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部分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变异分析

旨在了解2020—2021年间全国部分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H9-AI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遗传变异情况,因此从全国部分地区采集到10 336份临床样本进行了H9-AIV包括核酸检测、病毒分离、HA基因测序和遗传变异等方面的分selleck MLN8237析。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AIV-H9阳性率为16.1%(1 665/10 336),白羽肉鸡中的检出率最高,商品肉鸡检出率高于蛋鸡。本研究获得920株H9-AIV分离株,其中464个代表性毒株的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所有分离株全部位于h9.2.4.5分支,且均为典型低致Defensive medicine病性AIV,与WJ57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2%~99.9%和89.6%~99.8%;结合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这些分离株逐步向哺乳动物KD025适应性和气溶胶传播方向发生变异。以上数据表明,H9-AIV分离株进一步增强了对哺乳动物的感染力且传播力不断加强,因此持续监控其检出和变异对家禽健康养殖、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胸腺法新治疗老年重症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胸腺法新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48例加注射用胸腺法新治疗1周,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CD3~+、CD4~+、CD8~+、CD4~+/CD8~+、中医证候评分,并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7.50%(42/48),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36/4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PIS、APACHEⅡ评HDAC抑制剂分及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和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PF-03084014化学结构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计数、CRP、降钙素原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O_2Pediatric medical device、氧合指数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PaCO_2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PaO_2、氧合指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CD8~+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千金苇茎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胸腺法新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

补中益气颗粒治疗胃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补中益气颗粒治疗胃癌化疗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12月—2018年2月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84例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单纯化疗1个周期(共21 d),治疗组化疗周期内联合补中益气颗粒口服21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疲乏情况、气虚证症状、体力状MK-2206体内况、相关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疲乏程度加重(P<0.05),治疗组Optogenetic stimulation疲乏程度较对照组轻,其中感觉维度、情感维度、行为维度的疲乏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神疲、自汗、懒言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体力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中益气颗粒可有效抑制胃癌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进展,改善气虚证症状以及患者的体力状况,机制可能与维Z-VAD-FMK持血红蛋白水平稳定有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炎症后肺纤维化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炎症后肺纤维化(behavioral immune systemPPF)改变影响因素,为防治炎症后肺纤维化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4月火神山医院收治的325例COVID-19患者病例资料的影像及临床特点,根据出院时有无肺纤维化分为肺纤维化组(n=107)和无肺纤维化组(n=218),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情况、CT影像学资料,分析炎症后肺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年龄、分型、有高血压病史、是否转入ICU治疗、是否糖皮质激素(甲基强的松龙)治疗、体温、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白蛋白、尿酸、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891、19.506、9.510、8.272、17.1JQ189,Z=8.233、6.173、7.151、6.093、15.185、24.177、32.048、12.182、49.727、40.389、51.782、9.570、45.968,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1岁(OR=3.097,95%CI:1.729~5.547)、重症(重型和危重型)(OR=1.883,95%CI:1.071~3.313)、中性粒细胞计数(OR=1.258,95%CI:1.001~1.014)、乳酸脱氢酶(OR=1.007,95%CI:1.011~1.329)为COVID-19患者发生PPF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白蛋白(OR=0.838,95%CI:0.775~0.906)为COVID-19患者发生PPF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年龄、重症(重型和危重型)、高中性粒细胞计数与高乳酸脱氢酶水平是CO3-Methyladenine小鼠VID-19患者发生PPF的独立危险因素,高白蛋白水平是COVID-19患者发生PPF的保护性因素,可为COVID-19患者早期抗肺纤维化治疗提供依据。

小切口右半结肠切除对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免疫功能和生存情况的影响

目的:比较小切口右半结肠切除对右半结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免疫功能和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开腹组39例和小切口组48例,开腹组采用开腹手术,小切口组采用右半结肠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TNF-α、皮质醇、IL-6水平,以及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随访两组患者术后1、2、3Medicina del trabajo年的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此网站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而出血量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较术前均显著升高,小切口组应激指标低于开腹组。术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小切口组免疫功能指标高于开腹组。两组患者术后1、2、3年的复发和转移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切口右半结肠切除术能缩短手selleck NMR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降低医疗费用,能够减轻创伤应激反应和提高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105例AML和MDS患者驱动基因突变谱差异性分析

目的 获得西南地区急性髓系白血病(AMIACS-10759分子量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基因突变谱特征,分析其差异性,探讨AML和MDS的差异性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71例AML患者和34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AML和MDS患者分别按年龄进行分组,年龄≥60岁纳入老年组,年龄<60岁纳入中青年组。患者住院期间均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突变谱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化抗原。通过分析比较基因突变谱的特征,并结合细胞表面分化抗原,获得西南地区AML和MDS患者基因突变谱的差异性。结果 AML和MDS患者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的中位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Medicina basada en la evidencia意义(P<0.05)。AML患者老年组男性比例较高,为76.2%,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AML患者中DNMT3A的突变频率与年龄有关(P<0.05)。CEBPA、FLT3、RUNX1基因突变频率在AML中分别为23.9%、32.4%、9.9%,在MDS中分别2.9%、11.8%、2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基因突变频率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有一定的关系;AML和MDS有特定突变位点和突变FUT-175临床试验基因,可以将以上基因突变作为临床辅助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

