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溃疡患者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11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 均接受相同的含铋AZD9291 MW剂四联疗法方案, 共治疗14 d。治疗前均检测患者血清TIMP-1、IL-17水平等实验室指标。全部患者均于治疗结束当天评估治疗效果, 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询问、记录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 分析治疗前血清TIMP-1、IL-17水平对Hp阳性胃溃疡患者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治疗结束后, 110例Hp阳性胃溃疡患者中有16例治疗无效, 无效率为14.55%(16/110);治疗无效组的血清TIMP-1、IL-17水平高于治疗有效组(P0.05);组间其他资料BIBW2992细胞培养比较, 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治疗前血清TIMP-1和IL-17水平高是Hp阳性胃溃疡患者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无效的风险因子(OR1, 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 Hp阳性胃溃疡患者治疗前1 d血清TIMP-1、IL-17水平预测预后不良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均0.7, 预测价值较理想, 且联合预测的价值最Cell Analysis好。结论 Hp阳性胃溃疡患者血清TIMP-1、IL-17水平高能够对患者含铋剂四联疗法的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Author: admin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6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同期6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SAA、BDNF水平差异,分析两项指标水平与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程度、梗死面积及预后的关系,评估血清SAA、BDNF水平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SAA水平明显升高,而血清BDNF水平则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神经损伤程度的加重或梗死面积增大,血清SAA水平逐渐升高,而血清BDNF则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后不良患者血清确认细节SA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BDNF水平则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PLX3397临床试验SAA水平与NIHSS评分、梗死面积、mRS评分呈现正相关,而血清BDNF水平与NIHSS评分、梗死面积、mRS评分则呈负相关关系Trained immunit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SAA与BDNF联合检测评估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68,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80.0%。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SAA、BDNF水平与神经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两项指标有助于早期评估患者预后情况。
基于已知疾病基因构建共表达网络识别胃癌进展及预后相关非编码基因
本研究旨在总结整理已有胃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出非编码基因在胃癌的进展及预后中起的关键作用。通过胃癌患者编码及非编码基因的表达数据,结合已preventive medicine知胃癌致病基因,进行编码基因与非编码基因的共表达计算,识别出由miRNA介导的并且与已知胃癌基因互作的lncRNA,挖掘出三者(mRNA-miRNA-lncRNA)Regorafenib分子式相互作用的模块,Imidazole ketone erastin半抑制浓度进而对模块进行筛选,并对疾病相关的显著模块的基因进行生存分析。除已知的胃癌相关基因外,研究也使用了差异表达的胃癌基因,这些基因显著的富集在细胞增殖、细胞粘附、肌肉收缩、血管重塑、细胞分裂、染色体分离等生物过程,这些生物过程都与胃的基础功能及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分值最高的三元组模块内核心基因BGN在胃癌患者中显著高表达,而且和胃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同时也发现该模块内的miRNA has-miRNA-153-5p和has-miRNA-5001-5p均为已证实的胃癌相关基因;模块内的mRNA和miRNA的表达异常可能是由于与他们显著相关的lncRNA的表达异常导致的。本研究为胃癌已知致病基因的表达异常研究找到了新突破口,潜在的胃癌相关的非编码基因的发现为胃癌预防与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用药现状调查及分析
目的 调查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多重用药情况,识别药物相关问题,为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连续抽样,通过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抽取2021年1-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对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合并症和多重用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用药特点,评价多重用药(≥5种用药)electron mediators治疗现状。使用欧洲药学监护联盟分类系统(PCNE)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药物相关问题进行分类及记录。结果 共纳入582例慢性肾脏病患者,98.72%为慢性肾脏病3~5期,平均罹患疾病(6.23±2.PF-03084014配制64)种;主要的合并慢性病为高血压(73.53%)、肾性贫血(63.06%)、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36.60%)及糖尿病(23.37%)。住院期间用药品种4~16种,平均(10.02±2.92)种,出院后患者长期用药品种为3~12种,平均(7.76±2.21)种。院外长期服药患者中,95.35%存在NSC 125973研究购买多重用药,常见药物种类有抗高血压药(73.54%)、抗贫血药(63.06%)、抗凝药(50.34%)、钙调节药(36.94%)及降糖药(23.37%)。进一步通过PCNE分类系统,从性质上明确药物相关问题,为个体化药学监护提供参考。结论 慢性肾脏病患者共患病种类多,多重用药发生率高,由此带来的药物相关问题发生风险较高。提示临床药师应积极实施药物治疗管理,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监护,降低用药风险,促进合理用药。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对不同腐熟度有机肥的响应及对土壤矿质氮的调控作用
为探究化肥配施不同腐熟度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的影响及土壤MBN调控土壤矿质氮的作用,将堆肥过程与土壤培养试验相结合,设置常规化肥对照(CK)、化肥+Oil biosynthesis腐熟度为50%(种子发芽指数为50%,下同)的有机肥(CO1)、化肥+腐熟度为80%的有机肥(CO2)、化肥+腐熟度为100%的有机肥(CO3)共4个处理,测定土壤MBN、矿质氮(NH_(4)~(+)-N、NO_(3)~(-)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Docetaxel(Taxotere).html-N)、净硝化速率、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脲酶和蛋白酶,并揭示土壤MBN对矿质态氮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到培养结束时,与CK处理相比,有机肥处理selleck抑制剂(CO1、CO2、CO3)的土壤MBN、NH_(4)~(+)-N含量显著提高50.1%~62.4%、109.9%~147.1%,土壤NO_(3)~(-)-N、净硝化速率含量显著降低23.3%~46.8%、26.2%~51.5%,土壤MBC、DOC含量、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33.8%~69.6%、7.4%~20.8%、11.2%~69.0%、9.4%~25.1%,且CO2、CO3的变化幅度均显著高于CO1。冗余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较高腐熟度有机肥(腐熟度≥80%)对MBC、MBN、NH_(4)~(+)-N含量、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具有正向调控作用,对土壤净硝化速率具有负向调控作用。化肥配施较高腐熟度有机肥可以明显增加土壤MBN,提升脲酶、蛋白酶活性,增加NH_(4)~(+)-N含量,降低土壤净硝化速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建议采用腐熟度为80%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减少有机肥生产成本及时间,实现有机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细针穿刺细胞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TT)的穿刺细胞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4例有组织病理学对照的HTT穿刺细胞学涂片的病理特点,结合其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等特征,总结HTT主要的细胞学诊断要点及辅助鉴别诊断。