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分泌磷酸蛋白1(SPP1)在肺腺癌(LUAD)中的表达情况及对LUAD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UALCAN、GEPIA数据库分析SPP1 mRNA在LUAD中的表达情况,Bioresearch Monitoring Program (BIMO)GEPIA、K-M数据库分析SPP1 mRNA表达与预后的关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PP1在LUAD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情况。构建SPP1干扰序列并将其转染入A549细胞中,设为Blank组(不转染)、NC组(转染NC序列)、si SPP1组(转LY2835219供应商染si SPP1序列)。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PP1沉默效果;CCK-8、EdU、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i SPP1对LUAD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UNEL实验检测si SPP1对LUAD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si SPP1对LUAD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显示,SPP1 mRNA在LUAD中高表达(P<0.05),且SPP1 mRNA高表达者累积生存率较低(P<0.05);LUAD组织及A549细胞中SPP1均高表达(P<0.05);沉默SPP1表达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mrtx1133.html力,诱导细胞凋亡(P<0.05)。结论 SPP1可作为肺腺癌诊治的潜在靶点,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等特性影响肺腺癌的发生、发展。
Author: admin
ITGA3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分析整合素α3(ITGA3) mRNA和蛋白在不同级别、临床及分子特征脑胶质瘤组织、细胞系之间表达的差异, 探讨其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1)分别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中国脑胶质瘤图谱(CGGA)数据库提取脑胶质瘤ITGA3 mRNA的表达数据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年龄、性别、异柠檬酸脱氢酶(IDCP-456773抑制剂H)突变状态、染色体1p/19q缺失状态脑胶质瘤间ITGA3 mRNA表达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并比较ITGA3 mRNA高表达组、ITGA3 mRNA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TGA3 mRNA对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效能。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明确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将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 应用校准图来验证列线图预测患者预后的可靠性。(2)通过人类蛋白质图谱(HPA)在线数据库测定ITGA3的细胞内定位和低、高级别脑胶质瘤中ITGA3蛋白表达。(3)体外培养脑胶质瘤细胞U87、U118、U251和人星形胶质细胞SVG, 采用Western blotting、RT-PCR分别检测各细胞中ITGA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1)TCGA数据库中, WHO分级Ⅱ、Ⅲ级、Ⅳ级胶质瘤ITGA3 mRNA的表达依次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GA数据库中, WHO分级Ⅳ级胶质瘤ITGA3 mRNA的表达高于Ⅱ级、Ⅲ级胶质瘤,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GA和CGGA数据库中, ≤40岁和40岁、IDH野生型和IDH突变型、染色体1p/19q缺失和无缺失患者间胶质瘤ITGA3 mRNA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总体胶质瘤, 还是低级别胶质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中, ITGA3 mRNA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均高于ITGA3 mRNA高表达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CGA数据库中ITGA3 mRNA预测脑胶质瘤患者1、3、5年生存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1、0.786、0.708。CGGA数据库中ITGA3 mRNA预测脑胶质瘤患者1、3、5年生存率的AUC分别为0.661、0.667、0.659。TCGA数据库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WHO分级、IDH突变、染色体1p/19q缺失及ITGA3 mRNA(HR=1.018, 95%CI:1.006~1.03immediate effect0, P=VX-765小鼠0.003)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CGGA数据库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WHO分级、IDH突变、染色体1p/19q缺失及ITGA3 mRNA(HR=1.445, 95%CI:1.132~1.844, P=0.003)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显示年龄因素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最大, ITGA3 mRNA次之。校准图显示列线图预测胶质瘤患者1、3、5年生存率的可靠性较高。(2)ITGA3蛋白主要位于脑胶质瘤细胞的细胞膜和囊泡, 且高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ITGA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组织。(3)Western blotting、RT-PCR检测结果显示U87、U118、U251细胞中ITGA3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SVG细胞,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GA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ITGA3 mRNA低表达患者生存率较高, ITGA3 mRNA可以作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在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鉴别诊断中应用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某院就诊的肝脏占位性病DS-3201变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DWI检查。观察影像学表Western Blot Analysis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率,并以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MRI联合DWI在小肝癌与肝结节性病变的鉴别价值。