基于GC-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石菖蒲挥发油抗阿尔兹海默症的作用机制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石菖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结合网络药理学研究石菖蒲挥发油抗阿尔兹海默症(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GChepatic insufficiency-MS技术对石菖蒲挥发油成分进行精准鉴定,运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石菖蒲挥发油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利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AD疾病靶点。绘制韦恩图并提取交集靶点,随后对其进行PPI网络构建和拓扑分析、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成分-靶点-疾病-通路”网络图;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结果:经GC-MS分析共得到74个挥发油成分。获得成分疾病交集靶点138个,经selleck产品PPI网络拓扑分析发现ALB、ACTB、TNF和IL-6 4个核心靶点。GO结果显示,石菖蒲挥发油可能通过激素的反应、对外源性物质刺激的反应和激素水平调节等来发挥抗AD的作用。KEGG结果表明,石菖蒲挥发油可作用于PI3K-Akt、cGMP-PKG、NF-κB和cAMP等信号通路对AD进行干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石菖蒲挥发油中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石菖蒲挥发油可通过多靶点和多通路Fer-1半抑制浓度抑制神经炎症和减少氧化应激发挥其抗AD的作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流感病毒四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4种selleck NMR猪呼吸道病毒,根据NCBI GenBank数据库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流感病毒(SIV)的基因序列,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一种能通过扩增片段大小来同时鉴别检测PRRSV(111 bp)、PRV(173 bStreptococcal infectionp)、PCV2(273 bp)、SIV(445 bp)的四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selleck产品示,扩增PRRSV、PRV、PCV2、SIV模板均能得到预期特异条带,而扩增灭菌水(阴性对照)、CSFV、JEV不产生任何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最低病毒核酸检出量分别为PRRSV(6.5×10~4copies/μL)、SIV(2.68×10~5copies/μL)、PCV2(7.16×10~5copies/μL)、PRV(2.37×10~4copies/μL)。用所建立的四重和各单一PCR方法检测45份临床样品,四重PCR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PCV2 22.2%(10/45)、PRRSV 17.7%(8/45)、PRV 4.4%(2/45)、PRRSV+PCV2 13.3%(6/45),四重PCR方法与单一PCR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100%。表明建立的病毒四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上述4种呼吸道病毒的鉴别检测。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发生胃癌的内镜征象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采用白光成像技术(WLI)和联动成像技术(LCI)来研究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发生胃癌的内镜征象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138例成功根除HP后至少1年,使用WLI和LCI模式行食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EG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CA组(检测出胃癌,n=62)和NC组(未检测出胃癌,n=76)。观察两组患者分别在WLI和LCI模式下的8种内镜表现征象,通过多因素GSK1120212 molecular weight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根除HP后发生胃癌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WLI和Z-IETD-FMK浓度LCI模式下行内镜检查,CA组出现中-重度胃黏膜萎缩和地图样发红的概率明显高于NC组(WLI:77.4%和60.5%,P=0.034;67.7%和36.8%,P=0.000;LCI:79.0%和60.5%,P=0.020;79.0%和43.4%,P=0.000),CA组出现胃内规则排列的集合小静脉(RAC)的概率明显低于NC组(WLI:45.2%和84.2%,P=0.000;LCI:40.3%和82.9%,P=0.000),两组其他5种内镜征象的出现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地图样发红是根除HP后发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WLI:■=2.96,95%CI:1.36~6.45,P=0.006;LCI:■=4.87,95%CI:2.04~11.62,P=0.000),而RAC是根除HP后发生胃癌的保护性因素(WLI:■=0.16,95%CI:0.07~0.38,P=0.000;LCI:plant pathology■=0.13,95%CI:0.06~0.32,P=0.000)。结论 出现地图样发红和RAC缺失是根除HP后发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超声检测肝脏血流参数和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淋巴细胞比值变化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EV)患者肝血流超声参数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淋巴细胞比值(RLR)的变化。方法 2018年4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88例,均接受多普勒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检测肝静脉减震指数(HV-DI)、门静脉流速(PVV)、门静脉内径(PVD)和门静脉充血指数(PV-CI)。接受胃镜检查,记录EV及其程度。结果 内镜检查发现,120例并发EV;肝硬化并发EV组PVV和HVAT分别为(15.2±2.3)cm/s和(15.3±2.4)s,显著低于肝硬化组【分别为(18.9±2.4)cm/s和(22.1Generic medicine±3.5)s,P<0.05】,而PVD、PV-CI、HV-DI和RLR分别为(1.6±0.2)cm、(0.4±0.1)cm/s、(0.8±0.1)和(24.2±3.5),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分别为(1.3±0.2)cm、(0.2±0.1)cm/s、(0.6±0.1)和(9.2±1.1),P<0.05】;33例重度EV患者PVV和HVAT分别为(12.8±2.5)cm/s和(8.2±0.9)s,显著低于42例中度EV患者【分别为(14.2±2.1)cm/s和(12.5±3.1)s,P<0.05】或45例轻度EV患者【分别为(17LBH589 MW.9±2.1)cm/s和(23.1±3.4)s,P<0.05】,而PVD、PV-CI、HV-DI和RLR分别为(2.2±0.3)cm、(0.7±0.1)cm/s、(1.5±0.1)和(32.7±4.1),显著高于中度EV患者【分别为(1.5±0.1)cm、(0.4±0.1)cm/s、(0.7±0.1)和(26.7±2.8),P<0.05】或轻度EV患者【分别为(1.3±0.1)cm、(0.2±0.1)cm/s、(0.4±0.1)和(15.6±1.5),P<0.0NN2211供应商5】;在随访的12个月里,EV患者发生EV出血(EVB)72例,出血组PVV和HVAT显著低于未出血组,而PVD、PV-CI、HV-DI和RLR均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5)。结论 监测肝血流超声参数和RLR变化可能为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VB提供预警,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