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接受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提供训练参考。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Reproductive Biology龙川县中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Enasidenib IC50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值变化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FEV_1、FVC、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FEV_1、FVC、FEV_1/FVC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GSI-IX抑制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具有很大作用,可以促进患者肺功能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理想。
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合并睡眠障碍情况分为合并组[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评分14~40分]、未合并组(SDRS评分0~14分),每组50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满意度及梗死发病部位、发病侧别、病灶数量。结果:合并组患者的卒中量Translational Research表(NIHSS)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SDRS评分均高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患者的梗死发病部Liproxstatin-1试剂位为基底节区、幕下区域的比例均高于未合并组,脑叶比例低于未合并组(P<0.05);病灶数量为单发的比例低于未合并组,多发比例高于未合并组(P<0.05);2组患者的发病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的满意selleck化学度78.00%(39/50)低于未合并组96.00%(48/50)(χ~2=7.162,P<0.05)。结论: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高,能够辅助临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周亚滨教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证治规律分析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经周亚滨教授诊治的medication-related hospitalisation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患者证型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总结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患者的证型分布情况;通过对药物数据挖掘得到药物频数、药类频数、药性频数、药味频数、归经频数、药物变量聚类分析、药物四气五味聚类分析;通过对用药加减与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归纳出药物与症状关联分析及随症加减用药的经验。最终达到归纳总结周亚滨教授对该种疾病的辨治规律,以为同道今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病例系统,自2018年0 1月至202 0年12月经周亚滨教授诊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患者病例。将经预处理后的数据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利用系统功能对数据进selleckchem Bucladesine行频数、聚类、关联、因子等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总110例病历资料中,共计男性患者29人,占总数26%;女性患者81人,占总数7 4%。患病数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2.症状情况:患者主要症状为寐差、心前区疼痛、心慌、胸闷、气短、背部疼痛、乏力、心烦、自汗、情志不畅。其他证型除主证外,气阴两虚型患者多见乏力、气短、心慌、胸闷、情志不畅;痰浊闭阻型患者常见胸闷、便秘、头痛、口苦、心烦;心血瘀阻型患者常见心前区刺痛、背部疼痛、胸闷、心烦;心肾阴虚患者常见心烦、头晕、耳鸣、腰痛;寒凝心脉患者常见畏寒、胸闷、夜间症状加重。心肾阳虚患者常见双下肢沉重,双下肢浮肿、乏力。3.用药情况:110张处方中,涉及药物140种,用药频次2364次,其中使用频率大于50%的药物共有15味,分别为炙甘草、半夏、黄芩、柴胡、桂枝、白芍、龙骨、远志、大黄、牡蛎、酸枣仁、茯神、夜交藤、香附、百合;常用药性为寒性、温性、平性;常用药味为甘味、苦味、辛味;常用药物功效为补虚类、安神类、清热类、解表类、理气类、利水获悉更多渗湿类、活血化瘀类。结论:1.周亚滨教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气滞心胸、痰浊闭阻、心血瘀阻;2.周亚滨教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常用药物为炙甘草、半夏、黄芩、柴胡、桂枝、白芍、龙骨、远志、大黄、牡蛎、酸枣仁、茯神、夜交藤;3.周亚滨教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的常用药物以寒性、温性、平性为主;药味以甘味、苦味、辛味为主;归经以脾经、肺经、心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为主;4.周亚滨教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失眠多采用平调阴阳、补虚泻实之法。