结果:良性肝结节性病变T_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_2WI呈高或略高信号,DWI呈略高信号,LAVA门静脉及延迟期强化减退,动LY294002配制脉期有强化;小肝癌T_1WI呈低信号,T_2WI和DWI呈高或略高信号,LAVA门静脉期及延迟期信号低,动脉期强化显著,呈现典型“快进快出”;DCE-MRI、DWI联合检测病灶检出率高于DCE-MRI、DWI单一检测,有统计学差异(P<0.05)。DCE-MRI、DWI检测敏感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DCE-MRI、DWI二者联合检测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7.83%、97.06%,明显高于DCE-MRI单项检测的78.26%、85.29%和DWI单项检测的82.61%、89.2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CE-MRI联合DWI检查可有效鉴别诊断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高血压脑出血内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高血压脑出血(HICH)是由于高血压病患者脑小动脉在血压骤升时medical nephrectomy破裂所致。HICH常累及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脑血管破裂形成脑血肿对丘脑、小脑等造成压迫,导致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此外,较大的血肿压迫还可能导致患者肢体瘫痪、肢体感觉障碍及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HICH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对HICH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显得非常重要。在临床抢救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脑内出血量的多少采取的治疗MK-2206化学结构原则也有所不同。针对出血量少形成血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lxh254.html肿较小的患者可采取内科保守治疗;而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尽早采取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去除对丘脑、小脑及神经的压迫,从而有效防止严重并发症的产生,也利于患者术后病情的恢复。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近年来HICH内外科治疗方法,以便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同时也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借鉴依据,确保HICH患者得到及时抢救,提高生活质量。
有氧运动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训练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纤维化影响,探讨有氧运动对高血压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SHR和同龄Wistar京都大鼠(WKY)随机分为4组(n=6):安静WKY对照组(WKY-S)、安静SHR对照组(SHR-S)、低强度运动组(SJQ1细胞培养HR-L)和中强度运动组(SHR-M)。SHR-L组、SHR-M组分别以14m/min(最大有氧速度的35%)、20m/min(最大有氧速度的50%)在0°坡度的运动跑步机上跑步,共运动14周,每周5次,每次60min,WKY-S和SHR-S组购买Canagliflozin安静饲养。14周后,运动训练结束72h后检测大鼠血压;之后取血和肾脏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含量,苏木精与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胶原沉积情况,计算肾脏胶原容积分数(CVF),检测肾脏AngⅡ、AT1R、TGF-β、α-SMA、CTGF蛋白表达。结果:与WKY-S组相比,SHR-S组的血压和血清SCr、BUN含量、肾脏CVF水平和AngⅡ、AT1R、TGF-β、α-SMA、CTGF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SHR-S组相比,SHR-L组和SHR-M组血压和血清SCr、BUN含量、肾脏CVF水平和AngⅡ、AT1R、TGF-β、α-SMA、CTGblood lipid biomarkersF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且SHR-M组下降趋势更明显(P<0.05)。结论:有氧运动可通过抑制肾脏AngⅡ-AT1R-TGF-β通路,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肾纤维化与肾功能。
医源性心理疾病的预防研究进展
医源性心理疾病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一般情况下,医源性心理疾病患者在发病之后会出现焦虑、恐惧、精神障碍以及交叉感染等症状。这就需重视对患者疾病控制与分析Trichostatin A体内实验剂量,而后开展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和指导服务,保障患者身心健康,降低医源性心理疾病出现频率。所以在现有临床研究工作开展中,应该以医源性心理疾病的预防管理为基础,做好疾病的干预和控制,完善疾病方案和对策,提高疾病的控制干预指导能力,从而为患者的疾病预防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以综述视角就重视预防医源性心理疾病的应用进展分析进行了探讨,力图在本文的综述分析帮助下,bio-inspired sensor能够了解医源性心理疾病的发病原因,做好疾病的诊断和工作,并且需要在疾病的预防对策和方案选择上做出科学的分析,以便于能够更好地为疾病预防提供AMG510溶解度参考,降低疾病发病率。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郊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状况及体质与心血管预后相关因素gold medicine的关系。方法:对44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及常规体检,并统计分析体检数据。结果:研究对象的偏颇体质以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为主。不同年龄段的研究对象在平和质、气虚质及阳虚质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在阴虚质、阳虚质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瘀质在进行体育锻炼的研究对象中所占的比例高。尿白蛋白在平和质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在获悉更多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T-199化学结构。与非湿热质及非血瘀质相比,湿热质及血瘀质的身体质量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尿白蛋白阳性的患者体质更趋于偏颇。以上均P <0.05。结论:郊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偏颇体质以血瘀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为主,影响体质状况的因素有性别和尿白蛋白。
叶酸受体α监测循环肿瘤细胞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效能研究
