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定义、态度和行为问卷的汉化及信效度检验

目的 对护士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定义、态度和行为问卷(definitions,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in selleck合成relation to diarrhea during enteral nutrition questionnaire, DAPonDEN)进行汉化和信效度检验。方法 对源问卷进行翻译、回译、预调查及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DAPonDEN。应用其对478名护士进行问卷tendon biology调查,并检验其信效度。结果 中文版DAPonDEN包括3个维度共24个条目,定义、态度和行MRTX849价格为维度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8.76%、72.77%和62.24%,项目分析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367~0.642,决断值为6.569~16.9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3,条目水平内容效度为0.71~1.00,问卷平均内容效度为0.98,重测信度为0.745。结论 中文版DAPonDEN信效度良好,可用于评估和比较护士在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方面的定义、态度和行为水平。

低温光谱成像日冕仪设计及杂散光抑制技术研究

日冕作为太阳的外层大气,是日地空间环境的主要扰动因素。为了对太阳表面以上0.05-1.0R_⊙(R_⊙表示太阳半径)日冕源区视场范围内的CMEs(Coronal Mass Ejection)和MHD(Magnetohydrodynamic)进行地基光谱成像,获得CMEs的频谱图像和初发特征以及近日区域MHD波的图像特征,本论文设计了一种通光口径为200mm的内掩透射式日冕仪,与目前国际运行的内掩式地基日冕仪相比,其MTF(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已经接近衍射极限,并选用在冕洞和活动区都会有较强辐射的低温谱线进行研究,适于研究不同磁场结构的阿尔芬波。基于国际现有的日冕仪研制经验,本论文研制的内掩式日冕仪采用主光路和分光光路双光路psychiatric medication结构,分光光路主要负责指向精度的控制。系统主要参数为:视场为±1.05~±2.0R_⊙(距离太阳中心,即±0.28°~±0.53°),像素大小为13.5μm,MTF在0.262°视场为0.76(@37lp/mm),在0.542°视场为0.73(@37lp/mm),其中心波长为FeⅩ637.4nm(备选FeⅪ792.8nm),系统F数为5.8,光学系统总长为3769.75mm,焦距1160mm,系统总长为4339mm。日冕仪设计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像面杂散光的抑制水平,日冕光为光球层直射光的10~(-6)B_⊙(B_⊙表示太阳平均亮度)NSC 119875分子式。日冕仪按照PST(Point Source Transmittance)的测试标准将杂散光定义为四级,第一级为光球层直射光;第二级为物镜光阑的衍射,像面杂散光水平为10~(-5)B_⊙;第三级为物镜自身的二次反射鬼像,在像面的杂散光水平为10~(-6)B_⊙,与1.05R_⊙的日冕光在同一量级;第四级为天空背景的散射和透镜上的灰尘、划痕、表面粗糙度以及透镜杂质引入的其他杂散光。直射光将通过内掩体反射进行抑制。对于衍射杂光主要应用平面波衍射和边界波衍射理论对衍射光进行计算,同时结合光线追迹方式设计Lyot光阑对衍射光进行遮挡。物镜本身鬼像在中继镜组第一片透镜的前表面用光刻法和电子束蒸度方式镀制1mm铬膜的方法对其进行吸收。在光学设计的基础上通过三级调焦系统可对500-820nm波段的光谱进行聚焦补偿。并基于基尔霍夫辐射定律对内掩体建立了不同材料的吸收率反演模型。结合大气光学建立了完备的表面辐射模型。通过光-热耦合模型计算了不同材料的温度变化和掩体底面的应力位移,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该方法优化了直射光的抑制方法,降低了上千公里内冕信息的损耗。为了优化杂散光检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拼接式检测方法,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控制模拟光源的空间位置和出射口径大小的方式在中继镜组之前找到出射面的散射成像位置,通过对其吸收来降低检测的误差。并基于T矩阵建立了一种优化的拓展边界算法(OEBC),对Mie理论的非球形KPT-330配制化散射进行拓展,展示了椭球体和扁球体的表面场分布与计算误差,通过计算可进一步对定位区域的可视化粒子进行分析。结合粒子表面累积效率模型从计算角度优化日冕仪杂散光理论。由于日冕谱线波长漂移的要求,设计了一台Lyot型双折射级联滤光器,确定了其最终的参数和设计结构。最终在像面对日冕仪进行常规系统杂散光检测,其杂散光可达到6×10~(-6)B_⊙(在1.05R_⊙处),5×10~(-7)B_⊙(在2.0R_⊙处)。拼接式检测后杂散光水平最低可降低一个量级。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根除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兴国县中医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四联疗LXH254体内法治疗,研究组(60例)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均持续治疗8周。对比分析2组患者抗菌效果、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肠道菌群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Hp根除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96.67%,高于对照组的78.33%、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肠道菌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lleck NMR治疗后,研究组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较对照组低,产气荚膜梭菌低于对照组,乳杆菌、双歧杆Western Blot Analysis菌、B/E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采用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能够有效提高Hp根除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肠道菌群,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微生物-肠-脑轴经前扣带回皮层内BDNF参与调控BPA诱发疼痛与焦虑共病的机制研究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BPA)是累及相应节段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的复合型损伤,也是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联合性损伤。