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至2019年河北省心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调查

目的 评估河北省社区人群中既往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并明确其与个体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方法 本文利用2014至2019年河北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简称“高危筛查项目”)所采集的数据,选取河北省11个县/区126 331名年龄35~75岁的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患者自报缺血性心脏病或缺血性脑卒中患病情况以及药物使用情况。使用多变量混合效应模型以社区水平为随机截距,评估个体特征与二级预防用药治疗的相关性。结果 在126 331名调查对象中,3.6%(4 496)报告患有缺血性心脏病和(或)缺血性脑卒史,在这些患selleckchem Crizotinib者中,报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的比例为26.3%(使用抗血小板药物21.6%,使用他汀类药物15.8%,两种药物均使用11.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农村地区selleckchem Fer-1、既往诊断心血管疾病>7年的调查对象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的可能性更低,教育程度越高、患有高血压的调查对象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的可能性更高。结论 河北省目前使用二级预防药物不太理想,且不同亚组人群中差异较大PCR Thermocyclers。本研究明确了可推广的靶点人群,便于量身定制有针对性的心血管病二级预防干预措施。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治疗引起心脏毒性的价值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治疗引起心脏毒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行蒽环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根据不同给药时间点和药物总剂量分组:A组(给药前,药物总剂量0)、B组(给药中,药物总剂量180 mg/m~2)、C组(给药后,药物总剂量360 mg/m~2),另选同期体检健康女性50例为对照组;各组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和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查,比较各组左室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球形指数(SPI)、左室收缩末期质量(ESmass)、左室舒张末期质量(EDmass)、心输出量(CO)、RAD001研究购买左室扭转角度峰值(LVselleck HPLCtw)、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面积应变(GAS)、心肌综合指数(MCI)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评估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治疗引起心脏毒性的效能。结果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各组LPVWd、IVSd、LVIDd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检查结果显示,各组LVEF、LVtw、GCS、GRS、GLS、G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AS、M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LVEF、LVtw、GLS、GAS及MCI均低于A、B组和对照组(均P<0.05),GRS低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LVtw、GLS、GAS及MCI均低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SPI、ESmass、EDmass、C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LVEF、LVtw、GCS、GRS、GLS、GAS、MCI评估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治疗引起心脏毒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0.874、0.625、0.583、0.830、0.916和0.949。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准确评估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治疗引起的心脏毒性,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7~2021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情况分析

目的 对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患者年龄、疾病种类、用药情况等进行分析总结,更好的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biological marker心为慢病患者提供药品供应,科学规范的管理社区慢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方法 提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患者的存档信息,根据2017~2021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留档信息及财会报表,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增长情况、药品销售金额。结果 目前长期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慢病治疗的患者12000例。所有患者均享有长春市慢病补助待遇,其中男6790例(56.58%),女5210例(43.42%),年龄最小25岁,最大95岁。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158LY294002溶解度0例(13.17%)。其中41~50岁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428例(27.76%)。患者主要疾病类型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梗死等5种,其中糖尿病患者最多,占比45.86%,远远高于其他慢病患者;其次是高血压患者,占比25.94%。2017年底慢更多病患者6183例,到2021年底慢病患者达12341例,较2017年底增长99.59%。2017年底药品销售额为18, 882, 743.06元,到2021年底药品销售额达72,224, 905.96元,增长了282.49%。结论 随着国家医疗改革的深入,药品零加成的实施,很多优惠政策倾向于基层医疗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得越来越多的慢病患者受益,从而更倾向于选择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

