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肝门部胆管癌(HCCA)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及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进行手术治疗的145例HCCA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围手术期资料,术后随访24个月。分析HCCA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统计患者2年总生存率(OS),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状Biotinylated dNTPs况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治性切除患者2年OS高于胆管引流术、姑息性切除,有统计学差异(P<0.05);姑息性切除患者2年OS与胆管引流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TBIL≥10 mg/dl、TNM分期Ⅲ期+Ⅳ期、胆管引流术、淋巴结转移、低分化、门静脉侵犯患者占比高于存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在年龄、性别、CA199、Bismuth-Corlette分型、肿瘤大小方面比较,无统计ICI 46474作用学差异(PGSK126价格>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TNM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门静脉侵犯是影响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因素(P<0.05且OR≥1)。结论 HCCA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治疗后2年OS相对较高。HCCA患者生存状况受TBIL、TNM分期、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门静脉侵犯等影响,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优化HCCA的治疗策略。
尿液内皮糖蛋白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尿液内皮糖蛋白(Endoglin,ENG)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评估内皮糖蛋白在狼疮性肾炎诊断、疾病活动中的潜在作用,为狼疮性肾炎提供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实验组研究对象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58例SLE患者,根据2019年中国狼疮肾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将SLE患者分为LN组和非LN组(non lupus nephritis,n LN)。并将LN患者进一步细分为各亚组,各亚组分组依据如下:(1)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评分-2获悉更多000(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2000,SLEDAI-2k)分为基本无活动组(0~4分)、轻度活动组(5~9分)、中度活动组(10~14分)和重度活动组(≥15分),由于基本无活动组和轻度活动组例数较少,将两组患者合并纳入低度活动组(0~9分);(2)根据肾脏病饮食改良(modification of diet in renal disease,MDRD)研究公式计算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FG-4592试剂,e GFR)分为无肾功能损害组(e GFR≥60ml/min/1.73m~2)和肾功能损害组(e GFR<60ml/min/1.73m~2)。对照组研究对象为随机选取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6例健康人,收集上述研究对象的新鲜中段晨尿标本。(2)分别收集各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3)通过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尿液中ENG的表达水平。(4)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尿液ENG表达水平在SLE组、LN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以及ENG与SLE组、LN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等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尿液ENG在LN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SLE组、LN组的尿液ENG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SLE组尿carotenoid biosynthesis液EN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7.494,p<0.001)。LN组、n LN组和对照组三组间尿液ENG水平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F=35.201,p<0.001),其中LN组尿液ENG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1)和n LN组(p<0.0001),而n LN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尿液ENG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2)SLE组患者尿液ENG表达水平与血肌酐(r=0.342,p=0.008)、血尿素氮(r=0.335,p=0.010)、24h尿蛋白(r=0.486,p<0.001)呈正相关,而ENG表达水平与白细胞(r=0.108,p=0.420)、血红蛋白(r=-0.068,p=0.611)、血小板(r=0.018,p=0.382)、白蛋白(r=-0.247,p=0.061)、补体C3(r=-0.093,p=0.486)、补体C4(r=-0.065,p=0.630)、e GFR(r=-0.232,p=0.079)、SLEDAI-2k疾病活动度(r=1.022,p=0.869)无明显相关性。(3)LN低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无肾功能损害组和肾功能损害组的尿液ENG水平分别为7.93±0.75、7.59±1.52、7.11±1.32、7.09±1.24、7.79±1.53ng/ml。其中LN低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三组之间EN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33,p=0.443);LN无肾功能损害组和肾功能损害组两组之间EN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7,p=0.140)。