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肠温中方内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清肠温中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清肠温中方配方颗粒内服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内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中医症候方面疗效和临床总体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7、IL-23、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1)]、免疫应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β-内咖肽(β-EP)、ILRepSox纯度-2和IL-8]、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genetic ancestry氧化酶(DAO)、D-乳酸(D-LA)、尿淀粉酶(UAMY)、细菌脂多糖(LPS)和内毒素],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医症候方面疗效及临床总体疗效,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免疫应答指标IL-2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炎性因子指标IL-1β、IL-17Entinostat供应商、IL-23、NLRP3和CASP1,免疫应答指标TNF-α、β-EP、IL-8及肠黏膜屏障指标DAO、D-LA、UAMY、LPS、内毒素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研究组IL-2水平更高,其他指标水平均更低,P<0.05。研究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肠温中方内服治疗UC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纠正免疫失衡、缓解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修复实现的。

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自噬探讨当归四逆汤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影响

目的: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探讨当归四逆汤对痛风性关节炎(GA)大鼠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3 mg·kg~(-1))和当归四逆汤低、中、高剂量组(6.54、13.08、26.16 g·kg~(-1)),每组10只,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 d。于第5天给药1 h后向各组(正常组除外)大鼠右侧踝关节注射尿酸钠混悬液(50 g·L~(-1Epimedii Herba))建立GA模型,获悉更多正常组注射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踝关节肿胀情况;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观察踝关节病理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滑膜PI3K、磷酸化(p)-PI3K、Akt、p-Akt、m TOR、p-m 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Ⅰ(LC3Ⅱ/Ⅰ)、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泛素结合蛋白(p62)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I3K、Akt、m TOR、LC3、BTamoxifen分子量eclin-1、p62 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指数显著升高(P<0.01),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升高(P<0.01),踝关节滑膜组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滑膜组织PI3K、p-PI3K、Akt、p-Akt、m TOR、p-m TOR、p6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I3K、Akt、m TOR、p62 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LC3Ⅱ/Ⅰ、Beclin-1蛋白和LC3、Beclin-1 m 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四逆汤中、高剂量组大鼠关节肿胀明显减轻(P<0.05);血清中TNF-α、IL-6、IL-1β表达量显著明显降低(P<0.05);踝关节滑膜组织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减轻;滑膜组织PI3K、p-PI3K、Akt、p-Akt、m TOR、p-m TOR、p6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PI3K、Akt、m TOR、p62 m RNA表达量亦明显降低(P<0.05),而LC3Ⅱ/Ⅰ、Beclin-1蛋白和LC3、Beclin-1 m RNA表达量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可以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提高大鼠滑膜组织自噬水平,改善痛风性关节炎,并且以高剂量效果最佳。

基于TGF-β1/Smad、NF-κB的中药干预哮喘气道重塑实验研究进展

气道重塑是支气管哮喘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病理变化,是其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医药界围绕哮喘气道重塑相关信号通路,开展了大量实验探索,该文综述了近五年来中药调控TGF-β1/Smad、NF-κB等通路干预哮喘气道重塑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表明,中医主要以清热化痰平喘;降气化痰平喘;温阳化痰平喘;寒热同调、补泻兼施;健脾化痰平喘;润肺补虚化痰平喘;益气固BAY 73-4506分子量本;解表宣肺平喘;温阳平喘等治法调控信号通路。中药单体抑制气道重塑的选择主要来源于以化痰平喘、活血化瘀功效为主的中药。中药调控TGF-β1/Smad主要通过下调TGF-β1、Smad2、Smad3、Smad4的表达,或提高Smad6、Smad7的表达,减轻气道上皮纤维化,抑制胶原纤维沉着,抑制气道上皮间充质转化,达到改善气道重塑的目的。中药调控NF-κB一方面通过抑制TLR4通路的活性,下调TLR4、TRAF6、MyD88、IL-4、IL-5、IL-13、 p38MAPK、NF-κB p65 mRNA 表达;另一方面升高IκBα的蛋白表达水平,抑制气道平滑肌增殖,减Z-IETD-FMK IC50弱气道高反应性和细胞因子的产生而改善哮喘气道重塑。本研究希冀为科研工作者全面了解中药在干预哮喘气道重塑信号通路方面取得的进展提供帮助,并指出当前中药干预哮喘气道重塑科PIN-FORMED (PIN) proteins研存在的短板,期待更规范得进行科研设计。

甲状腺术后声音嘶哑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甲状腺术后声音嘶哑是甲状腺外科疾病中常见的并发症,多是因为术中物理性因素或术后局部病理因素直接或间接损伤喉返神经所造成,给患者生理和心理带来双重负担。术后声音嘶哑虽属于中医“喉喑”的范畴,但在病因病机上又有其特殊之处,术后初期以甲状腺区域术野暴露时间过长,手术损伤造成痰阻喉窍,化热伤津等实证为主,后期则出现气阴亏虚,声道失于濡养,虚实夹杂,同时因经脉损伤导致气血瘀阻于喉间导致声门开阖不利,气息运行不畅,出现声音嘶哑。而西医以常规的营养神经和激素抗感染治疗,方法单一且疗效不理想,易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接受度低,而中医以中医辨证治疗、局部针灸、中药超声biotic and abiotic stresses雾化疗法、内外合治、中西结合为主。内治根据不同症状,临床上证型以气阴两虚证、痰瘀阻窍证居多,用药以开音、收涩药为主,结合滋补肺胃气阴可取良效,外治以局部针灸、超声雾化吸入为主,雾化BYL719试剂吸入采用滋阴清热利咽之药,而以维生素、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以及糖皮质激素联合中药汤剂IACS-010759配制、中药雾化吸入中西医结合治疗,双管齐下,取效更优。文章通过综述近年来中医对术后声音嘶哑的治疗进展,阐述优势与不足,展望未来,以期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提供参考。

