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医院住院的1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失眠情况分为失眠组(46例)和对照组(88例)。采集患者人口学和临床资料、血生化指标、量表评估等分析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失眠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失眠组患者Blebbistatin配制年龄大于PLX4032对照组,有躯体疾病、有高血压、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占比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认知缺损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 <0.05)。失眠组患者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活力等项目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采用Spearmen相关性分析发现,年龄、躯体疾病与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评分呈正相关,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ISI评分呈负相关(均P <0.05);病程、高血压、认知缺损、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活力等与ISI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Logistics分析显示:年龄是患者伴发失眠的危险因素(Phepatic vein <0.05)。结论 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伴失眠患者具有年龄大、躯体问题多、伴有高血压、空腹血糖高、认知缺损严重、联合用药的临床特征,年龄、躯体疾病、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ISI评分具有相关性,年龄是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失眠的危险因素。
2型炎症因子IL-4、IL-13在大疱性类天疱疮中的表达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水疱病,典型临床表现为荨麻疹样红斑、紧张性水疱,瘙痒剧烈,同时伴有血清总IgE和(或)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升高。研究发现BP患者的血清CP-456773体内实验剂量和水疱液中产生IL-4和IL-13的细胞数量增加,而这两种细胞因子与2型炎症直接相关,由此提示大疱性类天疱疮可能存在2型炎症。为验证此推论,我们开展相关实验,以健康人作对照,检测BP患者的血清和疱液中IL-4和IL-1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荨麻疹样红斑评分、瘙痒评分的关系,进一步探究BP中2型炎症的表达。而抗BP180、BP230抗体在患者血清中可呈现单阳性、双阳性等的不同表达,由此我们提出探究:不同抗体谱表达下,BP患者血清、疱液中IL-4、IL-13等表达含量是否存在差异,以此是否可指导BP患者进行分层治疗。方法:1.收集BP患者和健康人的血清和疱液标本,通过ELISA实验方法分别检测两类人群血清和疱液样本中IL-4、IL-13的浓度;2.分析BP患者和健康人血清和疱液样本中IL-4、IL-13浓度是否存在差异;3.分析BP患者血清和疱液样本中IL-4,IL-13浓度与血清总IgE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荨麻疹样红斑评分、瘙痒评分之间的关系;4.分析抗BP180、BP230抗体谱的不同表达与IL-4、IL-13细胞因子表达含量、血清总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BP患者血清中IL-4、IL-13细胞因子浓度与健Vascular biology康人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而患者疱液中IL-4、IL-13浓度均较健康人显著升高(p<0.01)。2、同一患者的血清和疱液组织中IL-4、IL-13浓度无明显相关性,无平行升高。3、患者血清中IL-4、IL-13浓度与血清总IgE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荨麻疹样红斑评分、瘙痒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而患者疱液中IL-4浓度与血清IgE水平呈正相关(r=0.979)。4、患者荨麻疹样红斑评分与瘙痒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696)。5、患者血清抗BP180、230抗体谱单阳性的表达与疱液中IL-13细胞因子浓度水平有相关性,呈正相关(r=0.579)。结论:1.IL-4、IL-13细胞因子在大疱性类天疱疮皮肤局部富集,提示大疱性类天疱疮存在局部2型炎症。2.患者疱液中IL-4细胞因子浓度与血清总IgE水平呈正相关,提示血清总IgE水平或可反映局部2型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3.抗BP180和抗BP230抗GW-572016试剂体谱单阳性的表达与疱液中IL-13细胞因子浓度水平呈正相关,提示单阳性抗体谱可能通过局部IL-13细胞因子的募集影响2型炎症反应的发生过程,或可有助于未来通过血清抗体谱进行分层精准靶向治疗。
基于二维化十二导联ECG信号分类与冗余性研究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心律失常的诊断由专业医生对病人的十二导联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进行分析推断得出。近些年数字医疗的发Image- guided biopsy展使得心selleck GSI-IX电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同时由于心律失常类型多,病理情况复杂,使得误诊时有发生。因此实现心律失常的自动化、智能化识别成为热点研究方向。基于机器学习的心律失常自动识别算法严重依赖人工特征的设计,这使得识别过程及结果具有较高的主观性,且无法捕捉到心电图深层次的特征。基于深度学习的心律失常自动识别算法通常专注于单导联心电图的特征提取,继而融合不同导联训练后的特征进行再训练。这种方法在训练初期忽视了不同导联之间的相关联系,导致所提出的模型在部分心律失常类型分类性能低下。在算法不断精进的这段时间里,市面上出现的多种便携式设备也增添了实时记录心电图的功能,这为预防心律失常和提供自动识别创造了条件。受制于电极数量便携式设备无法同时获取完整十二导联ECG信号,这为利用十二导联ECG进行自动识别的算法造成了障碍。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四项内容研究:(1)本文提出了一种二维化十二导联ECG的方法并进行改进。