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2例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观察组行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美国膝关节协会(American Knee Society Knee Score,KSS)评分、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Western OntarioRecurrent otitis media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Imidazole ketone erastin抑制剂A),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angle,PSA)、冠状面股骨组件角(frontal femoral component,FFC)、冠状面胫骨组件角(frontal tibia component,FTC)和矢状面股骨组件角(lateral femoral component,LFC),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KS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及HKA偏移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KS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Baf-A1试剂05),而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及HKA偏移值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FTC、FFC、LF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观察组PS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0%和1.8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机器人辅助可有效提高截骨、假体安放及下肢力线的精准度,近期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甲状腺超声联合血清CXCL16对子痫前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目的 观察甲状腺超声联合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对子痫前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Global oncology—2021年1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子痫前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115例,设置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于该院进行产检的健康孕妇115例,设置为健康组。比较健康组、疾病组甲状腺超声诊断结果以及血清CXCL16水平;随访至疾病组患者分娩,根据妊娠结局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不良组、良好组NVP-TNKS656浓度;比较良好组、不良组甲状腺超声诊断结果以及血清CXCL16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联合血清CXCL16对妊娠结局的Alpelisib临床试验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疾病组PSV加快(P<0.05),血清CXCL16水平升高(P<0.05)。随访至疾病组患者分娩,不良妊娠结局52例,占比45.22%。将52例患者设置为不良组,其余63例患者设置为良好组。与良好组比较,不良组PSV加快(P<0.05),血清CXCL16水平升高(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SV、CXCL16预测不良妊娠结局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30.72 cm/s、1.62 pg/ml,两者单独及联合预测的AUC分别为0.781、0.819、0.871。两者联合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检测。结论 甲状腺超声联合血清CXCL16在预测子痫前期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妊娠结局中具有较高效能。
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中是否使用纳米碳负显影技术分为纳米碳组(34例)和常规手术组(34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情况、手术时间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情况,评价应用效果。结果 纳米碳组患者手术时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例数少于常规手术组(Bemcentinibt=3.684,P<0.001;χ~2MDV3100使用方法=3.837,P=0.01Cell wall biosynthesis71),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常规手术组(t=7.721,P<0.001)。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时应用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有助于识别和保护患者的甲状旁腺,从而降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低钙血症的发生,同时增加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数量,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人整合素α6的表达及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和细胞中人整合素α6的表达特点及作用。方法 以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RKO,人永生化结肠上皮细胞系IMCE,以及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为研究对象。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α6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细胞中的表达特点;使用整合素α6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转染结直肠癌细胞,进行Transwell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同时检测整合素α6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p-Smad2及Smad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HT-29细胞、RKO细胞中整合素α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人永生化结肠上皮IMCE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整合素α6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细胞HT-29、RKO中整合素α6过表达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确认细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细胞HT-29、RKO中整合素α6过表达组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N-钙黏蛋白、波形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细胞HT-29、RKO中整合素α6过表达组p-Smad2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合素α6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可通过激活TGF-β/SBcl-2抑制剂mad2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上皮细胞-间充质bacterial microbiome转化和转移。
MSCT联合血清CAA199、CEA检查对结直肠癌及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CA199、CEA检查对结直肠癌(CRC)及是否合并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110例CRC患者为CRC组,以及110例肠道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病变组,对比两组患者的MSCT资料以及血清CA199、CEA水平,并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分析MSCT联合血清CA199、CEA对CRC及是否合并肝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清CA199、CE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RC患者指标水平更高(P<0.05);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血清CA199、CEA水平和MSCT单独及联合诊断CRC的Kappa值分别为0.491、0.355、0.667、0.682,敏感度分别为84.54%、72.73%、91.82%、72.73%,特异性分别为64.55%、62.73%、74.55%、95.45%,准确率分别为74.55%、67.73%、83.18%、84.09%。是否合并肝转移CRC患者的血清CA199、CE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肝转移患者指标水平更高(P<0.05);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血清CA199、CEA水平和MSCT单独及联Panobinostat合诊断CRC合并肝转移的Kappa值分别为0.408、0.353、0.445、0.726,敏感度分别为84.00%、72.00%、92.00%www.selleck.cn/products/azd6738、72.00%,特异性分别为69.41%、71offspring’s immune systems.76%、68.24%、96.47%,准确率分别为72.73%、71.82%、73.64%、90.91%。结论 MSCT及血清CA199、CEA对CRC诊断各有优点及不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CRC的肝转移诊断。