初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初诊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初诊UC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根据Truelove-WiImidazole ketone erastin分子式tts标准进一步分为轻度UC组(36例)、中度UC组(25例)、重度UC组(19例);同时选择同期8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UC患者NLR和PLT,分析NLR、PLT与UC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应用ROC曲线分析NLR、PLT及两者联合判断UC病情的价值更多。结果:研究组患者总体NLR、P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中度、重度UC组患者NLR均高于对照组,且各组间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UC组患者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UC组患者PLT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UC组患者PLT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UC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PLT与UC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PLT单独及两者联合判断UC病情,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0.63~0.76)、0.78(0.73~0.85)和0.83(0.77~0.88)。NLR、PLT联合判断UC病情优于单一指标,单一指标NLR优于PLT,P<0.05。结论:初诊UC患者failing bioprosthesisNLR、PLT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且NLR、PLT水平与U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用于初步评估UC病情。

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联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及免疫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联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及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www.selleck.cn/products/r4283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吗啡组、地佐辛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0例。吗啡组患者术毕前30min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1.5mg,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吗啡4mg+罗哌卡因300mg+生理盐水100ml);地佐辛组患者术毕前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mg,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地佐辛0.5mgprocessing of Chinese herb medicine/kg+生理盐水100ml);联合组患者术毕前30min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1.5mg,静脉注射地佐辛5mg,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地佐辛0.5mg/kg+生理盐水100ml)。评估三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麻醉前(T_0)、术毕(T_1)、术后1d(T_2)、术后3d(T_3)的血清IL-4、IFN-γ水平。结果 术后6h、12h、24h,联合组和吗啡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地佐辛组(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三组患者的血清IL-4呈下降趋势,IFN-γ呈上升趋势。T_2、T_3时点,联合组患者的血清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吗啡组和地LY294002说明书佐辛组(P<0.05);T_2时点,联合组患者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地佐辛组(P<0.05),T_3时点,联合组患者的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吗啡组和地佐辛组(P<0.05)。结论 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联合地佐辛静脉自控镇痛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可改善患者术后免疫抑制状态。

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慢性复发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总结使用Research Animals & Accessories维得利珠单抗(VDZ)治疗慢性复发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活动期E3型慢性复发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经过,该患者分别于第0周、第2周、第6周、第14周、第22周、第30周、第38周给予VDZ 300 mg静脉注射一次。结合文献复习,总结VDZ的使用时机和用法、应用效果、临床安全性等。结果 使用VDZ治疗2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大便次数逐渐减少,无腹痛和黏液脓血便。治疗6周后,患者无明显不适,炎症指标水平较前明显下降。第14周治疗前肠镜检查提示患者的广泛性、连续性黏膜病变较前明显改善,只散在于乙状结肠和直肠,溃疡灶消Laduviglusib体外失,病理检查提示大肠黏膜慢性炎。第38周治疗前肠镜检查提示患者的全大肠黏膜均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实现临床缓解及黏膜愈合,随访4个月未见临床复发。结论 使用VDZ治疗慢性复发型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快速改善患者的核心www.selleck.cn/products/blebbistatin症状,实现黏膜愈合和组织学缓解。对于此类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尽早使用VDZ。

驴乳清蛋白通过抑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缓解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为了探讨驴乳清蛋白(DWP)补充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本试验将6周龄雄性C57BLCompound 3 molecular weight/6J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n=6)。正常对照组(selleck抑制剂Control组)和APAP诱导肝损伤组(APAP组)小鼠每天灌服0.3 mL生理盐水,DWP对照组(DWP组)小鼠每天灌服400 mg/(kg·bw)DWP,DWP低、中、高剂量组(L、M、H组)小鼠每天分别灌服100、200和400 mg/(kg·bw)DWP,连续7 d。末次给药24 h后,除Control组和DWP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经腹腔注射300 mg/(kg·bw)APAP,16 h后收集各组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样品。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学变化,试剂盒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肝脏细胞因子含量,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和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相关信号分子,包括细胞外调节激酶(ERK)、Jun N-端激酶(JNK)、p38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与APAP组相比,H组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和肝脏病理组织学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肝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holistic medicine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NF-κB p65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ERK和JN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极其显著降低(P<0.001)。结果表明,DWP可能通过抑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进而缓解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和炎症反应。

加味二仙汤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脾肾阳虚型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加味二仙汤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治疗脾肾阳虚型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吉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且临床证候为脾肾阳Imidazole ketone erastin虚的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优甲乐治疗,治疗组则在口服优甲乐的同时联合加味二仙汤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BMS-354825 molecular weight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相Environment remediation关抗体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畏寒肢冷、神疲乏力、面目浮肿症状积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FT3、FT4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TSH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加味二仙汤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脾肾阳虚型免疫相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甲状腺功能。

普米克令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分析普米克令舒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上高县人民医院诊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采用信封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阿奇霉CB-839生产商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米克令舒治疗,为期14 d。对比2组临床效果、炎症因子水平、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胸部CT及不良反应。结果Ocular genetics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selleck产品<0.05)。治疗后,观察组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大片实变影、散在斑点影、片状实变影例数均低于对照组,LYMPH%水平高于对照组,NEUT%、WB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联合普米克令舒治疗效果确切,可控制炎症反应,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改善血常规,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