十二导联ECG信号被转化为二维化数据作为深度学习模型的输入,该二维化数据既具备单导联信号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又具有不同导联信号在空间上的相邻性。(2)本文提出了一个通用的能够处理二维化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DSE-ResNet。该模型能够在训练初期同时关注导联内部与导联之间的相关联系,实现二维化十二导联ECG在时间维度以及空间维度的特征提取。实验过程中引入了正交试验挑选超参数,并利用集成模型提升模型分类性能。(3)本文对深度学习过程中导联信息的冗余性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旨在验证能否以损失小部分识别性能为代价换取兼容多种便携性设备进行高性能心律失常自动识别的可能性。换言之是在验证所有十二导联信息在智能识别过程是否需要全部使用。(4)本文基于Flask框架构建了线上心律失常自动分类平台。用户可自主上传十二导联ECG采样文件,平台通过解析文件、加载数据和模型,最终给出识别结果并反馈至用户。与近几年利用同一数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q-vd-oph.html据库的研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二维化心电图的深度学习模型在所有心律失常分类中取得的平均F_1=0.817,在部分心律失常类型(例如心房颤动和传导阻滞)的自动识别中取得最高F_1分数。针对导联信号冗余性的研究表明,双极肢体导联和单极加压肢体导联的捆绑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存在信号冗余。综上,本文基于二维化十二导联ECG信号,使用DSE-ResNet模型增强了心律失常分类的精确性,可作为心律失常诊断方向的辅助检测算法。同时本文对导联信息的冗余性进行了研究,验证了深度学习过程中部分导联信息缺失的可能性,为便携式设备减少测量复杂性和增强识别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农村老年慢病共病患者睡眠质量及社区干预策略研究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现况,利用决策树和逻辑回归模型,探讨中国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基于调研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社区干预策略,为积极老龄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于2021年7月至8月在安徽省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选取M县某2个乡镇共10个村为研究现场。所使用的研究调查工具主要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12项一般健康问卷中文版(12-Item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Morse fall scale,MFS)四部分组成。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包括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决策树模RepSox NMR型构建。结果:本研究共发放1200份问卷HDAC抑制剂,回收有效问卷1189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9.1%。主要结果如下:(1)基本情况:(1)人口学特征:调查对象年龄在70-79岁的老年人占比最多(48.6%),≥80岁的老年人占比最少(16.6%),男女占比基本一致,受教育水平均以小学及以下为主;(2)健康相关行为:80.4%的老年人不抽烟,不饮酒老年人占比明显高于饮酒老年人,患有2种及以上慢病的老年人占比为44.2%,42.3%的调查对象一年内有过住院经历,16.1%的调查对象在两周内就诊;(3)经济收入状况:调查对象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包括自己劳动(51.6%)、子女赡养(30.3%)和政府补贴(18.1%),82.4%的调查对象自评生活水平较好;(4)睡眠质量、跌倒及心理健康水平:93.8%的调查对象有高跌倒风险,睡眠质量较好的老人占比为60.1%,72.7%的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好。(2)睡眠质量现况:调查对象PSQI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平均得分为(6.788±4.073)分,慢病共病老年人的睡眠障碍检出率为45.7%,非慢病共病老年人群的睡眠障碍检出率为35.herpes virus infection2%,两类人群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慢病共病组心理健康水平较好、自评生活水平较好是调查对象睡眠障碍患病的保护因素;女性、收入来源为子女赡养和政府补贴则是危险因素。非慢病共病组分析结果表明,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为非慢病共病老人患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自评健康(与周围人相比)较差是危险因素。对所有调查对象睡眠障碍患病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心理健康较好是调查对象睡眠障碍患病的保护因素;女性、主要收入来源为子女赡养、自评健康较差、患两种及以上慢病为调查对象患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4)交互作用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心理健康较差、性别为男、主要经济来源主要为自我劳动的调查对象患睡眠障碍的概率最高,为57.4%。相对来说,心理健康较好,患慢病数量在一个及以下,自评健康较好的调查对象患睡眠障碍概率最低,为26.9%。结论:慢病共病老人睡眠障碍率较高。农村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特征、健康水平、行为和生活方式。本研究结合Logistic回归和决策树模型,筛选出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心理健康、性别、患慢病数量及主要经济来源。而慢病共病组老人睡眠质量则受心理健康水平、自评生活水平、性别、收入来源的影响。农村社区应该通过(1)主动发现,关注高危人群;(2)科学评估,重视筛查干预;(3)健康促进,构建支持环境等策略措施切实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以期提升其生命质量。
