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CE-MRI影像组学和常规MRI特征的列线图预测乳腺癌淋巴血管侵犯

目的:研究基于动脉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影像组学和常规MRI特征的列线图用于术前预测浸润性乳腺癌(IBC)患者的淋巴血管侵犯(LVI)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LY294002抑制剂7月至2021年5月间,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00例IBC患者,并按照noninvasive programmed stimulation8: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238)和验证组(n=62)。对所有患者第二期DCE-MRI图像中的病灶区进行手动分割,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方差阈值、select k best、LASSO回归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筛选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常规MRI特征建立常规此网站特征模型,并结合影像组学和常规MRI特征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使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共提取到1 409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筛选得到15个影像组学特征与乳腺癌LVI状态相关,参与计算rad-score值。所有常规MRI特征中,最大直径(OR=1.743,P<0.001)和毛刺征(OR=6.304,P<0.001)是预测LVI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训练组及验证组中,影像组学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1和0.811;常规特征模型的AUC分别为0.779和0.770;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分别可提高到0.889(95%CI=0.844~0.934)和0.856(95%CI=0.759~0.952)。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预测值和实际值吻合较好,决策曲线显示列线图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DCE-MRI影像组学和常规MRI特征构建的列线图用于术前预测IBC患者LVI状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寒痉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经验方寒痉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IDN-6556配制 Analysis Platform,TCMSP)、BATMAN-TCM、TCMID数据库,查询寒痉汤中9味中药的所有化学成分;通过Swiss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活性化合物的靶点;以“hypertension”为关键词在DisGeNET,GeneCards,OMIM,PharmGkb,TTD数据库搜集疾病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利用R语言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中药-有效成分-潜在靶点-通路”网络展示图;利用Auselleckchem Entinostat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获得寒痉汤Genetic research活性成分70个,作用靶点840个;高血压病相关基因792个,寒痉汤与高血压病共有靶点187个。构建PPI网络,拓扑分析后获得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录因子AP-1(Transcription Factor AP-1,JU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前列腺素氧化环化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肉瘤基因(Sarcoma,SRC)、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8等关键靶点。GO分析显示,寒痉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涉及循环系统中的血管过程、血管直径调节、第二信使介导的信号传递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以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衰老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蛋白激酶G(Protein Kinase G,PKG)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信号通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催乳激素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为主。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结合能均小于-5.0kJ/mol,提示寒痉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活性成分与预测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寒痉汤可能通过作用于STAT3、MMP9、IL6、JUN等关键靶点,对炎症反应、氧化应激以及其他疾病相关的信号通路进行调节,以实现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

心脏超声检测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其发病后靶器官会发生损害,由此其血管功能和动脉管壁也会因此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构异常变化。其主要表现为动脉弹性下降或动脉内中膜增厚,对此本文拟用多普勒超声来获取老年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动脉弹性指标,探究其对早期诊断患者的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北京市通州区潞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0年3月—2021年4月到院进行诊治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单纯高血压患者组(6selleck合成0例,a组)、单纯糖尿病患者组(60例,b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组(60例,c组),并设立6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收集所有患者的超声图像和检查结果数据,以此评价不同疾病患者的动脉功Epigenetics抑制剂能。结果:a、b、c组患者较对照组健康人群而言其Tt’、Tf’时间均显示缩短,且所有患者的主动脉前臂扩展幅度D减小,cIMt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Tt'、Tf'、主动脉前臂扩展幅度D缩短、减少程度均要于a、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rowth mediaP <0.05);a、b、c三组患者的收缩压、血糖、舒张压、脉压与其主动脉机械波、血流传导时间Tt'、Tf'、腹主动脉前臂扩展幅度D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检测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动脉壁僵硬度变化,且根据其指标的变化可用于鉴别单纯糖尿病、单纯高血压与合并患有两种疾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血清糖类抗原125、胸苷激酶-1、半乳激素-9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获悉更多原125(CA125)、胸苷激酶-1(TK1)、半乳激素-9(Gal-9)水平与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1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EC患者114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女性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A125、TK1、Gal-9水平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EC患者血清CA125、TK1、Gal-9水平。EC患者随访3年并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血清CA125、TK1、Gal-9水平患者预后情况,并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CA125、TK1、Gal-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分期Ⅲ期、组织分化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有淋巴microbiota assessment结转移EC患者血清CA125、TK1Lorlatinib溶解度、Gal-9水平显著高于病理分期Ⅰ ~ Ⅱ期、组织分化中高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随访3年,失访8人,CA125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50.00%)显著低于CA125低表达组(89.29%);TK1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48.15%)显著低于TK1低表达组(94.23%);Gal-9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46.67%)显著低于Gal-9低表达组(88.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A125高表达、TK1高表达、Gal-9高表达,病理分期Ⅲ期、肌层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是EC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EC患者血清CA125、TK1、Gal-9异常升高,其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血清CA125、TK1、Gal-9高水平者预后较差。

