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视频结合角色模拟回馈性健康教育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动画视频结合角色模拟回馈性健康教育对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5月31日接受治疗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Mediation analysis0例,对照组实施动画视频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角色模拟回馈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入院当日、2周后复诊时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生活质量[采用肺部治疗功能评定量表(FACT-L)]及两组临床治疗指标。结果:2周后复诊时,两组VC、FVC、FEV1/FVC%均高于入院当日(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哮喘音消失时间、气促缓解时selleck Baricitinib间、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2周后复诊时,两组ESCA中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管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及FACT-L中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入院当日(P<0.05,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实施动画视频结合角色模拟回馈性健康教育能够最大程度上改selleck产品善学龄期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缩短哮喘音消失时间,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

孕产妇合并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诊治的分析研究

目的 应用“孕产妇静脉血栓Pevonedistat化学结构栓塞症(VTE)危险因素评分”分析围产期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相关因素,以探究孕产妇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产科重症病房自2015年9月开设以来至2020年12月期间接诊及被转诊的孕产妇资料,其中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为PTE的1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治经过及预后资料,并统计纳入患者的“孕产妇VTE危险因素评分”,以分析影响孕产妇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果 15例患者中,3例在妊娠期和分娩前后未出现PTE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其余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及体征,其中胸闷伴气促者8例、咳嗽伴咯血者2例、下肢肿胀者1例、仅表现为术后持续低氧血症者1例。10例患者发病时心率≥100次/min, 12例患者呼吸频率≥20次/min。4Molecular Biology Reagents例患者妊娠合并内科疾病;8例患者发生妊娠并发症;4例患者诊断PTE同时确诊DVT。根据“孕产妇VTE危险因素评分”,极高危(≥4分)患者8例,高危(产前3分,产后2~3分)患者6例,低危(0~1分)患者1例。所有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11例患者脑钠肽(BNP)>100 pg/mL。所有患者PaO2均<95 mmHg(1mmHg=0.133 kPa);PaCO2处于正常范围(35~45 mmHg)6例,<35 mmHg者6例,>45 mmHg者3例;氧饱和度处于正常范围(95%~98%)者12例,<95%者3例;pH值处于正常范围(7.350~7.450)者10例,>7.450者4例,<7.350者1例。肌钙蛋白水平升高者2例。15例患者均行静脉加压超声(CUS)检查,其中4例的检查结果提示DVT;所有患者均在产前或产后行CTPA确诊PFulvestrant临床试验TE。1例患者行溶栓+低分子肝素(LMWH)+华法林序贯治疗,3例行LMWH+华法林序贯治疗,11例行LMWH治疗。患者的妊娠结局为14例存活,1例因晚期胃癌于产后2个月死亡。患者的新生儿结局为均存活。结论 需要进一步完善“孕产妇VTE危险因素评分”,提高危险因素评分预测的灵敏度,对不同阶段的孕产妇均须进行VTE风险评估,实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血栓分子标志物与炎症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常规凝血指标、血栓分子标志物和炎症指标对感染性疾病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效果,探究单项指标及联合检测对重症SAG使用方法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的8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专家共识和诊治指南将其分为重症组(40例)和轻症组(40例)。选取c-Met抑制剂同期健康体检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样本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小板(PL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复合物(t-PAI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蛋白C-蛋白C抑制剂复合物(APC-PCI)含量,分析测量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单项指标和多个指标联合检测对重症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重症组的PT、APTT、D-D、FDP、PLT、TAT、t-PAIC、PCT、CRP、APC-PCI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的PT、TT、APTT、FIB、D-D、FDP、TAT、deep fungal infectiont-PAIC、PCT、CRP、APC-PCI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CT、FDP、D-D、TAT、APC-PCI、PT、CRP、t-PAIC八项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982,敏感度90%,特异度97.5%)。结论 血栓分子标志物与部分常规凝血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感染严重程度,炎症指标、常规凝血指标与血栓分子标志物联合检测对重症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

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使用氯己定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氯己定醇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12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60例,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和sinonasal pathologyB组(60例,采用0.5%聚维酮碘消毒),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过敏性皮炎分度、12项瘙痒症严重程度量表(12-PSS)评分,临床疗效及PICC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过敏性皮炎分度、12-P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DN-6556 IC50>0.05);治疗后,A组的过敏性皮炎分度、12-PSS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后局部皮肤过敏患者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醇进行皮肤消毒的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过敏性皮炎红斑此网站及瘙痒症状。

补肾治尪汤延缓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进展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补肾治尪汤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骨侵蚀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50例辨证属肝肾不足证的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患者用补肾治尪汤联合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conventional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c DMARDs)治疗,对照组患者用c DMARDs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分别收集2个组患者治疗前后双手腕X线片,由2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以改良Sharp评分(modified total sharp score,m TSS)法对所有X线片进行评分。观察m TSS变化、放射学进展率,以m TSS增加≥0.5分判断为放射学进展,以中医证候积分和有效率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结果 Metabolism抑制剂共42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20例。2位放射科医师评分一致性高,观察者内相关系数为0.90。2个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间隙狭窄变化值、骨侵蚀变化值及m TSS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放射学进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个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ssociation studies in genetics0.05)。结论补肾治尪汤中西医结合治GSI-IX体外疗RA,放射学进展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补肾治尪汤具有延缓RA骨侵蚀的作用。

