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京38家三级医院病案首页的结直肠癌围手术期联合中医药治疗对住院费用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北京市三级医院2019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疾病相关信息,探讨中医药干预对MK-2206生产商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为北京市结直肠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北京市38家三级医院(西医院10家,中医院28家)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为基础,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病案信息系统中导出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38家三级医院肿瘤外科64041例住院患者病案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结直点击此处肠癌手术患者8677人,采用Excel、SQL建立数据库,SPSS20.0统计分析,主要方法包括统计描述、线性回归、通径分析等。探究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住院费用的差别,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数据分析发现,住院费用与手术方式、发生并发症和住院天数呈正相关,开腹术式、住院期间发生并发症和住院天数的延长均会增加住院费用。住院费用与性别和是否联合中医药治疗呈负相关,表明女性和联合中医药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住院费用。结论 中医药干预对降低住院费用有潜在作用,但中医药干预对结直肠Response biomarkers癌的受益评估仍需结合多种方式进行。

真实世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患者的用药特征研究

目的SB431542分子式:探究真实世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患者用药特征,为其临床应用及前瞻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全国23家三甲医院12 888例使用该注射液的老年患者信息,运用基本数据描述方法,Apriori建立模型,ClementiCardiac histopathologyne12.0分析。结果:纳入男性患者60.33%,女性患者39.67%;年龄以65~75岁(49.73%)为主;病种以高血压(15.6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4.19%)、恶性肿瘤(9.78%)为主。单次用药剂量多数达10 mL(88.88.%)以上,用药疗程以1~3 d(71.70%)为主;联合中药使用最多的为便秘舒胶囊1 582例(12Fer-1纯度.27%),西药为氯化钾缓释片4 375例(33.95%);中药常联合活血化瘀剂7 406例(57.46%)、清热解毒剂2 486例(19.29%)和解表剂2 051例(15.91%)使用;西药常联合抗生素类药8 315例(64.5%)、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8 123例(63.03%)及维生素类药6 988例(54.22%)使用。在对多种联合用药进行关联分析时,常见联合2种中药组合为复方甘草+便秘舒胶囊,支持度2.84%,西药组合为维生素+氯化钾缓释片,支持度18.8%。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基本符合用药指南,治疗的主要疾病和使用方法与指南相符,由于老年患者体质渐衰,消化系统功能减退,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及感染风险增加,因此,本研究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常与中药活血化瘀剂、泻下剂,西药抗生素、维生素联用。

基于NLRP3焦亡通路的中药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C)主要发生于结直肠,该病病理机制复杂,与肠道的不可控性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当前,西医主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减轻肠道炎症,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遏UC的进展,但不良反应较大。越来越多研究证实,中医药防治UC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显著降低该病复发率。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可破坏细胞结构,释放胞内促炎物质,介导UC肠道免疫反应。研究人员认为中医药对细胞焦亡的干预主要表现为促进细胞焦亡(损其有余)和抑制细胞焦亡(补其不足),这与调节阴阳相一致。其中,中药主要通过抑制细胞焦亡(补其不足),减轻肠道免疫反应,起到治疗UC的作用。近年来,业界开展了大量研究探索中药通过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焦亡通路治疗UC的作用机制,结果获悉更多表明NLRE7080供应商P3焦亡通路是中药治疗UC的关键靶通路。但目前尚缺乏关于中药抑制NLRP3焦亡通路进而治疗UC的全面系统的总结。该文以“细胞焦亡”“NLRP3”“溃疡性结肠炎”及“中药”等为关键词,检索和分析近年来该领域中英文文献,发现调控NLRP3焦亡通路的中药主要包括清热燥湿类、调和气血类、行气通腑类和健脾祛湿类,这可为科研人员更为全面认识中医药对UC中NLRP3焦亡通路的机制提供帮助,以期为UC的治Biogeographic patterns疗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番茄提取物对高脂饲养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干预作用及抗炎机制研究

