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内固定方式不同分成PFNA组(采用PFNA治疗,46例)和LPFP组(采用LPFP治疗,44例)。记录两组3-Methyladenine体外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4(12.30±14.82)个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PFNA组均短(少)于LPFP组(P<0.05);骨痂开始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开始部分负重时间PFNA组均早于LPFP组(P<0.05)。术后3、12个月Harris评分及术后12个月的Harris评分优良率PFNA组均高于LPFP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Nselleckchem SAGA组低于LPFP组(P<0.05)。结论 与LPFP相比,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更符合生物力学特点,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的优点,更利于患者恢复髋关节功能,是治疗老年股骨转Genetic-algorithm (GA)子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术式。
介入治疗对小儿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介入治疗前后心功能水平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安徽省儿童医院行介入治疗的97例C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依疾病分为房间隔缺损(ASD)组、动脉导管未闭(PDA)组和室间隔缺损(VSD)组,ASD组35例MRTX1133 IC50,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范围1.6-10岁,均值为4.0±2.0岁,体重范围11-25.5 kg,均值为17.9±8.2kg,缺损直径范围0.4-2.6mm,均值为11.6±5.7mm;PDA组30例,其中男8例,女22例,年龄范围0.6-5.4岁,均值为2.8±1.8岁,体重范围6.3-32.5kg,范围为14.2±6.1kg,导管肺动脉端直径范围为0.14-0.76mm,均值为3.2±1.4mm;VSD组32例,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范围为2.6-14岁,均值为5.7±3.3岁,体重范围为10.5-30kg,均值为23.3±12.1kg,缺损直径范围为0.27-1.2mm,均值为6.5±3adult-onset immunodeficiency.0mm。术前1d和术后即刻通过静脉采血检测血清NT-pro BNP水平,于术前1d、麻醉后、封堵器释放即刻、鞘管拔出后即刻以及术后2d等5个观测点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于术前、术后2d通过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并测算HRV的时域指标[24 h内R-R间期标准差(SDNN)、1d内MRTX849价格每5 min节段R-R间期平均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r MSSD)和相邻正常心动周期≥50ms的R-R间期差值构成比(PNN50%)]等数据,比较治疗前后NT-pro BNP水平、HRV时域指标以及术前、术中不同时间、术后LVEF/LVFS值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以上数据不同疾病组间比较是否具有差异性。结果:1、NT-pro BNP(pg/ml)于ASD、PDA和VSD组(术前/术后)分别是170.64±93.00/94.70±53.49、217.58±161.19/98.49±71.50和133.87±84.73/72.34±46.91,三组术前和术后以及术前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2、LVEF/LVFS(%)于ASD、PDA和VSD组术前为69.91±6.17/39.31±6.09、67.90±5.09/37.57±4.33、68.47±5.92/38.68±7.07,术后3天为70.58±4.59/39.13±3.53、63.47±7.90/33.93±5.10、68.59±6.05/37.69±4.94;PDA组术后LVEF/LVFS(%)不仅明显低于术前,还低于术后ASD组(70.58±4.59/39.13±3.53)和VSD组(68.59±6.05/37.69±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3、HRV时域指标术前/术后于ASD、PDA、VSD组分别为SDANN(ms):80.11±25.98/94.06±25.27、70.62±27.72/78.69±30.3、98.47±24.05/115.38±34.51,SDNN(ms):91.34±27.40/109.86±28.15、81.73±30.74/85.50±33.75、116.78±29.45/133.53±40.76,r MSSD(ms):33.06±17.99/50.11±36.93、34.43±23.63/38.10±19.28、49.13±29.20/66.69±42.36,PNN50(%):4.11±3.70/8.41±7.19、4.74±3.3/5.71±4.11、9.51±5.62/12.12±6.18;三组中除VSD组的r MSSD外,其余指标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VSD组术前、术后各指标均高于另外两组,ASD组SDANN和SDNN高于PDA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介入治疗过程中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向右分流型CHD患儿可出现左室收缩功能的暂时降低,PDA患儿尤为明显且可持续至术后;但血清NT-pro BNP则提示治疗后左向右分流型CHD患儿的心功能有所改善和/或心肌细胞承受的张力下降。2.介入治疗后,CHD患儿迷走神经张力较术前增高,提示心脏储备能力可能有所提升。
