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比腹腔镜肝切除术、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小肝癌的效果,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收集我科2016年8月~2018年SAG浓度8月期间收治的160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腹腔镜肝切除术,80例)和B组(RFA,80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B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少于A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3 d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升高,甲胎蛋白(AFP)水平下降,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死亡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160例患者分为死亡组(n=32)和存活组(n=128)。研究证明AFP≥20 ng/mL、肿瘤GDC-0068采购多发、微血管癌栓、白蛋白<35 g/L、凝血酶原时间≥13 s、Child-Pugh分级为B级是原发性小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原发性小肝癌采用RFA或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可靠,RFA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总费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略占优势。此外,凝血酶原时间、肿瘤数目、白蛋白、微血管癌栓、Child-Pugh分级、AFP是原发性小肝癌患者预后expected genetic advance的影响因素。
Author: admin
白细胞介素、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脂联素(APN)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96例乳腺癌患者为乳腺癌组,另选我院96名同期体检正常女性作为正常对照组。统计两组一般资selleck Erastin料,检测IL、APN基因多态性,分析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IL-10基因启动子区-108Infected total joint prosthetics2基BYL719体外因型、IL-16基因rs1556218基因型、IL-6基因-572基因型、IL-8基因-251基因型、APN基因-276基因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10基因启动子区-1082GA基因型、IL-16基因rs1556218TG基因型、IL-6基因-572CG基因型、IL-8基因-251TA基因型、APN基因-276TG基因型是女性乳腺癌发生的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女性乳腺癌的发生与IL-10基因启动子区-1082 GA基因型、IL-16基因rs1556218 TG基因型、IL-6基因-572 CG基因型、IL-8基因-251 TA基因型、APN基因-276 TG基因型密切相关。
微小肝细胞癌超声造影与DCE-MRI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1 cm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RP56976供应商carcinoma,HCC)的超声造影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magneticresonanceimaging,DCE-MRI)multifactorial immunosuppression各时相的表现。方法:分析比较53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 cm单发HCC病灶的超声造影图像及DCE-MRI的时相变化(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结果:在53例确诊单发的≤1 cm HCC病灶中,100.0%(53/53)病灶在超声造影以及DCE-MRI中均表现有不同程度增强。在门脉期,47.17%(25/53)病灶超声造影及DCE-MRI均表现为低回声,22.64%(12/53)均表现为高或等回声;在延迟期,62.26%(33/53)病灶超声造影及DCE-MRI均表现为低回声,7.55%(4/53)均表现为持续增强。对于≤1 cm HCC,超声造影及DCE-MRI在整个造影过程中减退表现完全一致的有54.72%(29/5LGK-974分子量3)。两种影像学方法对于≤1 cm HCC病灶动脉期增强、门脉延迟期减退的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及DCE-MRI在诊断≤1 cm HCC时减退变化一致,两种方法均能反映≤1 cm HCC的血流动力学表现特点。
整合素ανβ6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整合素ανβ6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NSCLC患者142例,收集术中切除的NSCL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整合素ανβ6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后随访3年,比较NSCLC患者不同ανβ6蛋白表达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NSCLC组织整合素ανβ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79%,癌旁正常组织未见阳性表达nuclear medicine,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80,P<0.05)。NSCLC组织整合素ανβ6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T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血管侵犯有关(P均<0.05),而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均>0.05)。NSCLC患者整合素ανβ6蛋白阳selleckchem性表达者与阴性表达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0.40%、84.00%,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00%、94.00%,NSCLC患者整合素ανβ6蛋白阳性表达selleck NMR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均低于其阴性表达者(χ~2分别为4.526、5.975,P均<0.05)。结论 整合素ανβ6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且其表达与肿瘤恶性进展和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整合素ανβ6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整合素ανβ6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NSCLC患者142例,收集术中切除的NSCLC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整合素ανβ6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术后随访3年,比较NSCLC患者不同ανβ6蛋白表达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NSCLC组织整合素ανβ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79%,癌旁正常组织未见阳性表达nuclear medicine,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80,P<0.05)。NSCLC组织整合素ανβ6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T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血管侵犯有关(P均<0.05),而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均>0.05)。NSCLC患者整合素ανβ6蛋白阳selleckchem性表达者与阴性表达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0.40%、84.00%,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00%、94.00%,NSCLC患者整合素ανβ6蛋白阳性表达selleck NMR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均低于其阴性表达者(χ~2分别为4.526、5.975,P均<0.05)。