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发生自杀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住院患者发生自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收治的1671例B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住院BD住院患者发生自杀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D住院患者发生自杀的影响因素。结果:1671例BD住院患者发生自杀168例,占10.05%(168/1671),设为自杀组,其ICI 46474小鼠余设为非自杀组;自杀组Watson for Oncology年龄≥45岁、既往心血管疾病史、昏迷抽搐史、免疫系统疾病史、发病年龄≥25岁、病程≥1年、抑郁发作、混合发作、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占比均高于非自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昏迷抽搐史、免疫系统疾病史、病程≥1年、抑郁发作、混合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均为影响住院双相障碍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昏迷抽搐史NVP-TNKS656说明书、免疫系统疾病史、病程≥1年、抑郁发作、混合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均为影响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

基于五行人理论的针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课题主要以五行人理论substrate-mediated gene delivery指导,根据临床数据整理规范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基于五行人理论选穴的针刺疗法,通过观察临床疗效和治疗特点确定基于五行人理论选穴治疗失眠的针刺疗法的疗效以及优势,为基于五行人理论选穴的针刺疗法推广奠定基础。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72例单纯性失眠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为治疗组和对照,每组各36例。纳入患者均予基础治疗,治疗组通过五行人理论辨识体质予以确定疗法的选穴并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每日治疗1次,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2此网站天。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失眠临床指标、中医证候学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以及多导睡眠图(PSG)的改变情况,各自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方式的疗效差异和优势。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PF-6463922供应商性别、年龄、病程时间及失眠临床指标观察情况,提示基线水平(P>0.05)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失眠临床指标积分、中医证候学积分、PSQI以及多导睡眠图(PS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SQI各睡眠因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单项评分在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对比PSG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夜间觉醒次数、睡眠潜伏期更长,S3%+S4%更长,二者差异化明显(P<0.05)。5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有效率是92.36%、对照组有效率8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基于五行人理论的针刺组和口服药物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且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在中医证候学积分、失眠临床指标积分、PSQI以及PSG评分相比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基于五行人理论选穴的针刺组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口服药物组。2基于五行人理论选穴的针刺法在改善醒后困难、睡眠评价、入睡困难、睡眠潜伏期以及睡眠效率的评分方面均优于口服药物。3基于五行人理论选穴的针刺方法安全无副作用,应得到广泛推广与临床应用。

健康生态学视角下老年多重慢病患者风险行为及健康管理路径研究

目的: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人类平均寿命进一步延长,然而寿命的延长似乎并不意味着健康,“带病生存”已成为老年人的健康常态。数据显示,在我国2.67亿的老年人Non-aqueous bioreactor中,有超过半数的老年人“远离”健康,被各种疾病缠身,其中更为严重的是多种慢性病共同发生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立足于健康生态学视角,旨在了解老年人多重慢病发病现状,探索常见疾病组合模式,从多个维度考虑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的干预措施,为实现个人、家庭、社会、政府各司其职,共同促进老年人安享晚年、乐享晚年提供可供参考之依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老年人健康与行为追踪调查(China Community Health and Behavior of the Elderly Panel Study,CHBEPS)”。采用第一阶段基线数据分析老年人多重慢病患病现状;第二阶段专项调查数据被用来探索老年慢性病及多重慢病健康管理经验和困难。所涉及的统计软件包括SPSS 22.0、SPSS Modeler 18.0、Mplus 8.3 以及 Nvivo 11.0,相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如下:描述性统计被用来分析一般人口学特征,连续型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分类特征变量采用计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探索多重慢病组合模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来挖掘多重慢病的影响因素;潜在类别分析用来识别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模式;主题框架分析用来总结提炼多重慢病管理经验与困难。结果:本次调查的老年人中,有2103人患有慢性病(62.0%),其中,708人(20.9%)患有一种慢性病,1395人患有两种或以上慢性病,即多重慢病患病率为41.1%。老年人所患多重慢病种数以两种和三种居多,较为常见的二元疾病组合模式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较为常见的三元疾病组合模式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健康生态学模型为切入点,本研究发现个体特质、行为方式、人际网络和生活工作条件等都与老年人多重慢病的发生有关。年龄、退休前职业、饮酒行为、新鲜水果摄入频率、睡眠行为、体力活动、生活区域及个人月收入都会影响老年人多重慢病的发生(P<0.05)。结合潜在类别分析,本研究纳入吸烟情况、饮酒情况、饮食习惯、睡眠行为、体力活动以及社会参selleck合成与九种行为进行模型拟合,结果发现老年多重慢病患者表现出四种不同的健康行为模式,根据不同点击此处类别的行为特质…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疗效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目的 基于五味苦参肠溶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数据,探讨中医药疗效预测模型构建的可行性及其方法要点。方法 选择五味苦参肠溶胶囊Ⅲ期临床试验的试验组(五味苦参肠溶胶囊)作为研究对象,经过8周试验后,数据资料完整的患者共274例。统计分析软件使用R语言4.1.0,纳入全部待筛选变量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P<0.05的变量纳入最终模型;绘制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重复抽样1 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ATM/ATR抑制剂,计算C指数并绘制校准图,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及校准度;并进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外部验证,对模型进行总体评价。结果 筛选出溃疡性结肠炎完全缓解的促进因素为:患者(15~65岁)接受治疗时年龄小(OR=0.96, 95%CI:0.94~0.99,P=0.002selleckchem)、非慢性持续型(与初发型比,OR=0.36, 95%CI:0.18~0.74,P=0.005)、镜下无出血(OR=0.42,95%CI:0.22~0.82,P=0.011)、红细胞沉降率降低(OR=0.97,95%CI:0.95~0.99,P=0.006)。使用上述变量构建最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校正后的C指数为0.735(95%CI:0.672~0.797),模型区分度尚可;绘制校准图可见校准曲线与标准线大致贴合,模型校准度尚可。对模型进行HosmerPullulan biosynthesis-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7.07,P=0.53),模型拟合良好。对模型进行外部检证,C指数及置信区间为0.54(95%CI:0.44~0.65)。结论 利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进行预测模型构建具有一定可行性;根据本研究的数据所建立的预测模型,经过大样本验证后,有可能为临床监测和针对性治疗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

