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广东省2012—2021年间新发麻风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治策略。方法 对2012—2021年的广东省麻风病新发现病例的流行情况、地区分布及人群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描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Docetaxel(Taxotere).html述分析。结果 10年间全省共新发现麻风病639例,发现率为0.06/10万,患病率为0.39/10万,均呈缓慢下降趋势。新发病例在21个地市均有分布,但地区分布不均,户籍病例(59.62%)主要集中在粤东、粤西地区,非户籍病例(40.38%)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新发病例中男性占64.79%;儿童PLX5622细胞培养病例占1.26%,职业为农民的比重最高,为40.06%;多菌型病例占89.04%,2级畸残病例占22.07%。结论 近10年广东省麻风病疫情处于较平稳的低流行状态,但仍存在病例早期发现力度不足、非户籍病例比重逐年上升、2级畸残比上升的趋势,因此防治工作不容松懈,应加强早期发Drug Screening现力度,巩固防治成果。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全身和局部炎症特点及其预测价值
研究背景及目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20-40%,是常见的影响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SMPP)的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治疗不及时或无效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本研究旨在分析SMPP患儿全身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炎症指标特点,探讨其对并发症的预测价值,为早期识别SMPP并发症,提供个体化、精准炎症调控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1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性别、年龄、症状与体征(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影像学检查;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D-Di)、免疫球蛋白 E(IgE)、淋巴细胞亚群;BALF:白介素(IL)-1β、IL-2、IL-4、IL-6、IL-10、IL-12p70、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液基薄层细胞制片细胞学分析、mNGS检Emricasan溶解度查。根据是否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分为:SMPP组(n=103)、细菌组(n=24);根据病原学结果将SMPP组分为:单一MP组(n=51)、MP+细菌组(n=34)、MP+病毒组(n=18);根据支气管镜下表现SMPP组分为:塑型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PB)组(n=22)、非PB组(n=81);根据是否合并胸腔积液将SMPP组分为:胸腔积液组(n=32)、非胸腔积液组(n=71);根据病程(从发病至出院)将SMPP组分为:病程≤9d组(n=61)、病程>9d组(n=42)。研究结果1.单一 MP组、MP+细菌组、MP+病毒组、细菌组四组间比较:(1)与MP+细菌组、MP+病毒组、细菌组相比,单一 MP组患儿发病年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菌组相比,MP+细菌组、MP+病毒组大叶性肺炎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细菌组相比,单一 MP组、MP+细菌组、MP+病毒组的NLR、IL-1β水平显著升高,BALF的巨噬细胞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菌组相比,MP+细菌组、MP+病毒组的IL-6、TNF-α水平,MP+细菌组LDH、IFN-γ水平,MP+病毒组D-Di水平均显著升高,单一 MP组LYM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菌组相比,单一 MP组、MP+细菌组、MP+病毒组患儿BALF的中性粒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性别、症状与体征、肺不张、胸腔积液、塑型性支气管炎比例、NEU、CRP、ESR、IgE、CD3+T、CD4+T、CD8+T、CD4+/CD8+T及BALF的IL-2、IL-4、IL-10、IL-12p70、IL-17水平,在4组间差异寻找更多无统计学意义(P>0.05)。2.PB组、非PB组比较:(1)与非PB组相比,PB组胸腔积液比例高,NEU、NLR、CRP、PCT、D-Di、LDH、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LYM 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性别、大叶性肺炎比例、ESR 及 BALF 的 IL-2、IL-4、IL-10、IL-12p70、IL-17、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水平,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PB组相比,PB组肺不张比例、IFN-γ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LR、D-Di和IL-1β预测SMPP合并PB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0.741、0.767、0.732。3.胸腔积液组、非胸腔积液组比较:(1)与非胸腔积液组相比,胸腔积液组塑型性支气管炎比例高,NEU、NLR、CRP、PCT、D-Di、LDH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性别、LYM、ESR及BALF的IL-1β、IL-2、IL-4、IL-6、IL-10、IL-12p70、IL-17、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水平,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胸腔积液组相比,胸腔积液组BALF的TNF-α、IFN-γ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EU、PCT、D-Di和LDH预测SMPP合并胸腔积液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18、0.757、0.837、0.765。4.病程≤9d组、病程>9d天组比较:(1)与病程≤9d组相比,病程>9d组的LYM、IL-12p70、IL-17水平显著升高,IL-1β、IL-6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性别、NEU、NLR、CRP、ESR、PCT、D-Di、LDH 及BALF的IL-2、IL-4、IL-10、TNF-α、IFN-γ、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水平,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IL-1β、IL-6、IL-12p70、IL-17 预测 SMPP 病程>9d 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657、0.657、0.682、0.642,当四者联合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750。研究结论1.住院患儿中,SMPP患儿全身及局部炎症反应较普通重症肺炎强烈。2.SMPP患儿中,PB患儿全身及局部炎症反应较非PB强烈,NLR和D-Di对预测SMPP合并PB有重要价值。3.SMPP患儿中,胸腔积液患儿全身炎症反应较非胸腔积液患儿强烈,NEU、PCT、D-Di和LDH对预测SMPP合并胸腔积液有重要价值。4.BALF中IL-1β、IL-6、IL-12p70、IL-17联合指标对预测SMPP病程有重要价值。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首次射频消融术后1年复发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首次射频消融术后1年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2021年在临汾市人民医院首次行射频消融术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9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Stem Cells & Wnt抑制剂料、术中消融终止心房颤动情况和冷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类型。所有患者术后定期(1、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记录其术后3个月内发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及术后1年此网站复发情况。