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7与PG联合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血清胃泌素-17(G-17)和胃蛋白酶原(PG)水平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胃癌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12月至2023年1月因胃部不适至我院就诊的患者513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胃癌ICI 46474组(n=116immune risk score)、萎缩性胃炎组(n=218)和非萎缩性胃炎组(n=179),测定并比较各组患者血清中的G-17、PGⅠ、PGⅡ及PGR水平,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H-223191抑制剂G-17、PGⅡ、PGR、G-17联合PGⅡ、G-17联合PGR及PGⅡ联合PGR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胃癌组患者的G-17及P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其PGR水平明显低于萎缩性胃炎组和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三组间PGⅠ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G-17、PGII、PGR诊断胃癌的AUC值分别为[0.836(95%CI:0.794~0.878),0.677(95%CI:0.614~0.740),0.856(95%CI:0.821~0.890)];血清G-17联合PGⅡ、G-17联合PGR及PGⅡ联合PGR诊断胃癌的AUC值分别为[0.857(95%CI:0.820~0.894),0.914(95%CI:0.889~0.939),0.872(95%CI:0.839~0.905)]。G-17和PG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明显高于其单独检测(P<0.05),其中,G-17联合PGR检测的应用价值最高(P<0.05)。结论 相较于萎缩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患者血清G-17、PGⅡ水平显著升高,PGR显著下降。同时,G-17联合PGR检测在胃癌筛查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关键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及中药预测

目的 探寻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相关的关键基因、发病机制、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和潜在治疗中药。方法 从GEO数据库获取基因芯片GSE110147,利用R语言“limma”等相关拓展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STRING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图,并筛选出关键基因。关键基因通过基因芯片GSE101286进行验证后,利用R语言“clusterProfiler”MLN4924采购等拓展包及Cytoscape软件中的GlueGO插件进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再基于CIBERSORT反卷积算法分析免疫细胞浸润模式。最后将关键基因导入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中进行相关中药预测。结果 共筛选出407个差异基因和15个关键基因。GO分析显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与剪切体、翻译过程高度相关;KEGG富集结果显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与RNA剪接体通路、内质网蛋白质加工通路联系最为密切。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非特异性Chromatography Search Tool间质性肺炎患者组织内静息的CD4+记忆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浸润水平较高,而CD8+T细胞、浆细胞、活化NK细胞和M1巨噬细胞浸润水平较低。通过关键基因筛选到18味中药,其中雷公藤和茯苓有较大治疗潜力。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的关键基因,明确了潜在治疗中药,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发病机制、治疗新靶点获悉更多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方向。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Ⅱ)致低钠性脑病1例分析

目的 以病例为基础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Ⅱ)致低钠Biomass breakdown pathway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 对1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Telaglenastat采购质散(Ⅱ)致低钠血症的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对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 1例62岁女性患者因“结肠息肉”住院行结肠镜检查,共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Ⅱ)4袋(每袋68.56 g)溶入4 000 mL温水,用药后18 h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右下肢抽搐,小便失禁,急查血钠114 mmol·L-1,头颅CT平扫提示全脑水肿,诊断为低钠性脑病。经过对症治疗5 h后,患者自主PD0325901小鼠睁眼,无对答。第3天,患者意识清楚,血电解质恢复正常,未再有肢体抽搐发作。结论 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Ⅱ)进行肠道准备过程中需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电解质变化,尽量避免其可能导致的电解质紊乱而引发低钠性脑病,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同时应警惕出现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53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秦皇岛市工人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MPP痰热闭肺证患儿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3例。2组均给予祛痰止咳、退热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予注射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予麻杏石甘汤加味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4 d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57%(48/53),治疗组为96.23%(50/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咳嗽、咳痰、发热、肺部体征、喘息、流涕、鼻塞、咽部充血等中医证候积分和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上述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fitinib-based PROTAC 3小鼠),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Mass media campaigns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最大呼气流速(P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lleckchem),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FEV_1、FVC、FEV_1/FVC、PEF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血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血清IFN-γ、TNF-α、IL-17A水平明显降低,IL-13水平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前2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lg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IgG、IgM水平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或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前后2组IgA水平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株广西鸭源H6N2亚型禽流感病毒遗传进化以及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分析

