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从肠道菌群探讨化铁丸抗结肠癌的效果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化铁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HCT116细胞,采用皮下接种的方法构建裸小鼠HCT116细胞移植瘤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32只SPF级雄性BALB/c裸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化铁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化铁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1.82 g/(kg·d)、3.64 g/(kg·d)、14.56 g/(kg·d)化铁丸药液灌胃,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per-contact infectivity连续21 d,观察各组裸小鼠一般情况及移植瘤体积变化,通过16SrDNA基因测序检测各组裸小鼠粪便菌群的差异。结果:实验期间,化铁丸各剂量组裸小鼠精神状况良好,遇刺激反应灵敏,饮食饮水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对照组裸小鼠体质量变化幅度小,化铁丸低、中、高剂量组裸小鼠体质量升幅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www.selleck.cn/products/MDV3100时间推移各组瘤体积呈增长趋势,自第13天起,化铁丸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瘤体积生长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第21天时,化铁丸中剂量组肿瘤体积最小,对照组肿瘤体积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铁丸中剂量组抑瘤率最高,为44.0%,化铁丸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6.0%、32.1%。化铁丸中剂量组裸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提高,梭菌目Clostridiales、梭菌纲Clostridia、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_FCS020_group、瘤selleck Blebbistatin胃球菌属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Ruminiclostridium_5、Lachnoclostridium、Parasutterella的丰度增加,条件致病菌属Enterobacter丰度降低。结论:化铁丸能够抑制结肠癌发展,且中剂量效果最好;其机制可能为提高裸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增加Clostridiales丰度,降低条件致病菌Enterobacter的丰度,抑制结肠癌瘤体生长。
Author: admin
墨玉县居民代谢性疾病患病调查
目的 了解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居民代谢性疾病患病情况,为制定代谢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体检病历系统收集2020年墨玉县≥18岁居民的人口学信息、实验室检测和肝胆B超检测资料,分析墨玉县居民肥胖、高selleck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患病情况。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代谢性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281 803人,其中男性129 549人,占49.97%;女性152 254人,占54.03%。年龄M (QR)为37.00(22.00)岁。患代谢性疾病134 306例,患病率为47.66%;其中,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5.72%、24.77%、12.30%、12.05%和5.49%,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11 243.73、14 086.41、2 109.70、6 631.22、2 011.15,均P<0.001)。患1种代谢性疾病73 811例,占26.19%;患多种代谢性疾病60 4Laparoscopic donor right hemihepatectomy95例,占21.47%。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870;0.796)、年龄(OR:1.703~8.701;2.952~18.846)、婚姻状况(OR:1.397~1.845;1.460~2.Tamoxifen价格377)、文化程度(OR:0.891~0.937;0.920~0.924)、职业(OR:1.177~1.270;1.114~2.099)、家族史(OR=1.136;1.390)、饮酒频率(OR:2.038;1.395~2.574)和中心性肥胖(OR=3.448;14.352)与患1种和多种代谢性疾病有统计学关联。结论 墨玉县居民代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男性、中老年人、文化程度低和不健康生活方式可能增加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
高血压前期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NF-κB及热休克蛋白70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中医辨证分型对NF-κB炎症信号通路、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以151例不同中医证型的高血压前期受试者(高血压前期组)和30例正常血压健康Medically fragile infant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受试者外周血清NK-κB p 65的磷酸化水平、热休克蛋白70(Colforsin供应商HSP 70)水平,分析中医辨证分型对二者的作用。结果:高血压前期组NF-κB p 65磷酸化活性及血清HSP 7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前期组组内比较,痰湿壅盛组NF-κB p 65磷酸化活性及血清HSP 70水平高于其他3组(P<0.05),其他3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高血压前期组NF-κB p 65磷酸化活性及血清HSP 7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在高血压病的早期阶段(高血压前期)即出现了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和应激反应;(2)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前期NF-κB p65磷酸化活性及血清HSP 70水平均高于其他3个证型,或可说明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程度和应激反应状态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关,或可作为对高血压前期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3)对NF-κB炎症信号通路和应激反应进行早期干预或许对延缓高血压病情进展IACS-10759体内实验剂量有积极作用。