目的探索番茄提取物干预对高脂饲养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5w龄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高脂对照组(MON组),番茄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LYC-L、LYC-M、LYC-H组),其中CON组给予普通维持饲料(脂肪供能比12%),其余各组给予脂肪供能比60%的高脂饲料,同时,干预组分别给予50、75、100 mg/(kg·d)的番茄提取物进行灌胃干预。12w后,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各组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测定小鼠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GDC-0068 IC50oIACS-010759细胞培养ralpha, TNF-α)、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 NF-κB)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n-6, IL-6)的水平,利用荧光定量PCR(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测定脑组织中TNF-α、NF-κB和IL-6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番茄提取物对高脂饲养小鼠的体重增加和脂肪蓄积无明显改善作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小鼠的学习能力逐渐增强,第3日LYC-M组和LYC-H组的目标象限潜伏期和平台潜伏期显著低于MON组(P<0.05)。空间探索实验中,干预组小鼠的目标象限潜伏期低于MON组(P<0.05),LYC-H组的平台潜伏期显著低于MON组(P<0.05)。LYC-H组小鼠血浆TNF-α和IL-6水平和大脑中TNF-α和IL-6基因表达显著低于MON组(P<0.05),LYC-M组小鼠血浆IL-6水平和大脑中IL-6基因表达显著低于MON组(P<0.05)。结论高脂饲料饲养小鼠会降低小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番茄提取物干预可能会通过降低血浆TNF-α和IL-6水平并降低大脑中TNF-α和IL-6的基因表达水平来改善高脂饲养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其中高剂量 [100mg/(kg·d)] 番茄提取物的干预效果更为显著。

基于能谱CT及超声初步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甲状腺良恶结节鉴别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能谱CT表现、超声表现分别建立的Logistic回flow mediated dilatation归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手术治疗的1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并总结术前能谱CT及超声表现。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别建立术前能谱CT及超声表现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ROC曲线,对比分析各自拟合的联合预测因子对其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术后病理显示,恶性结节患者32例,共36个结节,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滤泡状癌1例,未分化癌1例;良性结节患者78例,共98个结节,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66个,甲状腺腺瘤32个。能谱CT表现为有边缘截断征,无包膜,较低的动脉期γHU、平扫IC及动脉期NIC是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超声表现为形态不规则、钙化、无声晕或欠完整、较高血流分布分级是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能谱CT及超声表现模型拟合度均较好,有良好的校准能力(P>0.05),能谱CT模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模型(AUC:0.943 vs.0.859)(P<0.05)。结论 与超声相比,以能谱CT表现建立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临selleck Fer-1床价值更高,更具科学性,更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而对于基层selleck产品医院,术前超声预测模型也是一种较可靠的鉴别诊断手段。

杜仲方改善帕金森小鼠的肠道微环境

[目的]基于肠-脑轴探讨杜仲方(DZF)对帕金森病(PD)小鼠症状的改善及对其肠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杜仲方低剂量组(DZF-10 g/kg)、杜仲方高剂量组(DZF-20 g/kg),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每3.5 d腹腔Emricasan注射1次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25 mg/kg),1 h后皮下注射1次丙磺舒(250 mg/kg),共注射10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开始后,治疗组每天灌胃给予杜仲方,持续至末次造模后1周。分别于第1、3、6周进行爬杆、转棒实验;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脑,检测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及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水平;取结肠组织,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及Occludin、MPO、CD13表达情况;无菌条件下intensive lifestyle medicine取粪便,16sRNA测序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结果]杜仲方干预可明显改善PD小鼠的运动功能,缓解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减少,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炎症。同时能调整肠道菌群多样性,升高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F/B)比值。[结论]杜仲方可以改善帕金森病小鼠的运动障碍及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并且可以通过维持肠屏障功能,降低肠道炎症反应,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肠道微selleck产品环境。

KIF23过表达预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不良(英文)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发病率正在迅速增加,需要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治疗和预后.运动蛋白家族在肿瘤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多种肿瘤的治疗靶点.基于Z-VAD-FMK研究购买GEPIA数据库初步分析KIF23对PTCselleck激酶抑制剂预后的影响.与正常组织相比,显示KIF23基因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上调.从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中下载两组PTC队列,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发现KIF23高表达组的预后比低表达组的要差.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甲状腺癌组织中KIF23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进一步证实KIF23在甲状腺癌细胞中的表达上调.随后,在甲状腺癌细胞中敲低KIF23,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KIF23在甲状腺癌sports & exercise medicine细胞中的表达证实敲低成功.通过集落形成实验与CCK-8检测,分析KIF23对PTC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KIF23敲低表达后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显著抑制.结果提示,KIF23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细胞的临床病理增殖有关.抑制KIF23基因可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病理增殖,可能成为未来治疗靶点.KIF23的高表达可作为PTC患者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物.