MultiLoc髓内钉与Philos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采用Mult确认细节iLoc髓内钉内固定与Philos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8—2021-12诊治的23例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hilos锁定钢板组11例和MultiLoc髓内钉组1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结果 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2个月,平均11.7个月。MultiLoc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Philos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ltiLoc髓内钉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hilos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4天两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比较差异parasite‐mediated selection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ilos锁定钢板内固定与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四部PD-0332991半抑制浓度分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但是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
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在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合并睡眠障碍情况分为合并组[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评分14~40分]、未合并组(SDRS评分0~14分),每组50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心理状态、睡眠质量、满意度及梗死发病部位、发病侧别、病灶数量。结果:合并组患者的卒中量selleckchem表(NIHSS)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SDRS评分均高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患者的梗死发病部selleck激酶抑制剂位为基底节区、幕下区域的比例均高于未合并组,脑叶比例低于未合并组(P<0.05);病灶数量为单发的比例低于未合并组,多发比例高于未合并组(P<0.05);2组患者的发病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患者的满意Genetic animal models度78.00%(39/50)低于未合并组96.00%(48/50)(χ~2=7.162,P<0.05)。结论: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价值高,能够辅助临床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弹性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胫腓骨干骨折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弹性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胫腓骨干骨折DS-3201的效果。方法 以2019年7月—2021年7月间玉山县中医院收治的80例胫腓骨干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固定方式分为弹性髓内钉组(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n=40)和钢板组(使用钢板固定,n=40),比较2组患儿手术情况,术前、术后2周、随访3个月时膝关节功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术后并发tick-borne infections症发生情况。结果 弹性髓内钉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钢板组,手术失血量少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随访3个月时2组患儿的HS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随访3个月时2组患儿HSS得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时弹性髓内钉组患儿HSS得分高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髓内钉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确认细节义(P<0.05)。结论 在儿童胫腓骨干骨折治疗中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能加快患儿术后恢复,促进膝关节功能改善且安全性可得到保证。
长春西汀对抑郁大鼠MECT后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机制
目的 探究长春西汀对抑郁大鼠无抽搐电休克(MECT)GSK1120212半抑制浓度后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法构建抑郁症大鼠模型,将30只抑郁症大鼠随机分为抑郁组、MECT组、MECT+长春西汀(10 mg/renal medullary carcinomakg)组,每组10只,另选取10只未处理的健康大鼠作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糖度偏好实验评估抑郁状态,制备海马脑片进行电生理实验,高尔基染色检测树突棘密度,q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内源性大麻素相关基因[二酰基甘油脂肪酶(DAGLα)、单酰甘油脂肪酶(MAGL)和内源性大麻素Ⅰ型受体(CB1R)]表达。此外注射慢病毒下调海马中CB1R和DAGLα表达,再次建模与处理后,进行行为学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糖度偏好、空间探索时间、相对辨别指数、长时程增强(LTP)、树突棘密度、DAGLα和CB1R表达降低,逃避潜伏期和MAGL表达升高(P<0.05);与抑郁组比较,MECT组糖度偏好、逃避潜伏期和MAGL表达升高,空间探索时间IDN-6556核磁、相对辨别指数、LTP、树突棘密度、DAGLα和CB1R表达降低(P<0.05),MECT+长春西汀组糖度偏好、空间探索时间、相对辨别指数、LTP、树突棘密度、DAGLα和CB1R表达升高,逃避潜伏期和MAGL表达降低(P<0.05);与MECT组比较,MECT+长春西汀组糖度偏好、空间探索时间、相对辨别指数、LTP、树突棘密度、DAGLα和CB1R表达升高,逃避潜伏期和MAGL表达降低(P<0.05);慢病毒下调DAGLα或CB1R表达后,可抑制长春西汀对抑郁大鼠MECT治疗后行为学表现的改善作用。结论 长春西汀可明显改善抑郁大鼠MECT治疗后的学习记忆障碍,可能与调节内源性大麻素相关基因表达、增强突触可塑性有关。