竹虫蛋白酶解产物对肠道益生菌增殖作用的影响
以竹虫为原料,考察其经3种水解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在不同酶解时间条件下酶解所制备的竹虫蛋白酶解液的益生活性。先对竹虫酶解液的蛋白回收率进行测定,然后将酶解液作为氮源替换益生菌培养基中的蛋白胨,通过监测4种肠道益生菌(植物乳杆菌LP45、乳双歧杆菌Probio-MD-Lin-MC3-DMA半抑制浓度8、鼠李糖Biosphere genes pool乳杆菌GG、两歧双歧selleck产品杆菌)生长曲线的变化,评价酶解液对益生菌增殖活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各试验组菌悬液的OD600值普遍高于对照组,而代时普遍小于对照组;在相同酶解时间条件下,不同酶试验组之间菌悬液OD600值以及代时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而同类酶不同酶解时间试验1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同时,研究还发现竹虫蛋白酶解液对植物乳杆菌的促增殖效果最显著(代时增加率普遍小于60%),而经碱性蛋白酶制备的竹虫酶解液对肠道益生菌的效果最差(代时增加率普遍高于70%)。这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竹虫蛋白酶解液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4种益生菌增殖,且其活性与所用酶的种类密切相关,而与酶解时间无关。研究结果可为竹虫蛋白的益生活性研究及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三台麦冬块根毒理学评价与抗营养因子分析
目的:对三台麦冬块根作为食用来源进行毒理学评价和抗营养因子研究。方法:对三台麦冬块根进行急性经口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细菌回复突变实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实验、小鼠精原细胞畸变实验)、致畸实验和90 d经口毒性实验。同时检测三台麦冬块根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及凝集素、植酸、非淀粉多糖和多酚类化合物含量。结果:大鼠急性经口毒性实验结果显示,出现中毒症状动物数为0只,死亡0只,三台麦冬块根急性经口毒性属实际无毒级。3项遗传毒性实验结果均为阴性。致畸实验结果表明,三台麦冬块根在1.25~5.00 g·kg~(–1)剂量对大鼠胎鼠未发现致畸作用。90 d经口毒性实验发现,大鼠在实验期间的生长发育良好,三台麦冬块根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脏器湿质量、脏器质量/体质量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抗营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三台麦冬块根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的平均抑制率为35.19%,凝集素的平均含量为2.74 mg·g~(–1),植酸的平Emricasan使用方法均含量为0.12 mg·g~(–1),多糖的平均含量为0.12 g·g~(–1),槲皮Uyghur medicine素的平均含量为44 mg·g~(–1),没食子酸的平均含量为5.10 mg·g~(–1),阿魏酸的平均含量为4.88 mg·g~(–1)。结论:三台麦冬块根在推荐剂点击此处量下食用安全,不具有健康风险,开发前景广阔,为麦冬块根的食用提供重要参考。
复方七芍降压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探讨复方七芍降压片的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作用。方法:将血压正常大鼠15只作为空白组;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4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七芍降压片组、缬沙坦组,并分别给予10 ml/(kg·d)的蒸馏水、复方七芍降压片、缬沙坦,灌胃。采用无创大鼠尾动脉血压测定系统监测血压;超声心动图测定大鼠心脏结Crizotinib体内实验剂量构;观察心脏大体形态及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相对室壁厚度;查看心肌组织病理特征;检测心Empagliflozin室肥厚血清学指标及心肌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结果:给药后复方七芍降压片组、缬沙坦组大鼠血压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左室肥厚大鼠给予复方七芍降压片或缬沙坦,治疗后两组大鼠心biomedical detection脏功能有所恢复。治疗后,复方七芍降压片组、缬沙坦组大鼠的心脏较模型组大鼠心脏体积、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均改善。复方七芍降压片组、缬沙坦组大鼠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相对室壁厚度均小于模型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方七芍降压片组、缬沙坦组大鼠的心室肥厚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均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复方七芍降压片对高血压大鼠有降压,逆转左室肥厚作用。
直接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研究葡萄糖对INS-1细胞膜上突触融合蛋白1A的调控机制
胰岛素的分泌受葡萄糖浓度的影响。突触融合蛋白1A(Syntaxin 1A,STX-1A)是可溶性N-乙基马Medicare Health Outcomes Survey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s receptor,SNARMCC950试剂E)复合物的核心组件,对胰岛素分泌过程中胰岛素颗粒与细胞膜的锚定和融合至关重要。葡萄糖是否对STX-1A具有调控作用以及如何调控以及影响胰岛素的释放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直接随机光学重构显微镜(Direct 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 microscopy,dSTORM)研究了葡萄糖对INS-1细胞膜上的STX-1A的影响。研究发寻找更多现,葡萄糖浓度升高,会导致STX-1A在细胞膜上的表达量增加,STX-1A蛋白簇的密度和聚集程度也增加。但是,高浓度葡萄糖的长时间刺激导致的糖毒性,严重降低了细胞膜上STX-1A蛋白的表达量;同时,细胞膜上STX-1A蛋白簇的密度和聚集程度也显著降低。