血根碱通过激活分泌型糖蛋白/β-链蛋白信号通路促进脊柱骨折大鼠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血根碱(SAG)对脊柱骨折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12只/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血根碱低剂量组(10 mg/kg)、血根碱中剂量组(20 mg/kg)、血根碱高剂量组(40 mg/kg)、抑制剂组(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Wnt-C59,30 mg/kg)。构建脊柱骨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相应药物,1次/d,连续4周。BBB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定;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T)观察大鼠骨骼微结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病理损伤;TUNEL染色观察大鼠骨髓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骨钙素(OC)和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Ⅰ)、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受损脊髓中Bcl-2相关X蛋白(Bax)、碱性磷酸酶(ALP)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BB评分,骨密度,BV/TV、Tb.N、Tb.Th、Ct.Th、OC、BMP-2含量,ALP、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降Belumosudil浓度低,脊髓病理损伤严重,神经细胞凋亡指数、CTX-Ⅰ含量、Bax、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血根碱低、中、高确认细节剂量组大鼠BBBSub-clinical infection评分,骨密度,BV/TV、Tb.N、Tb.Th、Ct.Th、OC、BMP-2含量,ALP、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脊髓病理损伤减轻,神经细胞凋亡指数,CTX-Ⅰ含量,Bax、GSK-3β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根碱高剂量组比较,抑制剂组大鼠BBB评分,骨密度,BV/TV、Tb.N、Tb.Th、Ct.Th、OC、BMP-2含量,ALP、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脊髓病理损伤严重,神经细胞凋亡指数,CTX-Ⅰ含量,Bax、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根碱可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起到促进脊柱骨折大鼠骨折愈合及改善神经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IL-33、IL-8和NETs在COPD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目的:1.检测慢性阻塞MDV3100采购性肺疾病(COPD)患者及对照组患者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8(IL-8)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主要成分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 H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水平。2.探讨IL-33、IL-8和NETs指标间及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纳入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77例,根据术前肺功能检查结果分组,其中不吸烟对照组20例、吸烟对照组18例,不吸烟COPD组19例、吸烟COPD组20例。2.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使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中IL-33、IL-8、Cit H3、MPO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肺组织NETs的形成,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肺组织中IL-33和IL-8 m RNA的相对表达量。3.使用Graph Pad Prism 8.0制图,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Ventral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分布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非正态分布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基因间的相关性。双侧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组间肺组织炎症病理评分比较:吸烟COPD组气道Bosken病理评分高于不吸烟COPD组、吸烟对照组和不吸烟对照组(P均<0.05);不吸烟COPD组气道Bosken病理评分高于吸烟对照组和不吸烟对照组(P均<0.05);吸烟对照组气道Bosken病理评分高于不吸烟对照组(P<0.05)。2.组间肺组织肺气肿程度比较:吸烟COPD组和不吸烟COPD组平均内衬间隔(MLI)较吸烟对照组和不吸烟对照组增高(P均<0.05);吸烟COPD组和不吸烟COPD组平均肺泡数(MAN)较吸烟对照组和不吸烟对照组降低(P均<0.05)。3.组间IL-33表达水平比较:吸烟COPD组患者肺组织IL-33蛋白和m RNA的相对表达量较不吸烟COPD组、吸烟对照组和不吸烟对照组升高(P均<0.05);不吸烟COPD组患者肺组织IL-33蛋白和m 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吸烟对照组和不吸烟对照组升高(P均<0.05)。4.组间IL-8的表达水平比较:吸烟COPD组患者和不吸烟COPD组患者肺组织IL-8蛋白和m 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吸烟对照组和不吸烟对照组升高(P均<0.05)。5.