常见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常见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检出情况,并对分离的Hp菌株的耐药情况进行selleck Smoothened Agonist分析,为当地临床防治Hp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空军第九八六医院确诊的常见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胃黏膜组织进行Hp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利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Hp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 603例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检出Hp感染421例,感染率为69.82%。其中男性348例,女性255例;年龄18~83岁,平均年龄(54.6±8.1)岁。浅表性胃炎25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04例,消化性溃疡196例,胃癌患者52例。不同年龄、疾病类型的患者Hp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21株Hp菌株对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分别为:甲硝唑(77.67%,327/421)、克拉霉素(30.40%,128/421)、左氧氟沙星(21.62%,91/421)、阿莫西林Pacific Biosciences(8.08%,34/421)、四环素(3.09%,13/421)和呋喃唑酮(2.61%,11/421)。Hp菌株对单一药物的耐药率为56.29%(237/421),双重耐药率为24.47%(103/421),多重耐药率更多为11.64%(49/421),对6种抗菌药物均敏感的Hp菌株为32例,占7.60%。不同疾病类型的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分离的Hp菌株对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常见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感染率较高,且与年龄、疾病类型关系密切,而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临床应针对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舍曲林联合认知训练对儿童青少年抑郁患者的效果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抑郁患者实施认知训练干预联合舍曲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0年10月~2022年10月采集病历资料入档,对象为医院收PLX3397纯度治的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共计120例,纳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mrtx1133.html入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实行舍曲林治疗)与观察组(予以舍曲林配合认知训练干预),各组均60例;观察比较两组抑郁程度、神经内分泌指标、睡眠质量、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且观察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应用舍曲林治疗配合认知训练干预,可使患者抑郁程度及行为得到显著改善,提高认知功能,保障school medical checkup良好的睡眠状态,可推荐临床应用。
关于网络药理学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与建议
近年来,国内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成井喷之势,特别是聚焦在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这类研究大多是通过整合中药成分与靶点数据库的信息,从“成分-靶点-作用通路“的框架去预测中药复方治疗疾寻找更多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由于这类研究后续大多缺乏严谨的药理学实验验证,加上其研究对象仅限于特定方剂作用于特定疾病,导致其研究结论可信度较低,缺乏实际科学价值,研究结果与阐明中医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相距甚远。笔者从事网络药理学研究多年,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针对网络药理学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以下两点个人的建议。(一)聚焦中医药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阐释。中医通过辨证论治治疗疾病,比如清热解毒法是中医抗癌的重要法则,补肾法是中医抗老年痴呆的普遍治法。这意味着具有清热解毒、或具有补肾疗效的中药与复方,能够普遍地作用于西医肿瘤及老年痴呆。即清热解毒法、补肾法分别与西医肿瘤及阿尔茨海默病(AD)之间具有共同的生物学基础。而这些具体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可以通过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来预测与指导。笔者结合前期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基础,提出基于网络距离法探讨补肾法调控内质网应激防治AD的科学假说,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资助(82074278)。近期本团队从基于网络药理学方面预测了补肾方剂补肾益智方中两个天然产物蛇床子素及五味子醇甲B具有协同抗AD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控内质网应激相关,预测结果在APP/PS1转基因动物模型上得到了验证(Phytomedicine,2023,已录用)。笔者呼吁更多的网络药理学从业者能够聚焦于更具普适性的中医药理论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内涵Weed biocontrol阐释,及其对中药发掘的指导价值研究。(二)拓展网络药理学应用领域,关注老药新用。国际上对网络药理学的关注一直是聚焦在药物重定位领域,但是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的药物重定位研究在国内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2020年受邀Med Res Rev杂志撰写了网络药理学方法在AD药物重定位方面的长篇综述,提出了整合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临床电子病历深度挖掘的老年痴呆药物发现框架,即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已上市药物潜在的抗老年痴呆活性,并基于大规模电子病历的队列回顾性研究验证预测药物与AD发病率之间的关系[Med Res Rev,2020,40(6):2386-2426]。该研究框架已在多个研究案例中成功实现[Nat Aging,2021,1(12):1175-1188;Alzheimers Res Ther,2022,14(1):7]。2022年,笔者整合了大规模的AD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结果,进一步发展人工智能框架预测AD的风险基因,并基于这些潜在靶标开展AD药物重定位研究,网络距离法预测结合大规模电子病历回顾性队列分析发现抗2型糖尿病老药吡格列酮(pioglitazone)与AD疾病风险降低有关,网络分析结合体外人源小胶质细胞模型验证了吡格列酮的抗AD分子机制[Alzheimers Res Ther,2022,14(1):7]。该研究思路通过进一步的学科交叉,将网络药理学的预测结果在大规模的临床数据中寻找证据,进一步提高了预测结PLX4032分子式果的可信度,也加速了药物的发现进程。