基于“肺肠同治”的清肺化痰逐瘀汤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清肺化痰逐瘀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大鼠肺肠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体现肺肠同治的深层次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组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急支糖浆组(10g·kg~(-1)·d~(-1))、清肺化Elexacaftor溶解度痰逐瘀汤低、中、高剂量组(10、15、20 g·kg~(-1)·d~(-1))。以脂多糖气管滴注合并烟雾吸入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急支糖浆组与清肺化痰逐瘀汤组分别以相应剂量浓度药液灌胃给药,其余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对照,末次给药后监测大鼠肺功能和血气指标。镜下观察大鼠肺、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Components of the Immune System坏死因子-α(TNF-α)与结肠组织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表达;测定大鼠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丙二醛(MDA)等生化指标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用免疫荧光测定大鼠肺组织F4/80阳性肺泡巨噬细胞表达,肺组织α-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肠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蛋白免疫印Dinaciclib半抑制浓度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组织p-NF-κB p65、NF-κB p65和p-p38 MAPK、p38 MAPK蛋白表达,结肠组织Occludin和ZO-1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功能障碍,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肺动态顺应性(Cdyn)降低(P<0.05),肺、肠病理学改变明显,血清IL-6、TNF-α、DAO、D-乳酸、MDA表达增高(P<0.05),肺组织p-NF-κBp65/NF-κBp65和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比值升高,肺组织F4/80阳性巨噬细胞表达增强,结肠组织IgA、Occludin、ZO-1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急支糖浆和清肺化痰逐瘀汤各剂量组大鼠肺功能明显改善,用力肺活量(FVC)、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肺动态顺应性(Cdyn)升高(P<0.05,P<0.01),肺、肠组织病理学改善明显,血清IL-6、TNF-α、DAO、D-乳酸、MDA表达降低(P<0.05),肺组织F4/80阳性巨噬细胞表达减少(P<0.05),肺组织p-NF-κBp65/NF-κBp65和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比值降低(P<0.05),结肠组织IgA、Occludin、ZO-1表达增高(P<0.05)。结论:清肺化痰逐瘀汤可以有效减轻COPD大鼠症状,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肺组织炎症反应,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有关。

血管生成素通过平衡α-变形杆菌(α-Proteobacteria)和毛螺菌科细菌(Lachnospiraceae)维持肠道微生物动态平衡

抗菌肽(AMP)在维持肠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与炎症性肠病(IBD)相关。本研究旨在阐明血管生成素trained innate immunity(ANG)(一种肠道分泌的AMP)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及其与IBD的相关性。在不同的共栖结肠炎模型和粪便微生物区系移植模型中,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其在结肠炎中的作用。通过16S r DNA测序确定ANG调节的细www.selleck.cn/products/vx-661菌,并通过细菌定植分析它们在结肠炎中的功能。用微生物学和生化方法进一步研究了ANG的物种特异性抗菌活性及其潜在机制。在IBD粪便样本中表征了点击此处ANG水平和关键细菌。ANG调节微生物群组成并抑制肠道炎症。具体来说,小鼠中的Ang1缺乏导致毛螺菌的保护性肠道共生菌株减少,但α-变形杆菌的共生菌株增加。ANG与α-变形杆菌的直接结合导致细菌膜完整性的致命破坏,从而促进毛螺菌的生长,而α-变形杆菌对此有拮抗作用。口服ANG1可逆转Ang1缺陷小鼠的菌群失调并减轻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在患者中建立了ANG、已鉴定细菌和IBD状态之间的相关性。这些发现证明了ANG在塑造肠道微生物组成从而维持肠道健康方面的新作用,表明ANG微生物区轴可被开发为与生态失调相关的肠道疾病的潜在预防和/或治疗方法。

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与Ang-1关系

目的 探索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血流动力学改变观察及其与Ang-1表达的关系。方法 在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期间选取经病理活检确诊的61例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腺瘤组此网站),6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为试验对象,均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ROC曲线分析超声各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AUC值,并运用Pearson法分析Ang-1表达与超声造影定量参数、血流动力学之间关系。结果 甲状腺腺瘤组内部回声以实性为主,多存在包膜;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主要以混合性Xenobiotic metabolism为主,无包膜。甲状腺腺瘤组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比较边界、形态特征及TTP、RT无统计差异性(P>0.05)。BLZ945体内甲状腺腺瘤组RI、Vmax、IMAX、mTT参数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EDV低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经ROC曲线分析,RI、Vmax、EDV、IMAX、mTT、TTP、RT早期诊断甲状腺腺瘤的AUC分别为0.784、0.99、0.845、0.917、0.84、0.51、0.545。经Spearman法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患病率与OD_(Ang-1)/OD_(GAPDH)呈正相关性(r=-0.873;P<0.001),经Pearson法分析,Ang-1表达与RI、Vmax、IMAX、mTT呈正相关性,与EDV呈负相关性。结论 超声造影参数、血流动力学在分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瘤时具有一定作用,且甲状腺腺瘤Ang-1表达水平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与超声造影指标、血流动力学存在一定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