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强度抗凝在On-X机械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On-X机械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行低强度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期待减少患者术后抗凝相关不良事件,改善患者预后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我院心脏外科在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诊断为主动脉瓣膜疾病(狭窄或关闭不全)且行外科On-X机械主动脉瓣置换的患者资料,术后均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并定期复查,选择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华法林剂量,我们中心的INR目标范围为1.5-2.5,通过电话、微信及门诊随访患者术后1年内华法林抗凝强度及有无出血或血栓栓塞抗凝不良事件,并于术后定期复查心脏彩超,了解有无瓣周漏、瓣膜血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事件。根据术后稳定INR值(术后连续3月内相对稳定的INR平均值)将患者分为低强度抗凝组(INR:1.5-2.0)及较高强度抗凝组(INR:2.0-2.5),比较两组患者的抗凝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探讨适合On-X机械主动脉瓣置换术后适宜的抗凝强度。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10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均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53例患者纳入低强度抗凝组(INR为1.5-2.0),51例患者纳入较高强度抗凝组(2.0-2.5)。(1)表2所AZD9291 IC50示所有患者除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外,术中合并其他手术情况,主要包括主动脉瓣赘生物清除、二尖瓣成形及三尖瓣成形术;(2)表3所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瓣膜病因及病理、心功能分级(NYHA)等指标上无明显差异(genetic adaptationP>0.05);(3)表4所示两组患者在置换瓣膜大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上无明显差异(P>0.05);(4)复查心脏彩超发现3例患者发生了瓣周漏,均通过手术治愈;表5所示我们从104例患者中选取更多了57例在术后3-6月及9-12月期间于我院复查心脏彩超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并比较这些患者两个时间段的心脏彩超相关指标,结果提示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及左心室射血分数这三个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5)表6所示两组患者在PT、INR及抗凝出血不良事件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凝血栓栓塞不良事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需行On-X机械主动脉瓣置换且无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的患者,抗凝治疗的主要问题是容易发生出血不良事件,适当降低抗凝强度是可行的,将INR目标范围控制在1.5-2….

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所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究免疫治疗肺癌患者出现免疫介导性肝损伤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免疫治疗且肺癌患购买Erdafitinib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免疫治疗期间出现转氨酶升高分为非肝损伤组189例和肝损伤组81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单免疫治疗组25例,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组6例及免疫联合化疗组50例。比较各组间临床资料。结果 肝损伤组女性患者的比例为30.86%(25/81),高于非肝损伤组的18.52%(35/189)(P=0.025)。肝损伤组免疫治疗前的淋巴细胞计数[1.52(1.13,1.94),P=0.010]、红细胞[4.29(3.96,4.67),P=0.004]personalised mediations及血红蛋白水平[131.00(121.50,145.00),P<0.01]偏高,而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2.62(1.86,3.98),P=0.004]及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132.39(92.60,183.27),P<0.01]偏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P=0.018,OR=2.142,95%CI:1.137~4.035)是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免疫治疗方案之间,免疫联合化疗组的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更早。结论 免疫介导性肝损伤的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在selleck合成女性患者中较为多见,与年龄、病理类型、基础疾病等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别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中医药治疗寒证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对照试验的用药规律挖掘

【目的】探讨临床对照试验文献中中医药治疗寒证支气管哮喘的用药medicines reconciliation规律。【方法】筛选国内主要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寒证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采用频次统计、关selleck抑制剂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寒证支气管哮喘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得到治疗寒证GPCR & G Protein抑制剂支气管哮喘的方剂131首;高频用药主要为麻黄、半夏、细辛、五味子、甘草、干姜、桂枝、射干、款冬花、紫菀、白芍、杏仁、地龙、紫苏子等;常用药对组合有“麻黄-五味子”“麻黄-细辛”和“麻黄-半夏”;从聚类分析结果中衍化得到5首新处方。【结论】寒证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以温肺散寒为大法,兼以祛风解表、行气化痰,常用治疗方剂为小青龙汤和射干麻黄汤;射麻止喘方为符合寒证哮喘组方思路的临床经验方。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红细胞引起白细胞介素的免疫应答

