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拉贝洛尔片(LBT)联合硫酸镁(MS)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管Direct genetic effects内皮功能、血压控制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桥医院收治的81例HDCP患者为研究对selleckchem GSI-IX象,随机分为MS组(N=40)、LBT+MS组(N=4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水平[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肾功能[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缺血修饰白蛋白(IMA)、髓过氧化物酶(MPO)]、心功能相关因子[儿茶酚抑(Catestatin)、心血管活性肽-α(Salusin-α)、脑钠肽(BNP)]及不良母婴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LBT+MS组治疗有效率(92.68%)高于MS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LBT+MS组DBP、SBP、ET-1、BUN、Scr、β2-MG水平低于MS组,NO水平高于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LBT+MS组MDA、MPO、IMA、BNP水平低于MS组,Catestatin、DorsomorphinSalusin-α水平高于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BT+MS组新生儿窒息率(4.88%)、胎儿宫内窘迫率(4.88%)、产后感染率(2.44%)、产后出血率(4.88%)、剖宫产率(24.39%)、胎膜早破发生率(4.88%)均低于MS组(27.50%、30.00%、27.50%、27.50%、52.50%、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LBT联合MS治疗HDCP疗效显著,可降低其血压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肾功能,降低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减轻心功能损伤,降低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
Author: admin
三种自噬调控蛋白在腮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自噬调控中的主要蛋白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激酶B(AKT)、Beclin 1在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p-AKT和p-mTOR在腮腺癌在多形性腺瘤、良性多形性腺瘤和正常腮腺组织中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p-AKT、p-mTOR、Beclin 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AKT在正常腮腺组织、良性多形性腺瘤、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5%、40.5%、59.1%。p-mTOR在正常腮腺组织、良性Aeromonas veronii biovar Sobria多形性腺瘤、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0%、43.2%、65.7%。AKT、mTOR的表达在正常腮腺组织、良性多selleck HPLC形性腺瘤、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呈递增的趋势。Beclin 1在3种组织中呈递减趋势。结论:mTOR、AKT在大部分腮腺癌在多形性腺瘤组织中呈现过度表达而Beclin 1表达下降,AM-2282这可能与腮腺癌在多形性腺瘤病因、病理机制相关。
治疗前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对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治疗前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biopsyermal growth factor reQ-VD-Oph说明书ceptor,EGFR)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预后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142例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toINCB018424-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计数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的最佳临界值,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各变量的预测价值。结果:NLR、PLR、SII和LMR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60、167.32、687.39和3.13。根据最佳临界值分别将研究对象分为高值组和低值组,高NLR、PLR和SII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 PFS)及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均显著低于低值组中相应值,高LMR组mPFS及mOS较低LMR组延长。结论:治疗前升高的NLR、PLR、SII和降低的LMR可能与接受靶向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去泛素化酶USP35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目的 探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5(USP35)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ting检测7种NSCLC细CP-456773 IC50胞中USP35蛋白的表达。根据Lipofectamine 2000说明书,USP35过表达或对照质粒转入H1299细胞,干扰或对照质粒转入Anip973细胞。Transwell无基底胶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预加入matrigel基底胶包被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USP35蛋白过表达和干扰时相应的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MK-2206化学结构平。结果 选取的7种NSCLC细胞中,H1299细胞USP35蛋白表达最低、Anip973细胞USP35蛋白表达最高。与转染对照质粒相比,转染过表达USP35质粒后的H129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数目明显增加,E-cadHepatic lipaseherin表达下调,Vimentin表达上调。与转染对照质粒相比,转染USP35干扰质粒后的Anip973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数目明显降低,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表达下调。结论 USP35在NSCLC细胞迁移和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USP35可能成为NSCLC潜在的治疗选择。
多模态超声与磁共振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多模态超声(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与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乳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6月~2021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3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的多模态超声及磁共振检查资料,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单独诊断与联合诊断的效能。结果 多模态超声、MRI及二者联合诊断总体阳性率分别为67.26%、61.94%、71.68%,准确度分别为85.84%、82.30%、90.27%,联合诊断总体阳性率、准PEG300配制确度较二者单独诊断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European Medical Information Framework义(P<0.05)。多模态超声、MRI及二者联合诊断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0.24%(74/82)、82.92%(68/82)和96.34%(79/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超声与MRI单独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值为0.53<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态超声与MRI联合诊断乳MDV3100浓度腺癌的总体阳性率、准确度、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诊断,能为临床制定相关诊疗方案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HBM干预联合细节行为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究健康信念模式(HBM)干预联合细节行为护理干预对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乳腺癌术后患者1beta-lactam antibiotics52例,采用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Cell Cycle抑制剂此基础上,给予HBM联合细节行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依从性、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心理状态症状自评量表(SCL-90)、乳腺癌生存质量量表(FACT-B)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依从性96.05%(73/76)高于对照组80.26%(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selleck抑制剂后观察组肩关节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GSES、FACT-B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68%(75/76)高于对照组82.90%(6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BM干预联合细节行为护理干预可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增强自我效能,提高依从性,改善肩关节功能,促进生存质量提升,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骨关节炎合并高血压患者相关基因特征的鉴定