基于CT图像影像组学模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预测的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模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甲状腺结节患者185例患者的胸部CT纵膈窗影像资料,共186枚结节,良性结节104枚,恶性结节82枚。将显示病灶的薄层CT图像以DICOM格式上传至达尔文医准科研平台,在病灶的中心层面及其上下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通过最小、最大值归一化预处理,对每一维度特征的线性进行拉伸。然后采用Lasso G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模型选择,对特征的重要性进行评估。最后以筛选出的特征维度为特征参数构建LassMLN4924化学结构o Glogistic回归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分析模型的诊断效能,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结果 经过特征筛选,8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模型。训练组中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可信区间:0.73-0.9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7%、 82.0%,诊断准确率75%;测试组中AUC为0.81(95%可信区间:0.6-0.99Fracture fixation intramedullary),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 84.6Fulvestrant浓度%,诊断准确率76.13%。结论 基于胸部CT纵膈窗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预测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基于云随访管理平台的居家自我管理模式在直肠癌taTME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基于云随访管理平台的居家自我管理模式在直肠癌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南充市中心医院胃肠疝外科行taTME的93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selleck抑制剂为对照组(n=48,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45,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云随访管理平台的居家自我管理)。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肛门功能【低JQ1半抑制浓度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量表】及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问卷(EORTC QLQ-C30)】。结果 干预前,两组ESCA评分(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各维度评分及总分)、LARS的严重程度及EORTC QLQ-C30评分(功能维度、症状维度、单项测量项目、总体健康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ESCA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LARS的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观察组EORTC QLQ-C30的功能维度评分,症状维度评分,总体健康水平评分及单项测量项目的便秘、腹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的单项测量项目的呼吸困难评分、食欲下降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经济困难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云随访管理Bioactive ingredients平台的居家自我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直肠癌taTME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

