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R、ALB、D-dimer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蛋白、D-二聚体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起病方式、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入院后首次采集外周血中的血常规、D-二聚体、白蛋白(ANSC 125973抑制剂lbumin,ALB)等资料。通过计算血常规中的中性粒SBE-β-CD配制细胞绝对值与淋巴细胞绝对值的比值,得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m RS评分≥3分),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组(m RS评分<3分)。利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61名CVST患者,男性72(44.7%)例,女性89(55.2%)例,男女比例为1:1.24。患者年龄中位数37岁,急性起病患者38人例(24%),亚急性起病患者107例(66%),慢性起病患者16例(10%)。2、CVST预后良好组患者122例(75.8%),预后不良组患者39例(24.2%),其中神经功能中重度障碍患者34例(21.1%),死亡5例(3.1%)。预后良好组的患者平均年龄是35岁,女性63例(51.6%),急性起病患者27例(22.1%),亚急性起病患者81例(66.4%),慢性起病患者14例(11.5%)。预后不良组里患者平均年龄是41岁,女性26例(66.75%),急性起病患者11例(28.2%),亚急性起病患者26例(66.7),慢性起病患者2例(5.1%)。单因素分析结果:意识障碍(P<0.001)、癫痫发作(P=0.002)、肢体运动障碍(P=0.023)、额叶损伤(P<0.001)、顶叶损伤(P=0.001)、多个脑叶损伤(P=0.005)、出血性脑梗死(P=0.013)、脑出血(P=0.028)、累及上矢状窦(P=0.001)、累及横窦(P=0.010)、累及乙状窦(P=0.012)在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起病system biology方式、危险因素(口服避孕药、妊娠、血液系统疾病)、临床症状(头痛、头晕、视力障碍、失语、精神异常)、影像学特征(枕叶损伤、颞叶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