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辅助治疗胫腓骨骨折软组织缺损对患者踝关节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辅助Ilizarov骨短缩-延长及皮瓣修复治疗胫腓骨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对Kofoed踝关节评分及氧化应激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5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2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其中采用Ilizarov骨短缩-延长及皮瓣修复术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1~67岁,平均(43.27±6.19)岁。采用Ilizarov骨短缩-延长+皮瓣修复术+VSD治疗的44例患者为研究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19~66岁,平均(44.56±6.73)岁。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手术前后Kofoed踝关节评分、术前及术后3 d氧化应激指标水平[血清醛固酮(aldosteroneAY-22989浓度, Ald)、皮质醇(cortisol,symbiotic bacteria Cor)、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浆纤维蛋白原定量(fibrinogen, Fib)、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C)]以及术后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的Kofoed踝关节功能、疼痛、活动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Ald、Cor、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Fib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TAC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的Ald、Cor、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Fib水平高于对照组,TA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优良率(95.45%)高于对照组(S63845临床试验78.9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3.64%)低于对照组(3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辅助治疗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疼痛及活动度,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减少伤口愈合时间,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配合负压引流用于开放性骨折伤口愈合的效果

目的 探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配合负压引流用于开放性骨折慢性伤口愈合MK-2206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开放性骨Dromedary camels折内固定治疗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37)与改良治疗组(n=49)。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负压引流配合常规敷料进行治疗,改良治疗组接受负压引流联合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创口愈合时间、换药频率、术后7 d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改良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47/49),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81.08%(30/37)],获悉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治疗组的愈合时间、换药频率以及术后7 d 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配合负压引流能够有效提高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愈合时间并减轻疼痛。

T淋巴细胞亚群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138例脓毒症患者,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部位、血培养结果、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入院24小时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比值)及28d生存情况等。根据sepsis 3.0诊断标准将138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再根据患者28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线性相关性分析指标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感染部位、血培养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性休克组CD4~+、CD4~+/CD8~+百分比降低,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组与脓毒症组比较CD8~+,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CD4~+、CD4~+/CD8~+比值与APACHE II评分存在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4、-0.244(均P<0.05);CD4~+、CD4~+/CD8~+比值与SOFA评分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74、-0.189(均P<0.05),CD8~+与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均未发现相关性(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在年龄、性别、CD8~+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CD4~+、CD4~+/CD8~+比值降低,SOFA评分、APACHE II评分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28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D4~+/CD8~+比值、APACHE II评分。对CD4~+/CD8~+比值、APACHE II评分绘制ROC曲线显示:CD4~+/CD8~+比值、APACselleckchem ErastinHE II评分预测脓毒症28d死亡的AUC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分别是0.756、0.779;cut-off值分别为1.49、14.50时约登指数最大;敏感度分别为83.3%、65.0%;特异度分别为59.0%、79.5%。结论:CD4~+、CD4~+/CD8~+比值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NSC 119875试剂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CD4~+/CD8~+比值、APACHE II评分是脓毒症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脓毒症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参附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肺源性心脏病(PH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数据系统(SinoMed)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常规治疗方案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PH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4项RCT,涉及病人2 5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医常规治疗比较,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可提高总有效率[RR=1.24,95%CI(1.20,1.29),P<0.000 01]、左室射血分数[MD=6.68,95%CI(5.75,7.61),P<0.000 01]、6 min步行距离[MD=70.61,95%CI(59.99,81.23),P<0.000 01]、动脉血氧分压[SMD=1.87,95%CI(1.39,2.36),P<0.000 01];降低N末端脑钠肽前体[SMD=-1.10,95%CI(-1.47,-0.72),P<0.000 01]、右心室内径[MD=-3.51,95%CI(-4.49,-2.52),P<0.000 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BI 10773使用方法[MD=-1.32,95%CI(-1.74,-0.Endocrinology & Hormones抑制剂89),P<0.000 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substrate-mediated gene delivery有证据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可进一步提高PHD病人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骨折联络服务模式康复护理联合序贯式营养在椎体骨折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骨折联络服务(FLS)模式康复护理联合序贯式营养对椎体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能力、功能康复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我Taurine核磁院骨科在2020年6月—2023年1月收治的椎体骨折病人120例,所有病人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及术后康复,观察组行FLS模式康复护理联合序贯式营养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术后功能锻炼能力、功能康复水平及免疫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功能锻炼知识水平、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CobDevelopmental Biologyb角均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免疫功能各项指标优于更多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S模式康复护理联合序贯式营养能提高椎体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能力,加速病人功能康复进程,改善病人免疫功能。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循环参数、凝血指标和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通过与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NIV)对比,探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LGK-974细胞培养 nasal cannula,HFNC)对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biomarker screeningailure,ARF)患者呼吸循环参数、凝血指标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氧疗方法不同将90例ARF患者分为HFNC组(n=45)与NIV组(n=45),HFNC组予以HFNC治疗,NIV组予以NIV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呼吸循环参数[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和氧合指数(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fraction of inspiratory oxygen,PaO_2/FiO_2)]、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舒适度评分、耐受性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8 h后2组RR降低(均P<0.05),PaO_2、PaCO_2和PaO_2/FiO_2水平增高(均P<0.05),2组呼吸与循环参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8 h后2组D-二聚体、Fib水平均降低(均P<0.05),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比NIV组,HFNC组舒适度Lapatinib浓度评分、耐受性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5)。HFNC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NIV组的31.11%(P<0.05)。HFNC组48 h肺部感染率低于NIV组(P<0.05),2组气管插管率和28 d全因病死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ARF的治疗,HFNC在改善呼吸循环参数和血液高凝状态方面的效果相当,但HFNC有更好的耐受性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好。

