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目的构建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肺部感染的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预测模型,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35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患者术后1个月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50)和未感染组(n=85)。采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并对病原菌进行分析,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吻合口瘘、术后误吸、喉返神经损伤、合并疾病等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logistic回MS-275半抑制浓度归分析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有50例患者术后发生了肺部感染,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37.04%。共分离出病原菌41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4.39%)、金黄色葡萄球菌(19.51%)、肺炎克雷伯菌(17.07%)和肺炎链球菌(17.07%)。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吻合口瘘、有吸烟史、低血浆白蛋白水平、低第1秒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Eselleck激酶抑制剂C)水平是影响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得到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预测模型,P=1/[1+e~((16.663+1.568×(吻合口瘘)+3.114×(吸烟史)-0.113×(血浆白蛋白)-0.218×(FEV1/FVC))]。ROC曲线分析显示,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预测模型预测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1(95%CI:0.753~0.890,P<0.05),敏感性为84.0%,特异性为69.4%。结论 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预测模型可以有效预测食管癌术后Impoverishment by medical expenses辅助化疗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C肽水平在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空腹血糖complication: infectious(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清C肽水平在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诊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我院获悉更多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伴有DR将其分为有DR组(n=50)和无DR组(n=50);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FBG、HbA1c以及血清C肽水平;再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有DR组患者分为Ⅰ、Ⅱ、Ⅲ、Ⅳ期,比较不同程度眼底病变患者的FBG、HbA1c以及血清C肽水平;分析FBG、HbA1c以及血清C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的FBG、HbA1c以及血清C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DR组的FBG水平及HbA1c均显著高于无DR组,无DR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DR组的血清C肽水平显著低于无DR组,无DR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眼底病变患者的FBG、HbA1c以及血清C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患者的FBG水平及HbA1c显著低于Ⅱ期,Ⅱ期显著低于Ⅲ期,Ⅲ期显著低于Ⅳ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患者的血清C肽水平显著高于Ⅱ期,Ⅱ期显著高于Ⅲ期,Ⅲ期显著高于Ⅳ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BG水平以及HbA1c与2型糖AM-2282 IC50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血清C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FBG、HbA1c以及血清C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病变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检测FBG、HbA1c以及血清C肽水平能判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程度,对评估患者预后起到重要作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的西洋参-黄芪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探究

目的Colforsin使用方法:探究西洋参-黄芪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筛选西洋参-黄芪的有效化学成分与作用靶点、2型糖尿病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3.7.2构建中药化学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出西洋参-黄芪作用2型糖尿病的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分析核心靶点基因功能及信号通路。构建关键化学成分-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利用Auto Dock4进行分子对接。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及文献检索筛选西洋参-黄芪有效化学成分26种,西洋参9种,黄芪17种,预测靶点184个,与genetic parameterT2DM的靶基因取交集得到靶点162个。中药化学成分-作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共有187个节点,378条连线,筛选出关键成分13种,黄芪关键成分是槲皮素、西洋参关键成分是β-谷甾醇,核心靶点21个与T2DM相关的靶点有PTGS1、PTGS2、NOS2、AR、ERS1、ERS2。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发现西洋参-黄芪主要参与RNASTM2457体内实验剂量信号转录、唾液分泌、类固醇激素调节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西洋参-黄芪药对与脂肪细胞内脂肪分解调节、cGMP-PKG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关系密切。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谷甾醇、槲皮素与核心靶点度值前5位的靶点蛋白(PTGS2、NCOA2、PTGS1、PRSS1、RXRA)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西洋参-黄芪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唾液胃蛋白酶对反流性疾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唾液胃蛋白酶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BI 10773临床试验lux disease,GERD)/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的诊断价值。为GEAutoimmune vasculopathyRD/LPR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唾液胃蛋白酶对GERD/LPRD诊断价值的相关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预先规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分别对检索论文逐一进行筛选,选取有价值的文献,并进行内容提取;使用诊断性试验质量评价量表-2(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2,QUADAS-2)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Meta-disc 1.4统计学软件行数据分析,合并灵敏度(sensitivity,SEN)、特异度(specificity,SPE)、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PLR)、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NLR)和诊断比值比(diagnostic odds ratios,DOR)等效应量;绘制森林图和SROC(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根据研究地域、样本量、目标疾病诊断标准Entinostat半抑制浓度、唾液胃蛋白酶检测方式、唾液胃蛋白酶阳性诊断阈值五个方面进行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绘制Fagan图,评估唾液胃蛋白酶对GERD/LPRD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唾液胃蛋白酶对GERD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中共纳入19项研究,合并SEN为0.792(0.772-0.812),合并SPE为0.671(0.644-0.698),合并PLR为2.265(1.814-2.827),合并NLR为0.371(0.280-0.490),拟合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86,Q指数=0.7260,合并DOR为6.685(4.242-10.535);唾液胃蛋白酶对LPRD诊断价值的meta中共纳入19项研究,合并SEN为0.722(0.701-0.742),合并SPE为0.647(0.601-0.690),合并PLR为2.193(1.526-3.150),合并NLR为0.409(0.299-0.561),拟合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39,Q指数=0.7306,合并DOR为7.137(3.786-13.454)。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唾液胃蛋白酶对于GERD/LPRD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灵敏性,可以作为GERD/LPRD诊断的敏感指标,有望成为诊断GERD/LPRD无创、有效的标志物。