目的 基于生物信息学对骨关节炎(OA)合并高血压患者相关基因的特征进行鉴定。方法 从GEO数据库与Gene Card数据库分别筛选出OA相关基因和高血压相关基因,交集后获得两者共同疾病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PI),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的五种计算方法分别筛选出排名前20位基因再次交集后得到关键(Hub)基因,最后通过miRNet数据库预测Hub基因上游miRNA。结果 共筛选出131个共同疾病基因,其主要在受体配体活性、细胞因子活性等生物功能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等信号通路方面显著富集;最后通过分析获得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11个Hub基因和has-mir-1Canagliflozin化学结构55-5P、has-mir-16-5p、has-mir-1购买S6384524-3p等5个关键miRNA。结论 OA与高血压共同发病基因在多种生物活性及信号通路上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IL-6、VEGFA、MMP-9等11个关键基因及has-mir-155-5P、has-mir-16-5p、has-miMedical implicationsr-124-3p等5个关键miRNA是OA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重要调控分子。
PD-1~+CD8和PD-L1~+CD8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联合评估对早期NSCLC复发的预测价值
目的 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PD-1~+CD8和PD-L1~+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对患者复发的影响GSKJ4半抑制浓度。方法 收集2014-01-01-2018-12-31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单纯根治性切除手术的170例早期原发性NSCLC患者的术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通过多重免疫荧光评估PD-1~+CD8和PD-L1~+CD8 TILs的密度。使用X-Tile取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A组(PZD1839D-1~+CD8低+PD-L1~+CD8高)、B组(PD-1~+CD8高+PD-L1~+CD8高)、C组(PD-1~+CD8高+PD-L1~+CD8低)和D组(PD-1~+CD8低+PD-L1~+CD8低)。比较各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RFS)。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170例早期NSCLC患者PD-1~+CD8与PD-L1~+CD8 TILs高浸润患者分别为70例(41.2%)和42例(24.7%)。PD-L1~+CD8高的患者与复发有关联,χ~2=8.736,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L1~+CD8、PD-1~+CD8&PD-L1~+CD8水平与NSCLC患者预后有统计学意义关联,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D-L1~+CD8低(HR=0.39,95%CI:0.19~0.78,P=0.008)、PD-1~+CD8高+PD-L1~+CD8低(HR=0.13,95%CI:0.04~0.48,P=0.002)、PD-1~+CD8低+PD-L1~+CD8低(HR=0.27,95%CI:0.10~0.69,P=0.006)是早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PD-1~+CD8与PD-L1~+CD8 TILs分析结果显示,A组的RFS较其他组短,C组的RFS较其他组长,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Biosynthetic bacterial 6-phytase=17.645,P=0.001。CD8高组vs低组(χ~2=1.479,P=0.224)、PD-1~+CD8高组vs低组(χ~2=1.459,P=0.227)的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L1~+CD8高组的RFS低于PD-L1~+CD8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3,P=0.004。结论 PD-1~+CD8和PD-L1~+CD8 TILs的联合评价对于研究肿瘤的免疫状态和指导NSCLC患者的术后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树突状细胞负载丁酸梭菌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裸鼠皮下BxPC-3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丁酸梭菌(CB)致敏树突状细胞(DCs)诱导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BALB/c裸鼠皮下BxPC-3移植瘤的抑制效果。方法 BALB/c裸鼠安全性评价实验:28只裸鼠随机分为7组, 实验第1天, 取对数生长的BxPC-3注射于裸鼠左下臂, 14 d后测量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大小, 空白对照G组注射无菌生理盐水, A~F组分别皮下注射不同浓度CB致敏的DCs和IECs。49 d后测量移植瘤的大小。BALB/c裸鼠体内效能实验:28只BALB/c裸鼠随机为7组, 实验第1天, 取对数生长的BxPC-3注射裸鼠左下臂On-the-fly immunoassay。14 d后, G组裸鼠左下臂移植瘤注射无菌生理盐水, A~F组分别皮下注射不同LY-188011核磁浓度CB致敏的DCs和IECs。49 d后处死裸鼠并分离皮下移植瘤, 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裸鼠皮下移植瘤病理切片, 电子称称其重量并计算抑瘤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BALB/c裸鼠生物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A组(0.99±0.27) cm2最大, F组(0.45±0.20) cm2最小, 其他组为B组C组D组E组, 其中D、E、F组与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4,KPT-330采购 P0.05)。(2)BALB/c裸鼠生物效能实验结果。A组(1.24±0.26) g, F组(0.77±0.22) g, 其他组为B组C组D组E组, 其中D、E、F组与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64, P0.05)。同时, F组抑瘤率高达46.52%, A组抑瘤率最低13.8%, 其他组皮下移植瘤抑制率为B组C组D组E组。结论 CB致敏的DCs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诱导IECs抗BxPC-3移植瘤作用。
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疾病谱分析
目的 探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疾病谱,为广西艾滋病合并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和治疗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年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2 711例艾滋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艾滋病住院患者合并恶性肿瘤种类和分布,年龄分布,6年间发病率变化情况。结果 12 711例艾滋病患者中,共合并恶性肿瘤755例,占总人数5.94%,包括艾滋病相关肿瘤(ADCs)236例(1.86%)和非艾滋病定义性肿瘤(NADCs)519例(4.08%),肿瘤类型达64种。NADCs排前5位是消化道、呼吸道、女性生殖道、泌尿系、皮肤组织等部位的恶性肿瘤。男性艾滋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χ~2=11.891,P<0.01),男性艾滋病患者患淋巴瘤、肝癌构成比显著高于女性(χ~2=13.594、11.160,均P<0.01),女性患Diving medicine者患结直肠癌显著高于男性(χ~2=7.951,P<0.01)Berzosertib细胞培养。6年间每年艾滋病住院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发病率以及合并淋巴瘤、卡波西肉瘤、呼吸道恶性肿瘤、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相近。结论 本院HIV/APD0325901半抑制浓度IDS患者合并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疾病谱以NADCs为主,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最常见,男性更易患淋巴瘤、肝癌,女性更易患者结直肠癌,6年间合并恶性肿瘤谱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