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析益气养精方对Ⅰ~ⅢA期肺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Bucladesine价格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Ⅰ~ⅢA期肺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过益气养精方为主的中药治疗,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平衡组间混杂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两组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风险因素。结果 (1)共纳入357例Ⅰ~ⅢA期肺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按1∶1进行PSM后,成功匹配204例,中药组和对照组均为102例。(2)PSM前,中药组5年OS率高于对照组(79.7%vs64.2%,P=0.001),且5年DFS率较对照组更高(60.6%vs 47.2%,P=0.005);PSM后,intensive care medicine中药组5年OS率高于对照组(68.6%vs52.5%,P=0.038),5年DFS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0%vs 43.1%,P=0.176)。(3)PSM后的Cox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亚型是否含有高危病理因素(P=0.009)和是否服用中药(P=0.046)与OS显著相关;组织学亚型是否含有高危病理因素(P=0.031)和TNM分期(P=0.002)与DFS显著相关。(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含有高危病理因素(P=0.002)和是否服用中药(P=0.030)是影响Ⅰ~ⅢA期肺腺癌根治术后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是否含有高危病理因素(P=0.027)和临床TNM分期(P=0.NSC125066体外001)是影响Ⅰ~ⅢA期肺腺癌根治术后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Ⅰ~ⅢA期肺腺癌根治术后尤其是组织学亚型有高危病理因素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服用益气养精方为主的中药,可达到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效果。
基于数据挖掘的心血管科中药处方用药规律分析及药物警戒
目的 统计心血管科住院患者的中药内服处方,分析中药处方用药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开展中药药物警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2019—2021年北京end-to-end continuous bioprocessing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患者的中药内服处方进行数据分析,统计住院患者的病名、证型,处方用药BAY 73-4506供应商的使用频次、频率、用量,以及心血管科处方常用中药的四气五味、功效分类;采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server 2008 R2软件中的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心血管科中药处方的配伍规律及核心用药,并对心血管科中药的药物警戒进行分析。结果 心血管科中药处方中,用量频次前5位的是茯苓、丹参、炙甘草、党参、赤芍;排名前30位的处方用药,四气五味主要为甘、辛、温;归经以心、脾为主;功效主要是补虚及活血祛瘀。住院患者主要证型GSK126纯度为气虚血瘀证、痰湿内阻证。心血管科常用药对组合包括炙甘草-茯苓、陈皮-茯苓、党参-茯苓;茯苓、丹参、赤芍、党参、黄芪、川芎、炙甘草为方剂核心用药。除党参外,主要处方用药的最大剂量均超过中国药典限量。结论心血管科住院患者以气虚血瘀证、痰湿内阻证为主要病症,治疗主以益气活血类中药为主,核心用药主以益气健脾、活血利湿的用药特点。常用处方中存在超剂量用药问题。
铁死亡在椎间盘退变和骨关节炎中的作用
背景:铁死亡是一种区别于凋亡、自噬和焦亡的程序性死亡,其发生与铁离子依赖性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相关。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铁死亡与椎间盘退变和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的:总结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椎间盘退变及骨关节炎进展中的作用,以期为椎间盘退变和骨关节炎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以PubMed、万方数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文献来源。中文检索词为:“椎间盘退变;骨关节炎;髓核;软骨细胞;关节软骨;铁死亡”,英文检索词为:“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osteoarthritis;nucleus pulposus;chondrocyte;articular cartilage;ferroptosis”。最终筛选67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铁死亡为新近发现的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其发生机制与铁离子异常积蓄、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氨基酸异常代谢、线粒体功能失调和铁蛋白自噬等因素密切相关。(2)各种刺激因素如同型半胱氨酸、过氧化氢叔丁醇和柠檬酸铁铵等主要通过抑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活性,引起髓核细胞、纤维环细胞和终板软骨细胞铁死亡,从而促进椎间盘退变。此外,铁死亡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受miRNA的调控。(3)铁死亡通过参与软骨细胞丢失、dual infections细胞外基质溶解和滑膜炎促进骨关节炎的进展。软骨细胞铁死亡可被豆甾醇、D-甘露糖、虾青素、二甲双胍和淫羊藿苷等所抑制,而白细胞介素1β、柠檬酸铁铵和RNA结合蛋白SND1可加剧铁死亡的发生。(4)一些针对铁死亡的药物如去铁胺、铁死亡抑制剂等对椎间盘退变和骨关节炎的治DNA Damage/DNA Repair抑制剂疗效果已经在实验中得到验证,但还未在临床上应用。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抑GW4869作用制铁死亡发生可为椎间盘退变和骨关节炎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策略。