为了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红细胞后白细胞介素(IL)参与的免疫应答反应,进一步揭示鸡红细胞在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bio polyamide毒过程中所起到的免疫调节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体外红细胞感染H9N2后0、2、6、10 h和体内攻毒3、7、14d不同时间点,8种白细胞介素相关基因(IL-6、Epigenetics抑制剂IL-7、IL-12、IL-13、IL-15、IL-16、IL-18、IL-34)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种IL相关基因均在鸡红细胞中表达,其转录水平在感染和攻毒后呈现相应的动态变化。体外感染后的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IL-6和IL-18的相对购买Nirogacestat表达量呈现一个逐渐升高的趋势、而IL-7、IL-12、IL-15的相对表达量呈现逐渐下调的趋势。IL-13在感染后的0、6 h显著下调,而IL-16仅在感染后的2?h显著下调。体内攻毒后的不同时间点,IL-12、IL-13、IL-15、IL-16的相对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而IL-6、IL-18、IL-34的表达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仅IL-7表达水平先降低后升高。这充分说明鸡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后红细胞发生了相应的免疫应答反应,通过促炎因子以及抗炎因子的表达来调节鸡感染H9N2后的免疫反应,为H9N2亚型禽流感的防治机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发生脏器转移的人群分布特征及其对生存及预后因素的影响

背景及目的 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lung,LCNEC)作为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患者就诊时常常伴有脏器转移。我们使用了对肿瘤登记很详实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以确定LCNEC发生脏器转移的人群分布特征,然后进行生存分析,判断预后影响因素,并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登录SEER数据库,检索出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数据,筛选出目标病例(n=2072),根据有无器官转移(肝转移、骨转移、肺转移、脑转移),我们将其分为无脏器转移组(n=1202)和脏器转移组(n=870),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等各因素情况,利用生存函数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mentAcute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al-cox)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得出预后影响因素,及相应中位生存时间,再将有显著性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从而筛选出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在整个样本组(n=2072)中,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P<0.001,HR 0.793,95%CI:0.717-0.selleckchem Taurine877)、年龄(P<0.001,HR 1.241,95%CI:1.104-1.396)、原发部位手术(P<0.001,HR 2.473,95%CI:2.094-2.920)、化疗(P<0.001,HR 2.267,95%CI:2.025-2.539)、放疗(P<0.001,HR 1.250,95%CI:1.109-1.409)、骨转移(P 0.009,HR 1.208,95%CI:1.048-1.393)、脑转移(P<0.001,HR 1.389,95%CI:1.195-1.615)和肝转移(P<0.001,HR 1.502,95%CI:1.303-1.730)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在1年生存率中,肝转移组及骨转移组均为13.8%,脑转移组为19.1Pevonedistat%,肺内转移组为20.3%。在脏器转移组(n=87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 0.025,HR 1.200,95%CI:1.024-1.407)、性别(P<0.001,HR0.774,95%CI:0.673-0.891)、原发部位手术(P 0.018,HR 1.500,95%CI:1.07...

简化双层低延展绷带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治疗中的应用

Medical countermeasures目的:探讨简化双层低延展绷带在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综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胃肠腺体外科门诊收治的60例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患者,采用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同样的手法淋巴引流、功能锻炼和皮selleck E7080肤护理;压力治疗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多层低延展绷带包扎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简化的双层低延展绷带包扎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双上肢及治疗后5 d、10 d、15 d患肢7个部位的臂围周径,评估淋巴水肿治疗的有效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5天、10天、15天的患肢臂围总和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5天、10天、15天的治疗有效指数均>2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简化双层低延展NN2211 molecular weight绷带与传统多层低延展绷带的消肿效果相近似,均能有效减少患肢臂围周径。

FAR与早发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讨论FAR(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在早发冠心病发病发展中的作用及与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PF-03084014抑制剂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因胸痛、胸闷等症状就诊于我院心内科,男性<55岁,女性<65岁,并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phy,CAG)病人的相关信息。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261例患者后纳入回顾性分析。CAG术后诊断为早发冠心病组141例,其余的12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实验室化验指标及血管造影数据及住院期间的基线资料并计算FAR。依据CAG检查结果记录并统计冠脉病变相应位置、支数等,将早发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计算Gensini积分(Gensini Score,GS),根据积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低GS组,中GS组,高GS组。比较各组之间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白蛋白(Albumin,ALB)及FAR水平的差异,探讨www.selleck.cn/products/canagliflozin三者水平与冠脉狭窄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发冠心病组中纤维蛋白原及FAR水平升高,而白蛋白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增加,Fib及FAR水平升高,而ALB水平呈降低趋势;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ib、FAR水平与CHD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呈正相关,ALB则相反,三者比较可见,FAR的相关性最强。三者预测早发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ROC曲线显示:Fib(AUC:0.800,SN:73.90%,SP:83.20%);ALB(AUC:0.925,SN:95.70%,SP:85.30%);FAR(AUC:0.991,SN:97.80%,SP:93.70%);提示FAR对冠脉病变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大于两者。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的FAR水平,FAR有助于评估早发冠心病患者体内炎症负荷及冠脉粥样斑块的稳定性。FAR与GS评分及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与早发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关系密切。FAR对早发冠心病Hepatocyte fraction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优于Fib、ALB。

