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肌醇多聚磷酸-4-磷酸酶Ⅱ型(inositol polyphosphate 4-phosphatase typeⅡ,INPP4B)的表达对结肠癌预后及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2在线工具分析INPP4B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构建敲减或过表达INPPECOG 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4B质粒,分别转染结肠癌细胞株WiDr细胞和SW480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NPP4B 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中INPP4B、磷酸化的Akt(pAkt)和p27的表达情况。使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采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 INPP4B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P<0.05)。敲减INPP4B后,5-FU处理细胞24 h,发现与WiDr shControl细胞相比,Wi Dr shINPP4B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1),凋亡率显著增高(P<0.001),G_0/G_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01)。过表达INPP4B后,与SW480空载细胞相比,SW480 INPP4B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02),凋亡率显著降低(P=0.002),G_0/G_1期的细胞NSC 119875细胞培养比例显著降低(P=0.001)。5-FU处理结肠癌细胞后,与WiDr shControl细胞相比,WiDr shINPP4B细胞中pAkt (Ser473)的水平显著降低(P=0.003),Methylation抑制剂pAkt(Thr308)的水平显著降低(P<0.001),p27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01);与SW480空载细胞相比,SW480INPP4B细胞中pAkt (Ser473)的水平显著升高(P<0.001),pAkt (Thr308)的水平显著升高(P<0.001),p27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1)。[结论] INPP4B高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并通过激活Akt/p27信号轴降低结肠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Author: admin
预后营养指数对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及列线图的建立研究
目的 研究预后营养指数对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及hepatic oval cell列线图的建立。方法 选取122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1年内生存死亡selleck激酶抑制剂情况分为生存组(n=89)和死亡组(n=33),分析两组患者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TMN分期和是否吸烟)以及患者预后营养指数水平(PNI),创建COX同时构建风险回归分析,绘制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生存风险列线图。结果 两组患者在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TMN分期以及预后营养指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列入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TMN分期以selleck GNE-140及预后营养指数是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独立预测因子,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风险函数模型表达式为:h(t)=h_(0(t))exp(1.472X1+1.665X+1.593X)。该函数模型表现为取值越大,则风险函数h(t)相应较高,患者的预后越差,死亡风险越高。该模型一致性系数为0.701,其标准差为0.012,内部一致性极高。根据列线图可以得出患者评分越高,则预后效果越差。结论 预后营养指数对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意义较大,同时为患者创建列线图有利于预测患者预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黄腐醇诱导胃癌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黄腐醇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焦亡的作用及其可能Bucladesine浓度机制。方法 用DMSO(对照组)和不同浓度黄腐醇10、20和40μmol/L处理SGC-7901细胞,采用细胞集落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加斯德nucleus mechanobiology明E-N端(GSDME-N)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采用ROS清除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5 mmol/L、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抑制剂U0126 10μmol/L或p38抑制剂达马莫德(BIRB)10μmol/L预处理SGC-7901细胞后再加入黄腐醇40μmol/L,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SDME-N蛋白表达,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焦亡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黄腐醇呈浓Proteasome抑制剂度依赖性地抑制SGC-7901细胞集落形成、细胞迁移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ROS水平和GSDME-N蛋白表达(P<0.05);而用NAC、U0126或BIRB预处理后,GSDME-N蛋白表达降低,细胞焦亡数目减少(P<0.05)。结论 黄腐醇可能通过升高ROS水平和作用ERK/p38通路诱导SGC-7901细胞焦亡。
