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队列数据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死亡的影响因素:一项来自中国西部170006例样本的实证研究

目的 前瞻性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因自杀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从某省严重精神障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得2006–2018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共纳入了170 00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期结束后有160 570人存活,9 436人由于各种原因死亡,其中929人死于自杀,自杀发生率为223.61BLZ945/100 000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贫困(HR=1.20,95%CI:1.02~1.41);与文盲与半文盲相比,较高的文化程度[小学(HR=1.32,95%CI:1.09~1.60)、初中(HR=1.40,95%CI:1.14~1.73)、高中及以上(HR=1.93,9购买Panobinostat5%CI:1.49~2.52)];自杀未遂(HR=2.70,95%CI:1.70~4.29);服药依从性好(HR=1.91,95%CI:1.66~2.20);存在抗精神药物治疗史(HR=1.42,95%CI:1.06~1.90);与61~90岁年龄组相比,较小的年龄组46~60岁(HR=1.95,95%CI:1.60~2.39)、31~45岁(HR=3.61,95%CI:2.92~4.47)、15~30岁(HR=12.37,95%CI:9.69~15.78);从事农业工作(HR=1.36,95%CI:1.13~1.65)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结论 较高文化程度的中青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尤其是有过自杀未遂史的患者为自杀发生Structural systems biology的高危人群,应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以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死亡的发生。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护理模式探讨及对溃疡愈合时间的影响

目的 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医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旨在探讨中医护理模式在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4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3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其中Stroke genetics男例,女例,年龄20~63岁,病程8~21 d,回顾临床资料。将实施中医护理模式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变化以及护理效果、溃疡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心理www.selleck.cn/products/elexacaftor状况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1.18%)BAY 73-4506试剂明显高于对照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溃疡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帮助患者缩短溃疡愈合时间,有利于病症的痊愈,提高护理效率,使患者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硫辛酸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甲亢的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硫辛酸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10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52)与硫辛酸组(n=51)。对照组予以甲巯咪唑片治疗;硫辛酸组予以硫辛酸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骨密度(股骨颈、腰椎L_2~L_4)、骨代谢指标[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钙素(BGP)、β胶原蛋白(β-CTx)]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selleckchem Gefitinib-based PROTAC 3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硫辛酸组患者血清FT3、FT4、TT3及TT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股骨颈和腰椎L_2~L_4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组(P<0.05),PINP、β-CTx及BG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GSH-Px及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G-221体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甲巯咪唑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明显,能够调节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改善甲状腺功能和骨代谢。