PRRX1在胃癌细胞增殖与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与TGF-β/Smad2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在恶性肿瘤进展与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配对相关同源框1(PRRX1)是促进EMT的重要转录因子。笔者前期研究表明,PRRX1在胃癌中表达增加,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进一步探讨PRRX1促胃癌细胞增殖、转移与EMT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关系,Medical error为胃癌复发转移的防治提供研究思路。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SGC7901、MNK45中PRRX1表达。将MNK45细胞分别转染PRRX1过表达慢病毒(PRRX1过表达组)及空载慢病毒(阴性对照组),以无处理的MNK45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RRX1、TGF-β1、Smad2及EMT标志物的表达,以及TGF-β/Smad2通路阻断剂SB-431542干预后以上蛋白表达的变化。将8DNA Damage/DNA Repair抑制剂只裸鼠皮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皮下接种转染PRRX1过表达慢病毒的MNK45细胞(PRRX1过表达组)与转染空载慢病毒MNK45细胞(阴性对照组),比较两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PRRX1在胃癌SGC7901与MNK45细胞中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且在SGC7901细胞中高于MNK45(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RRX1过表达组MNK45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RRX1、TGF-β1、Smad2、间质标志物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阴性对照组MNK45细胞无以上变化(均P>0.05)。用SB-431542处理后,PRRX1过表达组MNK45细胞的PRRX1和TGF-β1表达未受影响(均P>0.05),但Smad2和vimentin表达的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升高与E-cadherin表达的降低被明显抑制(均P<0.05)。PRRX1过表达组裸鼠移植瘤的体积生长速度与瘤体质量均明显大于阴性对照组(均P<0.05)。结论:PRRX1过表达能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机制可能与其诱导TGF-β/Smad2通路活化促进EMT有关。对过表达PRRX1及TGF-β/Smad2 通路的干预可能是胃癌复发转移防治的新途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生脉散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生脉散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利用TCMSP、BATMAN-TCM、S wissTargetPrediction和Pubchem等数据库,结合文献检索筛选生脉散中所含有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名称进行统一规范并找到靶点对应的基因;通过OMIM、Genecards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糖尿病疾病相关靶点。采用韦恩图得到生脉散和糖尿病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再应用Cytoscape3.7.2软件建立“生脉散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得到生脉KPT-330散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的核心靶点,并对其进行拓扑学数据分析;再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Tools1.5.6、Autodock vina 1.1.2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验证。筛选出生脉散48个有效成分和352个预测靶点,糖尿病靶点1 269个,韦恩图得到生脉散和糖尿病交集靶点97个,关键靶点4个,潜在作用通路3条。生脉散中治疗糖尿病的核心活性成分为豆甾醇、β-谷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F-2341066.html甾醇、尿苷和山柰酚,关键靶点是AKT1、TNF、CASP3和PTGS2。生脉散治疗糖尿病的生物学通路主要作用于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生脉散中的核心成分豆甾醇、β-谷甾Toxicogenic fungal populations醇、尿苷和山柰酚等与主要靶点(AKT1、JUN、TNF和CASP3)的结合活性较强。生脉散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治疗糖尿病,系统性印证了生脉散治疗糖尿病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探究生脉散治疗糖尿病的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Dragon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评价Dragon评分对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于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82例接受尿Belnacasan纯度激酶Effets biologiques1 000 000单位静脉溶栓的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例入组的患者进行Dragon评分,溶栓后随访其1个月后的改良Rankin评分(mRS),以mRS评分高低为预后评定指标,定义mRS<3分为良好预后,mRS>4分为不良结局,评价Dragon评分与溶栓预后的关系。结果 82例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的患者1个月后获得良好结局(mRS<3分)57例(69.51%),不良结局(m RSCH772984S>4分)13例(15.8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溶栓1个月后预后mRS评分和Dragon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1个月后良好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95%CI:0.778~0.954),当Dragon评分<3时预测最佳,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0%、82.5%,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5.5%、88.7%;预测1个月后不良预后的AUC为0.980(95%CI:0.952~1.008),当Dragon评分>4分时预测最佳,敏感度为92.3%,特异度为94.2%,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98.5%。结论 Dragon评分对于预测AIS静脉溶栓后预后有较高的准确性,Dragon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血友病关节软骨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本文就血友病关节软骨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进一步理解血友病软骨损伤发生发展的独特机制,旨在为修复软骨新的治疗手段提供新思路。遴选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Google ScImmune-to-brain communicationholar等英文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网等中文数据库,英文检索关键词为“hemophilic、Joint bleeding、cartilage、Pathogenesis、cytokine、immunocyte、iron、synovitis、blood、plasmin、signaling pathway”,中文检索关键词为“血友病、关节出血、软骨、发病机制、细胞因子、免疫细胞、铁、滑膜炎、血液、纤溶酶、信号通路”,根据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检索自1981年1Lapatinib分子量月至2022年3月血友病关节软骨病理生理学相关度较高的文献,排除内容陈旧或重复性文献,最终纳入相关文献60篇多种细胞因子、免疫细胞、铁离子沉积、慢性滑膜炎、血液、纤溶酶、信号通路等均会导致软骨细胞凋亡,从而导致血友病软骨损伤,其中铁离子沉积是造成血友病软骨损伤的关键;各个影响因素在发病之间相互联系,复GSK126生产商杂交错,如何调控各个影响因素对关节软骨的损害,有望成为修复软骨的重要方法。

国家医保谈判药品新型GLP-1RA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数字化遴选评价

目的 积极推进国家医保谈判药品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peptide-1receptoragonist,GLP-1RA)周制剂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临床准入工作。方法 通过量化评价体系优化、证据收集、综合分析决策3步,对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进行有效性、药学特性、安全性、经济性、其他属性五大项内容进行数VX-661半抑制浓度字化Sediment ecotoxicology评价。结果 经评价后可知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通过结构优化使半衰期延长至7 d,为GLP-1RA周制剂中最长。与人GLP-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GLP-1RA周制剂中同源性最高,过敏反应发生率最低。因其独特的心血管获益被《2022美国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和《202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等多部指南推荐用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并可作为初始治疗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评价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有效性得分25分,药学特性得分17.4分,安全性得分7.6分,经济性得分17分,其他属性得分11.3分,总分78.3分,遴选推荐级别为“推荐”。结论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前3项核心属性良好,经医保谈判后,价格处于GLP-1RA周制剂中游水平,大大提高该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可及性,数字化遴选评价为该药的调入提供决策支selleck激酶抑制剂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