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中医证型分布采用聚类分析,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究采用秩和检验。结果:肺癌患者辨证为肺脾气虚型、热毒瘀结型、气滞血瘀Laboratory Automation Software型、气阴两虚型、痰湿瘀阻型,其中以肺脾气虚型最多见,热毒瘀结型最为少见。研究显示肺癌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C反应蛋白总体分布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KD025核磁> 0.05),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与降钙素原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肺脾气虚型患者的降钙素原值与气滞血瘀型患者(P <0.05)、热毒瘀结型患者(P <0.05)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中,肺癌患者辨证存在差异,可以参考降钙素原来辅助中医辨证分型,从而更好地指导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而C反应蛋白在研究中Belnacasan尚不能用于判断中医证型,需进一步完善研究以获得更严谨的数据。
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他克莫司治疗且完成随访的90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并依据临床疗效分为缓解组(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n=63)与未缓解组(n=27)。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9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8例,部分缓解35例,未缓解27例。两组性别、合并糖尿病、病点击此处理分期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缓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liproxstatin-1.html解组年龄、合并高血压、有血尿占比均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有血尿是他克莫司治疗IMN患者疗效较差的危险因Research Animals & Accessories素(OR>1,P<0.05)。结论 他克莫司治疗IMN效果较好,但仍存在部分患者临床疗效较差的情况,而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有血尿是疗效较差的危险因素,临床应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提高临床疗效。
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607G/T、2个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女性乳腺癌易感性Meta分析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IL-18基因启动子区-137G/C,-607G/T 2个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女性散发性乳腺癌易感性间的关联性。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及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搜索有关IL-18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所有中文或英文期刊文献,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防漏检,各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自建库始至20medical apparatus15年1月1日止。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不同文献间比值比OR值的合并分析,SAS9.4软件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对研究间各研究组组内数据进行纵向分析。结果初检获得相关文献共计91篇,英文74篇,中文17篇。经筛选最终仅有3篇研究符合要求,共涉及6个研究组893人,包括乳腺癌组476例,健康对照组417例,各研究组人群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607位点的基因型CC会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合并后的OR值及95%C1分别为0.75和(0.56,1.00),总体效应量检验Z=1.97(P=0.05);Kruuska卜Wallis检验显示-607位点和-137位点的乳腺癌组组间比较的检验结果和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的检验结果卡方值及P值分剐为x~2=11.809 2,P=0.002 7;x~2=2.589 3,P=0.274 0和x~2==7.293 6,P=0.006 9;x~2=0.005 8,P=0.939 5。结论①-607位点仅基因型CC与乳腺癌易Tofacitinib采购感性相关联,是乳腺癌发生的保护因素,但等位基因与乳腺癌无关。②研究间结selleck产品果的异质性主要来源于乳腺癌组。
榄香烯通过下调NCOA2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究榄香烯对核受体辅激活因子2(NCOA2)表达及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处理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COA2 mRNA和蛋白的相对SAG表达量。再次培养BGC-82Docetaxel生产商3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榄香烯组(0.08 mg·ml~(-1)榄香烯),随后在榄香烯组的基础上再分为阴性对照组(转染pcDNA空载质粒)和榄香烯+NCOA2组(转染pcDNA-NCOA2过表达质粒)。平板克隆实验及MT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集落形成率及增殖活力;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划痕愈合率及侵袭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NCOA2及增殖、侵袭、迁移相关蛋白水平。结果:与榄香烯0 mg·ml~(-1)相比,不同浓度的榄香烯可明显下调NCOA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且0.02~0.08 mg·ml~(-1)范围内,NCOA2表达随着榄香烯浓度的增高而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榄香烯组BGC-823细胞的集落形成率、增殖活力、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量以及NCOA2、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medication management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N-钙黏蛋白(N-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水平显著降低,E-Cadherin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榄香烯+NCOA2组细胞集落形成率、增殖活力、划痕愈合率、侵袭细胞数量以及NCOA2、CyclinD1、PCNA、N-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水平明显升高,E-Cadherin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榄香烯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榄香烯可通过下调NCOA2表达进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