肝素结合蛋白、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早期变化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研究
目的:脓毒症明显区别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机体对严重感染产生的反应失调,常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循证管理指南越来越强调血清生物标志物和基于相关危险因素的评分系统在脓毒症的诊断和预测预后的作用。对脓毒症患者的管理,临床医生可借助生物标记物和评分系统评估病情,从而做出快速而适当的治疗决策。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究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 protein,HB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Z-IETD-FMK溶解度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早期变化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诊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共146例。分别采集患者入室时(HBP0,PCT0,CRP0)、入室72小时(HBP1,PCT1,CRP1)静脉血HBP、PCT和CRP水平,并计算HBP、PCT和CRP的变化(ΔHBP,ΔPCT和ΔCRP)。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PD-0332991供应商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在ICU入院的前24小时内计算。在入室时和入室72小时分别计算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core,SOFA)记作SOFA0,SOFA1,并计算SOFA的变化ΔSOFA。根据患者最终28天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ΔHBP、ΔPCT、ΔCRP、ΔSOFA以及APACHE II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肺部感染致脓毒性休克96例,占65.8%,其它源性脓毒性休克50例。在纳入的脓毒性休克病例中,43.8%的患者明确诊断为血流感染。死亡组血流Embedded nanobioparticles感染率和APACHE II明显高于非死亡组(P=0.046;P<0.001);在入室的72小时内,死亡组的HBP水平呈上升趋势,非死亡组的HBP未见明显上升趋势或呈下降趋势。对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入室72小时的HBP浓度(HBP1)进行比较,死亡组的HBP1为139.15(85.00,208.27),明显大于非死亡组67.85(23.90,141.85)(P<0.001)。死亡组的PCT水平呈上升趋势,非死亡组的PCT未见明显上升趋势或呈下降趋势。对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入室的PCT浓度(PCT0)比较,死亡组为34.00(1.38,70.25),明显大于非死亡组13.35(1.92,35.84)(P<0.001)。对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入室72小时的PCT浓度(PCT1)比较,死亡组为62.15(4.91,88.30),明显大于非死亡组12.51(0.86,29.22)(P<0.001);单因素分析纳入的变量包括年龄,APACHE II评分,负值的ΔSOFA,负值的ΔHBP,负值的ΔPCT和负值的ΔCRP。生存与负值的ΔHBP相关,优势比(odds ratio,OR)=9.95(95%置信区间[CI]4.63至21.35;P<0.001),负值的ΔPCT,OR=7.85(3.74至16.49;P<0.001),负值的ΔCRP,OR=5.83(2.84至11.97;P<0.001),负值的ΔSOFA,OR=1.93(1.00至3.75;P=0.051)和APACHE II,OR=1.39(1.14至1.68;P=0.001)。在多因素回归模型中,仅负值的ΔHBP且OR=7.18(2.91至17.69;P<0.001),负值的ΔPCT,OR=5.17(2.12至12.56;P<0.001),和负值的ΔCRP,OR=4.33(1.77至10.61;P=0.001)仍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HBP早期下降,PCT早期下降和CRP早期下降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28天生存率密切相关。
COPD合并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合并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multidrug relung viral infectionsistant organisms, MDROS)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0例为对象。收集患者一般因素、肺功能、培养病原体检出情况、感染指标、合并症以及预后的临床资料。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仪进行MDROS分析。以患者的最终预后结果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多BMS-354825体外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MDROS检测结果显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MDR/PDR-Pselleck产品A。年龄、GOLD分级、mMRC分级、呼吸衰竭、真菌感染、D-二聚体水平、长期卧床、使用激素及机械通气是影响AECOPD合并MDROS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 高龄、肺功能障碍、呼吸衰竭、真菌感染、D-二聚体水平、长期卧床、使用激素是导致AECOPD合并MDROS肺部感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尽早采用辅助机械通气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呼吸机在胸外科肺癌术后患者中的运用体会