我国成年人膳食镁摄入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背景]镁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膳食镁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关联性尚不明确,缺乏国内人群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目的]分析中国18~64岁成年人膳食镁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并探讨二者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利用2000—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人口特征、膳食和体格测量数据,选择至少参加2轮调查的18~64岁13 082名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称重记账法”获得膳食数据,采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值;当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既往有高血压史,正在使用降压药物,将被诊断为高血压。采用被调查者全部breast microbiome调查年(不包括最后一次调查)膳食镁摄入量的均值作为该名研究对象的膳食镁摄入量,按平均摄入量水平将人群进行5等分。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人口社会学因素、体重指数(BMI)、吸烟和饮酒的情况、睡眠时间、身体活动、膳食因素,分析膳食镁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并通过剔除基线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和调整基线血压值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校正上述混杂因素,分析镁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研究人群中男性占比47.70%,18~44岁青年人占比72.47%,平均随访年数为12.56年,高血压患病率为13.86%。相比于第1五分位(中位数189.06 mg·d~(-1))人群,膳食镁摄入量在第4五分位(中位数333.56 mg·d~(-1))和第5五分位(中位数420.07 mg·d~(-1))时,与全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风险呈负相关,风险比(MC3抑制剂HR)及其95%CI分别为0.81(0.67~0.97)和0.81(0.66~0.99)。剔除基线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和调整基线血压值后,发现膳食镁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风险仍呈负相关,与全人群HR值保持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膳食镁摄入量与全人群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呈非线性关联(χ~2=11.07,P=0.01);当膳食镁摄入量高于339点击此处 mg·d~(-1)时,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降低,且在375~418 mg·d~(-1)时HR最小(HR=0.65,95%CI:0.45~0.94);之后HR值逐渐趋于1,在467 mg·d~(-1)及以上时,膳食镁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国成年居民镁摄入量在339~467 mg·d~(-1)范围内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明显呈负相关,呈现“U”型的剂量-反应关系。

湖南地区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与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血浆Hcy表达水平关系的探讨

目的 通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各中医证型MTHFR C677T基因型分布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研究,分析湖南地区CHD患者中医证型与MTHFR C677T的基因多态性及血浆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住院已确诊的CHD患者223例,并选择同期14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进行一般资料及实验室血浆Hcy水平、MTHFR C677T检测及分析。结果 (1)湖南地区CHD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分为痰瘀痹阻证、痰浊中阻证、气滞血瘀证及气阴两虚证4种,其中以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大;(2) CHD患者血浆Hcy表达水平明显要高Protectant medium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各证型组血浆Hcy的表达水平依次升高的顺序为痰浊中阻证组、气阴两虚证组、痰瘀痹阻证组、气滞血瘀证组。此网站(3)MTHFR C677T基因型分布频率,CC型以痰瘀痹阻证组(61.22%)、气阴两虚证组(42.39%)为主,CNirogacestat生产商T型以痰浊中阻证组为主(48.84%);等位基因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在气阴两虚证组,气滞血瘀证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型的分布在男性CHD患者中未见明显差异,在女性CHD患者中TT型及CT型基因型分布以痰浊中阻证、气滞血瘀证为主(P<0.05)。结论 高血浆Hcy水平及MTHFR基因C677T突变对CHD的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探讨CHD各中医证型组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及血浆Hcy水平相关性时需考虑性别因素。

四物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网络药理学机制探析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筛选四物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靶点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MLN4924生产商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selleck合成P)收集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的化学成分,并根据OB和DL值筛选活性成分并预测可能的作用靶点。从GENE CARDS数据库收集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相关基因,并依托Cytoscape软件把药物—疾病—靶点可视化处理。将获得的关键靶基因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图,把关键靶点基因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当归获得主要化学成分125个、川芎189个、白芍85个、熟地黄76个,筛去重复的靶点基因,获得15个有效活性成分和130个药物靶点蛋白,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相关基因2458个,药物与疾病共同的靶点基因45个。蛋白互作网络发现IL6、CASP3、JUK、PTGhorizontal histopathologyS2、ESR1等可能是四物汤治疗临床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确定了生物过程802个、分子功能100个、细胞组分58个(P<0.05),涉及蛋白质合成、酶的合成、类固醇等激素受体活性、蛋白质受体活性等各方面。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134条相关信号通路,包括了细胞凋亡、调控炎性反应等方面,最代表性的有AGE-RAGE、IL-17等信号通路。结论 本研究发现四物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点,并尝试探讨了可能起作用关键靶点和涉及的可能的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提供参考。

