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阳性的头颈鳞状细胞癌(鳞癌)特异表达基因及关键信号通路,为HPV相关头颈鳞癌筛选有价值的基因标记物,并为进一步的肿瘤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从GEO高通量基因芯片数据库中筛选出头颈鳞癌具有HPV感染信息的芯片,从中筛出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筛出头颈鳞癌的特征基因簇和通路,以及关键基因并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视化分析。通过Cbioportamedical terminologiesl信息门户以及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验证这些特异基因在HPV(+)与HPV(-)头颈鳞癌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特异基因与头颈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从数据集GSE52088与GSE39366中筛选出42个共同差异基因,其中上LBH589调基因25个,下调基因17个,经Cytoscape两轮筛选确定白介素-6(IL-6)、细胞表面标记物CD44、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CXC趋化因子配体基序1(CXCL1) 4个特异基因。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共同差异基因参与细胞周期、NOD样受体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途径等信号通路(P<MRTX849采购0.01)。经TCGA数据库以及Cbioportal检验证实特异基因在HPV(+)与HPV(-)头颈鳞癌中的表达差异,且IL-6、CD44表达水平与头颈鳞癌生存预后呈负相关(P<0.01)。结论 HPV(+)头颈鳞癌具有特异性基因表达,并可能参与关键信号通路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IL-6、CD44、MMP1、CXCL1 4个特异基因可能参与HPV(+)头颈鳞癌发展及侵袭过程,其中MMP1、CXCL1有望作为诊断及预后的标志物,IL-6、CD44与头颈鳞癌预后存在相关性,有望成为治疗HPV(+)头颈鳞癌的潜在靶点。
Author: admin
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联合达格列净对机体糖脂指标、内脏脂肪、慢性炎症刺激的调节效应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medical communication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联合达格列净对机体糖脂指标、内脏脂肪、慢性炎症刺激的调节效应。方法 选择单纯二甲双胍效果不佳肥胖/超重型T2DM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比较2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餐后2 h血糖(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2 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_1c, HbA_1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 TG)、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脂肪调节指标[Nesfatin-1、脂联素(serum adiponectin, APN)、内脂素(visfatin)、瘦素(leptin)、抵抗素(resistin)]、腰围、腰臀比、体重、脐平面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adipose, VA)、慢性Staurosporine采购炎症刺激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PEG300试剂CP-1)]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2组不同时间点、组间、组间·时间点交互作用FPG、2 hPG、HbA_1c、HOMA-IR、TC、TG、HDL-C、LDL-C、Nesfatin-1、APN、Visfatin、Leptin、resistin、腰围、腰臀比、体重、VA、CRP、IL-6、TNF-α、MCP-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格列净辅治在改善二甲双胍效果不佳肥胖/超重型T2DM患者血脂代谢、内脏脂肪、慢性炎症刺激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可有效缓解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安全性,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心理护理干预对首发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首发高血压疾病患者加入心理护理干预后自身心理状况以及健康教育情况。方法 研Empagliflozin究抽取98例基层卫median episiotomy生院经确诊属于首发高血压疾病患者,纳入时间控制在2019年9月,结束时间控制在2021年9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对照组4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9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水平、睡眠质量水平、心理状态、血压水平、对疾病知晓率变化情况。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selleckchem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疾病知晓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首发高血压疾病患者通过加入心理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消除或减轻患者心理负面情绪,提升个人日常生活质量水平质量,予以患者优质睡眠,确保长期血压水平指标得到有效控制,增强患者个人对自身疾病认知程度。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及胎盘组织中IGF-1R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