小组工作介入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能力提升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平均寿命的提高,我寻找更多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攀升,而老年痴呆症作为老年人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疾病之一,其患病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我国老年痴呆患者主要由家庭成员等无照料经验或技能者实施照料,这些照料者LY2835219说明书往往承受着来自心理、生理、经济等方面的巨大压力。目前社会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关注较多,但对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缺乏全面的了解,许多照料者陷入了能力不足的困境,照料者能力亟需提升。所以,社会工作者应该对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的实际需求有一个精确的掌握,并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服务与引导,促进照料者能力的提升。本研究以江西省E医院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化访谈法和观察法对E医院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E医院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普遍存在缺乏专业照护知识、居家护理能力低、康复训练能力不足和心理负担重的现状,并从家庭内部和家庭外部两方面分析影响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能力的因素。笔者从调查对象中招募十名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作为服务对象,通过客观评估服务对象当前的需求,基于增能理论及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组建water remediation支持小组,设计并实施六次小组活动,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在老年痴呆症相关知识、日常居家照料能力、康复训练能力及情绪与负担纾解能力四个维度进行有针对性地介入服务,并对小组工作的过程效果及结果效果进行分析,衡量小组工作介入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能力提升的有效性。根据小组工作的实务过程及实务结果表明,开展小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帮助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能力提升,同时还可以帮助照料者增强面对困境时的积极心态,提高照料者的自我效能感。最后,本研究对小组工作介入老年痴呆患者照料者能力提升的实务研究进行反思,并提出完善社区支持,注重社区服务;强化家庭成员的支持作用;健全相关社会政策等建议。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体质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收集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慢性personalized dental medicine荨麻疹的发病情况及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关系,为慢性荨麻疹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2021年11月—2022年10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的303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以问卷调查方式采集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程度、诱发或加重因素、中医证型、九种中医体质等信息,运用Microsoft Excel进行资料整理,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303例CU患者,男性105例,女性198例,男女比例为1:1.89;发病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为77岁,36-59岁141例(46.5%)最多,病程最短6周,最长20年,病程<1年238例(75.5%)最多。2.病情程度:瘙痒程度:无瘙痒34例(11.2%),轻度瘙痒83例(27.4%),中度瘙痒111例(36.6%),重度瘙痒75例(24.8%);风团数目:无风团23例(7.6%),风团<20个125例(41.3%),风团20-50个101例(33.3%),风团>50个54例(17.8%);风团发作频次:1次/天106例(35.0%),2-3次/周140例(46.2%),2-3次/月34例(11.2%),1次/数月23例(7.6%);风团持续时间:无23例(7.6%),<1h116例(38.3%),1-12h130例(42.9%),>12h34例(11.2%)。3.诱发或加重因素:无明确诱因77例(25.4%),有明确诱因226例(74.6%),其中物理因素最多(93例,30.7%),其次食物因素(62例,20.5%)、精神因素(30例,9.9%)、吸入性过敏原(22例,7.2%)、药物因素(19例,6.3%)。4.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风热犯表证8ABT-1996例、风寒束表证77例、卫表不固证48例、气血两虚证46例、胃肠湿热证26例、气血瘀滞证20例。中医证型与性别、瘙痒程度、诱发或加重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年龄、病程、风团数目、发作频次、持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中医体质分布(1)单一体质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和质64例、阳虚质57例、特禀质48例、阴虚质30例、气虚质29例、湿热质27例、气郁质22例、血瘀质19例、痰湿质7例。中医体质与性别、年龄、诱发或加重因素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瘙痒程度、风团数目、发作频次、持续时间无统计更多学差异(P>0.05)。(2)兼夹体质分布:偏颇兼夹质最多(156例,51.5%),单一偏颇质83例(27.4%),基本平和质38例(12.5%),平和质最少(26例,8.6%),其中基本平和质以倾向特禀质最多(11例)、其次为气虚质(9例)。6.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阳虚质易感风寒束表证;平和质、特禀质易感风热犯表证,且平和质比特禀质更易感风热犯表证;湿热质易感胃肠湿热证;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易感气血两虚证,且气虚质更易感气血两虚证;气郁质、血瘀质易感气血瘀滞证,且血瘀质比气郁质更易感气血瘀滞证。以上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在中医证型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中,中医证型与性别、瘙痒程度、诱发或加重因素有统计学差异。2.本研究中,中医体质与性别、年龄、诱发或加重因素有统计学差异。3.本研究中,阳虚质与风寒束表证相关,平和质、特禀质与风热犯表证相关,湿热质与胃肠湿热证相关,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与气血两虚证相关,气郁质、血瘀质与气血瘀滞证相关。4.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决定了证型的形成及演变,通过“辨体-辨病-辨证”认识疾病,为临床提供预防和个体化治疗的新思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antibacterial bioassays探讨阶段式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22年3月湖南省郴州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阶段式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康复效果、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selleckchem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DSS、PANS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护理后,研究组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0)。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生理、环境EGFR抑制剂、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结论:阶段式康复护理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值得应用并予以推广。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住院患者诊疗特点分析

目的:通过对2020年9月至2022年4月期间,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科,经诊治的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的住院患者进行资料收集,了解该院对本病的诊疗现状,探究中药用药规律,以期为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中医药诊疗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提供支持。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诊疗资料,将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合格的患者资料纳入Excel数据库,资料信息包括一般资料、中医辨证分型、中成药、中药汤剂、中医特色疗法使用情况。对所有资料统一规范化处理,使用中医传承分析平台3.0软件及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结Ceralasertib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025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Primary infection患者,男性384例(37.46%);女性641例(62.54%),男女性别比例1:1.67。平均年龄68.42±10.19岁,其中60-74岁年龄段患者最多,共550例(53.66%)。有吸烟史患Panobinostat者153例(14.93%);否认吸烟史患者872例(85.07%)。平均住院天数13.41±3.71天,住院天数在11-20天范围内的患者802例(78.24%)。婚姻状况中已婚患者941例(91.80%);丧偶61例(5.95%);离婚18例(1.76%);未婚5例(0.49%)。CHD平均病程6.43±7.59年,其中病程1-5年患者441例(43.03%);病程6-15年患者259例(25.27%);病程小于1年患者199例(19.41%);病程大于15年患者126例(12.29%)。合并高血压病546例(53.27%);合并脑血管疾病444例(43.43%);合并血脂异常335例(32.68%);合并糖尿病249例(24.29%);合并消化系统疾病158例(15.41%);合并外周血管疾病66例(6.44%)。CCSⅠ级患者344例(33.56%);CCSⅡ级患者525例(51.22%);CCSⅢ级患者156例(15.22%)。GAD-7评分平均为8.74±3.32分,轻度焦虑695例(67.80%);中度焦虑246例(24.00%);重度焦虑84例(8.20%)。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为肝气郁结证、心脾两虚证、心血瘀阻证、痰火扰心证、心肾不交证、心肾阳虚证,其中肝气郁结证患者427例(41.66%);心脾两虚证患者210例(20.49%);心血瘀阻证患者113例(11.02%);痰火扰心证患者99例(9.66%);心肾不交证患者…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究桂枝—甘草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药理机制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桂枝—甘草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 SSS)的药理机制,为今后新药成分开发及规范指导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索TCMSP数据库获取桂枝—甘草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进行基因标准化,进而构建中药—活性成分—基因网络。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检索SSS的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交集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3.7.2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模型,获取关键靶点,通过Metascape网站及微生信在线构图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对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收集并筛选桂枝—甘草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柚皮素等;PPI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Erastin抑制剂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RAD001or, TNF)、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1)、immediate memory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关系作用最强;GO分析选取主要富集条目1686条,细胞组成1511条,分子功能65条,主要生物学过程为110条,KEGG富集主要通路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坏死性凋亡、钙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病毒性心肌炎、糖尿病性心肌病等;分子对接显示核心蛋白配体与核心成分受体能稳定对接。结论 桂枝—甘草药对可能通过其调控心肌细胞凋亡、延缓窦房结(sinoatrial node, SAN)纤维化、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等生物过程治疗SSS。