血清Presepsin、GRP78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Presepsin)、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水平,探讨其对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 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该院确诊为UC并住院治疗的100例患者纳入研究作为研究组。根据UC病情严重程度将研究组患者又分为轻度组(32例)、中度组(38例)和重度组(30例)。另外,选取同期于该院体检的90例表观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纳入研究者血清Presepsin、GRP78水平。分析UC患者Immune-inflammatory parameters血清Presepsin、GRP78水平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血清Presepsin与GRP78水平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UC患者的血清Presepsin、GRP78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UCNSC 119875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resepsin、GRP78水平对UC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Presepsin、GRP78均高于对照组(P<0.05)。Presepsin、GRP78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饮酒史无关(P>0.05),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水平有关(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UC患者血清Presepsin、GRP78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C患者血清Presepsin与GRP78水平呈正相关(r=0.29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WBC、Presepsin、GRP78均是UC发生的影响独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resepsin、GRP78单独及两者联合检测诊断U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4、0.842、0.924,两者联合诊断的效能优于血清Presepsin、GRP78单独诊断(P<0.05)。结论 UC患者血清Presepsin、GRP78均呈较高水平,其水平AMG510临床试验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对UC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HOXB7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迁移和EMT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过表达和敲减同源盒蛋白B7(homeobox protein B7, HOXB7)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影响。方法:使用生存分析探究HOXB7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HOXB7与Wnt/β-catenin通路之间的关系。构建HOXB7的过表达和敲减细胞模型,在多种功能实验中研究过表达或敲减HOXB7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使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直肠癌细胞在不同HOXB7水平下EMT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在裸鼠体内实验验证了HOXB7表达水平对结直肠癌转移的影响。结果:生存分析表明,HOXB7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OXB7可靶向激活Wnt/β-catenin通路(P<0.01)。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HOXB7可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敲减HOXB7则导致其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P<0.01)。Western blot和荧光染色实验表明,过表达HOXB7可导致EMT相关蛋白表达升高,敲减HOXB7则可导致EMT相关蛋白表达下selleck Q-VD-Oph降(P<0.05)。裸鼠体内实验表明,过表达HOXB7可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体内转移能力(P<0.01)。结论:HOXB7medicinal marine organisms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迁移Y-27632临床试验,导致EMT,该过程可能是通过Wnt/β-catenin通路实现的。这显示出HOXB7作为结直肠癌治疗靶点的潜力。
亮丙瑞林微球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亮丙瑞林微球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亮丙瑞林微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雌激素[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_2)、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VAS评分(2.06±0.64)分低于对照组的(4.85±0.95)分, SF-36评分(92.67±8.82)分高于对照组的(72.88±6.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FSH、E_2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 LH水平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P、FSH、E_2水平分别为(16.53±6.51)nmol/L、(4.64±1.06)U/L、(240.37oncology staff±38.20)pmol/L,低于对照组的(21.38±6.85)nmLY2157299细胞培养ol/L、(6.35±1.28)U/L、(267.39±40.07)pmol/L, LH水平(12.98±1.67)U/L高于对照组的(9.62±1.50)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125和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血清CA125和VEGF水平分别为(20.15±1.94)U/ml、(106.58±21.55)ng/L低于对照组的(27.38±2.06)U/ml、(139.62±25.6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亮丙瑞林微球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GSKJ4溶解度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疼,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雌激素含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7+1理论合沈氏羌活地黄汤辨治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迁延难愈的疾病。使用现代医学控制疾病有许多不良反应,中医学对于西药的增效减毒作用及单用中药治疗轻症类风关的良好疗selleck合成效值得重视。沈丕安对于使用中医学治疗类风Infected total joint prosthetics湿关节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病机总结为“7+1”致病理论即“肾虚”为本,“风寒湿热痰瘀毒”为标,共同致病,创立辨病论治和辨查论治,据此并结合中草药的药性药理发明了羌活地黄汤,从中医学滋阴降火、现代医学调节免疫等方面治疗疾病,取得良好效果,另一方面沈教授认为应该慎用补益药,筛选出适合免疫病患者的补益药,兼顾口味,效果稳定,适合长期服用,为免疫病患者坚持治疗做出了贡献。该文将介绍沈丕安对www.selleck.cn/products/byl719于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理论及应用羌活地黄汤的治疗方案。
