断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价值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基于Notch与Wnt/β-catenin通路探讨黄芪甲苷对人成纤维细胞间质转化的作用

目的:基于Notch与Wnt/β-catenin通路,探讨黄芪甲苷(AS-IV)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间质性肺病(RA-ILD)体外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用Luminex检测法对RA-ILD模型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进行检测,筛选出关键细胞因子;共培养THP-1与NHLF两种细胞系,加入关键细胞因子模拟RA-ILD体外模型,给予不同干预措施。通过RT-PCR、Western blot、COIP、EdU、ELISA以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方法观察Snail、ZEB-1及E-Cadherin的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Notch通Metabolism抑制剂路中的关键蛋白表达、β-catenin的核转位水平、NHLF细胞增殖速率、Col I、Col III及Fibronectin的分Vastus medialis obliquus泌水平以及β-catenin与NICD、β-catenin与LEF、NICD与CSL的相互作用。结果:使用细胞因子处理NHLF细胞后,Snail、ZEB-1的启动子活性及mRNA表达明显增高,Notch通路中的关键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β-catenin的核转位明显增加,EdU阳性细胞明显增加;细胞上清中Col I、Col III及Fibronectin分泌水平显著上调,同时β-catenin与NICD、β-catenin与LEF、NICD与CSL购买NSC125066的蛋白结合明显增加;使用Notch抑制剂DAPT和Jagged1 shRNA时结果与上述结论相反;AS-IV能够通过抑制Jagged1进而下调Notch及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抑制β-catenin与NICD、β-catenin与LEF、NICD与CSL的蛋白结合,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Snail及ZEB-1并上调E-Cadherin的启动子活性、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抑制NHLF细胞的过度增殖及Col I、Col III、Fibronectin的分泌。结论:AS-IV可能通过抑制Notch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NHLF细胞增殖,减少ECM过度沉积,从而减缓RA-ILD肺间质纤维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