BPA发生后常出现神经病理性痛(NPP),而NPP作为慢性疼痛的主要来源,其发病机制复杂(灼烧样疼痛)且难以治愈,还会诱发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NPP与负性情绪两者之间互相共生,互相影响。BPA所导致的负性情绪发生率较其他骨科创伤的要高,即便是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或者镇痛药物的干预,仍有大部分患者无法免于疼痛-负性情绪的折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近年来,中枢神经系统对于疼痛及负性情绪调控的机制研究越来越多,微生物-肠-脑轴的关注度也持续上升;既往研究也表明NPP所导致的负性情绪与大脑的可塑性改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有关BPA后NPP-负性情绪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因此,关注BPA后疼痛及相关负性情绪的共病机制,研究BPA后NPP-负性情绪的特点及发生原因,探索相关干预措施及治疗策略是骨手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亟需开展相关基础研究。第一部分 BPA后NPP-负性情绪的特点及两者相关性分析目的 构建BPA模型小鼠并检测痛与负性情绪相关的行为学,明确BPA后NPP导致负性情绪的特点以及与NPP的相关性。方法 C57BL/6雌性小鼠,分为BPA组和Sham组,每组不少于10只,BPA组建立臂丛中干C7撕脱模型,Sham组仅暴露不撕脱。分别于造模前1d及造模后7 d、14 d、21 d对小鼠手术侧前足及后足进行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检测,了解BPA后各时间节点的痛行为学情况;于相同时间节点进行平衡木和转棒实验检测,了解BPA后各时间节点运动能力情况;进行强迫游泳和悬尾实验,了解BPA后抑郁样行为情况;对其进行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了解BPA后焦虑样行为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了解焦虑样行为与NPP的关系。结果 BPA后小鼠患足出现创伤后改变,部分小鼠出现自噬现象,BPA模型构建成功;痛行为学结果显示:BPA小鼠在术后7 d即出现明显机械缩足阈值下降,发生机械痛敏,同时这种痛敏状态可持续至术后21 d,未出现明显的热痛敏;各时间节点两组小鼠运动功能无差异;两组小鼠抑郁样行为无差异;旷场实验各时间节点的运动距离和运动速度均无明显差异,而BPA组7 d、14 d、21 d中心区域停留时间较Sham组明显下降,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BPA小鼠在各时间节点进入开臂次数和开臂停留时间较Sham组均明显减少;相关性分析发现焦虑样行为与NPP痛觉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BPA可诱发小鼠出现持续机械痛敏合并焦虑样行为,对小鼠运动功能无明显影响,未出现抑郁样行为,且焦虑样行为与NPP显著相关。第二部分 基于多组学分析探讨ACC区对BPA后焦虑样行为的调控机制目的 通过荧光示踪寻找上行控制情绪与疼痛的中枢并通过转录组和蛋白组多组学关联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调控BPA后NPP-焦虑样行为的关键分子通路。方法 分别在前扣带回皮层和颈段脊髓背角立体定位注射含不同荧光的示踪剂,冰冻切片后观察相应区域荧光显示情况,观察两者之间有无相互投射关系;取对侧ACC区组织提取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数据分析;取对侧ACC区组织提取蛋白质进行蛋白组学测序并进行数据分析;将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进行关联分析寻找调控BPA后NPP-焦虑样行为的分子通路;将组学分析的关键基因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对其表达进行验证。结果 冰冻切片显示荧光顺标和逆标的示踪剂在ACC和SDH相互投射;转录组学样本相关性分析显示样本数据分布均匀,组间差异较大,组内差异较小;GO富集分析显示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存在较大差异可能是BPA后焦虑样行为相关的GO term;KEGG富集分析发现花生四烯酸通路差异明显可能是BPA后焦虑样行为相关的KEGG Pathway;蛋白组学测序发现组间差异较明显,差异集中在蛋白质合成的调控和细胞表面离子通道相关term中,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谷氨酸能突触,胆汁分泌,长期抑郁,5-羟色胺能突触可能与BPA后焦虑样行为有关;通过转录组和蛋白组关联分析发现ko04722神经营养素信号通路,ko04723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可能是ACC区参与调控BPA后焦虑样行为的关键通路;对组学分析的关键基因进行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验证,qPCR和Western blot显示BPA组BDNF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明显上升。结论 ACC区可能是影响BPA后焦虑样行为的调控中枢。通过对ACC区多组学分析及验证发现神经营养素信号、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中的BDNF可能是调控BPA后焦虑样行为的关键分子。第三部分 BDNF通过TrkB/PLC γ/eCBs/CB1R信号通路调控BPA后焦虑样行为的机制研究目的 通过对BDNF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干预探索其调控BPA后焦虑样行为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 对BPA后14 d的小鼠脑组ABT-263 MW织进行HE、尼氏染色和透射电镜扫描,观察BPA是否导致神经元细胞凋亡;免疫荧光观察BDNF的表达;通过BDNF shRNA和BDNF蛋白调控BDNF表达并构建BPA小鼠,术后14 d进行焦虑样行为检测;通过KCC2 rLV-OE调控KCC2过表达并构建BPA小鼠,术后14d进行焦虑样行为检测;同时构建CB1R敲除鼠BPA模型,于术后14 d进行焦虑样行为检测;野生鼠和CB1R敲除鼠造模后补充BDNF蛋白,术后14 d进行焦虑样行为检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TrkB、PLCγ、KCC2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ACC区eCBs的含量。结果 HE、尼氏染色和透射电镜扫描结果显示BPA后14 d ACC区神经元细胞无明显损伤;上调BD确认细节NF表达可缓解BPA后焦虑样行为,下调BDNF表达加重BPA后焦虑样行为;KCC2过表达对BPA后焦虑样行为无干预效果;CB1R敲除加重BPA后焦虑样行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PA后TrkB、PLCγ磷酸化明显增加,而KCC2磷酸化无明显变化;敲除eCBs受体CB1R则BDNF蛋白抑制焦虑样行为作用明显受到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ACC区eCBs含量发现BPA后ACC区eCBs含量升高;上调BDNF表达促进TrkB、PLCγ磷酸化,促进eCBs的释放,缓解BPA后小鼠焦虑样行为;下调BDNF表达减少TrkB、PLCγ磷酸化,减少eCBs的释放,加重BPA后小鼠焦虑样行为。