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迁移诱导蛋白7和细丝蛋白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迁移诱导蛋白7(MIG-7)、细丝蛋白A(FL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899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结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MMP-9、MMPBiomass organic matter-2、MIG-7、FLN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织中MMP-2、MMP-9、MIG-7表达水平分别为(481±69)ng/ml、(262±85)ng/ml、(156±23)ng/ml,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分别为(136±33)ng/ml、(191±21)ng/ml、(98±1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591、120.224、59.896,均P0.01);结肠癌组织中FLNa表达水平为(19.5±3.2)ng/ml,低于癌旁正常组织[(65.4± 8.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902,P0.05)。结肠癌组织中selleck合成MMP-9、MMP-2、MIG-7、FLNa表达水平与肿瘤长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P-9高表达、MMP-2高表达、MIGselleck NMR-7高表达及FLNa低表达均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MP-9、MMP-2、MIG-7低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55个月(95%CI 25~78个月)、56个月(95%CI 26~79个月)、54个月(95%CI 25~78个月),均长于高表达患者;而FLNa高表达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58个月(95%CI 27~80个月),长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9、MMP-2、MIG-7、FLNa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MP-9、MMP-2、MIG-7高表达和FLNa低表达均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可作为临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疏肝健脾益肾汤联合化疗对晚期肝郁脾虚型乳腺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 探讨疏肝健脾益肾汤联合化疗对晚期肝郁脾虚型乳腺癌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Management of immune-related hepatitis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6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晚期肝郁脾虚型乳腺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62例、对照组 58例。对照组采用 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疏肝健脾益肾汤,两Ipatasertib小鼠组均治疗18周。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临床疗效、实体瘤临床疗效、血清炎性因子、肿瘤标志物、毒副反应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8.43±1.35)显著低于对照组(12.52±2.45)(P<0.05),有效率(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60.34%)(P<0.05),缓解率(58.06%)明显高于对照组(39.66%)(P<0.05);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8.32±4.34)μg·L~(-1)vs.(35.45±5.12)μg·L~(-1)、(76.45±9.21)pg·L~(-1)vs.(82.35±9.54)pg·L~(-1)、(5.45±0.78)mg·L~(-1)vs.(7.12±1.24)mg·L~(-1)](P<0.05);观察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CA15-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45±1.12)ng·mL~(-1)vs.(10.24±1.4)ng·mL~(-1)、(22.32±4.12)U·mL~(-1)vs.(28.65±5.20)U·mL~(-1)、(18.45±3.65)U·mL~(-1)vs.(24.74±4.32)U·mL~(-1)](P<0.05);观察组Ⅲ-Ⅳ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15.52%、9.68%、11.2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1.03%、24.14%、53.45%)(P<0.05)。结论 疏肝健脾益肾汤联合化疗有助于提高晚期肝郁脾虚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毒副反应,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购买Bucladesine等因素有关。

利拉鲁肽联合氯沙坦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IGF-1、NF-κB、MCP-1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联合氯沙坦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核因子-κB(NF-κB)、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氯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氯沙坦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的糖代谢指标、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IGF-1、NF-κB、MCP-1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标及肾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流速、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_(min))、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_(max))高于对照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V_(max)/V_(min)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GF-1GSK126半抑制浓度、NF-κB、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Innate immune<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高于对照CL 318952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红细胞(RBC)水平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拉鲁肽联合氯沙坦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糖代谢指标控制效果,调节肾脏血流动力学及IGF-1、NF-κB、MCP-1水平,值得推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重症急性胰腺大鼠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究selleckchem Decitabin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SDNucleic Acid Modification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VEGF组和VEGF抗体组。