膝关节单髁置换胫骨优化截骨设计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 比较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3-Methyladenine IC50)常规Microbial mediated截骨、保留圆角截骨及全新扩大圆角截骨方法对术后胫骨近端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此网站方法 基于Sawbones胫骨的CT数据,构建完整胫骨模型及不同截骨方式下UKA术后胫骨模型,采用轴向压缩工况对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不同模型间胫骨近端应变情况及骨水泥应力差异。结果 在轴向压缩工况下,扩大圆角组其截骨区皮质骨von Mises应变峰值较常规截骨组与保留圆角组有所增加,而松质骨von Mises应变峰值则分别减少24.3%~42.9%、26.0%~48.7%。对比截骨区松质骨与皮质骨von Mises应变峰值差Δεpeak,发现扩大圆角组其Δεpeak远远小于其余两组。UKA后不同模型间胫骨前内侧皮质骨最小主应变无明显差异,但较完整胫骨模型增加23.3%~34.5%。扩大圆角组骨水泥单元平均von Mises应力随着圆角半径增大呈现下降趋势,且整体均小于常规截骨组与保留圆角组。结论 全新扩大圆角截骨方法可使健康骨质条件下胫骨近端应力传递更均匀,von Mises应变峰值更低,假体-骨界面压强更小,相比传统截骨方法及保留圆角截骨方法更有优势。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接受BYL719溶解度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治疗的疗效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 CI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方案,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至少2次ICIs治疗的Ⅲb-Ⅳ期NSCLC患者379例,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2021或胸部高分辨CT诊断是否合并COPD,其中184例为NSCLC合并COPD组(NSCLC-COPD组),195例为单纯NSCLC组(NSCLC组),收集疗效终点指标包括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LXH254供应商ate, OR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CIP的发Zn biofortification生率,分析COPD对晚期NSCLC患者接受ICIs治疗疗效和CIP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NSCLC-COPD组接受ICIs治疗的ORR显著优于NSCLC组(45.7%vs 35.4%,P=0.042)。调整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COPD是ORR的独立预后因素(HR=0.587,95%CI:0.379~0.909;P=0.017)。与NSCLC组相比,NSCLC-COPD组患者中位PFS更长(14.6月vs 10.9月;P=0.023)。调整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合并COPD可能是PFS的良性预后因素(HR=0.768;95%CI:0.581~1.015;P=0.064)。COPD与OS无明显相关性。所有患者中13例患者发生CIP,其中NSCLC-COPD组9例(4.9%),NSCLC组4例(2.1%),两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162)。结论 NSCLC合并COPD的患者接受ICIs治疗的ORR、PFS显著优于单纯NSCLC患者,提示COPD是晚期NSCLC患者接受IC…

芪地补虚方联合药线点灸治疗变应性鼻炎肺气虚证52例

目的 探讨芪地补虚方联合药线点灸治疗过敏性鼻炎肺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9例过敏性鼻炎肺selleckchem Fulvestrant气虚证患者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4例。对照组52例患者(脱落3例患者)运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患者(脱落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芪地补虚方联合药线点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4周的总有效率。使用过敏性鼻炎症状量化评分量表(total nasal sympGNE-140分子量tom score, TNSS)评估患者鼻炎症状变化。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白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介素22(interleukin 22,IL-22)的水平。使用过敏性鼻炎生活质量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RQLQ)评估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评分显著降低,治疗组治疗后的的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MCP-1、IL-4、IL-22低于治疗前(Ptropical infection<0.05);治疗后治疗组的MCP-1、IL-4、IL-2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RQLQ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芪地补虚方联合药线点灸治疗过敏性鼻炎肺气虚证的疗效确切,能显著减轻鼻炎症状,改善鼻粘膜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与降低炎症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