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骨关节炎致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膝骨关节炎(KOA)的致病危险因素。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等数据库,收集有关KOA致病危险因素研究的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6月,由2人独立对资料进行初步筛选和信息提取并进行质量控制,采用Cochrane官方提供的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2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分析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Nasal mucosa biopsy龄(OR=1.08,95%CI[1.06,1.11])、女性(OR=2.67,95%CI[2.18,3.27])、BMI(OR=2.03,95%CI[1.50,2.73])、高强度锻炼(OR=1.89,95%CI[1.52,2.35])、经常性做蹲或跪的动作(OR=3.87,95%CI[1.09,13.77]、吸烟(OR=1.33,95%CI[1.24,1.43])、饮酒(OR=2.28,95%CI[1.42,3.66])、其他膝关节点击此处疾病史(OR=2.63,95%CI[1.36,5.08])和KOA家族史(OR=1.69,95%CI[1.36,2.11])是KOA的致病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与KOA的发病无关。结论:提倡戒烟、戒酒、减少蹲或跪等动作、控制体质量及保持适量中低强度运动可以减少或延缓膝骨关节炎的发生;有膝关节外伤史与膝骨关节炎家族史的患者应注意保护膝关节,预MLN8237价格防膝骨关节炎的发生。

音乐疗法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缓解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患者针刺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在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常规护理模式上分别加入音乐疗法、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和音乐疗法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三种干预措施,观察三种干预措施是否能缓解火针治疗时针刺疼痛,从而提高患者接受火针治疗时的舒适度,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火针治疗,提高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点击此处效果,减少火针治疗的操作时间,为临床火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就诊于荆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皮肤科符合纳排标准并需要进行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患者共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患者,对四组接受火针治疗的患者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白凡士林封包、试验组A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音乐疗法与白凡士林封包的干预措施、试验组B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的干预措施、试验组C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音乐疗法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的干预措施。治疗期间收集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火针治疗针刺疼痛变化、患者舒适度、焦虑程度变化及医护人员火针治疗的操作时间五个方面数据。并对所收集到的资料及数据认真记录和仔细整理,通过SPSS22.0软件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数析处理,对三种干预措施在临床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四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干预措施后,试验组C在火针治疗针刺疼痛程度、舒适度、焦虑及火针治疗操作时间四个维度均优于试验组B、试验组A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01);试验组B在四个维度优于试验组A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01);试验组A在四个维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01);在疾病的治疗效果上,试验组C分别与T‑cell-mediated dermatoses试验组B和试验组A相比无差异(r>0.05);试验组A、试验组B、试验组C三组分别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01)。结论 音乐疗法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运用于火针治疗结节性痒疹,能明显缓解患者接受火针治疗时的针刺疼痛,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焦虑,减少医护人员火针治疗的操作时间。通过试验分析显示selleck Lorlatinib音乐疗法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封包的疼痛干预措施较火针治疗传统护理模式更适合于临床治疗、提高患者对火针治疗的接受度,使所有火针治疗的患者能按时治疗,从而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亚肺叶切除术对高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目的 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亚肺叶切除术对高龄早selleck NMR期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immunity support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高龄早期NSCLC患者76例,在征得受试者及其家属同意的基础上,尊重其意愿自行选择,分成肺叶切除组40例与亚肺叶切除组36例,两组患者均是在胸腔镜下实施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前与术后3d创伤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淀粉样蛋白(SAA)]与免疫指标(CD4+、CD8+、CD4+/CD8+),术后并发症。结果 亚肺叶切除组手术、术后下床及住院时间均短于肺叶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肺叶切除组(P<0.05);术后3d,两组CP、IL-6、SAA、CD8+水平降低,CD4+、Cselleck HPLCD4+/CD8+水平升高,以亚肺叶组改善比肺叶切除组要更加显著(P<0.05);术后早发生并发症情况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高龄早期NSCLC,在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的手术创伤小,可改善免疫指标,手术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在缺血性心肌病预后的预测作用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患者预后作用,找出预测缺血性心肌病预后的方法。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1月因缺血性心肌病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中心住院患者。经筛选NSC 127716后214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血常规、心脏超声等。对纳入患者进行电话机门诊随访,并记录相关终点事件及发生时间。终点事件指严重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45(24.5,71)个月,在2147例患者中随访期间共589(27.4%)例患者发生MACCE。对MACCE组和非MACCE组进行基线资料的比较,发现MACCE组NLR水平显著高于非MACCE组(P<0.05)。ROC曲线显示NLR预测ICM患者发生MACCE的曲线下面积(AGW4869研究购买UC)=0.66,P<0.05,当截断为3.14时,其灵敏度为53.3%,特异度为75%,约登指数为0.283。将所有患者根据NLR的cut off值分为2组,高NLR水平组(≥3.14mg/L),低NLR水平组(<3.14mg/L)。NLR高值组患者发生MACCE,全因死亡率及心源性死亡率显著高于NLR低值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是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发生MACCE[HR=2.65,95%CI(2.24,3.14),P<0.001],全因死亡[HRadoptive cancer immunotherapy=3.71,95%CI(2.94,4.67),P<0.001],心原性死亡[HR=3.67,95%CI(2.80,4.86),P<0.001。结论:NLR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预后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变应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评估标准化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中远期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022年期间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的患者,经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确诊双螨(屋尘螨、粉尘螨)过敏。所有患者至少接受SCIT治疗2年并于治疗时随访,根据有无发生过全身不良反应将其分为两组:全身不良反应组(systemic reactions,SRs)和未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组(non-systemic reactions,nSRs),分别记作SDecitabine体内Rs组和nSRs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评价患者在治疗前基线、治疗半年、治疗2年的VAS评分、鼻结膜炎症状评分DSS、药物评分TMS、药物症状联合评分CSMS、改良鼻内镜评分MLK、鼻炎生活质量评估RQLQ,各评估时点为近1周的情况。通过配对秩和检验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自身随访指标,评估SCIT治疗螨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对治疗前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或被动吸烟史、疾病严重程度、是否合并多重过敏原、药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等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影响SCIT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指标,探讨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两组是否存在差异;根据鼻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利用卡方检验比较了不同疗程的临床有效率,探讨SCIT不同疗程与疗效的关系;记录SCIT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事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80例,其中SRs组10例,nSRs组70例。经SCIT治疗前后各评分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Rs组与nSRs组各评分无差异,SCIT疗效与是否发生全身不良反应无相关性;性别、吸烟或被动吸烟史、疾病严重程度、是否合并多重过敏原、药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与SCIT治疗疗效无相关性。成人与儿童在治疗2年后的临床有效率上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T治疗半年、2年后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62.5%、95%。SCIT治疗中速发局部不良反应75.GSK J4抑制剂9%,Ⅰ级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0.2%,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0.08%,无Ⅲ级、Ⅳ级速发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SCIT能有效治疗螨变应性鼻炎患者,改善症状,减少用药,提高生活质量。(2)治疗过程中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不会影响其中远期疗效。(3)患有AR的儿童可能比成人取得更好的中远期疗效。(4)不同严重程度的AR患者之间SCIT疗效无明显差异。(5)S…

