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对ADMA、CX3CL1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对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趋化因子fractalkine(CX3CL1)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120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片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联合依Elexacaftor纯度折麦布片),每组各60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BMS-907351核磁ADMA、CX3CL1、炎症因子、血脂的变化,并统计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67% vs.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前升高,ADMA、CX3CL1Biocarbon material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降低,(P<0.05),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ADMA、CX3CL1、血脂指标(HDL-C除外)、炎症因子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片联合依折麦布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可改善血脂,降低ADMA、CX3CL1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桃叶鸦葱黄酮调控神经元自噬和凋亡减轻大鼠脑缺血损伤

桃叶鸦葱(Scorzonera sinensis lipsch,SSL)黄酮在中国已广泛用作脑卒中的辅助治疗,但其潜在的药理及生化机制尚未完全了解,本研究旨在探讨SSL是否通过调节缺血性脑卒中半影区神经元的自噬和凋亡从而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构建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CAO)、腹腔给药治疗组(MCAO+SSL)、侧脑室注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干预组(MCAO+3-MA)、给药加干预组(MCAO+SSL+3-MA),每组6只。缺血再灌注损伤7 d后,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别检测自噬蛋白Beclin-1、LC3在各组中的表达,双重免疫荧光评估脑缺血半影区自噬标记物Antibiotic combinationLC3和凋亡标记物TUNEL在神经元中的阳性细胞百分比,并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结果显示,SSL治疗可显著提高MCAO神经元中的自噬表达并降低细胞凋亡水平,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减轻,但是SDecitabineSL的这些作用可以被自噬抑制剂3-MA抵消(P<0.05)。上述结果表明,SSL可以赋予针对缺血性Berzosertib体内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这种生物学功能与神经元中的自噬增强和凋亡减少有关。

信迪利单抗相关皮肤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分析信迪利单抗引起的皮肤药物不良反应(CADR)的发生特点与治疗转归,为临床合理使用信迪利单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PubMed等数据库收载的信迪利单抗致CADR的文献报道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收集信迪利单抗导致CADR的个案报道15篇,涉及患者15例,其中男性9例(60.00%),女性6例(40.00%),年龄分布以50岁以上居多(11例,73.33%),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84 d以内(14例,93.33%),CAselleck BYL719DR类型以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大疱性类天疱疮最常见,分别有6例(40.00%)和2例(13.33%)。13例患者经停药和/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1例患者因Stevens-Johnson综合征死亡,1例患者因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RepSox配制死亡。结论 信迪利单抗可诱发CADR,应注意红斑、黏膜损伤、皮疹、水疱等可能为CADR发生的信号,除了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外,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infective colitis-α(TNF-α)抑制剂也可作为CADR的补充治疗。

橙皮素通过自噬调控改善压力负荷小鼠的心肌肥厚

目的 通过腹主动脉缩窄(AB)术构建小鼠心肌肥厚模型,观察橙皮素对心肌肥厚及相关自噬的影响。方法 将30只C57BL/6小鼠分为5组:假手术组、手术组(AB组)、橙皮素+手术组(Hes-AB组)、雷帕霉素+手术组(Rapa-AB组)、橙皮素+3-甲基腺嘌呤+手术组(Hes-3-MA-AB组),每组各6只。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小鼠腹主动脉即可,不行AB术;其他4组均行AB术,Hes-AB组术后给予橙皮素溶液(30 mg/kg)灌胃,每日1次; Rapa-AB组术后给予雷帕霉素(0.8 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 Hes-3-MA-AB组术后给予橙皮素溶液(30 mg/kg)灌胃和3-Programmed ventricular stimulation甲基腺嘌呤(3-MA)(80 mg·kg-1·d-1)腹腔注射,每日1次。假手术组和AB组分别给予相同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溶液灌胃,每日1次。术后4周,采用超声测定收缩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s)、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s)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并获取小鼠心肌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Ⅱ、P62、Beclin1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AB组小鼠的LVPWs、LVPWd、IVSs、IVSd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AB组相比较,Hes-AB组、Rapa-AB组小鼠的LVPWs、LVPWd、IVSs、IVSd均明LY-188011纯度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Hes-AB组比较,Hes-3-MA-AB组小鼠的LVPWs、LVPWd、IVSs、IVSd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AB组LC3Ⅱ下调,P62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AB组比较,Hes-AB组、Rapa-AB组LC3Ⅱ上调,P62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Hes-AB组比较,Hes-3-MA-AB组LC3Ⅱ下调,P62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Beclin1在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橙皮素可改善压力负荷小鼠的心肌PLX5622配制肥厚,这种作用可能通过自噬调控实现。