改良Overlap食管-管型胃消化道重建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改良Overlap食管-管型胃(MO-EG)消化道重建在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7例胃上部癌或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行MO-EG消化道重建患者的临床病理R428体内实验剂量资料;男4lung infection例, 女3例;年龄为62(55~72)岁;体质量指数为21.5(18.5~26.0)kg/m2。7例患者中, 胃上部1/3早期癌2例, Siewert Ⅱ型AEG 5例。所有患者行完全腹腔镜根治STM2457核磁性近端胃切除+D1+淋巴结清扫术, 术中采用倒刺线行MO-EG消化道重建。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恢复情况。(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反流症状、内镜下食管反流分级、吻合口并发症及肿瘤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 (1)手术情况: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完全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D1+淋巴结清扫术, 并经腹食管裂孔入路行MO-EG消化道重建, 无中转开腹手术或附加开胸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271±36)min, 消化道重建时间为(44±10)min;术中出血量为(53±26)mL, 食管游离长度为(6.4±0.3)cm。(2)术后恢复情况:7例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21±5)h, 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9±0.9)d, 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5.0±0.7)d, 术后住院时间为(10.1±1.9)d。7例患者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 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2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 经保守治疗后好转。(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7例患者肿瘤长径为(2.5±0.7)cm;上切缘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阴性, 其中AEG食管切缘距肿瘤上缘距离为(1.8±0.6)cm;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6.0±3.6)枚, 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为(3.7±1.1)枚;病理学TNM分期为ⅠB期2例、ⅡA期4例、ⅡB期1例。(4)随访情况: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 随访时间为18(12~36)个月。7例患者中, 4例自述无症状, 2例有反流症状, 1例有进食后哽咽感;均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检查, 未见吻合口功能障碍及吻合口狭窄。6例患者术后1年行胃镜检查, 其中1例为Los Angeles分类B级反流性食管炎, 5例未见明显反流。7例患者无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或死亡。结论 MO-EG消化道重建用于全腹腔镜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安全、可行, 近期疗效满意。
70岁及以上临床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目的:本研究拟在≥70岁临床晚期胃癌患者中探索化疗相关毒性(chemotherapy related toxicities,CRT)相关危险因素并建Microbiology抑制剂立列线图预测CRT的风险。方法:选取2003年7月至2020年8月Hereditary cancer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70岁临床晚期胃癌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与CRT相关的危险因素,随后构建列线AY-22989图模型来预测CRT发生的概率,通过自举重采样技术验证模型,采用校准曲线检验模型的一致性。结果:纳入研究的178例患者中CRT的发生率为41%。其中女性、ECOG≥1分、体质量减轻、化疗前血白蛋白<30 g/L、化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and lymphocyte ratio,NLR)<4和化疗前血小板是CRT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6个潜在危险因素构建了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能力[曲线下面积(AUC)=0.716,95%CI:0.677~0.755]和良好的校准和拟合能力。结论:本研究中构建了一个列线图模型预测≥70岁临床晚期胃癌患者CRT发生的概率。该模型可作为一种无创的、方便的模型早期预测这些患者CRT的发生。
基于CiteSpace的癌症患者心理弹性研究可视化分析
目的 通过文献分析了解国内近10年癌症患者心理弹性研究的现状,探索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知网中检索2010—2019年发表的癌症患者心理弹性相关文献,对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发文内容等进行文献计量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Emricasan相关文献243篇。2010—2019年,癌症患者心理弹性相关文献发文量呈较快增长趋势;发文量2篇以上的机构共33个;被引次数前10位的文献主要发表于《中华护理杂志》《护理学杂志》及《护理研究》等权威或核心期刊上;除去心理弹性和心理韧性2个词条外,排名前5的高频关键词为乳腺癌、影响因素、化Transiliac bone biopsy疗、应对方式、生Tamoxifen活质量;相关高频关键词共形成8个聚类,包括恶性肿瘤、乳腺癌、弹性、相关性研究、亲密关系、心境、人格、肿瘤;突现强度高于1的关键词有肿瘤、癌症患者、护理、韧性、乳腺肿瘤及人格。结论 癌症患者心理弹性研究主要聚焦于乳腺癌患者。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推进,癌症患者心理弹性的干预策略制订和实施、其他类型癌症患者的心理弹性研究是当前癌症患者心理弹性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