目的:探讨广西鸭源H6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遗传特征,评估其对哺乳动物BALB/c小鼠的致病性。方法:选择前期在广西分离的2株鸭源性H6N2禽流感病毒A/DK/GX/3101/2018(GX3101)、A/DK/GX/5220/20SAG试剂18(GX5220),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病毒全基因组的核苷酸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受体结合特异性法分析2株病毒Polyclonal hyperimmune globulin的受体结合特性,应用BALB/c小鼠评估鸭源H6N2病毒的致病性。结果:2株H6N2病毒属于欧亚谱系,HA裂解位点处为PQIETG/GL,属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HA蛋白氨基酸位点出现E190V位点的氨基酸突变,2株病毒均识别与结合禽型SAα-2,3 Gal受体。病毒接种小鼠后,肺组织病毒分离培养阳性,小鼠肺组织出现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结构完整性破坏,免疫组化检测病毒抗原显示,GX3101病毒接种GSK1120212研究购买小鼠的肺组织出现流感病毒核蛋白(NP)阳性。结论:广西鸭源H6N2毒株具有禽流感病毒的特点,可不经适应直接跨种属间屏障感染哺乳动物小鼠,须密切监测家禽中流感病毒H6N2流行和进化演变。

MLR联合Gene-Xpert MTB/RIF对涂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MLR)联合Gene-Xpert MTB/RIF对涂阴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分别在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14例进行Gene-Xpert MTB/RIF检测的疑似涂阴肺结核和同时期入院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的单纯肺炎患者57例及67例健康体检者。收集患者的临one-step immunoassay床资料,包括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以及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指标,并计算单核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后营养指数(PNI);按照最终诊断结果,将资料分为涂阴肺结核组(培阴组和培阳组)、单纯肺炎组和健康体检组,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外周血AG-221供应商MLR、NLR、PNI对涂阴肺结核的诊断效能,并计算联合Gene-Xpert MTB/RIF检测对涂阴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1.不同组间患者,性别、年龄和BMI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同时通过计算肺结核组和肺炎组患者的预后营养指数也存在差异,且肺结核组患者PNI更低,故此肺结核组患者男性更多见,且体质量指数更低、营养更差,需要更多的营养支持;2.经检验三组患者血清学指标相比,各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但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肺结核组患者淋巴细selleck产品胞计数显著降低,单核细胞计数偏高,而单纯肺炎组和健康体检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虽然肺结核患者淋巴细胞降低,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偏高,但基本都在正常范围内,不具有特别的诊断意义;3.三组患者MLR和NLR之间也具有显著差异,且肺结核组两指标更高,经过ROC曲线计算发现MLR对诊断肺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其AUC值为0.7428(NLR和PN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239、0.6255),当截断值为0.2630时,灵敏度高达91.55%,特异度46.00%,可为识别肺结核,尤其涂阴肺结核提供依据;4.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Gene-Xpert检测中,其对涂阴肺结核的诊断灵敏度仅36.62%,特异度97.67%;当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为金标准时,检测灵敏度提高为53.85%,特异度降为76.00%,表明基因检测对诊断肺结核具有较大价值,对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灵敏度更高;5.当选取MLR截断值≥0.2630为阳性诊断标准,联合Gene-Xpert检测诊断涂阴肺结核,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6%、97.6…

泉州市国家级性病哨点医院性病门诊患者HIV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于泉州市某医院性病门诊进行性病和HIV咨询检查的患者相关信息,了解其HIV感染情况,分析性别、年龄、时间和行为因素等对HIV感染的影响,为艾滋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用雅培化学发光法对HIV咨询检查患者的静脉血样进行检测,阳性血样送泉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确证,确证阳性认定为HIV感染。统计HIV确证阳性率并收集感染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该市某医院性病门诊患者新增HIV阳性人数159人,总阳性率为1.71%,HIV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性别患者的HIV阳性率分别为男性2.22%和女性0.56%,男性高于女性,medical nephrectomyHIV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26,P<0.05)。男性患者的HIV阳性率以≤20岁和50~<60岁年龄组较高,HIV阳性率分别为4.35%和2.85%。结论 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泉州市HIV感染人数增加,主要涉及男性及从事商业、餐饮、公共场所等服务人群,男性HIV感染主要通过BMS-907351生产商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途径。加强对该类人群的健康宣教工作selleckchem SAG,对艾滋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

