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人参皂苷R_(b1)肠道菌转化物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人参皂苷R_(b1)的肠道菌转化物-人参皂苷R_d及人参皂苷F_2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为人参皂苷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人参皂苷R_d及人参皂苷F_2的靶点;以“Gastric cancer”为关键词在Disgenet、Malacards和Omim数据库中获得胃癌的靶点;将人参皂苷R_d及人参皂苷F_2Cadmium phytoremediation的PPI网络分别与胃癌的PPI网络取交集分别获得人参皂苷R_d及人参皂苷F_2治疗胃癌的PPI网络;分别将人参皂苷R_d及人参皂苷F_2治疗胃癌的核心靶点导入到Metascape数据库中,得到GO分析结果和KEGG富集结果。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_d及人参皂苷F_2治疗胃癌的关键靶点分别有64个及56个。结合人参皂苷R_d及人参皂苷F_2的生物学特性,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t信号通路及ErbB信号通路可能是上述两种人参皂苷抗胃癌作用涉CB-839半抑制浓度及的主要通路。结论:人参皂苷R_(b1)肠道菌selleckchem SAHA群转化物-人参皂苷R_d及人参皂苷F_2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t信号通路及ErbB信号通路治疗胃癌,后续可开展相关实验加以验证。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乳腺癌的中医证治规律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Database selleck Tezacaftor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中收录Colforsin溶解度的、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相关文献,并建立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中的中药进Medical billing行频次统计、药物功效分类及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59篇文献,中医证型主要以气血两虚、气阴两虚、肝郁脾虚、肝郁气滞为主;单味中药使用频次位于前10位的分别是茯苓、白术、甘草、黄芪、白芍、当归、陈皮、熟地黄、柴胡、白花蛇舌草;使用频次较多的中药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其次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中药性味以寒、温、甘、苦、辛为主,主入肝、脾、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对16对,聚类分析得到6类核心药物组合。[结论]分析结果体现了现代中医辨治乳腺癌以虚证为主的证治特点,治疗以调补中焦脾胃为主,补益肝肾、疏肝养血,并配合化痰散结之法。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马归液干预膀胱癌的机制及验证

目的 探究自拟方马归液干预膀胱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使用TCMSP及BATMAN-TCM数据库获Dorsomorphin采购得马归液组成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使用GEO数据库获得肿瘤及正常样品数据集,运用RobustRankAggreg法多芯片联合分析膀胱癌差异表达基因;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分子对接技术验证靶点与成分之间结合的可靠性;GEPIA数据库验证靶点的表达情况。结果 获得马归液有效成分38种,差异基因770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26个,槲皮素、山奈酚等药物关键成分,E2F2、CCNB1selleckchem SCH727965和TOP2A等关键靶点;主要涉及的生物学过程有细胞再生、金属离子反应和细胞通讯等;关联细STI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胞衰老、细胞周期、脂质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 马归液通过靶向E2F2、CCNB1、JUN、TOP2A和MMP1等靶点,经由多个生物学过程及多条通路协同作用,发挥干预膀胱癌的作用。

地榆升白片同步化疗对胃癌患者增效减毒效果及免疫机制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究地榆升白片同步化疗对胃癌患者的增效减毒效果及免疫机制的调节作用。【方法】将101例TNM分期为Ⅱ、Ⅲ期的胃癌脾虚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EOF方案(表柔比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地榆升白片治疗,21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抑制、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消化道毒性和神经毒性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8.4%(40/51),对照组为52.0%(26/5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总体疗效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和血红蛋白(Hb)等血常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的各项血常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对照组的各项血常规指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3)治疗后,对照组的CD4+T细胞和CD4+/Medical physicsCD8+比值明显降低而CD8+T细胞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的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的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D8+T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物质生活等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PLX-4720研究购买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R-171分子式(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腹胀腹泻、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及出现上消化道麻痹、上呼吸道麻痹及口周麻痹等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同步放疗对胃癌脾虚瘀结证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消化道和神经毒性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有效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旋转容积调强计划控制点优化设计

