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以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火针加拔罐治疗对比口服抗病毒药物泛昔洛韦的临床疗效,探索评价火针加拔罐对带状疱疹患者有效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生活质量及其安全性的疗效优势,为火针加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提供可靠的中医药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次研究所收治的的带状疱疹患者全部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医院的针灸门诊,收治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总共有80例符合纳排标准,由北京中医医院GCP中心进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设置为口服标准抗病毒药物泛昔洛韦片连续治疗7天,3次/天,250mg/次;治疗组设置为火针加拔罐连续治疗7天,每天治疗1次。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12周完善相关指标的测定与相关量表和疼痛日记的记录,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皮损愈合评价、简明麦吉尔疼痛问卷量表(SF-MPQ)、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简明疼痛评估表(BPI)、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安全性指标评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选用SPSS26.0统计软件,观察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生活质量及其安全性差异。结果:1.本研究共收治80例患者,最终完成76例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有4例患者脱落,脱落率为5%。2.基线资料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简明麦吉尔疼痛问卷量表(SF-MPQ)、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简明疼痛评估表(BPI)所得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基线齐,具有可比性。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对两组的VAS得分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组内比较,发现两组的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间得分进行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皮损愈合评价:对两组治疗中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和皮疹消退时间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简明麦吉尔疼痛问卷评分: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和治疗后1、4、12周评分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分析组内时间因素,对两组内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时间段的测量评分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访视12周以外各组分值依次降低,而访视4周与访视12周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Autoimmune recurrence组治疗后和访视12周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评分比对照组低,但访视4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和访视4、12周评分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分析组内时间因素,对两组内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时间段的测量评分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分值依次升高;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评分比对照组高。7.简明疼痛评估表: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和治疗后1、4、12周评分经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分析组内时间因素,对两组内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时间段的测量评分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访视12周外各组分值均依次降低,而访视4周与访视12周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和访视12周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评分比对照组低,但访视4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8.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治疗组在访视12周的PHN发生率为7.77%,对照组发生率为24.32%。两组PHN发生率的差异selleckchem LEE01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研究结果证明火针加拔罐与泛昔洛韦治疗均能改善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皮疹愈合、生活质量、心理情绪等症状和体征。2.火针加拔罐相比较单纯使用抗病毒泛昔洛韦治疗,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程点击此处度,加速皮损的愈合,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理情绪且明显改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3.两组治疗均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无不良事件发生;本次结果提示早期使用火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可减少PHN发生率。
急性脑出血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比值与30天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的关联评估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比值与30 d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关联。方法selleckchem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2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30 d后采用GOS评估短期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3分)195例和预后不良组(GOS≤3分)65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即距离发病12 h以内(T1)、距离发病24~48 h(T2)、距离发病5~7 d(T3)各时间点CRP/Alb比值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恶化组)93例和早期神经功能非恶化组(非恶化组)167例,比较恶化组与非恶化组不同时间点的CRP/Alb比值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程度、不同时间点CRP/Alb比值的关联。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既往脑卒中史、CRP、CRP/Alb比值、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Alb、入院时GOS评分、住院期间感染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时间点CRP/Alb比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点预后良好组CRP/Alb比值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恶化组与非恶化组不同时间点CRP/Alb比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非恶化组各时间点CRP/Alb比值显著高于恶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时CRP/Alb比值(OR=1.261,95%CI:1.027~1.549,P=0.027)、早期神经功能恶化(OR=1selleckchem Regorafenib.176,95%CI:1.062~1.302,P=0.002)是急性脑出血3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P/Alb比值Topical antibiotics降低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密切相关,监测CRP/Alb比值变化可为病情及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早产儿视网膜病危险因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早产儿212例,记录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检查母体是否有贫血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212例早产儿中,视网膜病患儿24例(11.32%),非视网膜病患儿188例(88.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病组在胎龄、出生体重Algal biomass、宫Mirdametinib化学结构内窘迫、感染、母体贫血等方面,与非视网膜病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妊娠并发症、母体贫血、出生胎龄小。结论:妊娠并发症、母体贫血、出生胎龄小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护理和干预,对降低新生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提高视网膜病早产儿Nirogacestat核磁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家庭治疗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家庭治疗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家庭功能、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莆田市慈康医院收治的精神GW-572016 NMR分裂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家庭联合组和药物组,每组50例。药物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家庭联合组在药物组基础上实施家庭治疗,2组均接受3个月的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疾病严重程度[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家庭功能[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评分]和社会功能[精biomarkers tumor神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分]变化。结果 家庭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药物组的84selleck合成.00%(χ~2=4.396,P=0.036);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PANSS、FAD评分低于治疗前,MoC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家庭联合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药物组(P均<0.01);2组患者IPRO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家庭联合组低于药物组(P<0.01)。结论 家庭治疗联合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改善其认知功能、家庭功能与社会功能。
