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GSDME启动子甲基化通过细胞焦亡调控乳腺癌(breast cancer, BC)细胞化疗敏感性的机制。方法收集经过化疗治疗的54例BC患者组织, 分为化疗耐受组与敏感组。使用多西他赛(docetaxel, DTX)处理BC细胞以建立耐药BC细胞。CCK8检测细胞耐药性。qRT-PCR检测组织与细胞中GSDME的表达。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GSDME启动子甲基化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干预DTX处理的BC细胞中的GSDME的表达水平, qRT-PCR检测细胞中Caspase-1、Caspase-4、IL-1β、IL-18水平,parenteral immunization 评估细胞焦亡程度。结果相对于化疗敏感组, GSDME在化疗耐受组中的表达下调(t=6.54,P0.001)。与MCF-10A细胞相比, MCF-10A/DTX细胞中Caspase-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diabzi-sting-agonist-compound-3.html1(t=9.14,P0.001)、Caspase-4(t=9.35,P0.001)、IL-1β(t=6.13,P=0.004)、IL-18(t=5.49,P=0.005)水平均下降, 但在MCF-10A/DTX细胞中过表达GSDME后以上指标上调。GSDME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导致mRNA表达降低(t=12.56,P0.001)selleckchem CHIR-99021, 在耐受组织中GSDME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mRNA水平呈负相关(r=-0.57,P=0.010)。使用甲基化抑制剂氮胞苷(5-azacytidine)处理MCF-10A/DTX细胞后, Caspase-1、Caspase-4、IL-1β、IL-18水平均显著提高, 且GSDME水平上调。结论 GSDME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导致mRNA表达降低, 抑制BC细胞焦亡, 降低DTX化疗敏感性。
Author: admin
国内单中心1106例心脏粘液瘤的临床分析及手术治疗
目的 总结1 106例心脏粘液瘤临床资料特征及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8年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protamine nanomedicine治疗的1 106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749例(67.7%)、男357例(32.3%)。结果 50~70岁发病率最高,发病部位依次为:左心房987例(89.2%)、右心房99例(9.0%)、左心室10(0.Erastin分子量9%)、右心室8(0.7%)。心功能I~Ⅱ级1 013例、Ⅲ~Ⅳ级93例。合并脑梗死301例、合并周围动脉栓塞57例。肿瘤大小与心脏血流动力学受影响症状密切相关(P<0.01),跟周围血管栓塞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住院死亡2例(0.2%),术后随访306例,随访率27.7%。中位随访时间7(1~18)年,全因死亡1例,23例复发,复发率2.1%。复发病例中,非典型粘液瘤15例(65.2%)、典确认细节型粘液瘤8例(34.8%)。复发病例再次手术跟非复发手术1 083例相比,主动脉阻断时间、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出院时心脏射血分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脏粘液瘤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多见于50~70岁,好发于左心房,肿瘤大小可影响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复发病例中,不典型粘液瘤多见,通过手术治疗仍效果满意。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SLeX和Maspin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 探讨SLeX和Maspin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IDC)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80例BIDC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距癌灶3 cm的癌旁乳腺组织,应用EliVision~(TM) plus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SLeX和Maspin在癌组织及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LeX和Maspin与病人年龄、TNM分期、分化等级、淋巴结宏转移、术后5年内复发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SLeX和MaspSB431542小鼠in阳性率分别为86.3%(69/80)和47.5%(38/80),癌旁乳腺组织分别为20.0%(6/30)和9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LeX和Masp更多in表达与年龄无关(均P>0.05)。在TNM(T3+T4)期、低分化、有淋巴结宏转移和5年内复发转移病人中SLeX高表达,Maspin低表达,呈负相关(r=-0.33)。结论 SLeX和Maspin与BIDC发生发展显著相关,SLeX表达上调或(和)Maspin表Medial prefrontal达下调均预示癌组织分化差、进展快、预后不良。
血清ESM-1、miR-498水平变化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研究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SM-1)、微小RNA-498 (miR-498)水平变化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宝鸡市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4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出院后随访一年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57)和预后较差组(n=37)。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SM-1、miR-498水平;同时分析患者不同临床特征与血清ESM-1、miR-498水平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ESM-1、miR-498对患者预后较差的预测价值。