西关李氏正骨手法治疗儿童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

目的:探讨西关李氏正骨手法结合杉皮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7月—2022年6月,采用西关李氏正骨手法结合杉皮夹板外固定治疗30例就诊于广州市荔湾区骨伤科医院的儿童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患者。记录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治疗费用、并发症情况,根Institute of Medicine据第12周CooneyEZH1/2抑制剂腕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临床愈合时间28~42d,平均(34.87±3.37)d,治疗总费用平均(2042.41±283.22)元,治疗过程发生1例过敏性皮炎,外涂药物后不影响治疗;根据Cooney腕关节评分selleck PCI-32765标准评价疗效,优28例,良2例,优良率达100.0%。结论:西关李氏正骨手法结合杉皮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具有治疗费用低、损伤小、复位成功率高、固定可靠、功能恢复良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肺癌放射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Cedar Creek biodiversity experiment对肺癌放射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因肺癌放射治疗出现放射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氧疗方法的不同分为HFNC组和COT组,每组各43例,COT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鼻导管供氧治疗。HFNC组患者给予HFNC氧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及舒适度、疲劳程度更多评分的差异及对比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12 h、24 h、48 h两组PaO_2//FiO_2/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各个时间点HFNC组对PaO_2/FiO_2/指标改善明显优于CO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2 h、24 h、48 h两组呼吸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各个时间点HFNC组对呼吸频率改善明显优于CO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疲劳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HFNC组对舒适度、疲劳程度评分改善程度NSC 125973 IC50明显优于COT组(P<0.01)。HFNC组患者气管插管占比、非机械通气天数明显少于COT组(P<0.01),死亡人数占比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以改善肺癌放射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氧合指数,降低患者呼吸频率,改善患者舒适度和促进患者预后。

C型骨盆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列线图模型的构建

[摘要]目的探讨C型骨盆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并建立相关列线图模型。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本院骨科中心的217例C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分为DVT组和N-DVT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和术前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多因素分析获得影响C型骨盆骨折患者内固selleck定术后DVT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重点分析术前炎症因子与C型骨盆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DVT形成的相关性, 构建相关列线图模型,以Bootstrap法和校准曲线进行列线图模型的内部验证,绘制预测C型骨盆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DVT形成的RInfection ecology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独立预测以及联合预测的预测效能和净收益率。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糖尿病、术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牵引制动及卧床时间为影响C型骨盆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DVT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 基于独立预测因素构建预测C型骨盆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DVT形成的列线图模型, 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评价指标C指数E7080核磁为0.834[95%CI(0.812,0.924)], 拟合优度(H-L)检验结果显示, C型骨盆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DVT形成概率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符合度良好(P>0.05), ROC分析和决策曲线分析显示, 年龄、糖尿病、TNF-α、牵引制动、卧床时间及联合预测模型预测C型骨盆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DVT形成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净收益率。结论: 年龄、糖尿病、TNF-α、牵引制动及卧床时间为影响C型骨盆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DVT形成的独立预测因素, 基于以上独立预测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C型骨盆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DVT形成具有较高的价值。

短期高流量加温加湿氧疗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短期高流量SARS-CoV2 virus infection加温加湿氧疗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短期高流量经鼻导管加温加湿氧疗组(HFNC组,20例),另一组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组(NPIpatasertib临床试验PV组,2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HR、RR、SaO2、PaO2、PaCO2、pH、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HFNC组患者的HR、RR、PaCO2均显著低于NPPV组(P<0.05),SaO2、PaO2均显著高于NPPV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NPPV组(P<Ceralasertib MW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NPPV组(P<0.05)。结论:短期高流量经鼻导管加温加湿氧疗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类似于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更好,不影响进食、说话,在使用期间需要间断时间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