层级护理模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意识觉醒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模Cobimetinib半抑制浓度式对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术后昏迷患者意识觉醒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1年9月收治的86例HICH术后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施前(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将实施后(2020年10月bio-dispersion agent—2021年9月)收治的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Fulvestrant予层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意识觉醒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第7、14天及21天的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叉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结论 将层级护理模式应用于HICH术后昏迷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意识觉醒,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心电Lorenz散点图快速判断脾肾气虚型尿毒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
目的 探讨应用心电Lorenz散点图快速判断脾肾气虚型尿毒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方法。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53例脾肾气虚型尿毒症患Hepatitis C infection者作为尿毒症组,再随机抽取68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对2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Lorenz散点图形态,分析判断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尿毒症组散点图形态的异常率为8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4%(P<0.05);Lorenz散点图较为常见Liraglutide临床试验的形状可大致分为扇形状、格子状、棒球拍状、彗星状、鱼雷状以及复杂图形状6种,其中尿毒症组散点图呈细棒形、短细棒形、短棒形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脾肾气虚型尿此网站毒症患者的Lorenz散点图与健康者有显著区别。动态心电图Lorenz散点图敏感度和准确率较高,是评价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判断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一个高效简便的方法。脾肾气虚型尿毒症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呈明显的迷走减弱和(或)交感增强。
法莫替丁联合枸橼酸铋钾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法莫替丁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闽清县总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枸橼酸泌钾治疗,观察组采用法莫替丁联合枸橼酸泌钾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氧化应激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成本-效果比。结果:观察selleckchem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丙二醛(MDA)水平microbiota assessment低于对照组,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PF-03084014化学结构5);法莫替丁的成本-效果比低于泮托拉唑。结论:法莫替丁联合枸橼酸铋钾治疗消化性溃疡安全有效,能有效减轻患者氧化应激损伤,治疗成本较低。
综合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析综合性心理护理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于2022年1月~2022年12月,将本院精神一科在此期间收治的150例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甲组(75例,常规护理干预)、乙组(75例,常规护理联合综合性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molecular – genetics者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依从率。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护理前,甲组和乙组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且乙组评分显著低于甲组(P<0.05);护理前,两组Dibutyryl-cAMP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之前显著提升(P<0.05),相较于甲组,乙组生活质量各PLX-4720试剂维度的评分显著更高(P<0.05);乙组治疗总依从率显著高于甲组(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
西替利嗪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女阴湿疹的疗效和对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西替利嗪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女阴湿疹的疗效和对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朝阳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女阴湿疹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予以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予以西替利嗪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前后临床症JAK/STAT抑制剂状(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红肿情况)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7.18%与对照组71.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ll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P>0.05);治疗后,观察组瘙痒程度、皮损面积、红肿情况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复发率7.69%(3/39)较对照组25.64%(10/39)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3%(2/39)与对照组17.95%(7/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替利嗪联合西咪MK-1775使用方法替丁治疗女阴湿疹效果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基于补体依赖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中和抗体效价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建立基于补体依赖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Z-VAD-FMK分子量 virus,VZV)中和抗体效价检测方法并进行应用,以提高传统噬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VZV抗体效价的灵敏度。方法 将抗原(水痘减毒活疫苗)、抗体(人VZV免疫球蛋白)以不同比例、不同时间混合孵育,中和后接种于6孔板培养的人二倍体细胞2BS株培养7~10 d,考马斯亮蓝染色计数噬斑数,通过Karber公式计算50%中和抗体滴度。在最佳中和条件下,通过改变补体(冻干豚鼠血清)添加量来探讨补体对中和试验灵敏度的影响,评估补体的最佳添加剂量。根据确定的中和试验参数,分别采用传统蚀斑法和补体依赖的蚀斑法对12份抗VZV小鼠血清和14份抗VZVMRTX1133 IC50人血清进行中和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确定prostatic biopsy puncture了检测方法的关键参数:VZV标准抗原使用滴度为500~1 000 PFU/mL,补体在抗原抗体中和体系中添加的比例为1∶10(v/v),中和条件为37℃中和1 h。补体依赖的蚀斑法和传统蚀斑法检测抗VZV小鼠血清抗体均为阳性,但传统蚀斑法检测抗体效价普遍偏低,接种2剂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小鼠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接种1剂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小鼠(t=0.45,P <0.05);两种方法检测抗VZV人血清抗体均为阳性。结论 建立了补体依赖的VZV中和抗体效价检测方法,补体的添加显著提高了中和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用该方法评价不同免疫策略的小鼠血清的中和抗体效价,得出2剂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