(4)LN组患者尿液ENG表达量与白细胞(r=0.244,p=0.134)、血红蛋白(r=0.023,p=0.891)、血小板(r=0.185,p=0.259)、白蛋白(r=-0.035,p=0.834)、补体C3(r=0.069,p=0.676)、补体C4(r=0.091,p=0.581)、血肌酐(r=0.191,p=0.243)、血尿素氮(r=0.070,p=0.670)、e GFR(r=-0.078,p=0.637)、24h尿蛋白(r=0.172,p=0.637)和SLEDAI-2k疾病活动度(r=-0.328,p=0.402)无明显相关性。(5)尿液ENG诊断L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239,截断值为6.96ng/ml,其诊断LN的敏感度为94.97%,特异度为66.67%(p<0.001)。结论:(1)狼疮性肾炎患者尿液ENG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狼疮性肾炎患者,提示尿液ENG有望成为诊断狼疮性肾炎的生物标志物。(2)尿液ENG表达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功能损害指标具有相关性,尿液ENG水平可能作为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功能损害的辅助指标。
医护一体化干预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康复情况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selleck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基于常规干预给予医护一体化干预。比较2组的康复情况、氧化应激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1个月时,2组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及日常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Nucleic Acid Stains预7 d时,2组的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GSH)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和G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AMG510体外5)。干预1个月时,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7 d时,2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比干预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干预可改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康复情况和氧化应激水平,提高其护理满意度,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IgA肾病患者临床和病理分级与FGF23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3)的相关性,分析FGF23与IgAN患者临床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可能依据。方法:将2021年7月至2022年1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首次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gAN患者及体检中心健康对照纳入研究,收集所有患者及健康对照一般资料、生化代谢指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FGF23浓度,分析IgAN患者中FGF23与各临床生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FGF23与IgAN之间的关系。此外,肾脏病理科收集诊断为原发性IgAN患者肾组织的病理切片以及同期于我院诊断为肾癌(T2N0M0)患者,泌尿外科行全肾根治性切除,远离病变组织的正常肾皮质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探讨FGF23在IgAN患者不同病理分级肾脏组织的沉积。结果:1.基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IgAN患者90例,体检中心健康对照组90例,两组间在BP、BMI、Scr、BUN、UA、GFR、UTP、TG、HDL-C、LDL-C、FGF23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性别、年龄,身高,是否合并糖尿病,CHO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2.IgAN患者中,FGF23与e GFR、BUN、Scr、UTP等其它生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示:FGF23与e GFR、Ca成负相关(r=-0.523,r=-0.413,P<0.05)、与Scr、UTP、CHO、LDL-C成正相关(r=0.368,r=0.57,r=0.312,r=0.351,P<0.05);3.IgAN患者中,处于肾功能不全早期的患者FGF23、LDL-C表现出统计学差异,将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GF23、LDL-C可能是IgAN早期的危险因素(P<0.05).;4.病理分型与临床指标比较:牛津分型M0与M1在e GFR、Scr、BUN、UA、UTP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ALB、FGF23无统计学差异(P>0.05);E0与E1在BUN、ALB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e GFR、Scr、UA、UTP、FGF23无统计学差异(P>0.05);S0与S1在e GFR、Scr、BUN、UA、UTP、ALB、FGF23无统计学差异(P>0.05);T0、T1与T2在e GFR、Scr、BUN、UTP、FGF23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UA、ALB无统计学差异(P>0.05);因病例组无C2分期,故只统计分析在C0组与C1组中,UTP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e GFR、Scr、BUN、UA、ALB、FGF23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5.病理分型与临床指标相关性:M与Scr(r=0.398)、BUN(r=0.302)、UA(r=0.39)、UTP(r=0.363)成正相关(P<0.05),与e GFR(r=-0.386)成负相关(P<0.05);E与BUN(r=0.047)成正相关,与ALB(r=-0.354)成负相关(P<0.05);T与BUN(r=0.499),Scr(r=0.561)、UTP(r=0.468)、FGF23(r=0.682)成正相关(P<0.05),与e GFR(r=-0.5Plant cell biology73)成负相E7080关(P<0.05);C与UTP(r=0.349)成正相关(P<0.05),以上相关性可见,FGF23仅与T分级相关。6.免疫组化结果:FGF23在肾小球及肾小管中均有沉积,但是仅与间质纤维化及小管萎缩具有等级相关性(T2>T1>T0),但T0组与对照组之间FGF23在肾脏组织的沉积基本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此网站.FGF23与生化代谢指标相关性分析中,FGF23与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成正相关,说明FGF23可能与脂质代谢有一定的关系;2.肾脏病理牛津分型中,各种病理表现与Scr、BUN、e GFR、ALB、UTP等代谢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是M(系膜增生)及T(间质纤维化与小管萎缩相关);FGF23仅与T分组具有等级相关性,且随着病变越重,FGF23在肾小管沉积越多;3.血清FGF23、LDL-C可能是IgA肾病早期的危险因素。