胃癌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GM2AP、铁蛋白表达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1(lncRNA MALAT1)、GM2神经鞘脂激活蛋白(GM2AP)、铁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84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56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为胃良性病变组,健康志愿者50名为健康对照组.采集空腹肘静脉血分离血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lncRNA MALAT1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GM2AP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收集胃癌患者的分化程度、肿瘤直径、TNM分期、浸润程度、血管侵犯情况、神经浸润情况,出院后进行1 a随访,记录不良预后情况.结果 胃癌组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GM2AP、铁蛋白水平明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gsk1120212-jtp-74057.html显高于胃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lncRNA MALExperimental Analysis SoftwareAT1、GM2AP、铁蛋白水平在胃良性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程度黏膜下、有血管侵犯、有神经浸润的胃癌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GM2AP、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及TNM分期的增加,血清lncRNA MALAT1、GM2AP、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随访1 a, 84例胃癌患者中预后不良25例(29.76%),预后良好59例(70.24%).预后不良组血清lncRNA MALAT1、GM2AP、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浸润程度以及lncRNA MALAT1、GM2AP、铁蛋白水平是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ncRNA MALAT1、GM2AP、铁蛋白水平对胃癌患者预后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P<0.0GSKJ4小鼠5);各指标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36),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GM2AP、铁蛋白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术前联合检测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水平.

化疗期间胃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照顾准备度与支持性照护需求关系的纵向研究

目的 调查胃癌患者家庭照顾者支持性照护需求水平在化疗期MG132间的动态变化,分析支持性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择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www.selleck.cn/products/ch-22319109例胃癌患者的家庭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癌症患者照顾者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分别于化疗前1 d、第1次、第3次及第6次化疗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胃癌患者家庭照顾者的支持性照护需求在化疗期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F=103.036,P<0.01),其中在第1次化疗时得分最高(P<0.01);照顾准备度与不同时间点支持性照护需求均呈负相关(r为-0.358~-0.523,均P<0.01)。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与患者是子女关系、高经济负担的照顾者会增加支持性照护需求,而较高的照顾准备度可降低其支持性照护需求(均P<0.05)。结论 胃癌家庭照顾者化疗期间支持性照护需求水平呈动态变化,应提升照顾者的照顾准备度dysplastic dependent pathology,以改善其支持性照护需求状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驱动因素及临床试验药物研究进展

伴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水平的重大转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全球患病率已由2015年的25%升高至29.8%,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NAFLD依据组织学特征可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Systemic infectiontohepatitis, NASH)两个阶段,后者在脂肪变性的基础上伴有肝细胞损伤、气球样病变和小叶炎症。慢性炎症通常可诱导纤selleck激酶抑制剂维化的发生,甚至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造成肝脏功能衰竭和死亡。目前根据不同阶段主要驱动因素的不同已发掘出众多的药物治疗靶点并进行了相应的临床试验。其中,NAFL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饮食造成的脂代谢失调和胰岛素抵抗,因此针对脂代谢相PF-07321332纯度关酶类活性调节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是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的主要研究方向。NASH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脂毒性和细胞死亡、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肝脏外的脂肪组织炎症和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等,针对这些途径也都进行了相应的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尽管针对NAFLD的临床药物开发不断取得进展,但目前仅有印度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20年3月批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PPAR α/γ)双重激动剂Saroglitazar用于治疗非肝硬化型NASH患者,这也是世界上首个获批的NASH治疗药物,其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本综述通过对NAFL和NASH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梳理和分类,并对各治疗靶点相应的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做简要介绍,希望能有助于NAFLD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