补肾养宫汤、针灸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肾虚血瘀证患者应用补肾养宫汤、针灸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2Compound 3临床试验022年12月丰县中医医院收immunoregulatory factor治的60例PCO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养宫汤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性激素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多毛与痤疮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黄体生成素、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雄激素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雌二醇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后期、经期血块、经色紫黯、腰膝LY-188011酸软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多毛、痤疮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养宫汤、针灸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PCOS肾虚血瘀证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多毛与痤疮症状。

脑出血患者基于心理评估落实康复关怀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基于心理评估结果,落实不同康复关怀措施的效果。方法 对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常规心理关怀的基础上强化心理干预),每组均有50例患者。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multiple infection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评分、巴氏量表(Barthe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AZD1152-HQPA IC5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简版心理健康连续体量表(MHC-SF)评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selleck抑制剂IHS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MHC-S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健康教育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关怀可以缓解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进术后康复,提升生活质量。

基于PANSS评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评价齐拉西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在难治点击此处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Chronic bioassay8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实施奥氮平治疗,基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齐拉西酮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5-羟色胺(5-HT)、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及总评分、血清GFAP、IL-2、IL-6、TNF-α、IL-17水平与治疗前比均降低,其中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BDNF、NGF、5-HT水平与治疗前比均升高,其中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有效改善精神症状,缓解神经元应激反应,降FUT-175纯度低神经元损伤,减轻炎症反应,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强化心理护理联合运动指导对门诊更年期失眠患者应对方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联合运动指导对门诊更年期失眠患者应对方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更年期失眠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运动指导,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用强化心理护理,2组均持续干预12周。比较2组应对方式、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应对方式、睡眠质量Waterborne infection及生命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应对方式问卷(CSQ)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Laduviglusib供应商I)总分及催眠药物使用、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质量及更年期生命质量评分量表(MRS)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强化心理护理联合运动指导能够有效改善更Lorlatinib体外年期失眠患者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命质量。

河南省安阳市中学生伤害行为和严重伤害发生情况调查

目的 分析安阳市城乡中学生伤害行为和严重伤害发生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伤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0所城乡中学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4 selleck化学605份。4种非故意伤害行为中,骑车违规和步行违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61.9%和47.3%;骑车违规(64.3%vs 59.1%)、步行违规(52.0%vs 41.8%)、非安全场所游泳(13.6%vs 5.2%)和非安全场所滑冰(10.0%vs6.4%)发生率均是男生高于女生(P均<0.05)。14种故意伤害行为中,发生率排在前3位的是学习压力大(84.2%)、孤独(73.8%)和失眠(63.3%);除自伤和出走计划外,初中生受欺侮、打架和学习压力大发生率高于高中生,其他均是高中生报告率更高(P均<0.05);受欺侮、打架、绝望、出走行为男生高于Embryo biopsy女生,上放学无安全感、孤独、学习压力大、失眠、出走意念发生率女生高于男生(P<0.05)。严重伤害发生率为13.4%(619/4 605),其中男生(16.1%)高于女生(10.3%),农村(15.2%)高于城市(11.4%)(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自伤(OR=2.357,95%CI:1.890~2.938)、打架(OR=2.1Taurine IC5011,95%CI:1.736~2.566)和非安全场所滑冰(OR=1.635,95%CI:1.254~2.130)等因素是中学生严重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学生伤害行为广泛存在,政府及学校应根据伤害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和内源性皮质醇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NMDAR-Ab)和尿液内源性皮质醇/肌酐水平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66例,正常对照129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Z-IETD-FMK分子式患者的精神病理症状;血清抗NMDAR-Ab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LISA);收集1Immunomganetic reduction assay2 h尿液,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皮质醇和肌酐浓度,计算皮质醇/肌酐比(CCR)。结果:精神分裂症组血清抗NMDAR-Ab水平、12 h尿皮质醇水平、CC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精神分裂症组的抗NMDAR-Ab水平与PANSS的阳性症状(r=0.22)、阴性症状(r=0.23)得分和总分(r=0.26)正相关(均P<0.05),与CCR正相关(r=0.30,P<0.001);正常对照组抗NMDAR-Ab水平与CCR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较高的抗NMDAR-Ab水平,并和皮质醇水平升高相关,提示自身免疫系统异常INCB28060半抑制浓度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疾病的发生,而身体通过反馈调节促进内源性皮质醇释放以缓解自身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