术前血脂和血糖对原发性膝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血脂和血糖对膝关节炎(keen osteoarthritis, KO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关节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492例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术前空腹状态下的血生化相关指标。记录术后半年时患者的AKS和WOMAC评分,以WOMAC评分<35分为术后恢复良好,WOMAC评分>35分为术后恢复不良;以AKS评分>70分为术后恢复良好,AKS评分<70分为术后恢复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对TKA术后低AKS评分和高WOMAC评分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KS评分组中,血清高水平载脂蛋白B(Apo B)和术后从事重体力劳动是selleckchem GDC-0068术后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WOMAC评分组中,血清低水平载脂蛋白A1(Apo A1)、高水平甘油三酯(TG)、女性、高龄和从事重体力劳动是术后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血清Apo B和TG高水平、Apo A1低水平、从事重体力劳动、女性和高龄可能会增加患者术后恢复不良的风险。TKA术前对伴有高脂血症的OA患者进行血脂管理可能对术后疼痛和selleck PEG300功能的free open access medical education恢复有良好影响。
循环微生物DNA:一个新的肿瘤早筛生物标志物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肿瘤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依旧处于较高的水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基于液体活检的肿瘤早筛技术能实现肿瘤probiotic Lactobacillus的早诊断和早治疗,对肿瘤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微生物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已有11种微生物被列为了1类致癌微生物。肿瘤内部存在瘤种特异性的微生物组,主要存在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中。肿瘤患者体内的循环微生物DNA(circulating microselleck化学bial DNA, cmDNA)主要来源于凋亡与坏死肿瘤组织细胞内微生MLN8237浓度物的被动释放,肿瘤组织细胞的主动分泌以及肠道菌群的转移等。cmDNA具有特异的生物学特征,具备成为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潜能。多项研究表明,通过检测cmDNA能进行多种肿瘤,例如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黑色素瘤等的早期筛查。本文简要介绍了人类肿瘤与微生物的关系、cmDNA的来源和生物学特征,以及cmDNA在肿瘤早筛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温针灸联合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miR-335-5p和miR-141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微小RNA-335-5p(miR-335-5p)和微小R确认细节NA-141(miR-14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5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8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口服中药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M(Ig M)、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37(IL-37)和白介素-6(IL-6)水平以及miR-335-5p和miR-141表达的变化。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僵硬时间、握力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Ig A、Ig G和IgM水平均降低;研究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37和IL-6水平均降低;研究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mi R-335-5p表达升高(P<0.05),miR-141表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miR-335-5p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mi R-141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In Vivo Testing Services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关节压痛个数与关节肿胀个数均减少(P<0.05),晨僵时间均缩短(P<0.05),握力水平均提高(P<0.05),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IACS-010759溶解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温针灸联合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减少关节压痛个数与关节肿胀个数,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握力,可能与调控mi R-335-5p和mi R-141表达有关。
关节腔注射治疗骨关节炎药物载体系统中的软骨靶向功能
背景:关节腔注射给药已经在骨关节炎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型的药物递送系统的开发给予了更多选择。软骨靶向功能是针对治疗骨关节炎时药物附着或留置在软骨层中形成药库,达到缓释和精准药物递送。目的:综述关节Dibutyryl-cAMP生产商腔注射治疗骨关节炎中各种软骨靶向生物材料和其特点。方法:以“骨关节炎,药物载体,软骨靶向,osteoarthritis,drug carrier,drug deliv寻找更多ernon-primary infectiony,cartilage targeting,penetrate”为关键词在万方、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文章进行筛选、最终选择67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针对软骨靶向生物材料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利用静电作用的相互结合,如携带正电荷的生物材料与软骨中的负电多糖结合,这类方案可操作性强,便于修饰,但受限于静电作用本身的缺点,在晚期骨关节炎中表现不佳;二是针对软骨内各成分的特异性结合,这种结合强而可靠,相关生物材料在晚期骨关节炎中表现优异,是未来软骨靶向治疗的重要方向。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周彩云教授从“湿毒”立论辨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软件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及Cytoscape 3.7.2分析周彩云教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方法 采集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周彩云教授门诊接诊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病例数据,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及网络可视化分析,总结中药频次、归经、性味及药对组合,挖掘核心处方,探讨其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130张处方,共77味中药,高频药物为葛根、马齿苋selleckchem PLX-4720、金钱草、绵萆薢、豨莶草、车前草、海金沙、车前子、金银花、黄柏、冬瓜皮。药物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甘为首,归经以肝、肾经为主,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为葛根,马齿苋;葛根,马齿苋,金钱草等。挖掘新处方4个,分别为浙贝母,冬瓜皮,海螵蛸,红花,菊花;茵陈,炒白术,鸡骨草,郁金;金genetic disoders钱草,牛膝,黄芪,石斛,远志;防己,猪苓,威灵仙,玉米须,生地黄。结论 周彩云教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从“湿毒”立论,以清热利湿、解毒通络为主CL13900分子式要治法,兼以补益肝肾、调养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