于大鼠上腹部正中切口,长度约2 cm,寻找胰胆管并以动脉夹夹闭其近端和远端,40 mg/mL牛磺胆酸钠(1 mL/kg)经胰胆管逆行注射建立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造模成功后,VEGF组和VEGF抗体组在分别经阴茎背iv VEGF(10μg/kg)和VEGF抗体(10μg/kg),假手术组、模型组仅注射PBS溶液。记录24 h内每组小鼠的死亡率,剖杀动物时分别取1 cm~3相同部位肝、肺、小肠和胰腺组织,测定各组织含水量(干湿比)。取大鼠门静脉血4 mL,静置,离心2 min收集血清,应用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VEGF、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胰蛋白酶水平。电镜下观察肺、胰腺组织微循环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与模型组和VEGF抗体组相比,VEGF组死亡率显著降低,肝、肺、小肠和胰腺组织的干湿比显著下降(P<0.05)。VEGF组VEGF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VEGF抗体组,NO和ET水平较模型组和VEGF抗体组明显降低(P<0.Caspase抑制剂05)。透射电镜下,模型组和VEGF抗体组透射电镜可见到典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线粒体肿胀、细胞水肿、毛细血管充血、血栓形成、微循环血管内皮完整性破坏或消失及血管外出血、水肿等病理改变,VEGF组上述变化明显减轻。结论 VEGF能够有效改善和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微循环功能失调。

基于特征融合与注意力机制的脑肿瘤分割算法

脑肿瘤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准确分割对制定手术方案和MG132放疗计划具有重要意义。UNet作为脑肿瘤分割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网络,取得了良好表现,但存在跳跃连接中语义差距较大、MRI图像中跨通道信息利用不足的问题。为对脑肿瘤各区域进行准确分割,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融合与注意力机制的改进UNet模型,即FFCA-UNet(Feature Fusion Coordinate Attention UNet):在跳跃连接中设计特征融合(Feature Fusion, FF)模块来替代UNet中的直接拼接操作,以有效融合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Single Cell Sequencing减小语义差距并调整感受野,增强网络对肿瘤特征的学习能力;在编码器中引入改进后的三维坐标注意力(Coordinate Attention, CA)机制,沿MRI图像的三个方向捕获跨通道信息,增强网络对脑肿瘤边界信息的感知能力,获得肿瘤子区域更精确的位置;此外为快速获得肿瘤的相对位置、减少网络学习冗余,增加掩码图像与MRI图像一起作为网络输入。在MSD(Medical Segmentation Decathlon)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FFCA-UNet在增强ABT-199生产商肿瘤区域、非增强肿瘤区域和水肿区域的Dice系数分别是80.34、62.86和79.93,平均Dice是74.38,优于TransBTS、UNetr等其他先进网络。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喉咽清治疗咽炎的作用机制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并结合动物实验探究喉咽清治疗咽炎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数据库检索喉咽清的化学成分,并通过文献检索补充潜在活性成分,再经TCMSP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成分作用靶点,建立靶点数据;通过GeneCaVX-445试剂rds数据库筛选出抗炎相关靶点;用Cytoscape3.9.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可视化关系图;采用STRING数据库对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使用Cytoscape3.9.0软件中的CytoNCA插件对STRING数据库导出的PPI网络进行degree值算法分析,将degree值排名前30的网络靶点作为喉咽清的抗炎核心靶点,并构建“核心靶点-活性成分”网络图;通过DAVID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了解喉咽清抗炎的潜在生物过程及其通路;利用Autodock软件进行半柔性分子对接反向验证。在动物实验中,以15%的浓氨水诱导咽炎大鼠模型,经喉咽清灌胃处理后,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Lapatinib抑制剂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Medical coding介素1-beta(IL-1β)的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咽部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从喉咽清中共筛选得到65个活性成分,关键靶点涉及PTGS2、AKT1、MAPK3、STAT3、IL-6、TNF、NFKBIA等。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喉咽清主要作用于Pathwaysincancer、HepatitisB、TNFsignalingpathway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蜕皮甾酮、齐墩果酸、山奈酚、竹节参皂苷IVa等核心化合物与关键靶点同时满足空间匹配与能量匹配。动物实验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咽部炎性改变明显,血清IL-6、IL-1β水平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地塞米松5mg·kg~(-1)组、喉咽清1.34g·kg~(-1)、2.67g·kg~(-1)组大鼠咽部炎症减轻,地塞米松5mg·kg~(-1)组、喉咽清1.34g·kg~(-1)、2.67g·kg~(-1)组血清IL-6含有量降低(P<0.05)。结论 喉咽清可能是通过调控肿瘤合成途径、乙型肝炎、肿瘤坏死因子等信号通路,对细胞代谢的多个过程产生影响,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初步推测并验证了喉咽清治疗咽炎的主要靶蛋白与通路,为后续进一步验证喉咽清靶向抗炎提供新思路。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2通过激活β-catenin促进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目的探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2(SERPINE2)在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运用TCGA(http://gepia.cancer-pku.cn/detail.php和http://ualcan.path.uab.edu/index.html)数据库对SERPINE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进行分析。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细胞NE2、食管鳞癌细胞KYSE30和KYSE150中SERPINE2 mRNA的表达。在KYSE30细胞中转染SERPINE2敲降或过表达质粒, 以qRT-PCR法检测表达效果。采用体外迁移侵袭实验分析SERPINE2与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关系。采用免疫荧光、qRT-PCR和Western blot等实验检测SERPINE2与β-catenin和靶基因c-Myc、cyclin D1和CD4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数据库中182例和95例食管癌和食管鳞癌组织样本中, SERPINE2 mRNA在食管癌和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均增高(P0.05);SERPINE2在食管鳞癌KYSE30和KYSE150细胞中均呈高水平表达(P0.01)。