目的 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患者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及胎盘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 1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 IGF-1R)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收集产检和孕足月分娩单胎妊娠孕妇,通过妊娠24~28周7购买Dolutegravir5 g口Oncologic care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将其分为GDM组和非GDM组,比较两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年龄、孕周、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服糖后1 h血糖(1 h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fter taking sugar, FPG1)、服糖后2 h血糖(2 h fasting plasma glucose after taking sugar, FPG2)、IGF-1R、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血清GLP-1情况。同时,探究GLP-1、IGF-1R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以及GLP-1、IGF-1R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于孕前BMI、FPG、FPG1、FPG2、IGF-1R、HbA1c、血清GLP-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中,不良新生儿结局50例(25.0%),非GDM组不良新生儿结局10例(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373,P<0.001)。GLP-1与不良新生儿结局负向影响关系[β=-0.141,OR=0.869(95%CI:0.821~0.919)];IGF与不良新生儿结局有正向影响关系[β=0.745,OR=2.107(95%CI:1.214~3.656)]。影响不良新生儿结局的独获悉更多立危险因素是GDM和IGF-1R。GLP-1、IGF-1R呈负相关关系(r=-0.478,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负向影响不良新生儿结局,而胎盘组织中IGF-1R正向影响不良新生儿结局。临床需加以注意。
石蒜碱调控G3BP1/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石蒜碱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细胞计数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分析细胞增殖抑制率,Western blot法分析GTP酶激活蛋白-Src同源结构域3-结合蛋白1[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H3 domain)binding protein 1,G3BP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p-Smad2/Smad2、p-Smad3/Smad3水平。敲低或过表达G3BP1,观察其对细胞增殖抑制率以及G3BP1、TGF-β1、p-Smad2/Smad2水平的影响。裸鼠成瘤实验验证石蒜碱对裸鼠Erastin试剂体内瘤体的瘤重、瘤体积及G3BP1、TNon-cross-linked biological meshGF-β1、p-Smad2/Smad2水平的影响。结果:2~64μmol/L石蒜碱抑制ECA109细胞增殖,石蒜碱48 h IC_(50)为(16.21±2.35)μmol/Lc-Met抑制剂。4、8、16μmol/L的石蒜碱能下调G3BP1、TGF-β1、p-Smad2/Smad2、p-Smad3/Smad3的水平。敲低G3BP1的表达能明显提高石蒜碱对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促进石蒜碱降低G3BP1、TGF-β1、p-Smad2/Smad2水平(P<0.05);上调G3BP的表达能明显下调石蒜碱对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抑制石蒜碱降低G3BP1、TGF-β1、p-Smad2/Smad2水平(P<0.05)。体内实验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25、50、100 mg/kg石蒜碱能降低瘤体体积、瘤体质量,下调瘤体G3BP1、TGF-β1、p-Smad2/Smad2水平(P<0.05)。结论:石蒜碱能抑制ECA109细胞的增殖,对裸鼠体内ECA109细胞移植瘤抑瘤效果明显,其机制与调控G3BP1/TGF-β/Smad信号通路有关。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与CT引导下经皮消融术生存结果比较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 评价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手术切除(surgical resection,SR)与CT引导下经皮消融(percselleck HPLCutaneous ablation,PA)的生存结果。方法 系统检索了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有关SR与CT引导下PA治疗Ⅰ期NSCLC生存结果的对比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6月,使用RevMan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结果 纳入11项研究,共计3 114例患者。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与PA组相比,SR组具有更高的术后3年[OR=2.37,95%CI(1.47,3.81),P<0.05]、JQ1说明书5年总生存率(over survival,OS)[OR=1.64,95%CI(1.19,2.28),P=0.003],术后5年无进展生存率[OR=2.43,95%CI(1.54,3.82),P=0.000 1]和更低的局部复发率[OR=0.26,95%CI(0.13,0.54),P=0.003]。而在术后1年、2年OS,术后1年、2年、3年肿瘤相关性生存率,术后1年、2年无瘤生存率及术后远处复发率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基础情况尚佳的Ⅰ期NSCLC患者,手术是更合适的治疗方法。而对于无法承受手术伤害或拒绝手术的患者,CT引导的PA也是潜在的替代治疗手段。但是这个结论还需要更大样本量、设计更严谨的前瞻性对照试验来验证。
糖化血清蛋白、血糖变异度与2型糖尿病合并干眼症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糖化血清蛋白(GSP)、血糖变异度(GV)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干眼症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LXH254研究购买018年2月—2022年2月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眼科诊治的T2DM相关干眼症患者117例(干眼症组)和未发生干眼症的T2DM患者52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国际标准眼表疾病指数(OSDI)干眼自查问卷评分、非接触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无眼表麻醉状态下泪液分泌试验(SchiemerⅠ试验)、GSP、GV及血糖、血脂指标水平。Pearson法分析GSP、GV与OSDI评分、NIBUT、SchiemerⅠ试验的相关性;多因素Normalized phylogenetic profiling (NPP)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干眼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GSP、GV鉴别T2DM合并干眼症的价值。