目的:研究Monaco治疗计划系统的放射治疗计划控制点(CP)个数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计划中的影响,为优化肺癌SBRT旋转容积调强计划的CP参数设置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9例早期周围型NSCLC患者,其中1例患者左、右肺各有肿瘤,分别行左、右侧两个计划处理(共10幅靶区图像),治疗计划CP使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设置SBRT旋转容积调强计划的7个CP参数,其个数分别为10、30、50、80、100、150和200个(记为CP_(10)、CP_(30)、CP_(50)、CP_(80)、CP_(100)、CP_(150)和CP_(200)),以CP_(100)的肺癌SBRT计划进行优化得到计划1(plan1),其他计划在优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只改CP。通过方差分析和最小显著性差异(LSD),对比分析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OAR)受量、计划效率中靶区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跌落指数(GI)、机器跳数、计算时间和子野个数,以及执行效率中的Gamma通过率。结果:CP_(30)处的D_(2%)、D_(50%)和HI呈减小趋势,与CP_(100)处相比分别减少1.56%、1.28%和10%。CP_(30)处的CI和GI呈增加趋势,与CP_(100)处相比分别增加1.28%和1.17%;CP_(30)处的靶区内最大剂量D_(2%)、平均剂量D_(50%)和HI呈减少趋势,与CP_(10)处比较分别减少3.53%、1.91%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137,F=17.556,F=35.617;P<0.05);而CNSC 125973P_(30)处的CI和GI分别比CP_(10)处增加2.63%和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26,F=9.437;P<0.05)。在OAR中食管D_(0.03cm~3)和胸壁D_(2cm~3)在CP_(30)处与CP_(100)处相比分别增加7.56%和减少3.69%;在OAR中食管D_(0.03cm~3)和胸壁D_(2cm~3)分别从CP_(30)处增加8.88%和减少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5,F=6Functionally graded bio-composite.622;P<0.05)。CP_(30)处与CP_(50)~CP_(200)处的计划相比,机器跳数少、计算时间短且子野个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4,F=130.83获悉更多8,F=3.737;P<0.05);所有计划Gamma通过率均>90%。结论:在肺癌SBRT旋转调强计划中,当治疗计划为CP_(30)时,可保证靶区剂量最佳,优化计划和执行效率高,且对OAR影响小。

养阴清肺活血法对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养阴清肺活血法对气阴两虚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00例气阴两虚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养阴清肺活血法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Medicament manipulation;比较2组放疗效果及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缓解率68.00%,对照组有效缓解率72.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咳嗽、发热、胸痛、胸闷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咳嗽、发热、胸痛、胸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Compound 3抑制剂4周、8周、12周,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34.00%,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14.00%,低于对照组54.00%、32.00%(P<0.05)。结论:养阴清肺活血法能有效改善气阴两虚型NSCLC患者放疗后的临床症状,降低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更多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HIS评分在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HIS(hyperinflammatory syndrome)评分在评估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DA5)抗体阳性DM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源于江苏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43例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MDA5+DM)合并ILD的住院患者HIS评分, 以228例其他CTD相关的ILD作为对照。采用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MDA5+DM 43例, 228例对照组中, 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ASS)33例(14.5%), RA 44例(19.3%), SS 65例(28.5%), SSC 43例(18.9%), SLE 43例(18.9%)。MDA5+DM合并ILD组HIS评分[2(1, 3)]高于ASS-ILD组[1(0, 2), Z=-2.06, P0.05], RA-ILD组[1(0, 2), Z=-2.87, P0.01)], SS-ILD组[0(0, 1), Z=-5.78, P0.01], SSC-ILD组[1(0, 1), Z=-3.84, P0.01]和SLE-ILD组[1(0, 2), Z=-3.81, P0Proteomic Tools.01]。在MDA5+DM合并ILD患者中, HIS评分低、中、高Liproxstatin-1试剂评分组3个月病死率分别为0(0/15)、38.1%(8/21)和85.7%(6/7), HICrizotinib说明书S评分预测MDA5+DM患者3个月病死率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0.857[(0.747, 0.967), P0.001]。结论 MDA5+DM合并ILD患者HIS评分明显增高, 基线HIS评分水平与患者3个月的病死率相关。