组间Cit H3和MPO表达水平比较:吸烟COPD组和不吸烟COPD组肺组织Cit H3和MPO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吸烟对照组GW4869分子量和不吸烟对照组(P均<0.05)。6.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L-33、IL-8、Cit H3与FEV1/FVC、FEV1%pred、MAN等指标呈负相关(P<0.05),与Bosken评分、MLI等指标呈正相关(P均<0.05)。MPO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5),与Bosken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IL-8与Cit H3、MPO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IL-33与IL-8、Cit H3、MPO的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1.COPD患者肺组织中IL-33、IL-8及NETs的主要成分Cit H3、MPO的表达水平升高,且IL-33蛋白表达与IL-8、NETs具有相关性,IL-33、IL-8和NETs可能参与了COPD的慢性炎症反应。2.COPD患者IL-33、IL-8及NETs主要成分Cit H3、MPO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肺功能、气道炎症评分及肺气肿程度具有相关性,进一步提示IL-33、IL-8和NETs可能与COPD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AlphaLISA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研究
第一部分:Alpha LISA检测乙型流感病毒的方法建立与性能评价背景均相光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Alpha LISA),其原理是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使供体微珠和受体微珠相互接近,从而产生放大的信号。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的优点。乙型流感病毒(IBV)可在人群中引起季节性流行性呼吸道疾病,给公共卫生带来了较大的负担,然而目前IBV的常用诊断方法存在灵敏度低或耗时费力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新的灵敏快速的检测方法对IBV进行筛查诊断。目的建立用于检测IBV的Alpha LISA快速检测方法,并评价该检测方法的诊断性能。方法(1)2019年2月至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集228份咽拭子样本。(2)通过筛选IBV标记的受体微珠、链霉亲和素偶联供体微珠和生物素化IBV抗体的最适比例,以及反应所需时间和温度,构建IBV的Alpha LISA快速检测方法。(3)采用灭活IBV、IBV抗原和咽拭子样本对Alpha LISA进行评价,并与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LEIA)和侧流胶体金免疫分析(LFIA)进行比较。结果(1)当IBV抗体标记的受体微珠为50μg/m L,链霉亲和素偶联供体微珠为40μg/m L,生物素化的IBVEntinostat IC50抗体为0.5μg/m L,孵育时间为15-10分钟,孵育温度为37℃时,Alpha LISA的反应条件最佳。(2)用于检测IBV的Alpha LISA不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发生交叉反应,批间变异系数(CV)和批内CV均<5%。(3)228份咽拭子样本的结果显示Alpha LISA和LFIA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982),CLEIA和LFIA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813)。Alpha LISA在检测灭活IBV中具有最高的灵敏度。结论Alpha LISA在检测IBV具有灵敏度高、特异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单和反应快速的优点,可适用于IBV的筛查。第二部分:Alpha LISA检测血清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应用背景中性粒载脂蛋白(HNL)作为新兴的生物标记物,已被证实在诊断细菌感染上具有高灵敏度与特异性,目前用于检测HNL的方法以ELISA为主,该方法存在耗时费力的缺点。脓毒血症作为ICU患者常见死亡原因,病情凶险且死亡率高。然而目前常用的生物标志物在诊断脓毒血症休克及预测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作用有限,因此迫切需要新的生物标志物来协助临床诊断。目的建立用于检测HNL浓度的Alpha LISA方法,并探讨HNL在诊断脓毒血症休克及预测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1)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集146份血清样本。(2)通过筛选最佳的一组单克隆HNL抗体和血清稀释比例构建用于检测血清HNL的Alpha LISA方法。(3)将Alpha LISA的HNL检测结果与商业ELISA试剂盒进行比较。(4)对78例脓毒血症患者进行研究,使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HNL在诊断脓毒血症休克和预测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性能。结果(1)最佳一组单克隆抗体为1F2-1G2;最佳血清稀释比例为1:20。(2)Serratia symbiotica血清HNL的Alpha LISA检测范围为1.5 ng/m L~1000 ng/m L,检测限为1ng/m L,检测时长约为25分钟。(3)Alpha LISA检测结果与ELISA结果高度一致(R2=0.9413)。(4)脓毒血症患者的HNL水平分析,脓毒血症休克组明显高于一般脓毒血症组(中位数356.47 ng/m L vs 158.93 ng/m L,P<0.0001),28天非存活组明显高于28天存活组(中位数331.83 ng/m L vs 175.17 ng/m L,P<0.0001)。(5)ROC曲线MRTX849分析结果显示,在诊断脓毒血症休克和预测脓毒血症患者预后中,HNL的AUC分别为0.857和0.784。(6)HNL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之间具有较高相关性。结论(1)Alpha LISA与商业ELISA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且相较于ELISA具有更短的操作时间和更宽的检测范围。(2)血清HNL具有诊断脓毒血症休克患者和预测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潜在价值。