导航相机敏感器保护门机构设计与研究

导航SCH772984体内相机敏感器作为导航相机的一种姿态测量仪器,其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基本决定了导航的精度。而目前国内对于导航相机敏感器光学系统防护装置的研究仍以遮光罩结构设计和对太阳光等杂散光的抑制方法为主,缺乏对导航相机敏感器光学系统在不工作情况下的防护装置的设计和研究。因此,本文针对导航相机敏感器的保护门机构进行了总体结构方案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相关的仿真和试验研究。首先,基于导航相机敏感器保护门机构的设计要求,提出了翻板式机构方案和横向展开式机构方案,通过方案对比分析,选择了横向展开式机构方案作为保护门机构的总体结构方案。针对保护门机构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的结构设计和关键部件的选型。其次,对保护门机构的防尘机构和整机机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出保护门机构的固有频率均在150Hz以上,且满足基频要求。针对防尘机构进行了振动试验条件下的谐响应分析,得到了固定环转接架和挡板的位移-频率曲线。以22℃作为温度基准,开展了保护门机构在高低温条件下的热变形仿真分析,验证了预留间隙的合理性。再次,设计了以FPGA为控制核心的保点击此处护门机构控制系统,根据保护门机构控制功能的需求,设计了各个模块的电路控制原理图。搭建了保护门机构的软件系统总体框架,对主要模块进行了控制程序编写。基于C++语言,在Qt Creater环境下编写了保护门机构的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控制程序,实现了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Foodborne infection。最后,基于MATLAB软件的SimMechanics环境搭建了保护门机构的运动仿真试验平台,进行了保护门机构在正常情况下的开合运动仿真和故障情况下的打开过程仿真。通过加工保护门机构原理样机,搭建了保护门机构的运动试验平台并进行了保护门机构的运动试验验证。

克里斯蒂娃忧郁诗学研究

在克里斯蒂娃庞大的理论体系中,“忧郁”理论是其精神分析文论阶段的突出成果。克里斯蒂娃的忧郁理论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成熟于80年代末期,并集中体现在《黑太阳:抑郁症与忧郁》中。这是她为解决现代社会主体面临的精神危机,积极寻求出路的一种大胆探索。本文透过对《黑太阳》的理论架构及文本分析应用的研究,来把握克里斯蒂娃的忧郁诗学,挖掘蕴含在其中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第一章对克里斯蒂娃忧郁诗学理论的产生进行溯源。“忧郁”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这一概念的形成是哲学、文学、心理LGX818 MW学和医学合力作用的结果,具备深厚的历史内蕴。精神分析理论是忧郁诗学的重要方法论,克里斯蒂娃的忧郁理论以弗洛伊德的忧郁与哀悼为出发点,同时受到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的影响,更加重视“母亲”的影响。第二章阐释了克里斯蒂娃忧郁诗学的理论内涵。忧郁是现代社会主体面临的大型心BAY 73-4506说明书理危机,克里斯蒂娃在精神分析的框架下讨论忧郁的形成机制,对忧郁者的话语特征进行考察。她指出忧郁的升华具有精神分析和文学艺术两方面的意义,进而从话语分析过渡到文学分析,在精神分析的方法之外提供了一种文学艺术作为克服忧郁之方法的可能性。她讨论了忧郁与文学艺术之间存在的关联Epimedium koreanum,尝试用文学艺术为忧郁的解决提供出路。第三章论述克里斯蒂娃忧郁诗学的批评实践。克里斯蒂娃讨论了四位作家、艺术家的文艺创作。荷尔拜因的画作《墓穴中的基督尸体》所呈现的死亡效果是忧郁在视觉上的冲击,只有通过认同死亡才能克服忧郁的侵害。奈瓦尔从十四行诗的隐喻中获取力量,以诗歌将死亡带来的忧郁升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忧郁来源于无处不在的苦难,他在创作中以宽恕作为救赎之道来抵挡忧郁。最后,克里斯蒂娃将女性抑郁症联系于小说家杜拉斯的作品,指出杜拉斯小说带给读者的痛苦感以及非净化的效果。第四章针对克里斯蒂娃忧郁诗学的发展与评价展开。克里斯蒂娃将个人忧郁上升至民族层面,提出要反抗现代政治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提倡一种自我质疑的自由。克里斯蒂娃的忧郁诗学为文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在文学艺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因此有必要重视其价值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