结论 BPA小鼠早期神经元细胞无明显损伤。BPA后ACC区BDNF表达上调促进eCBs释放增加,eCBs通过CB1R对BPA后焦虑样行为产生抑制作用。ACC区BDNF通过TrkB/PLCγ/eCBs/CB 1R信号通路影响小鼠焦虑样行为。第四部分 微生物-肠-脑轴干预BDNF调控BPA后NPP-焦虑样行为的机制研究目的 通IVIG—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过肠道菌群16S和代谢组学检测了解BPA后小鼠肠道菌群,探索微生物-肠-脑轴对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干预,补充益生菌观察对ACC区BDNF调控机制及BPA后疼痛与焦虑样行为的影响。方法 取BPA组和Sham组14 d回盲部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菌群分析结果补充相应的益生菌观察其对ACC区BDNF蛋白表达,ACC区AEA,2-AG含量及BPA后痛阈、焦虑样行为的影响。结果 BPA后14 d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罗伊氏乳杆菌及与其相关联的代谢产物AEA的表达下降明显,补充罗伊氏乳杆菌可提高BPA后小鼠的机械痛阈,提高ACC区AEA,2-AG含量,反馈性降低BDNF蛋白表达,缓解BPA后小鼠焦虑样行为。结论 BPA后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紊乱,促进焦虑样行为发生,而补充益生菌可以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影响CNS对疼痛及焦虑的调控,形成了完整的反馈调节环路。

甘肃省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属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甘肃省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基本现状,分析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家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且进一步探索家庭负担在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www.selleck.cn/products/Staurosporine和家属生活满意度影响上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了甘肃省35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人口、行为学特征,患病情况,患者生活质量,患者社会支持,患Neuroscience Equipment者家属家庭负担,家属生活满意度。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量表得分情况进行描述。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探讨患者基本情况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家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家属家庭负担、患者社会支持与患者生活质量、患者家属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其次,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对单因素和相关性分析中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家属生活满意度得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分析。最后,应用AMOS24.0软件建立中介模型,考察家属家庭负担在患者社会支持与家属生活满意度之间、患者社会支持和患者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1.本研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总分为123.45±39.21分。心理社会维度得分为36.67分,动力和精力维度得分为57.14分,症状和副作用维度得分为25.00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为10分。2.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结果表明,患者文化程度、饮酒状况、睡眠时间、锻炼情况、精神相关疾病家族史、症状类型、患病年限、生活自理状况、有无躯体共患病、服药类型、复发次数对其生活质量总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睡眠时间、锻炼情况、精神相关疾病家族史、症状类型、患病年限、生活自理状况、服药类型、服药频率、复发次数对心理社会维度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饮酒状况、睡眠时间、症状类型、生活自理状况、复发次数对动力和精力维度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饮酒状况、睡眠时间、锻炼情况、精神相关疾病家族史、症状类型、生活自理状况、躯体共患病、服药类型、复发次数对症状和副作用维度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锻炼情况、症状类型、患病年限、生活自理状况、服药频率、复发次数对患者家属生活满意度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总分、心理社会维度分、症状和副作用维度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患者家属的家庭负担与生活质量总分、心理社会维度分、动力和精力维度分、症状和副作用维度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患者社会支持与患者家属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家属家庭负担与家属生活满意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4.多重线性回归结果表明,患者文化程度、睡眠时间、精神相关疾病家族史、症状类型、生活自理状况、服药类型、复发次数、社会支持、家属家庭负担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总寻找更多分的影响因素(P<0.05)。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患者睡眠时间、锻炼情况、精神相关疾病家族史、症状类型、复发次数、家属家庭负担是心理社会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饮酒状况、睡眠时间、症状类型、生活自理状况、复发次数、家属家庭负担是动力和精力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年龄、睡眠时间、精神相关疾病家族史、症状类型、生活自理状况、复发次数、社会支持、家属家庭负担是症状和副作用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症状类型、患病年限、服药频率、社会支持、家属家庭负担是患者家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5.