神经导航下血肿穿刺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神经导航下血肿穿刺引流术与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外科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4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84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导航精准定位穿刺引Panobinostat抑制剂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入院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量表(GCS)评分、肌力分级、并发症情况、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住院时间和费用。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8例;2组GCS评分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仍存活患者60例,对照组仍存活患者68例;观察组ADL良好率高于对照组,mR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IDN-6556核磁异均有统Initial gut microbiota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适应证范围内,神经导航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疗效更佳,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低,可作为脑出血患者的优先选择。

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ACE、IGF-1、AngⅡ、NO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分析高血压采取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管生成素-Ⅱ(AngⅡ)、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102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氯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指标(ACE、IGF-1、AngⅡ、NO)、中医征候积分、舒张压和收缩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NO水平高于对照组, AngⅡ、IGF-1、AC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4.58±0.83)分低于对照组的(7.77±1.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16%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MN 673,观察组的TG(1.02±0.16)mmol/L、TC(2.79±1.06)mmol/L低于对照组的(2.01±EUS-FNB EUS-guided fine-needle biopsy0.46)、(3.29±1.38)mmol/L, HDL-C(1.SB43154292±0.43)mmol/L高于对照组的(1.42±0.29)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经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后可有效改善血清指标,提升疗效,值得应用。

当归甙调控FOXO1干预高血压模型大鼠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背景:当归甙可调控细胞氧化应激水平,但其在高血压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当归甙是否通过调控叉头框转录因子O1(Forkhead box O1,FOXO1)表达调控高血压诱导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方法:(1)体内使用肾主动脉缩窄法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高血压组;高血压+25 mg/kg当归甙组;高血压+50 mg/kg当归甙组。采用TUNEL染色检测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情况。(2)体外利用50μmol/L H_2O_2刺激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H_2O_2组;H_2O_2+当归甙组(10,2selleck抑制剂0,40μmol/L当归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Methazolastone.html甙);H_2O_2+Vector(阴性对照载体)组;H_2O_2+pcDNA-FOXO1组;H_2O_2+当归甙(40μmol/L)+Scramble(阴性对照载体)组;H_2O_2+当归甙(40μmol/L)+si-FOXO1组。采用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采用ELISA检测血清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紧张素Ⅱ、丙二醛和一氧化氮水平,以及胸主动脉组织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E-选择素水平;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胸主动脉组织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FOXO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在体内,与假手术组比较,高血压模型大鼠血压和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升高(P <0.05),FOXO1 mMicroscopes and Cell Imaging Systems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 <0.05),血管紧张素Ⅱ、丙二醛、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E-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P <0.05),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降低(P<0.05)。当归甙以剂量依赖方式改善高血压大鼠血管功能障碍。(2)在体外,与对照组比较,H_2O_2组细胞增殖、FOXO1表达水平、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降低(P <0.05),细胞凋亡及丙二醛、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E-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P <0.05)。当归甙或FOXO1过表达可改善H_2O_2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FOXO1干扰可逆转当归甙的作用。(3)结论:当归甙通过促进FOXO1表达改善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无锡市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分布情况及与慢性病患病关联分析