根据术后1年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21)和未复发组(n=72)。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首次射频消融术后1年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随访期间,2例患者失访、1例患者术后3个月猝死,共93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复发21例,复发率为22.6%(21/93)。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心房颤动类型、冷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类型及术后3个月内发生心房颤动Hereditary thrombophilia或心房扑动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内发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是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首次射频消融术后1年复发的危险因素[OR=8.158,95%CI(2.445,27.227),P<0.05]。结论 术后3个月内发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是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首次射频消融术后1年复发的危险因素。
肌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与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的比较研究
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高致残性的精神病性障碍,常常起病于青壮年时期,病程反复波动。目前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容易受经济、社会环境、自身心理等因素影响,漏服药物或擅自停药,患者坚持治疗的依从性差,阻碍了病情的控制,进而导致长期预后差。现阶段使用长效针剂的人群主要是在门诊治疗以及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然而社区居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样是社会的重点关注人群,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旨在观察与探究社区居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长效针剂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目的:探究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肌肉注射棕榈酸帕利哌酮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以期为社区居家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及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部来自于山东省某社区的已建档并接受管理的人员,选取了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160人,之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入组的160名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肌肉注射棕榈酸帕利哌酮组(实验组)80人和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组(对照组)80人。治疗周期为12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所有患者的结局指标,如: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CGI-S)、自编药物治疗效果满意度量表、个人和社会功selleck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Pevonedistaterformance sca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e,PSP)及肝肾功能指标,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人,其中实验组、对照组各80人;在实验过程中,两组各脱落10人,因此两组数据有效患者各70人。两组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PANSS总分:入组时,两组患者的量表总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量表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患者的PANSS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临床疗效:根据PANSS减分率公式计算后可得,对照组痊愈12人、显效23人、好转18人、无效17人,总有效率为75.71%;实验组痊愈20人、显效33人、好转13人、无效4人,总有效率为94.29%。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SP总分:治疗前,两组PSP量表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实验组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PSP量表得分均显著提升(P<0.05)。5.CGI-S总分:治疗前,两组间CG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治疗后组内CGI-S量表的得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治疗后CGI-S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CGI-S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满意度评分: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实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肝、肾功能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不良反应:实验过程中,不同患者发生了多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但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肌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社会功能的改善均优于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2.相较于口服帕利哌酮缓释片,家属对于肌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的满意度更高。3.两种剂型帕利哌酮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4.两种剂型帕利哌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均会引发一些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失眠、呕吐、便秘、震颤等,且引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EB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EB病毒(EB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以期进一步提升疾病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Bortezomib.html预防及治疗有效率。方法 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间于我院进行入院治疗的MPP合并EBV感染患儿基本资料,选择84例进行研究,另选择单一EBV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差异及各项指标,分析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一般资料上,研究组患儿低体质量、免疫力低下、流行病接触史占比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上,研究组患儿高热、发热时间≥10 d、呼吸困难、胸腔积液、侵犯多肺叶占比及白细胞、淋巴细胞指Ferrostatin-1纯度标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Hb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分析发现,低体质量、免疫力低下、流行病接触史、高热、发热时间≥10 d、呼吸困难、胸腔积液、侵犯多肺叶、白细胞、血小板、Hb、淋巴细胞是MPP合并EBV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儿童MPP合并EBV感染临床病症表现明显,且相较于单一EBV感染症状更为严重,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儿表现及相关危险因素及时予以Flow Cytometers准确诊断,对患儿实施针对性有效治疗,提升疾病治疗有效率。