结论 整合素ανβ6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且其表达与肿瘤恶性进展和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肌醇多聚磷酸-4-磷酸酶Ⅱ型表达对结肠癌预后及5-FU化疗敏感性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肌醇多聚磷酸-4-磷酸酶Ⅱ型(inositol polyphosphate 4-phosphatase typeⅡ,INPP4B)的表达对结肠癌预后及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2在线工具分析INPP4B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构建敲减或过表达INPPECOG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4B质粒,分别转染结肠癌细胞株WiDr细胞和SW480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NPP4B 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中INPP4B、磷酸化的Akt(pAkt)和p27的表达情况。使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采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 INPP4B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P<0.05)。敲减INPP4B后,5-FU处理细胞24 h,发现与WiDr shControl细胞相比,Wi Dr shINPP4B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1),凋亡率显著增高(P<0.001),G_0/G_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01)。过表达INPP4B后,与SW480空载细胞相比,SW480 INPP4B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02),凋亡率显著降低(P=0.002),G_0/G_1期的细胞NSC 119875细胞培养比例显著降低(P=0.001)。5-FU处理结肠癌细胞后,与WiDr shControl细胞相比,WiDr shINPP4B细胞中pAkt (Ser473)的水平显著降低(P=0.003),Methylation抑制剂pAkt(Thr308)的水平显著降低(P<0.001),p27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1);与SW480空载细胞相比,SW480INPP4B细胞中pAkt (Ser473)的水平显著升高(P<0.001),pAkt (Thr308)的水平显著升高(P<0.001),p27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结论] INPP4B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并通过激活Akt/p27信号轴降低结肠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预后营养指数对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及列线图的建立研究
目的 研究预后营养指数对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及hepatic oval cell列线图的建立。方法 选取122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1年内生存死亡selleck激酶抑制剂情况分为生存组(n=89)和死亡组(n=33),分析两组患者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TMN分期和是否吸烟)以及患者预后营养指数水平(PNI),创建COX同时构建风险回归分析,绘制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生存风险列线图。结果 两组患者在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TMN分期以及预后营养指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列入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TMN分期以selleck GNE-140及预后营养指数是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独立预测因子,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为:h(t)=h_(0(t))exp(1.472X1+1.665X+1.593X)。该函数模型表现为取值越大,则风险函数h(t)相应较高,患者的预后越差,死亡风险越高。该模型一致性系数为0.701,其标准差为0.012,内部一致性极高。根据列线图可以得出患者评分越高,则预后效果越差。结论 预后营养指数对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较大,同时为患者创建列线图有利于预测患者预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黄腐醇诱导胃癌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黄腐醇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焦亡的作用及其可能Bucladesine浓度机制。方法 用DMSO(对照组)和不同浓度黄腐醇10、20和40μmol/L处理SGC-7901细胞,采用细胞集落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加斯德nucleus mechanobiology明E-N端(GSDME-N)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采用ROS清除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5 mmol/L、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U0126 10μmol/L或p38抑制剂达马莫德(BIRB)10μmol/L预处理SGC-7901细胞后再加入黄腐醇40μmol/L,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SDME-N蛋白表达,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焦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黄腐醇呈浓Proteasome抑制剂度依赖性地抑制SGC-7901细胞集落形成、细胞迁移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ROS水平和GSDME-N蛋白表达(P<0.05);而用NAC、U0126或BIRB预处理后,GSDME-N蛋白表达降低,细胞焦亡数目减少(P<0.05)。结论 黄腐醇可能通过升高ROS水平和作用ERK/p38通路诱导SGC-7901细胞焦亡。
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中医证型分布采用聚类分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究采用秩和检验。结果:肺癌患者辨证为肺脾气虚型、热毒瘀结型、气滞血瘀Laboratory Automation Software型、气阴两虚型、痰湿瘀阻型,其中以肺脾气虚型最多见,热毒瘀结型最为少见。研究显示肺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C反应蛋白总体分布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KD025核磁> 0.05),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降钙素原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肺脾气虚型患者的降钙素原值与气滞血瘀型患者(P <0.05)、热毒瘀结型患者(P <0.05)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中,肺癌患者辨证存在差异,可以参考降钙素原来辅助中医辨证分型,从而更好地指导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而C反应蛋白在研究中Belnacasan尚不能用于判断中医证型,需进一步完善研究以获得更严谨的数据。
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他克莫司治疗且完成随访的90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并依据临床疗效分为缓解组(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n=63)与未缓解组(n=27)。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9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8例,部分缓解35例,未缓解27例。两组性别、合并糖尿病、病点击此处理分期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缓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liproxstatin-1.html解组年龄、合并高血压、有血尿占比均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有血尿是他克莫司治疗IMN患者疗效较差的危险因Research Animals & Accessories素(OR>1,P<0.05)。结论 他克莫司治疗IMN效果较好,但仍存在部分患者临床疗效较差的情况,而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有血尿是疗效较差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