结果 HTT细针穿刺细胞学显示,肿瘤细胞单个散在,部分呈相互黏附的簇状或形成具有小梁状表现的簇状;瘤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胞质中等量或丰富,细胞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细腻颗粒状,可见小核仁,易见核沟、核内假包www.selleck.cn/products/dabrafenib-gsk2118436涵体、细胞核轮廓不规则,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核的特征;间质存在透明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瘤细胞簇黏附并不紧密,有小梁状或合体样结构,瘤细胞围绕透明变物质呈放射状分布,丰富的嗜酸性或嗜双色性胞质,细胞核相对拉长,无乳头状结构及CH-223191核磁纤维血管轴心,无砂粒体。组织病理学显示瘤细胞呈梁状、器官样排列,小梁间见透明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沉积,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胞质嗜酸,细颗粒状,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见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结论 结合超声学的改变,仔细观察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间质成分及细胞学特点,考虑HTT的患者可行细胞块Ki-67染色辅助genetic information诊断,提高HTT的诊断准确性或术中冰冻进一步诊断。
中西医结合延续性护理平台的构建及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中西医结合延续性护理平台,并探讨该平台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便利selleckchem抽样法,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中医院内分泌科2020年收治的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数日收治的97例为试验组,予以基于中西医结合延续性护理平台的干预,双数日收治的96例为对照组,以常规健康管理计划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血糖指标、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分别为(7.28±1.16)、(8.22±1.95)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对照组的餐后2 h血糖分别为(8.23±0.Docetaxel采购99)、(9.94±1.75) 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对照组自我管理执行度分别为93.81%、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对照组自我管理评分分别为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medium(85.09±13.87)、(77.52±12.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对照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118.1±37.8)、(104.1±40.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中西医结合延续性护理平台的干预能更加有效地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满意度、血压、抑郁、焦虑、生活Hepatic MALT lymphoma质量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94例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临床干预后的总满意度,干预前后患者的血压指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健康调Baf-A1试剂查简表(SF-36)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心理干预后总满意度为97.87%,显著高于对照组(82.98%)(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舒张压(DBP)、收缩压(SBP)、SDS、SAS、SF-36等指标数值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DBP、SBP指标数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精神状态、生理状态、行为障碍、社会职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骨折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更多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机体血压数值,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脏交感神经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心脏交感神经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的影响。方法 选取6~7周龄自发性高血压雄性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只。观察组大鼠予以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对照组大鼠暴露颈中交感indoor microbiome神经节。比较2组大鼠心率、血压、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Smoothened Agonist供应商LVEF)以及心肌胶原组织Ⅰ、心肌胶原组织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mRNA确认细节表达水平。结果 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74.48±17.46)次/min vs.(403.12±14.56)次/min,t=4.879,P<0.05];观察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大鼠[(4.97±0.52)mm vs.(4.51±0.45)mm,(3.06±0.23)mm vs.(2.57±0.17)mm,t=2.591、6.635,均P<0.05],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71.48±4.46)%vs.(80.12±3.56)%,t=5.864,P<0.05];观察组大鼠NET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507±0.054 vs. 1.424±0.046,t=4.532,P<0.05),心肌胶原组织Ⅲ、CTGF 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245±0.046 vs. 1.359±0.036;1.434±0.095 vs. 1.541±0.012,t=7.559、4.328,均P<0.05)。结论 心脏交感神经可通过调节CTGF、NET水平,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进程。
CT三维重建定位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定位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Tofacitinib临床试验1月至2021年11月在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Cerebrospinal fluid biomarkers受治疗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开颅手术治疗,试验组接受CT三维重建定位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生命质量、神经功能、颅内压、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压。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颅内压、SF-36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颅内压及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颅内压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FIB水平、ATPP及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FIB水平均高于治疗前,ATPP及PT均短于治疗前,且试验组血清FIB水平高于对照组,ATPP及PT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三维重建定位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其神经功能与凝血功能,降低颅内压,Dinaciclib控制血压水平,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其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