肺炎支原体Msr B经MAPK/NF-κB通路抑制脂质相关膜蛋白诱生促炎细胞因子
蛋氨酸亚砜还原酶B(methionine sulfoxide reductase,PLX4032说明书 MsrB)是一种重要的氧化还原蛋白。该文探究了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 MsrB对Mp脂质相关膜previous HBV infection蛋白(lipid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 LAMPs)刺激的人髓系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细胞)分泌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调节及相关信号通路,以进一步了解Mp的免疫逃避机制。论文构建了pET28a(+)-msPF-07321332 MWr B重组质粒,诱导表达、鉴定、纯化重组蛋白(rMsrB)并制备了多克隆抗体; Western blot检测MsrB、TLR1、TLR2、TLR6和MyD88蛋白表达水平及NF-κB p65、P38、ERK和JNK的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水平;间接免疫荧光分析NF-κB核转位; ELISA测定TNF-α和IL-1β分泌水平。结果显示Msr B可表达于Mp胞质和胞膜。rMsrB预处理可抑制LAMPs刺激的THP-1细胞合成TNF-α和IL-1β。Mp rMsrB可抑制LAMPs刺激的THP-1细胞表达TLR2、MyD88、p-ERK、p-JNK、p-p38和p-p65,并抑制NF-κB的核转位。抑制NF-κB、P38、ERK和JNK表达后,rMsrB可进一步抑制LAMPs刺激的THP-1细胞产生TNF-α和IL-1β。综上, Mp MsrB经MAPK/NF-κB信号通路抑制LAMPs刺激的THP-1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
鳖甲煎丸经AT1R/VEGF信号通路对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鳖甲煎丸通过AT1R/VEGF信号通路影响肝癌血管生成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40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阿霉素干预组(DOX组)及鳖甲煎丸干预组(BJJW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余下3组小鼠均立肝癌HepG2移植瘤模型,造模期间各组给予生理盐水和相应的药物治疗(腹腔注射给药),连续治疗10 d。测量各组小鼠的瘤体体积和瘤体肿瘤,并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4的表达情况来反映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并采用W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相关蛋白——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和MMP-9水平的表达情况,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通路相关蛋白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与各治疗组小鼠均形成瘤体组织,表示造模成功。其中模型组小鼠肿瘤体积、瘤体肿瘤[分别为(245.32±122.51)cm~3、(1.08±0.78)g]均明显大于治疗组[DOX组体积分别为(83.41±12.04)cm~3、(110.04±48.07)g;BCeralasertib核磁JJW组分别为(110.04±48.07)cm~3、(0.63±0.34)g](P<0.05),肿瘤细胞凋亡率较DOX组和BJJW组明显偏低(P<0.05]。模型组MVD、CD34阳soft bioelectronics性表达率、VEGF、HIF-1α、MMP-2、MPP-9蛋白含量及AT1R通路相关蛋白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DOX组及BJJW组的MVD、CD34阳性表达率、VEGF、HIF-1α、MMP-2、MPP-9蛋Baricitinib抑制剂白及AT1R通路相关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 鳖甲煎丸可通过抑制肝癌血管的生成来起到抑癌效果,这可能与AT1R/VEGF信号通路被抑制有关。
姜黄白芍复合物对老龄小鼠抗氧化功能的改善作用
研究PD0325901小鼠旨在通过动物试验,探究各剂量姜黄白芍复合物灌胃对老龄小鼠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将SPF级老龄小鼠随机分为4组,为空白对照、低、中、高剂量[0.13, 0.27和0.80 g/(kg·BW)]组,连续灌胃34 d后,分别测定各组体重、过氧化脂质含量、蛋白质羰基含量、抗氧化酶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该受试物在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8-异前列腺素含量(P<0.05、P<0.001),提高全血谷胱甘medical chemical defense肽过氧化物酶活力(P<0.05、P<0.0Z-IETD-FMK NMR1),提高肝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P<0.05、P<0.01),其中高剂量组能进一步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提高肝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P<0.01)。干预期间该受试物对老龄小鼠体重增长无不良影响。基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抗氧化功能评价方法 (国食药监保化[2012]107号)的判定标准,认定姜黄白芍复合物具有抗氧化功能。