目的 分析无锡市社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分布情况以及与常见慢性病患病的关联。方法 采样分层两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在江苏省无锡市开展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对34 865例调查对象分析当前不吸烟、非过量饮酒、健康饮食习惯、积极体力活动、健康体重和健康体脂6个健康生活方式分布情况及其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的关联。结果 无锡市社区居民平均保持3.1±1.2个健康生活方式,大部分人群保持2、3、4个健康生活方式,比例分别为23.8%、28.7%、24.6%。随着健康生活方式个数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的比值比(odds ratio,OR)逐渐降低(P_(线性趋势)均<0.001)。和≤1个健康生活方式相比,保持≥5个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对象患高血Panobinostat化学结构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Onon-infectious uveitisR值(95%CI)依次为:0.23(0.20~0.26)、0.49(0.40~0.61)、0.38(0.33~0.45)。健康生活方式个数与慢性病患病OR值的负向关联在低年龄组中更为明显:和≤1个健康生活方式相比,≥5个健康生活方式与高血压的OR值(95%CI)依次为:<45岁0.获悉更多19(0.14~0.24)、45~59岁0.23(0.19~0.28)、≥60岁0.29(0.23~0.36),在糖尿病和血脂异常中也发现了类似的趋势。结论 无锡市社区居民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个数越多,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病比例越低,这种负向关联在低年龄组中更为明显,提示慢性病防控应尽早在低年龄组中开展多个健康生活方式组合式干预。

影响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术后血压和血钾结局的术前因素

目的 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手术治疗后血压、血钾的缓解率,探讨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可能的术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1月1日-2020年8月30日期间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PA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血压缓解情况分为血压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及不缓解组;根据血钾缓解情况分为血钾缓解组及不缓解组。结果 (1)所有患者均患有高血压,其血压完全缓解率为56.25%(63/112),部分缓解率为39.29%(44/112),不缓解率为4.46%(5/112)。81.25%(91/112)患者有低钾血症,术后血钾缓解率为92.31%(84/91),不缓解率为7.69%(7/91)。(2)按血压缓解情况分组,与血压部分缓解组及不缓解组相比,完全缓解组更年轻、肌酐更低、肾小球滤过Alisertib说明书率(eGFR)更高、病程更短、体质量指数(BMI)更低(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低钾病史、eGFR是血压完全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OR=low- and medium-energy ion scattering0.276, 95%CI:0.082~0.925,P=0.037;OR=1.VX-661研究购买025, 95%CI:1.008~1.042,P=0.005)。(3)与血钾不缓解组相比,缓解组单侧病变所占比例更高(92.86%vs. 42.86%,P<0.05),且是血钾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OR=17.333,95%CI:3.129~96.010,P=0.001)。结论 术前低钾病史、eGFR是血压完全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单侧病变比例是血钾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

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风险与孕前体质指数和孕期体质量增加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风险与孕前体质指数(BMI)和孕期体质量增加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0月间在义乌市中心医院试产的足月、头先露、单胎孕妇1 727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观察组(阴道分娩过程中行紧急剖宫产术)123例和对照组(阴道分娩)1 604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将孕前BMI分为低体质量组(301例)、正常体质量组(1 260例)及超重/肥胖组(166例)。根据美国医学研究院推荐标准(2009年)将妊娠期体质量增加水平分为体质量增加不足组(289例)、体质量合理增加组(745例)及体质量增加过多组(693例)。分析不同孕前BMI及妊娠期体质量增加水平孕妇的阴道分娩过程NSC 119875中紧急剖宫产风险。结果 分娩时年龄、文化程度、孕前体质量、孕前BMI此网站、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孕前BMI超重/肥胖比例及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过多比例在两组孕妇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大于胎龄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率分别为:孕前低体质量组4.00%(12/300)、正常体质量组7.07%(89/1 259)、超重/肥胖组13.09%(22/168),3组间紧急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前BMI增加,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率明显提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体质量组相比,超重/肥胖组紧急剖宫产风险增高,低体质量组紧急剖宫产风险降低。孕妇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率分别为:体质量增加不足组4.17%(12/288)、体质量合理增加组6.85%(51/744)、体质量增加过多组8.06%(60/744),3组间紧急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妊娠期体质量增加量的增加,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率明显提升。B组间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体质量合理增加组bronchial biopsies相比,体质量增加过多组紧急剖宫产风险增高,体质量增加不足组紧急剖宫产风险降低;校正后差异仍然存在。结论 孕前BMI与妊娠期体质量增加水平均与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发生风险明显相关。孕前超重/肥胖可明显提升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发生风险;美国医学研究院推荐的妊娠期体质量增加标准适用于中国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