结果 治疗后,预后较差组患者血清ESM-1水平为(38.31±5.54) ng/m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32.75±5.42) ng/mL,miR-498水平为(2.17±0.53) ng/mL,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的(2.88±0.41)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Metal-mediated base pair5);TNM分期>Ⅱ期患者的血清ESM-1水平为(40.99±5.48Blebbistatin试剂) ng/mL,明显高于≤Ⅱ期患者的(31.96±5.47) ng/mL,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ESM-1水平为(39.84±5.42) ng/mL,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0.98±5.56)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Ⅱ期患者的血清miR-498水平为(2.46±0.47) ng/mL,明显低于≤Ⅱ期患者的(2.67±0.41) ng/mL,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miR-498水平为(2.38±0.48) ng/mL,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2.78±0.38)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SM-1和miR-498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SM-1对肺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灵敏Tamoxifen分子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明显优于miR-498,血清ESM-1与miR-498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明显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ESM-1、miR-498水平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紧密相关,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对肺腺癌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风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放射治疗的7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放疗后是否发生放射性肺炎分为放射性肺炎组(20例)与无放射性肺炎组(58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Plant biology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78例放疗患者中,发生放射性肺炎者20例,发生率为25.64%,其中,放射性肺炎2级患者16例(20.51%),3级患者4例(5.13%)。20例放射性肺炎病例的发生时间为放射治疗后2~6个月,中位时间为3.7个月。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年龄、有无其他肺疾病、全肺平均剂量(mean lung dose,MLD)、V5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AZD1152-HQPA采购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OR=1.284~4DS-3201研究购买.536,P <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有无其他肺疾病、MLD以及V5相关。
多学科诊疗模式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的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42例的Ⅲ期NSCLC患者,其中MDT组24例,非MDT组18例,对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讨Ⅲ期NSCLC患者是否在多学科诊疗模式下获益。结果 MDT组与非MDT组患者PFS分别(24.71±1.72)个月和(17.44±2.36)个月,OS分别为Neuroscience Equipment(28.75±1.60个月和(24.selleck Galunisertib00±1.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淋巴结(N)分期进行生存分析,N≥2时MDT组与非MDT组PFS分别为(25.00±2.39)个月和14.08±2.89个月,OS分别为(28.53±2.13)个月和(22.67±2.02)个月,两组患者的PFS和OS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2时MDT组与非MDT组的PFS分别为(24.00±1.36个月和24.17±2.52个月,OS分别为(29.29±2.03)个月和(26.67±1.20)个月,两组的PFS与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T)分期进行生存分析,T≥2时MDT组与非MDT组PFS分别为(23.84±2.01个月和(19.46±2.90个月,OS分别为(27.58±1.88)个月(24.84±1.64)个月,两组患者的PFS和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MDT组与非MDT组PFS分别为(28.00±3.03)和(12.2±3.09)个月,OS分别为(33.20±1.96个月和(21.80±3.07)个月,两Captisol组PFS和OS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多学科诊疗模式较常规模式治疗能显著延长Ⅲ期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时间,尤其是N≥2的Ⅲ期NSCLC,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晚期肺癌病人癌性疼痛管理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病人癌性疼痛(CP)管理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Biologie moléculaire—2021年7月就诊于医院的98例晚期肺癌病人临床资料,分析晚期肺癌病人CP管理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selleckchem RP56976:晚期肺癌病人癌性疼痛控制障碍问卷(BQ)评分为(3.22±0.2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接受过疼痛管理相关培训、疾病不确定感高、慢性疼痛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与晚期肺癌病人CP管理障碍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4 000元、文化程度低、自费付费方式、未接受过疼痛管理相关培训、疾病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不确定感高、慢性疼痛自我效能低、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晚期肺癌病人CP管理障碍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晚期肺癌病人CP管理障碍处于较高水平,其与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接受过疼痛管理相关培训、疾病不确定感、慢性疼痛自我效能、应对方式有关。