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危险度分层治疗对预后的影响,以证实危险度分层治疗对转变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重要价值,为临床的相关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儿童患者进行分析,2019年之前收治的儿童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2015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根据指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时机实施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019Baf-A1临床试验年及之后收治的儿童患者纳入研究组,采用2019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低危儿童患者实施化疗,中高危儿童患者以尽早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为原则。(1)收集所有儿童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原始幼稚细胞、FAB分型、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突变基因、骨髓缓解率、早期治疗后MRD阴性率、化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无事件生存情况、总体生存情况、危险度分层、复发情况。(2)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儿童患者的骨髓缓解率、早期治疗后MRD阴性率、化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随访2年生存情况与复发情况。(3)将所有儿童患者根据不同危险度分层(低危、中危、高危)进行划分,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中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的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与复发情况。(4)将所有儿童患者根据随访2年复发与否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析复发的危险因素。将所有儿童患者根据随访2年总体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分析总体生存的相关影响因素。将生存组儿童患者根据随访2年是否发生事件分为事件组与无事件组,分析无事件生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对照组与研究组儿童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研究组的骨髓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骨髓MRsurface immunogenic proteinD阴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年,selleck抑制剂研究组的无事件生存率与总体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低危儿童患者中,对照组与研究组之间对比骨髓缓解率、早期治疗MRD阴性率,以及随访2年内的无事件生存率、总体生存率及复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及高危儿童患者中,均出现一个现象:研究组的骨髓缓解率、骨髓MRD阴性率、无事件生存率与总体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高危儿童患者的骨髓缓解率、骨髓MRD阴性率、无事件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