目的 探讨叶酸受体α(FRα)监测循环肿瘤细胞(CTCs)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能。方法 应用新型配体靶向聚合酶链反应(LT-PCR)分别检测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确诊的149例NSCLC患者、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良性对照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阴性对照组)外周血中叶酸受体α阳性循环肿瘤细胞(FRα+CTCs)的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估其诊断NSCLC的效能。结果 selleckNSCLC组外周血中FRα+CTCs水平为12.31 (9.48,16.52)FU/3 ml,高MRTX1133使用方法于良性对照组的6.23(4.90,8.3Female dromedary0)FU/3 ml和阴性对照组的5.50(4.54,7.82)FU/3 ml(均P<0.01),而后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α+CTCs水平仅与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Rα+CTCs水平最佳截断值为9.370 FU/3 ml时,用于鉴别诊断NSCLC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灵敏度为0.758,特异度为0.917;FRα+CTCs水平最佳截断值为9.495 FU/3ml时,用于鉴别NSCLC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灵敏度为0.752,特异度为0.917。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FRα+CTCs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NSCLC筛查和鉴别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HFRT和CFRT模式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放疗分割模式即大分割放疗(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HFRT)和常规分割放疗(conventional fractionatiooral bioavailabilityn radiotherapy, CFRT)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8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HFRT,n=20)与对照组(CFRT,n=20),比较2组患者放疗前及放疗中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peripheral lymphocyte count,PLC)变化。结果 大分割组和常规分割组患者的基线PLC无统计学差异(1.53±0.54 vs 1.64±0.56;P> 0.05)。2组的PLC在放疗过程中稳定下降,大分割组ALK抑制剂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低于常规分割组(32.5%vs 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大分割组的最低点PLC高于常规分割组(0.91±0.28 vs 0.55±0.Bafilomycin A1核磁22;P <0.001)。大分割组治疗期间的最低PLC与基线阶段的比值明显高于常规分割组(0.64±0.24 vs 0.38±0.21,P <0.05)。结论 与常规分割放疗方案相比,乳腺癌患者接受大分割放疗发生放射诱导淋巴细胞减少的风险更低。
同时性双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同时性双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11年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进行初次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8 987例, 其中明确诊断为同时性双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共23例, 查阅23例患者的电子病历并记录其年龄、临床表现、肿瘤分期、肿瘤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等临床病理资料;23例患者均随访至2021年12月31日或死亡时间, 记录复发及死亡情况。结果 (1)2010—2020年11年间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呈增多趋势。8 987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 子宫颈癌3 474例、子宫内膜癌3 484例、卵巢恶性肿瘤1 329例、输卵管癌171例、子宫肉瘤182例、阴道癌42例、外阴癌192例、滋养细胞肿瘤110例、其他妇科恶性肿瘤3例, 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和卵巢恶性GSK126试剂肿瘤。(2)8 987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 同时性双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23例, 占所有妇科恶性肿瘤的0.26%(23/8 987)。其中, 子宫颈癌合并子宫内膜癌3例, 子宫颈癌合并卵巢恶性肿瘤3例, 子宫内膜癌合并卵巢恶性肿瘤16例, 子宫内膜癌合并输卵管癌1例。(3)23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 根据首诊肿瘤情况, 手术方式包括子宫颈癌根治性手术、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及卵巢上皮性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等, 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及肿瘤分期辅助放、化疗。(4)23例同时性双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为(49.4±9.7)岁(范围:28~66岁);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盆腔肿物;肿瘤分期为早期(Ⅰ~Ⅱ期)16例(70%, 16/23), 晚期(Ⅲ~Ⅳ期)7例(30%, 7/23);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无特异性, 13例(57%, 13/23)患者出现血清癌抗原125(CA125)和癌抗原199(CA199)水平升高。(5)23例患者中, 随访期内未控1例、复发3例, 未控或复发部位均位于盆腹腔;死亡3例。3例死亡患者中, 1例为未控患者, 肿瘤类型为子宫颈腺鳞癌合并卵巢透明细胞腺癌,购买MK-1775 术后辅助放化疗, 总生存时间19个月;2例为复发患者, 肿瘤类型为子宫内膜样癌合并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各1例, 术后均辅助化疗, 分别于术后60、21个月复发, 总生存时间分别为78、28个月。另1例患者于术后43个月复发, 复发后带瘤生存已14个月。其余19例患者均无瘤rickettsial infections生存, 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同时性双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尚无特异性血清学标志物, 常见症状为阴道流血、盆腔肿物;其治疗与单发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相同, 但需要兼顾两种肿瘤的特质,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放、化疗均起到重要辅助作用;同时性双原发性妇科恶性肿瘤的预后与两种恶性肿瘤中分期较晚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