血栓性单脐动脉与差异性脐动脉的超声特征及预后

目的 探讨血栓性单脐动脉(UAJNJ-42756493使用方法T)发病原因,UAT和差异性脐动脉(DUA)超声图像特征及其预后。方法 回FG-4592分子式顾性分析超声检测筛查孕晚期的脐动脉数目减少或内径变细的病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UAT组和DUA组,从超声影像、新生儿情况、胎盘病理、脐带标本、母体妊娠期疾病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8 899个病例中检出UAT 7例、DUA 5例。UAT组胎死宫内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2例,DUA病例组预后良好,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UAT组内高凝血状态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4例,DUA组凝血功能异常4例、GDM 1例,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螺旋的脐带在两组之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UAT组均出现胎盘灌注异常,DLung microbiomeUA组内2例检出了灌注异常,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孕期双侧脐动脉形态及晚孕期是否检出异常回声充填(血栓图像)的两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回顾中孕期脐动脉内径差异及晚孕期血栓栓塞的特异度声像图是UAT与DUA的鉴别要点。UAT普遍存在胎盘灌注异常,预后情况较DUA差。

凝血相关指标在老年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监测中的价值

Tezacaftor说明书的 分析老年静脉血栓栓塞(VTE)患者口服利伐沙班后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寻找可以监测利伐沙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指标。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老年VTE患者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84.25±3.28)岁。给予利伐沙班口服10 mg,比较患者服药前后抗Ⅹa因子活性、凝血六项指标和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预测患者出血风险的效能。结果 与服用利伐沙班前相比,服用此网站利伐沙班后VTE患者抗Ⅹa因子活性明显升高(P<0.01),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明显延长(P<0.01),immune parameters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Ⅺ、Ⅻ的活性均呈下降的趋势(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T对出血风险的预测能力中等(曲线下面积为0.81,95%可信区间为0.66~0.95),但优于其他凝血指标。结论 PT可作为监测利伐沙班抗凝效果的指标,且对出血风险的预测能力较好。

36至72月龄小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探究与分析淄博市小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方法:2021年1—12月,抽取淄博市10所幼儿园共1 923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与其主要监护人取得联系并genetic program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小儿流感疫苗接种成功率,先后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小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参与儿童1 923名,回收有效问卷1 878份,成功完成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的儿童668名(鼻喷流感疫苗200名,注射用流感疫苗468名),占35.57%(668/1 878)。接种组与未接种组儿童性别、年龄、当前健康状况、户籍地、居住地点,以及主要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种组与接种组相比,公立幼儿园、年级较高(大班)、主要监护人为儿童父亲、主要监护人对流感的认知较差的占比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Liraglutide采购学意Belnacasan义(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幼儿园类型、年级、主要监护人与儿童的关系、主要监护人对流感的认知可作为影响本市2021年小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成功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本市2021年小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率整体偏低,幼儿园类型、年级、主要监护人与儿童的关系、主要监护人对流感的认知是影响本市2021年小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成功率的因素,在日常的免疫接种工作中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小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重要性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旨在提高接下来的小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成功率。

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primary human hepatocyte染(CRBSI)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INCB018424溶解度2022年11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1 16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6∶4的比例将其分为建模集(701例)及验证集(46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CRBSI将建模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肺癌化疗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采用R 4.1.2软件包及rms程序包建立肺癌化疗患者发生CRBSI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RSL3分子式用Hosmer-Lemeshoe拟合优度检验评价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绘制校准曲线以评估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集及验证集肺癌化疗患者发生CRBSI的效能;采用ROC曲线分析该列线图模型对建模集及验证集肺癌化疗患者发生CRBSI的预测价值。结果 建模集701例肺癌化疗患者中,发生CRBSI 71例(10.13%),未发生CRBSI 630例(89.87%)。两组肿瘤分期、营养状况、有糖尿病者占比、化疗次数、有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史者占比、导管维护时间延长者占比、导管移动者占比、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化疗次数、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史、导管维护时间延长、导管移动、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次数是肺癌化疗患者发生CRBSI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肺癌化疗患者发生CRBSI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Hosmer-Lemeshoe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在建模集中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χ~2=8.905,P=0.350),在验证集中该列线图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χ~2=8.693,P=0.365)。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集和验证集肺癌化疗患者的CRBSI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基本吻合。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集和验证集肺癌化疗患者发生CRBSI的AUC分别为0.859[95%CI(0.804,0.914)]、0.876[95%CI(0.813,0.940)]。结论 糖尿病、化疗次数≥5次、有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史、导管维护时间延长、导管移动、导管留置时间≥30 d、穿刺次数≥2次是肺癌化疗患者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肺癌化疗患者发生CRBSI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2010-2016年北京市通州区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 分析2010-2016年北京市通州区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监测平台收集2010-2016年北京市通州区恶性肿瘤发病资料,按照性别及年龄分别计算恶性肿瘤的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中标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分析恶性肿瘤发病趋势。结果 2010-2016年通州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从114.8/10万上升至151.2/10万,呈上升趋势(APC=4.59%)。从年龄来Plant genetic engineering看,2010-2016年通州区恶性肿瘤发病25~39岁人群发病率明显逐年升高,肿瘤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从性别来看,男性恶性肿瘤以肺癌、肝癌、胃癌为主,女性恶性肿瘤以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为主,2010-2014年男性恶性肿瘤中标率均高于女性,而2015-2016年女性恶性肿瘤中标率接近甚至反超男性。2010-2016年通州区发病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是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甲状腺癌。在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恶性肿瘤中,男性甲状腺癌、肾癌、胆囊癌、前列腺癌发病上升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肾癌在2010-2016年的发病率随时间变化的上升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0-2016年北京市通州区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方面,在人群中有针对性地Entinostat体内开展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及健康教育是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应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以快速缓解Q-VD-Oph恶性肿瘤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