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TKIs治疗后发生脑膜转移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已被证实能够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s)治疗中受益。然而,TKIs耐药是不可避免的。目前,TKIs耐药后的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is,LM)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列线图模型,以预测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NSCLC患者在接受TKIs治疗后发生LM的风险。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之间一线接受TKIs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并按照7:3比例随机拆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确定与PR-171LM发生风险有关的因素。多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被用于构建列线图模型,并使用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截止末次随访时间2022年10www.selleck.cn/products/pci-32765月31日,共有55名患者进展为LM,并最终确认了7个与LM发生风险有关的因素:初诊脑转移情况、骨转移情况、肝转移情况、转移状态、基因突变类型、是否使用过奥希替尼、一线使用TKIs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构建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分别为0.83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82-0.884]和0.875(95%CI 0.793-0.922),表明模型的区分度较好。校准曲线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制定了一个预测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在接受TKIs治疗后发生LM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有助于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临床医生识别LM发生的高风险个体,从而制定干预和治疗策略。

盘龙七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盘龙七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GSK1349572抑制剂行对照试验设计,于2018年5月19日至2019年9月3日纳入确诊的300例受试者,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95年膝骨关节炎分类标准,以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盘龙七片治疗组(盘龙七片,4片/次,3次/d)和安慰剂组(盘龙七片模拟片,4片/次,3次/d),两组受试者均连续给药4周。主要疗效指标为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次要疗效指标为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积分。采用符合方案数据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VAS评分较基线改变值试验组、安慰剂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VAS评分较基线改变值试验组、安慰剂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WOMAC评分较基线改善值试验组、安慰剂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WOMAC评分较基线改善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积分较基线变化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试验组8例(4.1%)受试者发生10例次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均为轻度;安慰剂组4例(4%)受试者发生5例次不良事件,其中1例中度不良事件为身上皮疹,其他为轻度;试验组不良反应为4例(2.1%)6例次,分别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鼻出血、肝功能异常、激动、嗓子疼各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为1例(1%)1例次,为身上皮疹;各组≥2%不良事件,安慰剂组为胃部不适2例(2%),试验组没有发生率>2%不良事件。其他安全性指标:试验组与安慰剂组中实验室指标(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接受盘龙七Puromycin小鼠片单药治疗可降低患者膝关节疼痛程度(VAS评分)并改善关节功能(WOMAC评分),服药4周治疗后改善更为metastasis biology明显。盘龙七片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性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