复方银花解毒汤抗流感病毒药效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为探讨清热解毒类方剂复方银花解毒汤(FFYH)抗流感病毒的药效作用及机制,本论文首先采用体内外药效评价模型对FFYH抗H3N2流感病毒的药效作用进行了评价;然后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FFYH抗流感病毒的药效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FFYH调控单核细胞固有免疫和自噬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及过激免疫反应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诠释清热解毒类代表性方剂临床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1)以H3N2流感病毒感染MDCK与A549细胞为体外模型,首先采用细胞病变试验和血凝试验探究FFYH抑制H3N2流感病毒复制的作用,然后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等方法确证FFYH抑制H3N2流感病毒复制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以H3N2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为体内模型,以饮食量、体重变化、生存期、肺指数、死亡保护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肺组织病变为考察指标,进一步探究FFYH体内抗H3N2流感病毒的药效作用;最后,通过多细胞因子芯片检测分析FFYH对H3N2流感病毒感染所致过激炎症因子风暴的抑制效应;(2)以FFYH单味中药活性成分与复方中药关键活性化合物为研究对GSKJ4说明书象,通过TCMSP和Pubchem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有效的药理成分及对应的靶点,然后利用网络分析软件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疾病”、PPI、GO及KEGG网络分析图,对潜在的药物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系统性的对比分析,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加以验证,进一步深入探究FFYH抗IAV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3)基于H3N2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单核细胞炎症因子显著增加的特点以及网络药理学的结果,以THP-1单核细胞为病毒感染模型,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探究FFYH抑制流感病毒复制与过激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然后以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为体内模型再次确证FFYH调控宿主免疫抑制病毒复制与过激炎症反应的双重机制;(4)基于前期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FFYH抗流感病毒药效作用与自噬相关通路有关,利用H3N2流感病毒感染诱导A549和THP-1细胞自噬为体外模型,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探究FFYH对H3N2流感病毒感染诱导A549和THP-1单核细胞自噬的影响,然后通过采用药理学方法阻断细胞自Biological data analysis噬形成进一步探究阻断自噬对FFYH抑制H3N2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最后以稳定表达mCherry-EGFP-LC3B细胞为模型,利用激光共聚焦考察FFYH对流感病毒诱导细胞自噬潮的影响。结果:(1)体内外药效研究结果表明,FFYH在MDCK和A549细胞模型中不仅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新生病毒的产生、RNA转录和蛋白表INCB28060溶解度达,而且在H3N2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中能有效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显著降低小鼠的死亡率,改善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和肺组织病理损伤,从而提高小鼠的生存率,具有良好的抗H3N2流感病毒作用。(2)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FFYH单味中药活性成分和复方关键活性成分共同的核心靶标主要包括MAPK1、SRC、HSP90AA1、EGFR;关键信号通路主要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自噬、mTOR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提示FFYH抗IAV的潜在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述靶点及信号通路有关。(3)通过调控单核细胞免疫研究表明,在THP-1单核细胞中FFYH不仅能剂量依赖性抑制H3N2流感病毒RNA转录与蛋白表达,而且能有效降低IL-6、CXCL-10、IFN-α、NLPR3等促炎因子的水平;机制研究显示FFYH一方面通过靶向抑制THP-1单核细胞中TLR7/MyD88/IRF7炎症信号通路,缓解IAV导致的IL-6、CXCL-10、IFN-α、NLPR3等促炎因子上调,另一方面FFYH通过促进小鼠组织中RIG-I/MDA5-IRF3抗病毒免疫信号通路,间接促进PRK、Mx1、ISG15、TRIM25等ISGs的表达发挥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因此靶向TLR7/MyD88/IRF7炎症信号通路和RIG-I/MDA5-IRF3抗病毒免疫信号通路可能是FFYH调控免疫抗H3N2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关键机制。