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目的www.selleck.cn/products/kd025-(slx-2119):通过回顾性研究,系统总结近7年内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的相关规律研究提供相对客观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间,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DNA Damage/DNA Repair抑制剂一科、心内二科、CCU病房的住院患者,其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且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病例共2477例,对其中医证型及证素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证型分布特点。结果:1.本研究得到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共17种,其中痰瘀互结证型最多为1422例,占病例总数的57.41%,其次为气阴两虚证375例,占病例总数的15.14%,其他占比较高的证型依次为气虚血瘀证263例(10.62%)、阴虚血瘀证234例(9.45%)、心血瘀阻证93例(3.75%)、气滞血瘀证68例(2.75%);不常见的证型共11种。2.对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证素的研究发现,以血瘀、痰浊、气虚、阴虚多见。实证类证素中,血瘀、痰浊占病例总数较高,血瘀最高为84.09%,痰浊次之为57.53%。虚证类证素中,气虚bio-functional foods占比为25.80%,其次为阴虚,占比24.79%。较为少见的证素为寒凝、血虚。3.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证型分布与性别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证型分布和年龄具有相关性。5.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不同证型及证素与住院日组间比较P>0.05。结论:1.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中,证型以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最为常见。2.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的证素中,多发实证证素为血瘀、痰浊;多发虚证证素为气虚、阴虚。3.性别对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证型分布无影响,年龄与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证型分布存在相关性。4.冠心病(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不同证型对住院日的影响并不显著。
利培酮联合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认知疗法,治疗8周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6.47%),P<Microbiome therapeutics0.05;两组治疗前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GW-572016)selleck Tezacaftor评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PANSS各项评分均降低,治疗组PANSS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定向、语言、注意、命名、抽象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MoCA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组,治疗组MoCA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治疗前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动性和交往情况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SSPI各项评分明显提高,治疗组SSPI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利培酮联合认知疗法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毫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选穴规律研究
目的:通过采用数据挖掘,对截至20Biolistic transformation22年5月10日有关毫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文献进行分析,统计毫针刺在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穴位出现频次,对毫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腧穴统计分析,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选穴与腧穴配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Canagliflozin MWM)以及维普数据库(VIP)4个数据库,纳入建库至2022年5月10日毫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全部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穴位归经、使用频次、穴位分布、穴位归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检索得到601篇论文,最终筛选出毫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文献8篇。结论:通过分析发现,现代临床研究关于毫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选穴主要为足三里、丰隆、风池、百会、太冲、太溪,所属经脉主要为督脉和足阳明胃经,所选部位主要是四肢部和头项部,特定穴主要选用五输穴和Liraglutide纯度原穴。
情志护理联合耳穴埋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 分析情志护理联合耳穴埋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口服帕利哌酮加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情志护理与耳穴埋豆干预,两组均干预12周。对比两组精神症状、负面情绪、自知力、睡眠质量与社MLN8237会功能。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精神症状、负面情绪、自知力、睡眠质量、社会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阳性与阴性量表(PANSS)各维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社会功能量表(SFRS)分值均降低,自知力与态度问卷(ITAQ)分值均显著selleck激酶抑制剂升高,且观察组PANSS各维度评分、HAMD评分、ISI评分、SFRS评分较对照组低,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情志护理联合耳穴埋豆联合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减少负面情绪,提升其自知力、睡眠质量,comorbid psychopathological conditions并增强社会功能。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1日—2021年5月1日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2组均治疗30 d。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selleck MLN8237疗30 d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VE-822配制%,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00%(χ~2=4.904,P=0.027);2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Mobile genetic element10.00%(χ~2=4.821,P=0.028)。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相对于仅使用西药常规治疗,可稳定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