卡格列净对高糖环境下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抗炎、抗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 观察卡格列净对高糖环境下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V40 MES13的抗炎、抗凋亡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SV40 MES13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高糖组、卡格列净1组、卡格列净2组;正常组在低糖培养基中培养,高糖组、卡格列净1组、卡格列净2组在高糖培养基中培养,卡格列净1组、卡格列净2组分别加入5、15μoml/L的卡格列净;培养24 h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上清中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的TNF-α、IL-6,流式细胞仪测算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p-Smad3、Smad3。将SV40 MES13细胞分为NC组、HG组、HG+Can组、HG+Can+Smad3 OE组;NC组在低糖培养基中培养,HG组、HG+Can组、HG+Can+Smad3 OE组在高糖培养基中培养,HG+Can组加入15μoml/L卡格列净,HG+Can+Smad3 OE组转染pcDNA3.1-Smad3质粒24 h后加入15μoml/L卡格列净;培养24 h后AZD6738,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TGF-β_1、p-Smad3、Smad3,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的TNF-α、IL-6,流式细胞仪测算细胞凋亡获悉更多率。结果 高糖组上清液MCP-1、TNF-α、IL-6水平及细胞中TNF-α、IL-6表达高于正常组,卡格列净1组、卡格列净2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高糖组,且卡格列净2组低于卡格列净1组(P均<0.05);高糖组早、晚期凋亡细胞比例及TGF-β_1表达、p-Smad3/Smad3高于正常组,卡格列净1组、卡格列净2组早期凋亡细胞比例及TGF-β_1表达、p-Smad3/Smad3低于高糖组,卡格列净2组早期凋亡细胞比例低于卡格列净1组(P均<0.05)。HG组Medicated assisted treatmentTGF-β_1、p-Smad3/Smad3、TNF-α、IL-6表达及早、晚期凋亡细胞比例高于NC组,HG+Can组上述指标低于HG组,HG+Can+Smad3 OE组TGF-β_1、p-Smad3/Smad3、TNF-α表达及早、晚期凋亡细胞比例高于HG+Can组(P均<0.05)。结论 卡格列净可抑制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因子分泌及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Smad3信号通路有关。

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临床防控措施,为临床降低PICC相关性感染风险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宜兴市肿瘤医院收治的40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乳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现况,按照其是否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32例)与未感染组(36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Best medical therapy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对单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乳腺癌化疗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SCH772984说明书 单因素结果显示,感染组年龄>4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化疗次数>4次、敷料更换频率>3 d/次、导管留置时间>6个月、发生导管移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占比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4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化疗次数>4次、敷料更换频率>3 d/次、导管留置时间>6个月、导管移动,以及外周血WBC水平高均为影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发生PICPCI-32765溶解度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OR=2.401、2.358、2.264、2.232、2.273、2.171、2.098、2.186,均P<0.05)。结论 年龄>40岁、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化疗次数>4次、敷料更换频率>3 d/次、导管留置时间>6个月、导管移动,以及外周血WBC水平高均为影响乳腺癌化疗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上述各项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4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4(TIMP-4)在皮肤恶性黑素瘤(CMM)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Chromatography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蛋白免疫NVP-TNKS656配制印迹方法分析5例CMM和瘤旁组织及3例色素痣组织中TIMP-4蛋白表达差异。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IMP-4在43例CMM和51例色素痣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K确认细节i-6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黑素瘤表面标志物CD63表达的相关性。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MMP-2、VEGF和CD63表达。结果 Western印迹结果提示,5例CMM组织中4例TIMP-4表达高于瘤旁组织和3例色素痣组织。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TIMP-4在43例CMM和51例色素痣中分别有37例和10例阳性,阳性率分别为86.04%和1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5,P<0.05)。TIMP-4表达水平与CMM的进展呈正相关(r_s=0.309,P<0.05),随着肿瘤从原位到侵袭性再发展到转移性,TIMP-4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CMM中TIMP-4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厚度、Clark分级、溃疡与否等预后变量无显著相关性,与Ki-67亦无显著相关,但TIMP-4表达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_s=0.345,P<0.05);CMM中MMP-2阳性组TIMP-4的表达明显高于MMP-2阴性组(P<0.01);此外,TIMP-4表达与CD63表达呈正相关(r_s=0.555,P<0.01)。结论 TIMP-4在CMM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CMM的发生及发展,尤其与其转移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