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85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动态增强扫描及多模式图像后处理,对影像学特征予以观察,评估结肠癌分期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MFerrostatin-1体外SCT术前诊断结肠癌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85例患者中,病变位于升结肠31例,降结肠28例,盲肠16例,横结肠10例;病变形态主要包括溃疡型53例、肿块型22例、浸润型10例;SB203580生产商MSCT术前诊断≤T_2期、T_3期、T_4期、N_0期、N_1期、N_2期准确率分别为97.65%、86.73%、91.13%、89system medicine.41%、75.00%、79.45%,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性高(Kappa=0.619、0.714)。结论:MSCT动态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可帮助结肠癌术前病理分期,准确率高,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应用胶质母细胞瘤类器官探究放化疗及缺氧诱导因子2α抑制剂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目的构建胶质母细胞瘤(GBM)类器官模型, 使用该模型探讨放化疗、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抑制剂对GBM的抑制作用。方法脑胶质瘤及非脑胶质瘤患者的脑Laboratory Centrifuges组织标本均来源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肿瘤细胞来源于GBM患者的脑组织标本和U-251细胞株。构建GBM类器官、GBM神经球体模型。细胞培养30 d, 观察GBM类器官及GBM神经球体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脑胶质瘤标本及非胶质瘤脑组织标本、贴壁培养的GBM细胞、GBM类器官中HIF-2α的表达。细胞培养第30天, 将GBM类器官分为未放疗组和放疗组, 每组又分为二甲基亚砜(DMSO)组、替莫唑胺(TMZ)组及HIF-2α抑制剂组;放疗组给予6 Gy的X射线照射, 继续培养30 d, 观察各组细胞的传代率和HIF-2α的表达。结果细胞培养30 d, GBM类器官的直径约为2 mm, 外缘细胞密集, 中央排列松散;而GBM神经球体直径约为200 μm, 中心与边缘细胞分布均匀。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 GBM类器官外缘的SOX2、CD133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此网站R)PF-07321332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中心部位。GBM神经球体SOX2表达阳性, 整个球体表达无分布差异;CD133和EGFR的表达均为阴性。非肿瘤脑组织不表达HIF-2α;高级别胶质瘤HIF-2α的表达强于低级别胶质瘤。GBM类器官中HIF-2α的表达主要分布在坏死细胞附近;贴壁培养的GBM细胞中, HIF-2α的表达分布较均匀。放疗组及未放疗组中, HIF-2α抑制剂组、TMZ组的细胞传代效率均比DMSO组降低(均P0.05);与未放疗组中的DMSO组、TMZ组比较, 放疗组中的DMSO组、TMZ组的细胞传代效率均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而HIF-2α抑制剂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未放疗组和放疗组中, 除HIF-2α抑制剂组HIF-2α的表达降低外, DMSO组、TMZ组HIF-2α的表达均未降低。结论与GBM神经球体模型比较, GBM类器官肿瘤异质性更接近于肿瘤组织;HIF-2α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放化疗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不是通过抑制HIF-2α起作用的。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中不同靶区勾画模式对疗效及毒性反应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D-SCLC)同步放化疗中原发灶大体靶区(GTVLY294002_(primary))扩大与不扩大临床靶social medicine区(CTV) 2种靶区勾画模式对疗效及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放射肿瘤科收治的89例接受同步放化疗的LD-SCLC病例资料,其中,45例接受了GTV_(primary)外扩的治疗方案(A组),44例接受了GTV_(primary)不外扩的治疗方案(B组)。比较分析2组治疗的有效率、毒性反应发生率及远期生存等指标。结果 8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MC3 MW间21.3个月(3.2~60.8个月)。A组与B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9.1%和76.7%(P=0.795),总体局部进展率为37.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3.2和12.1个月(P=0.648),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1.5和20.3个月(P=0.667),包括一线治疗进展模式在内,2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3度及以上放射性肺炎A组为16.3%,B组为4.5%,A组有增高的趋势(P=0.078)。结论 同步放化疗过程中,原发灶肿瘤靶区GTV_(primary)不外扩CTV并不影响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且能降低放化疗过程中的3度及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