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H型高血压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分别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OAST病因分型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探讨两者的关系,从而为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至2022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乐群院区神经内科就诊的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同期在我院体检的64例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以下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叶酸、维生素B_(12)、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并对比分析。再根据Hcy检查结果和是否患有高血压将脑梗死组患者分组,分为H型高血压组、高血压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HHcy)组和对照组(无高血压无HHcy),重点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OAST病因分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比较,以进行H型高血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的相关分析。结果:1、比较脑梗死组和正常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脑梗死组共260例患者,其中男性184例(70.8%),女性76例(29.2%),平均年龄61.94±11.26岁,吸烟137例(52.7%),饮酒116例(44.6%)。正常组共64例患者,男性占32例(50.0%),女性占32例(50.0%),平均年龄63.86±11.43岁,吸烟23例(35.9%),饮酒22例(34.4%)。两组在男女比例、吸烟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年龄、饮酒史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有239例(91.9%),合并H型高血压有108例(41.5%),合并糖尿病有80例(30.8%)。正常组合并高血压的患者37例(57.8%),合并H型高血压的患者10例(15.6%),合并糖尿病的患者8例(12.5%)。两组在高血压、H型高血压患病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糖尿病患病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组Hcy(umol/L)水平为13.8(11.03,20.03)高于正常组Hcy水平12.0(8.68,14.78),脑梗VX-661 IC50死组叶酸(ng/ml)水平为3.89(2.80,6.01)低于正常组叶酸水平5.12(3.29,8.24),MG132核磁Vit B_(12)(pg/ml)水平为367.5(292.25,494.0)低于正常组Vit B_(12)水平480.0(356,625),两组在Hcy、Vit B_(12)水平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叶酸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TC、TG、HDL、LDL水平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Vit B_(12)水平是脑梗死的独立保护因素。3、分别计算四组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并进行比较,得到H型高血压组NIHSS评分为6.0(4.0,8.0)。高血压组NIHSS评分为4.0(2.0,6.0)。HHcy组NIHSS评分为4.0(0.0,8.0)。对照组NIHSS评分为2.0(1.75,4.0)。其中H型高血压组NIHSS评分最高,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根据年龄将脑梗死组患者分组,比较青年、中年、老年三组患者H型高血压的发生情况。青年脑梗死组共24例,其中合并H型高血压的患者有7例(29.1%),单纯高血压的患者有9例(37.5%),单纯HHcy的患者有4例(16.7%)。中年脑梗死组共71例,其中合并H型高血压的患者有24例(33.8%),单纯高血压的患者有39例(54.9%),单纯HHcy的患者有2例(2.8%)。老年脑梗死组共165例,合并H型高血压的患者有77例(46.7%),单纯高血压的患者有83例(50.3%),单纯HHcy的患者有1例(0.6%)。H型高血压在老年脑梗死组患者中的发生率最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进一步计算发现,青年脑梗死组Hcy(umol/L)水平为21.66±24.39,中年脑梗死组Hcy(umol/L)水平为20.60±19.94,老年脑梗死组Hcy(umol/L)水平为18.57±11.86,青年脑梗死组Hcy水平高于中老年脑梗死组。5、比较四组脑梗死患者TOAST病因分型的分布。H型高血压组LAA型60例(55.5%),SAA型46例(42.6%),其他型2例(1.9%)。高血压组LAA型66例(50.4%),SAA型60例(45.8%),其他型5例(3.8%)。HHcy组LAA型2例(28.6%),SAA型4例(57.1%),其他型1例(14.3%)。对照组LAA型4例(28.6%),SAA型7例(50.0%),其他型3例(21.4%)。H型高血压组和高血压组均以LAA型为主,并且H型高血压组LAA型患病率高于其他三组,四组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比较四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H型高血压组患者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97例(89.8%)。高血压组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106例(80.9%)。HHcy组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6例(85.7%)。对照组中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9例(64.Cellobiose dehydrogenase3%)。四组斑块发生率:H型高血压组>HHcy组>高血压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比较四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H型高血压组患者合并易损斑块的有71例(73.2%),稳定斑块有26例(26.8%)。高血压组易损斑块66例(62.3%),稳定斑块40例(37.7%)。HHcy组合并易损斑块1例(16.7%),稳定斑块5例(83.3%)。对照组合并易损斑块3例(33.3%),稳定斑块6例(66.7%)。其中H型高血压组易损斑块发生率最高。四组斑块性质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进一步利用流行病学交互作用相加模型分析时,得到高血压和HHcy在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形成中具有协同作用(S=2.624>1)。结论:1、H型高血压的发生与年龄有关,常见于老年患者;Hcy水平与青年卒中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2、H型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相关。高血压和HHcy在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中具有协同作用。3、进一步验证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Vit B_(12)水平可能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