目的:探讨呼吸机支持治疗在胸外科肺癌术后患者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本院胸外科收治的62例进行肺癌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呼吸机支持治疗,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并发症、舒适度情况。结果确认细节:观察组MVV、PE_(max)、MMF、PaCO_2、PaO_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肺部感染、呼吸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markers衰竭、肺水肿、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9.4%,观察组的发生率为3.2%,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Kolcab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Kolcaba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支持治疗在胸外科肺癌术后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显著selleck,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舒适度,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脑卒中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目的构建脑卒中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风险评估模型,为临床提供脑卒中患者VTE发生风险专科化的风险评估模型,为其VTE风险的预防及管理提供指导。方法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对2021年12月31日前发表的国内外脑卒中VTE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结合Padua风险评估模型(Risk Assessment Model,RAM)的危险因素,经小组讨论初步编制危险因素问卷并进行专家函询。2.回顾性收集某医院2021年5月1日-2022年4月30日脑卒中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及Padua风险评分,对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脑卒中VTE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SPSS及R软件对纳入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绘制脑卒中VTE发生风险的列线图。通过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绘制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并与Padua RAM的预测效能进行对比,通过Hosmer-Lemeshow进行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校准度,绘制DCA图评价模型的临床效益。结果1.经过文献检索及20名专家的两轮函询,初步形成了包括正在进行激素治疗、糖尿病、年龄≥65岁、冠心病、高脂血症、血小板计数、深静脉置管(≤1个月)、高血压、BMI≥25kg/m~2、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和/或呼吸衰竭、活动性癌症、入院时NIHSS评分、纤维蛋白原、急性感染和/或风湿性疾病、近期创伤或手术(≤1个月)、急性心肌梗死、日常生活活动能力、D-二聚体、卧床或制动时间≥72h、既往VTE史等的21个脑卒中VTE相关的危险因素。两轮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30,0.870,积极系数均为100%,两轮专家函询Kendall’s W在0.375~0.448之间,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plant bacterial microbiome结果显示年龄≥65岁、既往VTE史、急性感染和/或风湿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D-二聚体、入院NIHSS评分、ADL、深静脉置管(≤1个月)等因素与VTE发生风险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25kg/m~2、活动性癌症、高血压、心房颤动、糖尿病、心力衰竭和/或呼吸衰竭、高脂血症、冠心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卧床或制动≥72h、近期创伤或手术(≤1个月)、正在进行激素治疗与VTE发生风险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既往VTE史、ADL、D-二聚体与VTE发生风险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4个因素为脑卒中患者VTE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逻辑回归方程模型为:Logit(P)=-3.699+1.065(年龄≥65岁)+3.045(既往VTE史)+1.019(D-二聚体)+0.429(ADL),据此绘制列线图。4.脑卒中VTE风险预测模型的AUC为0.781(95%CI:0.712-0.851),经过Bootstrap法重抽样1000次后AUC为0.741,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54时,灵敏度为76.39%,特异度为67.35%,预测准确性为75.31%,说明模Berzosertib价格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而Padua RAM的AUC为0.596(95%CI:0.516-0.675),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147时,灵敏度为48.98%,特异度为66.94%,预测准确性为64.79%,预测效能低于VTE风险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的P=0.993(>0.05),说明新模型的预测结果和真实结果无显著差异。DCA图显示模型的净收GDC-0068益良好。结论通过文献回顾并结合Padua RAM及专家函询筛选出了21个脑卒中VTE相关的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绘制了脑卒中患者VTE RAM列线图并进行预测效能及拟合优度检验,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校准曲线拟合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且优于Padua RAM,可以较好地适用于临床,但仍需进行大样本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