结果 干眼症组T2DM病程、OSDI评分、GSP、GV、HbA_(1c)高于对照组(t/P=7.699/<0.001、16.211/<0.001、11.620/<0.001、10.784/<0.001、10.984/<0.001),而NIBUT、SchiemerⅠ试验结果低于对照组(t/P=18.160/<0.001、20.529/<0.001)。Pearson分析显示,GSP、GV水平与OSDI评分呈正相关(r=0.502、0.619,P均<0.001),与NIBUT、SchiemerⅠ试验结果呈负相关(r=-0.402、-0.506,P均<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长、GSP高、GV高是T2DM患者发生干眼症的危险因素[OR(95%CI)=2.061(1.226~3.464)、1.394(1.139~1.706)、1.984(1.335~2.947)];GSP、GV及二者联合诊断T2DM相关干眼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713、0.824、0.948,二Epigenetics抑制剂者联合预测价值大于各自单独检测(Z/P=5.709/<0.001、3.612/0.005)。结论 T2DM相关干眼症患者GSP、GV水平增高,高GSP、GV与糖尿病相关干眼症的发生及干眼严重程度有关。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研究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方法 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纳入感染组(n=30),未感染患者纳入非感染组(n=220)。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和生化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使用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效果。结果 单因素分selleck析结果显示,高龄(年龄61~80岁,P<0.001)、合并糖尿病(P<0.001)、术后引流时间(时间≥48 h,P=0.002)、既往髋膝部位创伤史(P<0.001)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1~80岁(P=0.001)、合并糖尿病(P<0.001)、术后引流时间≥48 h(P=0.040)、髋膝部位创伤史(P=0.002)是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构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各因素对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Biomechanics Level of evidence的影响以分值形式呈现:年龄61~80岁,85分;糖尿病,100分;术后引流时间≥48 h,49分;髋膝部位创伤史,86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准曲线中,预测值与实际GSK2118436体外值基本一致,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6.628,P=0.469,一致性较好。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95%可信区间0.771~0.905),区分度较优。结论 年龄61~80岁、合并糖尿病、术后引流时间≥48 h、髋膝部位创伤史是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一致性。
女性盆腔结核临床特点及误诊为卵巢癌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女性盆腔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以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点击此处021年1月收治的女性盆腔结核被误诊为卵巢癌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例年龄22~58岁,均有下腹部包块,腹胀、下腹隐痛或坠痛9例,食欲缺乏、体质量下降6例,午后发热、盗汗2例,经量少且周期紊乱10例。妇科检查均触及盆腔囊实性单侧包块;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5例。8例血癌抗原125(CA125)升高,5例行腹水检查均呈浅黄色或淡绿色,查找抗酸杆菌、癌细胞均阴性。12例行腹部B超示子宫旁囊实性肿块,形态不规则,界限不清。12例均初步诊断为卵巢癌。误诊时间为5~12 d。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盆腔腹膜、大网膜、肠管、盆腔脏器表面布满粟粒www.selleck.cn/products/Gefitinib状结节,子宫与附件、肠管形成大小不等不规则包块及包裹性积液,取盆腔粘连组织送病理检查,确诊为盆腔结核,予抗结核、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2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予抗结核治疗LIHC liv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论 女性盆腔结核易误诊为卵巢癌,尤其是合并腹水且血CA125升高时更难以诊断。提高对该病认识,及早行相关检查,仔细鉴别诊断,有助于该病尽早确诊并治疗。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平台获取血府逐瘀汤活性成分及对应靶点,借助GeneCards,DisGeNET,OMIM数据库获取心肌梗死相关靶点,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取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STRING平台绘制PPI网络,使用MCODE插件进行蛋白聚类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与ClueGO插件BLZ945供应商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最终得到血府逐瘀汤活性成分226个,对应靶点257个,心肌梗死相关靶点1 340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109个。GO分析得到208个生物过程条目,38个分子功能条目,33个细胞成分条目;KEGG通路分析得到NF-κB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相关购买GSK2118436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血府逐瘀汤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木犀草素、豆甾醇、黄芩素与核心蛋白IL6,ALB,VEGFA,TNF,MAPK3,CMRI-targeted biopsyASP3有较好的结合性。由此推测,血府逐瘀汤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血管新生,从而起到治疗心肌梗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