(4)通过调控自噬机制研究表明,在THP-1和A549细胞中H3N2流感病毒感染均可增强细胞自噬水平,增加LC3B-Ⅱ的表达,促进P62的降解,增强自噬潮的形成;而采用药理学方法阻断自噬N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自噬标志物LC3B-Ⅱ和P62的聚集显著增加,表明H3N2具有诱导细胞自噬促进自身复制的作用。而FFYH处理后显著抑制病毒NP蛋白的表达,促进LC3B-Ⅱ和P62的聚集,阻断细胞自噬潮,作用效果与抑制剂CQ和BafA1相似,表明FFYH抗H3N2流感病毒作用可能与阻断流感病毒劫持细胞自噬促进自身复制途径有关。此外,FFYH在A549细胞和THP-1细胞中药理学方法阻断自噬形成均能协同增强FFYH抑制病毒NP蛋白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阻断H3N2流感病毒诱导的细胞自噬可能是FFYH发挥抗H3N2流感病毒药效的关键机制。结论:体内外研究结果表明FFYH具有良好的抗H3N2流感病毒作用。机制研究显示FFYH不仅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直接抑制新生病毒的复制,而且可通过调控单核细胞RIG-I/MDA5-MAVS/IPS-1-IRF3抗病毒固有免疫信号通路和细胞自噬间接抑制流感病毒复制,结果表明FFYH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综合发挥抗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药效作用。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A影响宿主细胞自噬的研究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隶属于肠道外致病性大肠杆菌(Extra-intestinal E.coli,ExPEC),是引起禽类(如鸡、鹅、火鸡等)肠道外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可造成禽只局部炎症或以败血症为主的系统性感染,严重威胁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在APEC入侵感染宿主的过程中,有多种毒力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黏附素、铁摄取系统、保护素、荚膜、侵袭素等。外膜蛋白A(Outermembrane protein A,OmpA)作为外膜蛋白复合体(Outer membrane protein complex,OMPs)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维持细菌外膜结构的稳定性,参与代谢及调控,协助APEC的粘附和入侵,以及在参与宿主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噬(Autophagy)是细胞进化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可将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细胞器进行降解,除了在维持细胞稳态中有重要作用外,自噬还能保护宿主抵抗病原体的侵害。而目前关于APEC OmpA对宿主细胞自噬作用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此外,研究发现热休克蛋白gp96(Glyeoprotein96)作为OmpA结合的受体,可协助脑膜炎致病性大肠杆菌入侵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破坏血脑屏障,从而引起脑膜炎的发生,而作为gp96同系物的鸡源热休克蛋白Hsp108(Heat shock proteins 108)能否协助APEC侵染宿主细胞,目前尚未得到验证。本研究从自噬的角度阐述APEC OmpA的致病机制,探讨OmpA是否协助APEC逃逸宿主细胞自噬介导的清除作用;并验证OmpA与Hsp 108蛋白的互作关系,进一步探究OmpA诱导自噬以及APEC侵染是否与Hsp108蛋白有关,为进一步研究APEC Omp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协助APEC逃逸宿主细胞的清除作用奠定基础。1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A的原核表达及纯化首先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ompA,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进行诱导表达,随后经Ni-NTA亲和树脂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将纯化后的蛋白进行复性。将OmpA蛋白刺激鸡巨噬细胞HD11后观察APEC E058株在细胞内的增殖情况;利用qRT-PCR检测OmpA对HD11细胞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ompA,经诱导表达及纯化后,获得分子量为38 KDa的重组蛋白OmpA-His。HD11细胞感染试验结果显示,OmpA蛋白对APEC E058株侵入宿主细胞及胞内存活发挥了重要作用。qRT-PCR结果显示,OmpA能够引起炎症因子IL-10、IL-6、IL-1β表达上升。2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外膜蛋白OmpA对宿主细胞自噬的影响为弄清作为APEC重要的毒力因子OmpA是否协助其逃避宿主细胞的清除作用,本研究探讨了 APEC外膜蛋白OmpA对宿主细胞自噬的影响。以APEC E058株为模版,PCR扩增ompA基因,克隆到pEGFP-N1载体上,构建真核表达质粒,将其转染至DF-1鸡胚成纤维细胞并检测OmpA的表达情况,同时将重组蛋白OmpA-His直接作用于HD11细胞,采用透射电镜、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OmpA对DF-1和HD11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显示,将重组质粒pEGFP-N1-ompA经EcoR Ⅰ和Xho Ⅰ双酶切,获得大小为1038 bp和4700 bp的2条带,大小与载体和目的片段相符,经测序鉴定正确,表明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ompA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转染至DF-1细胞,经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成功表达大小为65 KDa的EGFP-OmpA蛋白;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F-1细胞中OmpA的过表达可引起自噬标志性蛋白LC3 Ⅱ表达增加,另外在OmpA蛋白外源性刺激HD11细胞后,在随着蛋白浓度的提高以及刺激时间的延长,LC3 Ⅱ蛋白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通过透射电镜可观察到过表达OmpA的DF-1细胞中形成单层或双层膜的自噬囊泡,同时在转染了 GFP-LC3质粒的细胞中,呈现绿色荧光点的聚集,这些结果均证明APEC OmpA蛋白能够诱导宿主细胞发生自噬。