基于CCTA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通过产生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经旁分泌方式引发血管炎症,冠状动脉血管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斑块不稳定的始动因素。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是一种新的可以准确、便捷、无创性评估及量化冠状动脉血管炎症的影像学指标,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基于CCTA的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斑块特征(斑块性质、范围、数量和分布血管)的相关性。研究对象和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于我GDC-0973说明书院行CCTA检查的224例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排除标准如下:(1)CCTA图像质量不佳,有搏动伪影,影响FAI测量及智能分析系统无法识别者;(2)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和/或终止异常、冠状动脉瘘等其他冠状动脉疾病;(3)存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史。最终纳入研究患者共181例。查询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实验室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应用AI辅助诊断系统(Coronary Doc,数坤科技)分析患者CCTA图像,自动测量冠状动脉三大分支,包括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近端40rapid 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smm节段血管周围FAI,并对该节段内的斑块进行分析,记录斑块特征,包括斑块性质(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数量(单发、多发)、范围(局限性、节段性和弥漫性)、狭窄程度(>50%,≤50%)和分布血管(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应用线性回归分析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将181例患者的385支(斑块组202支及无斑块组183支血管)冠状动脉周围FAI纳入分析,当冠状动脉近端40mm节段存在斑块时冠状动脉周围FAI(-85.43±7.59HU)会高于无斑块者(-88.71±7.08HU),差异具有统BMS-354825计学意义(P<0.001)。斑块组三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FAI分别高于无斑块组三支冠状动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斑块性质所在血管周围FAI存在差异,非钙化斑块(-82.69±7.03 HU)高于钙化斑块(-86.74±7.84 HU,P=0.002)及混合斑块(-87.76±6.87 HU,P<0.001)。经线性回归分析后结果表明,冠状动脉周围FAI值与斑块性质、范围和分布血管相关。结论冠状动脉周围FAI受斑块影响,近端40mm节段存在斑块的冠状动脉周围FAI均高于无斑块者,非钙化斑块所在血管FAI高于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斑块性质、分布范围及分布血管与冠状动脉周围FAI升高显著相关。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6(Mini chromosome maintenance complex component 6, MCM6)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肿瘤免疫浸润的相关性。Enasidenib生产商方法:基于TCGA数据库比较MCM1~10在CRC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等分析MCM1~10的表达与CRC诊断、预后的关系;利用UALCAN与HPA数据库验证MCM6的表达并探究其在CRC不同临床阶段的表达变化;采用Cox回归分析MCM6的表达与CRC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利用GO和KEGG分析MCM6潜在功能;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互作网络,探索MCM6调控网络和核心基因;基于TIMER数据库分析MCM6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结果:MCM2~8、MCM10在CRC组织中高表达,并对CRC患者预后的评估有诊断意义。其中,MCM6高表达的CRC患者预后显著提高;MCM6高表达与CRC的临床分期和临床病理特征也显著相关;GO与KEGG分析结果提SCH727965细胞培养示,MCM6可能参与细胞周期和RNA转运等生物进程;MCM6还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显著相关。结论:MCM6在CRC中高表达,并与CRC发展、预后、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免疫浸润密切相关。MCM6可成为CRC诊断、预immune dysregulation后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豆腐果苷对关节失稳模型骨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研究豆腐果苷对关节失稳模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的治疗作用,探讨豆腐果苷治疗OA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切除大鼠膝关节内侧半月板的方法 (medial meniscectomy, MMx)建立OA大鼠模型。术后给予豆腐果苷治疗后,通过HE和番红O-固绿染色法观察膝关节软骨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膝关节软骨和滑膜组织中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Trpv1)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Trpv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E和番红O-固绿染色法显示,豆腐果苷治immune risk score疗明显减缓膝关节软骨的退变情况。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豆腐果苷明显降低膝关节软骨和滑膜中Trpv1蛋白的表达水平;selleck MRTX849Western blot结果证实豆腐果苷下调膝关节滑膜组织中Trpv1蛋白的表达Adavosertib使用方法量。结论 豆腐果苷能明显抑制MMx诱导的关节软骨的破坏和软骨基质的丢失,从而发挥治疗OA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