多通道房水引流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多通道房水引流术微导管辅助的外路小梁切开联合深层巩膜切除和小梁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晚期原发processing of Chinese herb medicine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性收集在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高度近视伴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7例47眼,其中男40例40眼,女7例7眼。平均年龄为37.30±12.09岁(18-63),中位数37岁。观察并分析手术前后视力、眼压、降眼压用药种类,术后滤过泡、巩膜池变化、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Schlemm管全周穿通率100%,其中42眼全周顺利穿行,5眼穿行中遇到阻力、原路退出反向穿行顺利穿通。眼压术前平均为36.62±8.15mm Hg,术后12个月降至11.43±2.5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2个月抗青光眼药物使用种类≤2种,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少(P<0.001)。至末次随访,功能滤过泡44眼,无功能滤PD0325901试剂过泡3眼。术后巩膜池长度和GSK126纯度高度随时间延长有变小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月标准A(≤18mm Hg)、B(≤15mm Hg)和C(≤12mm Hg)完全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49%、85.11%和63.83%。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前房出血,术后未发现薄壁滤过泡等和滤过泡相关并发症。结论:多通道房水引流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一种多通道机制降眼压的手术方式,降眼压效果显著,严重并发症少,成功率高。
逍遥丸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大鼠粪便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
目的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逍遥丸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大鼠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逍遥丸组(XYW组)。模型组和XYW组给予高脂饮食、背部皮下注射四氯化碳、饥饱失常和夹尾联合刺激4周建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MRTX1133 MW模型,造模成功后,XYW组给予逍遥丸水溶液0.334 8 g/(kg·d),给药4周。造模和给药期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给药结束后检测不同组别大鼠的血清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Wnt-C59临床试验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运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对大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运用核磁共振氢谱技术测定大鼠粪便代谢产物。结果 模型组大鼠毛发晦暗、易惹怒,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动作迟缓、胃口不佳、排便稀溏;与模型组相比,XYW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CHO、TG、ALT、AST、LDL-C、MCP-1、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XYW组大鼠T-CHO、TG、ALT、AST、LDL-C、MCP-1、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IL-10水平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XYW组大鼠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水平显著上升(P<0.01)。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脏脂肪空泡及炎性细胞浸润增多;与模型组相比,XYW组肝脏脂肪空泡及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粪便中次黄嘌呤、D-葡萄糖、N-乙酰糖蛋白、丙酸、亮氨酸、酪氨酸、胆碱、甲酸、D-木糖、苏氨酸代谢物水平biocontrol efficacy发生显著变化(均P<0.05),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酪氨酸代谢等多种代谢途径;与模型组相比,XYW组粪便中次黄嘌呤、D-葡萄糖、N-乙酰糖蛋白、丙酸、亮氨酸、酪氨酸、胆碱、甲酸、D-木糖、苏氨酸代谢物水平出现显著回调(均P<0.05)。结论 逍遥丸能够通过改善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糖代谢紊乱,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损伤保护肝细胞,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炎。
MYC蛋白高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5例分子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MYC蛋白高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的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45例DLBCL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将患者分为MYC蛋白高表达/低Entinostat表达组。所有样本均行DNA靶向测序,并使用LymphGen在线工具进行分子分型。运用Lymph2Cx法对细胞起源进行测定。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分析MYC蛋白高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绘制生存曲线并使用Cox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生存相关因素。结果 DLBCL病例分为MYC蛋白高表达组(n=17)和低表达组(n=28),与MYC蛋白低表达组相比,MYC蛋白高表达组PIM1、MYD88、CD79B、CD58和PRDM1的突变率较高(76.5%vs 28.6%,70.6%vs 32.1%,58.8%vs 28.6%,29.4%vs 3.6%,29.4%vs 3.6%,P均<0.05);分子亚型以MCD亚型多见(58.8%vs 10.7%,P=0.001);COO亚型GCB少见(17.6%vs 50.0%,P=0.030)。MYC蛋白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缩短(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DLBCL的独立预后因素(P<toxicohypoxic encephalopathy0.0SCH772984浓度5)。结论 MYC蛋白高表达多为MCD型和ABC型,常见PIM1、MYD88、CD79B、CD58和PRDM1突变。MYC蛋白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