CT引导肺结节定位针术前定位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CT引导肺结节定位针术前定位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resection,VATS)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定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9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VATS治疗的342例孤立性肺结节(长径0.4~1.5 c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242例患者为术前48h内采用肺结节定位针定位、对照组100例患者则未行术前定位,VATS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为pain biophysics评价定位有效性指标,术中失血量为评价手术安AM-2282采购全性指标。分析定位准确性的影响因素,评估定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患者VATS均成功切除病灶。观GNE-140核磁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242枚肺结节均被植入锚定定位针,1例退针发生埋线,定位成功率99.59%(241/242)。肺结节位于双肺下叶、肺内穿刺深度、穿刺针与水平面角度均为定位准确性的影响因素(P<0.05),胸膜压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定位发生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肺内穿刺深度(≥2 cm)是发生肺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CT引导肺结节定位针定位孤立性肺结节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准确性均较好,并发症少且轻微。定位针技术用于VATS术前SPN定位既方便术者探查病灶并精准切除,还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伴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PEI+GSL)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估。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AACG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37例(39眼),购买Telaglenastat比较和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 d、1 w、1 mo、3 mo、6 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前房深度(ACD)、房角关闭范围(PAS)、视野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视力均得到改善,术前患者BCVA<0.1有12眼(30.8%),0.1≤BCVA<0.3有18眼(46.1%),0.3≤BCVA≤0.5有6眼(15.4%),BC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Etopophos.htmlVA>0.5有3眼(7.7%),术后6 mo,受试者视力显著提升,0.1≤BCVA<0.3有4眼(10.3%),0.3≤BCVA≤0.5有13眼(33.3%),BCBio-imaging applicationVA>0.5有22眼(56.4%),术前Log MAR BCVA平均值为0.94±0.58,术后6 mo增长至0.26±0.23;手术后眼压明显下降,术前IOP均值为50.62±11.49,术后1 d、1 w、1 mo、3 mo、6 mo分别为16.33±3.80 mm Hg、14.13±2.93 mm Hg、14.08±3.33mm Hg、13.28±2.52 mm Hg、13.95±2.23 mm Hg;手术后前房明显加深,术前ACD与术后6 mo分别为1.58±0.24 mm、3.55±0.23 mm;房角关闭范围较手术前好转;术后视野未见进展性缺损。术后6 mo IOP与术前时LT/ALr存在统计学弱相关性,而?LT/AL r与?ACD、?眼压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1.无术中房角镜指导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伴人工晶状体植入+玻璃酸钠分离房角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力,增加有效房水流出范围,控制眼压,减缓青光眼视野损害进展。2.LT/ALr与术后眼压具有相关性,参考LT/AL r有利于医师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联合用药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于本院就诊的7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2组患儿的炎症因子和免疫因子(CRP、PCT、Ig E、ESR)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均改善(P <0.05),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其各项炎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孟鲁司特钠和阿奇霉素联合干预效果显著,可以抑MS-275制炎症反early informed diagnosis应,增强点击此处免疫功能,改善临床指标,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