对照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212.66±24.11)个/视野和(136.00±14.42)个/视野, SERPINE2敲降组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88.33±9.71)个/视野和(77.00±9.53)个/视野, SERPINE2敲降组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66.00±8.00)个/视野和(45.66±3.78)个/视野,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Recurrent infection0.01)。对照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250.00±30.00)个/视野和(203.33±15.27)个/视野, SERPINE2过表达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383.33±35.11)个/视野和(246.66±25.16)个/视野,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ERPINE2过表达组细胞中β-catenin表达上调, p-β-catenin表达下调, β-catenin转录活性增强, c-Myc、cyclin D1和CD44 mRNA表达上调。在对照组和SERZ-IETD-FMKPINE2过表达组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iCRT14后, 对照组和SERPINE2过表达组细胞的迁移数分别为(200.00±36.05)个/视野和(258.33±22.54)个/视野, 侵袭数分别为(160.00±17.32)个/视野和(188.33±25.65)个/视野, 与未加入iCRT14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SERPINE2LY-188011使用方法在食管鳞癌细胞中表达增高, 通过激活β-catenin在促进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同营养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营养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SICU)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定江门市新会区PF-07321332 IC50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20例HICH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组(每组60例),bioreactor cultivation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营养护理,比较两组营养指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前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各指标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血清PA、Hb、ALB、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前GCS评分、NIHSS评分与对获悉更多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营养护理可有效改善HICH患者营养状态,减轻昏迷程度及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降低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麦冬汤合牛膝饮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麦冬汤合牛膝饮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HP)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寻找更多我院收治的78例T2DM合并H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ICI 46474作用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麦冬汤合牛膝饮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压控制效果、血糖代谢指标、血清学指标、血脂指标、药物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治疗后,两组的24 h动态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减小,昼夜SBP、DBP差值均增大,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均升高,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plasmid biolo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高血压量表(PRO)及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DMQL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麦冬汤合牛膝饮加味治疗T2DM合并HP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血糖、血脂及血清学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危险因素分析和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控制达标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应激性高血糖(SHG)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HbA_(1c)控制达标的AMI患者433例,其中发生SHG 71例(SHG组)和未发生SHG 362例(非SHG组)。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梗死部位、入院Killip泵功能分级、严重冠脉病变支数、入院心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HbA_(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A_(NVP-TNKS656浓度1c)控制达标的AMI患者发生SHG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H-L)检验判断风险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非SHG组比较,SHG组年龄大,糖尿病史患者多,入院Killip泵功能分级≥3级发生率高、空腹血糖高、HbA_(1c)高、WBC计数高(P均<0.05)。年龄[OR=1.028,95%C(I1.006~1.051)]、糖尿病史[OR=5.111,95%C(I1.384~18.867)]、入院Killip泵功能分级≥3级[OR=4.768,95%C(I1.499~15.167)]、WBC计数[OR=1.123,95%CI(1.034~1.219)]是HbA_(1c)控制达标的AMI患者发生SHG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风险预测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Logit P=–4.839+0.028×(年龄)+1.631×(糖尿病史)+1.562×(入院Killip泵功能分级≥3级)+0.116×(WBC计数),H-L检验显示本模型拟合优度较高(P=0.351)。风险预测模型预测HbA_(1c)控制达标的AMI患者发生SHG风险的ROC下面积为0.670(95%CI:0.599~0.741,P<SB203580体内实验剂量0.01),最佳界点为–1.63,敏感度为57.7%,特异度为69.6%,阳性预测值为26.45%,阴性预测值为89.21%。结论 年龄、糖尿病史、入院Killip泵功能分级≥3级、WBC计数是AMI患者发生SHG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建立immunocorrecting therapy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度中等,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