血栓弹力图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及常规凝血试验评价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收治的肝硬化失代Marine biomaterials偿期患者,根据是否合并PVT分组。比较PVT组与非PVT组TEG参数、常规凝血指标、相关临床资料等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selleck化学199例患者,PVT组82例(41.2%)、无PVT组117例(58.8%)。两组患者TEG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061,95%CI 1.389~6.744,P=0.005)、脾切除史(OR=5CDK抑制剂.740,95%CI 1.876~17.568,P=0.002)、D-二聚体升高(OR=1.533,95%CI 1.182~1.989,P=0.001)是PVT的独立相关因素;Child B+C级(OR=12.844,95%CI 2.452~67.263,P=0.003)、R时间缩短(OR=0.526, 95%CI0.294~0.942,P=0.031)、血小板增多(OR=1.013, 95%CI 1.005~1.021,P=0.001)是门脉海绵样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TEG检测有助于预测PVT患者门脉海绵样变。

基于机器学习的江苏省输入性疟疾病例就医延迟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江苏省输入性疟疾病例就医延迟风险预测模型,为江苏省输入性疟疾病例早期发现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9年江苏省报告的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首发症状及初诊时间等信息。以职业、感染疟原虫虫种、主要临床表现、有无并发症、疾病严重程度、年龄、国外居留时间、在国外感染疟疾次数、潜伏期、初诊单位级别、来源国、同行人员和出Trichostatin A价格国途径等13个因素为自变量,以就医延迟时间(≤24 h和> 24 h)为因变量,分别运用BP神经网络、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和贝叶斯算法构建输入性疟疾病例就医延迟风险预测模型。使用列线图对logistic回归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校准曲线对列线图进行评价,并比较4种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Stroke genetics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评价模型预测效能。进一步分析各特征数值大小对预测结果的正负影响,应用SHAP算法对各特征重要性进行量化和归因。结果 共纳入输入性疟疾病例244例,其中自出现首发症状后到初诊时间超过24 h的病例累计100例(40.98%)。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有疟疾感染史[比值比(odds ratio,OR)=3.075,95%可信区间(confidential interval,CI):(1.597, 5.923)]、潜伏期长[OR=1.010,95%CI:(1.001,1.018)]或在省市级医疗机构就医[OR=12.550,95%CI:(1.158, 135.963)]是输入性疟疾病例就医延迟的危险因素。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分析发现,对输入性疟疾就医延迟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国外居留时间、潜伏期和年龄。随机森林模型结果分析发现,影响输入性疟疾就医延迟的前5位因素依次为主要临床表现、出Compound C NMR国途径、潜伏期、国外居留时间和年龄。贝叶斯模型结果分析发现,影响输入性疟疾就医延迟的前5位因素依次为初诊单位级别、年龄、来源国、疟疾感染史和同行人员。通过比较各模型AUC发现,BP神经网络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总体性能较优(Z=2.700~4.641,P均<0.01),且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09,P> 0.05)。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灵敏度(71.00%)和约登指数(43…

下腔静脉滤器相关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分析

目的 检索分析Lexis~?China律商网数据库中我国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相关的医疗损害案例,分析案例诉讼的原因和结果,为防止潜在的医患纠纷诉讼提供建议和提高医生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在Lexis~?China律商网数据库中检索“下腔静脉滤器”相关案例,检出案例时间跨度为2011年1月PI3K/Akt/mTOR抑制剂1日至2022年12月31日。结果 经筛选排除,共有179例相关案例纳入本研infectious endocarditis究分析。一审诉讼均为患者起诉医院,且获得赔偿率高(91.6%)。44例进入二审诉讼,维持原判的比例高(68.2%),涉及改判的主要内容为提高赔偿金额(85.7%)。医方未放置IVCF导致INCB018424抑制剂的14起相关诉讼中,诉讼点均为医院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患者的诊治不当导致IVCF未置入引起纠纷,其中对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治不当比例最高(92.3%)。对于PE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IVCF置入指征明确而未放置导致诉讼者,根据医院对其诊治疏漏的过错因素不同,医院承担不同的赔偿责任(18%~100%),医院也可因知情告知不到位影响患者判断而担责(23.1%)。在165例放置IVCF的相关诉讼中,绝大多数IVCF置入为诊断及治疗患者出现的VTE(73.9%),但该类非计划手术造成了患者额外损伤及费用支出,且以住院期间VTE发生最多(76.2%),此类栓塞最常继发于骨折切开固定术后(31.2%),医院因不同的继发因素承担的赔偿责任也不同。IVCF置入相关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出现同样会导致诉讼出现(18.8%),且诉讼中死亡患者占比较高(32.3%),导致诉讼的最常见并发症为PE复发或加重(22.5%),而术中并发症为介入操作中血管损伤(2/3例)最多。2011–2020年期间IVCF相关诉讼数量呈整体上升趋势,2020年达最高37例;纳入统计的12年间,有10年案件平均赔偿金额超过10万/例。结论 我国IVCF相关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诉讼中,患者最常起诉医方,医方常因对VTE诊治不及时导致滤器未能置入、IVCF置入相关知情同意告知不充分、患者出现VTE而行非计划内IVCF置入以及IVCF相关并发症导致被诉讼,且结局往往不利于医方。此外,IVCF相关诉讼数量及医院赔偿金额近年来仍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