患者社会支持对其家属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为0.53(95%CI:0.33~0.64),家属家庭负担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15(95%CI:0.11~0.2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量的22.57%;家属家庭负担在患者社会支持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为-0.33(95%CI:-0.42~-0.24)。结论:1.甘肃省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家属生活满意度状况需要改善。2.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文化程度、饮酒状况、睡眠时间、锻炼情况、精神相关疾病家族史、症状类型、生活自理状况、服药类型、复发次数、社会支持、家属家庭负担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3.患者症状类型、患病年限、服药频率、社会支持、家属家庭负担是患者家属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4.家属家庭负担在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与患者生活质量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而在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与家属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

不同疗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治疗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4月—2022年5月恩施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04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Rapamycin试剂照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n=68)予以14 d铋剂四联方案,B组(n=68)在A组方案治疗的第2周同时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后半疗程7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铋剂四联方案),C组(n=68)在A组方案基础上同时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4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铋剂四联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溃疡愈合率、胃黏膜指标、Hp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溃疡愈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三组溃疡直径、底部厚苔面积、溃疡周围黏膜充血面积均缩小,再生上皮面积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genetics services5),但三组上述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p根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14 d及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bmn-673.html后半疗程7 d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辅助铋剂四联方案治疗Hp阳性胃溃疡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根除Hp,促进胃黏膜形态恢复,提高溃疡愈合率,但14 d内同期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高。

心内膜和心外膜消融的summit区室性早搏:心电图特征和远期预后

[目的]分析summit区室性早搏体表12导联心电图,识别是否存在可以精准判断有效消融靶点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1年2月期间在冠状窦内或对应的左心室心内膜面行summit区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术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其体表12导联心电图报告。[结果] 25例患者的有效消融靶点位于心内膜面的临近部位(心内膜组),余11例患者的有效消融靶点位于心外膜的心大静脉和前室间静脉(GCV-AIV)区(心外膜组)。心内膜组的类本位曲折(ID)显著小于心外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心内膜组的最大转折指数(DS-3201 IC50MDI)明显小于心外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心内膜组的假性δ波时限显著短于心外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随访6~36个月,心外膜组消融Hepatitis C成功率为100%(11/11),心内膜组失访1例,余24例患者的消融成功率为87.5%(21/24)。心内膜组亚组分析显示,当假性δ波时限≥25 ms时消融成功率仅为62.5%(5/8),但当假性δ波时限<25 ms时消融成功率为100%(16/16)。假性δ波时限<25 ms对心内膜面消融成功预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和72%。[结论] summit区室性早搏心电图上假性δ波时限<25 ms与心内膜面导管射selleck 3-MA频消融的成功率密切相关。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美沙拉秦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对肠道微生态、结肠黏膜炎性因子的Liver infection影响。方法 将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上给予美沙拉秦缓释片,每次0.5 g,每天4次,口服;试验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每次2袋,每天2次,口服。