1例血清CA199水平明显升高十二指肠旁胰腺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目的 总结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明显升高十二指肠旁胰腺炎(PP)的有效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血清CA199明显升高PP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以“间断腹胀伴恶心、呕吐半月余,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CA199 145.300 U/mL,总胆红素36.2 mmol/L,直接胆红素14.3 mmol/L,空腹血糖14.48 mmol/L,尿酮体3+,IgG4 333(80~1 400)mg/L。腹部CT提示十二指肠降部肠壁增厚,肠壁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呈延迟强化特征,胰沟内多发囊性变,主胰管扩张明显,胆囊增大并可见胆总管扩张。胃镜下可见十二指肠降部黏膜充血水肿,见一巨大长条形隆起性变,表selleck NMR面充血水肿,触之质软,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未见。十二指肠降部活检病理提示中度慢selleck合成性炎症伴活动性炎,部分腺体腺瘤样增生。考虑诊断为PP。综合保守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的风险及再患病率,以及患者治疗后获益情况,选择对该患者施行保守治疗,生长抑素250μg/h持续泵入,静滴谷胱甘肽1.2 g、异甘草酸钠镁200 mg(1次/天),口服雷贝拉唑10 mg(2次/天),口服依托必利50 mg、米曲菌胰酶片24 mg(3次/天),并给予降糖补液等支持治疗。5 d后复查血清CA 199 59.82 U/mL,血淀粉酶100 U/L,空腹血糖4.53 mmol/L;3周后患者症状缓解,病情平稳phenolic bioactives,准予出院;随访3个月,患者血清CA 199 14.29 U/mL,已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PP可能伴有血清CA199的一过性升高,虽其与胰腺癌鉴别存在困难,但结合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组织学验证仍能鉴别,该病以保守治疗为主,不建议行急性侵入性干预,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他莫昔芬通过调控ERK1/2信号通路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探究他莫昔芬通过调节IACS-10759价格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 1/2途径对乳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皮下注射MCF7细胞构建乳腺癌裸鼠模型。将45只荷瘤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byl719.html法分为对照组、他莫昔芬组和他莫昔芬+LY3214996组,每组各15只。他莫昔芬组他莫昔芬(25 mg/kg)灌胃,他莫昔芬+LY3214996组他莫昔芬(25 mg/kg)+LY3214996(16 mg/kg)灌胃,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各组每日1次,连续21 d。在建模第28天检测各组肿瘤的体积和质量,通过检测Ki67和Cyclin D1分析增殖能力,通过TUNEL染色检测凋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4评估微血管密度。分析各组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他莫昔芬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Ki67和Cyclin D1蛋白水平、微血管密度、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VEGF 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他莫昔芬+LY3214996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Ki67和Cyclin D1蛋白水平、微血管密度、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VEGF m 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他莫昔芬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他莫昔芬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kin immunity。结论 体内实验表明他莫昔芬通过抑制ERK1/2的磷酸化抑制乳腺癌组织中的血管生成,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

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呼吸症状及血液感染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呼吸症状及血液感染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安徽省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病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bio-based economy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治疗+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症状积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CPIS)、卡氏评分(KPS评分)及血液感染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计数(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gsk126.html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ophil, NEU)]改善状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气息粗促、痰血、胸闷、胸痛等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P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KP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CPIS、KPS评分改善CCRG 81045纯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发热时间、咳痰时间、咳嗽时间、肺啰音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感染PCT、CRP、WBC、NEU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CT、CRP、WBC、NEU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5%(43/46)明显高于对照组78.3%(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4/46),明显低于对照组23.9%(11/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能够改善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液感染指标,有助于缓解患者呼吸系统症状,促进疾病的预后转归,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