进一步研究发现OmpA能够抑制AKT/mTOR/p70S6K蛋白的磷酸化,进而通过该信号通路诱导细胞自噬。此外,OmpA影响自噬标志蛋白p62的降解,RFP-GFP-LC3检测显示OmpA可阻断自噬流的发生;经LC3 Turnover试验,证明OmpA能够引起HD11细胞中LC3 Ⅱ蛋白的蓄积。以上结果表明OmpA可以诱导细胞自噬,但其抑制自噬流的发生,引发细胞的不完全自噬,这将为进一步探讨APEC逃逸宿主细胞的清除作用提供参考。3热休克蛋白Hsp108对APEC侵染及OmpA诱导自噬的影响为进一步弄清鸡源热休克蛋白Hsp108能否协助APEC侵染宿主细胞及参与OmpA诱导的自噬,本研究首先采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验证OmpA与Hsp108蛋白的互作关系,接着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DF-1细胞hsp108基因进行敲除,构建hsp108基因敲除细胞系(hsp108/-DF-1);采用CCK-8检测hsp108基因敲除后,对DF-1细胞增殖的影响;将APEC E058株分别感染野medication history生型DF-1及hsp1 08-/-DF-1细胞,观察其入侵及胞内增殖情况;通过免疫荧selleck MRTX1133光观察Hsp108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最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在降低Hsp108蛋白表达的情况下,OmpA对DF-1细胞自噬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免疫共沉淀试验证实Hsp108蛋白与OmpA存在互作关系。利用pX458基因编辑质粒,成功对DF-1细胞的hsp108基因进行敲除,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sp108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同时CCK-8增殖试验结果显示,hsp108基因的敲除并不会影响细胞的增殖。将APEC E058株分别侵染野生型DF-1及基因缺失型DF-1细胞系,结果显示,hsp108基因的敲除,并不影响APEC入侵DF-1细胞的细菌数量,但显著提高了APEC在胞内的增殖水平。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sp108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在降低HspCompound C molecular weight108蛋白表达后,OmpA同样能够引起DF-1细胞发生自噬,表明OmpA并未通过Hsp108蛋白诱导细胞发生自噬。
氨咖黄敏胶囊对精神障碍患者感冒期间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氨咖黄敏胶囊对精神障碍患者感冒期间氯氮平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该院进行氯氮平稳定治疗并伴有感冒期间服用氨咖黄敏胶囊的44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获取患者的性别、年龄selleck化学、服药方案、联合用药和氯氮平血药浓度等信息,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例患者在合用氨咖黄敏胶囊后氯氮平血药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基线期平均血药浓度为(44Biotinidase defect4.23±289.24) ng/mL,干预期平均血药浓度为(621.43±375.23) ng/mL;白细胞计数(WBC)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基线期WBC水平中位值为6.67×10~9/L,感冒期WBC水平中位值为8.06×10~9/L;12例患者发生了氯氮平血药浓Z-IETD-FMK分子式度升高后的不良反应。结论:感冒期间使用氨咖黄敏胶囊对氯氮平血药浓度升高有影响,WBC水平升高不能显著影响氯氮平血药浓度。氨咖黄敏胶囊与氯氮平联合应用时,对氯氮平血药浓度的监测至关重要,以避免发生与氯氮平血药浓度相关的不良反应。
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及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价值,并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栖霞市人民医院行产前超声筛查胎儿CHD的426名孕妇的临床资料,并依据追踪随访结果将其分为CHD组(17例)和非CHD组(409例)。观察产前超声筛查CHD结果。单因素分析影响胎儿CHD发病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胎儿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产前超声诊断CHD的准确率为94.44%(17/1NIR II FL bioimaging8)。CHD组产妇年龄≥35岁、孕早期感冒、CHD家族史、不良妊娠史、妊娠期糖尿病、染色体异常、羊水异常、吸烟、有毒物品接触史及妊3-Methyladenine临床试验娠早期不良事件占比高于非CH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35岁、孕早期感冒、CHD家族史、不良妊娠史、妊selleck娠期糖尿病、染色体异常、羊水异常、吸烟、有毒物品接触史及妊娠早期不良事件为胎儿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在诊断胎儿CHD上有较高应用价值,但影响胎儿发生CHD的因素较多,需及时进行产前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