本研究将STX-1A在细胞膜上的表达和空间分布特征与胰岛素分泌细胞功能相关联,揭示了葡萄糖在分子水平上对STX-1A功能组织的调节作用,从而为SNAREs调节胰岛素释放的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整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血糖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究整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血糖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Navitoclax体内19年8月至2021年8月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化睡眠饮食规划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控制情况、睡眠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整体分析发现,血糖组间比较、不同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干预后组内比较,两组各时间点比CB-839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Immediate implant.05);两组组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整体化睡前饮食规划护理,可有效预防患者夜间低血糖及其他并发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利于血糖快速恢复平稳,值得各个科室借鉴采纳。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meta分析
目的:评估有氧联合抗阻运动(combined training,CT)对老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患者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为老年T2DM患者运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万方Mirdametinib体内、维普、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中建库至2022年3月18日所有有关CT对老年T2DM患者糖脂代谢及氧化应激影响的文献。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结合的方式,中文主题词”有氧””抗阻””老年””2型糖尿病”;英文主题词”Exercise””Resistance Training””Aged””Diabetes Mellitus, Type 2″。将检索文献导入Endnote X9软件并去重,剩余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阅读标题和摘要初步筛查,阅读全文复筛。然后,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软件统计数据并采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卡方检验确定研究结果间是否存在异质性,若P>0.1,I~2<50%,则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P≤0.1,epigenetic mechanismI~2≥50%,则具有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并进行亚组分析。对于连续性资料,若为相同测量工具得到的结果,则采用均数差(MD);若为相同变量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结果,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所有效应量以95%可信区间(95%CI)表示。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结果:共检索文献1 271篇,最终纳入21篇(中文4篇,英文17篇),包括1 984名受试者。实验组均为CT,对照组常规护理8篇,维持日常活动9篇,轻度拉伸3篇以及1篇有氧运动。Meta分析结果:在改善老年T2DM患者身体质量指数MDPF-6463922 MW=-0.88,[95%CI(-1.04,-0.72),P<0.01];糖化血红蛋白SMD=-0.33,[95%CI(-0.68,0.01),P=0.06];总胆固醇SMD=-0.44,[95%CI(-0.77,-0.12),P=0.00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D=-0.34,[95%CI(-0.61,-0.07),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D=0.27,[95%CI(0.17,0.37),P<0.01]和8-羟基脱氧鸟苷MD=-136.25,[95%CI(-225.63,-46.86),P=0.003]方面,CT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改善空腹血糖SMD=-0.33,[95%CI(-0.68,0.01),P=0.06];超氧化物歧化酶MD=0.84,[95%CI(-1.33,3.02),P=0.45];丙二醛MD=-1.35,[95%CI(-3.99,1.30),P=0.32]方面,CT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漏斗图不对称,存在一定发表偏倚。亚组分析发现,运动频率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质性较大的来源,而糖化血红蛋白异质性较大的来源可能是运动强度。敏感性分析结果较稳健。结论:CT对改善老年T2DM患者糖脂代谢有积极作用,而对氧化应激的影响不明显,还需开展更多训练变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过表达KLF7对食管鳞状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 探索KruCrizotinib作用ppel-like factor 7 (KLF7)对食管鳞癌细胞Eca109细胞增殖、迁移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KLF7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其selleckchem CB-839与患者预后、病理分级的关系。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与细胞免疫荧光技术研究食管鳞癌细胞中KLF7的表达模式与亚细胞定位。利用KLF7过表达质粒(pcDNA-3.10-KLF7)细胞转染实现KLF7在Eca109食管鳞癌细胞中过表达。采用平板克隆计数和CCK-8检测研究细胞增殖能力,利用Transwell研Tissue Culture究细胞迁移能力,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KLF7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中均有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 <0.05),与患者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食管癌细胞系(Eca109和EC9706)中KLF7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P <0.05),并且Het-1A细胞中KLF7高表达于细胞质和细胞核,而2种食管癌细胞Eca109和EC9706中KLF7仅高表达于细胞核,在Eca109细胞中过表达KLF7后改变细胞周期、促进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以及CCND1和P53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 KLF7的过表达可能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