2组均给予14 d连续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2组的有效缓解率、粪便菌群结构和改良Mayo评分,比较治疗前后2组结肠黏膜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用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中文版(IBQD)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4.90%(28例/51例)和35.30%(18例/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改良Mayo评分分别为(2.27±1.18)和(3.99±1.9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2组有益优势菌群(类杆菌、优杆菌、消化球菌、双歧杆菌)丰度均明显增加,中性优势菌群(乳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韦荣球菌)、有害优势菌群(韦荣梭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假单胞selleckchem Navitoclax菌)比例均明显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有益菌群总丰度均显著升高、中性优势菌群、有害优势菌群总丰度AMG510均明显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结肠黏膜TNF-α、IL-6、IL-13均明显下降,IBDQ预后评分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美沙拉秦可有效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症状、提高肠道内有益菌群丰度、降低结肠黏膜炎性因子分泌并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中药安眠汤方剂治疗失眠的效果及对其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析失眠患者采用中药安眠汤方剂治疗的效果及对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05月-2023年02月收治的失眠患者11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58例/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安眠汤方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睡眠质量、中医症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immune organ55%高于对照组的75.86%,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睡眠质量评分比较无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包括睡眠效率(2.16±0.23)分、入睡时间(2.15±0.54)分、睡眠时间(2.63±0.28)分、催眠药物(2.24±0.23)分、睡眠障碍(2.18±0.15)分、睡眠质量(2.46±0.35)分、日间功能(2.68±0.15)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无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包括健忘(0.76±0.21)分Taurine、盗汗(1.01±0.23)分、心烦意燥(1.26±0.22)分及头晕(0.92±0.23)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0%较对照组31.03%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失眠PF-03084014患者选取中药安眠汤方剂治疗效果明显,其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降低,同时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血清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蛋白90和胃泌素水平对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测

目的 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90(HSP90)和胃泌素(GAS)水平对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2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selleck Pevonedistat者,入院后均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HSP70、HSP90和GAS水平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并实施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术。统计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分析血清HSP70、HSP90和GAS水平与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关系及三者联合对该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32.17%;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入院后血清HSP70、HSP90和GAS水平均高于未并发者(P <0.05);年龄、入院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3~5分、入院后血清HSP70水平、入院后血清HSP90水平、入院后血清GAS水平、入院后转铁蛋白(TRF)水平、入院后随机血糖水平、低血压、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应用糖皮质激素均是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P <0.05),入院后血红蛋白(Hb)水平、入院后红细胞压积(HCT)、应用保护胃黏膜药物、应用乌司他丁是其保护因素(P <0.05);血清HSP70、HSP90、GAS水平联合预测重症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溃疡的灵敏度均高于单独预测(P <0.01),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单独预测(P <0.05),特异度均与单独预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HSP70、HSP90、GAS水平升高可增加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风险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且年龄、入院GCS3~5分等也均是其危险因素,入院后Hb水平、入院后HCT等是其保护因素,血清HSP70、HSP90、GAS水平联合预测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