铜胺氧化酶基因PpCuAO4在桃成熟中的功能鉴定

为明确铜胺氧化酶(CuAO)在桃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分别采用1.0、5.0和10.0 mmol·L~(-1)的CuAO抑制剂氨基胍(AG)对黄水蜜桃果实进行喷施处理,并于桃果实成熟后测定果实硬度。结果表明,5 mmol·L~(-1) AG处理组桃果实的硬度保持效果最好。进一步采用5.0 mPF-03084014小鼠mol·L~(-1) AG处理黄水蜜桃果实,并测定果实成熟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AG处理下桃果实在采后7 d内果实硬度均显著高于对照水平,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水平,表明抑制CuAO介导的多胺分解可显著延缓桃果实成熟。AG处理显著抑制乙烯合成、生长素转运和细胞壁降解相关基因PpACO1、PpABYL719作用CS、PpPIN1、PpGH3.3、PpPG和PpPME1的表达As remediation水平。为进一步明确CuAO在桃成熟中的功能,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沉默腐胺(Put)分解关键基因PpCuAO4。结果显示,转基因桃果实PpCuAO4表达水平仅为对照的18%,Put含量和果实硬度显著高于对照水平,而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均显著低于对照水平。上述结果表明,PpCuAO4介导的Put分解可以促进桃果实成熟。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解析多胺(polyamine)调控桃果实成熟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金雀异黄素通过AMPK/SIRT1/PGC-1α信号通路缓解免疫抑制大鼠的疲劳作用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缓解免疫抑制大鼠的疲劳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G)、免疫抑制模型组(MG)、金雀异黄素低剂量组(LG)、中剂量组(MG)、高剂量组(HG)以及阳性对照组(PG)。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0 mg/kg,连续3 d,建立免疫抑制大鼠模型。金雀异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10 mg/kg、20 mg/kg、40 mg/kg的金雀异黄素灌胃,阳性对照组以贞芪扶正颗粒3.125 g/kg灌胃,空白对照组等量花生油灌胃。试验结束后,记录大鼠力竭游泳时间;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肿瘤Z-IETD-FMK生产商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过氧化物酶增殖活化受体辅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coactivator-1α,PGC-1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www.selleck.cn/products/Everolimus(RAD001)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骨骼肌中AMPK、SIRT1、PGC-1α和PPARγ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补充GEN后,与MG相比,GEN-HG显著延长大鼠力竭游泳时间(P<0.01),显著降低血清中CK和LDH含量(Preceptor mediated transcytosis<0.01),显著提高大鼠血清中Ig-G、TNF-α含量(P<0.01),同时显著提高大鼠骨骼肌中AMPK、SIRT1、PGC-1α和PPAR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GEN具有缓解免疫低下大鼠疲劳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骨骼肌AMPK/SIRT1/PGC-1α通路作用、提高大鼠运动耐力、能量产生及免疫调节能力有关。

伴有NTRK基因融合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检测及病理特征分析

研究背景和目的神经营养酪氨酸受体激酶(neurotrophic tyrosine receptor kinase,NTRK)基因编码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该家族基因与不同的伴侣基因重排后翻译的新融合蛋白可持续激活下游通路,已被证实是多种人类癌症的驱动因素。实体瘤中NTRK融合频次约为0.3%左右,且融合伴侣基因较多。检测NTRK融合的方法有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ase PCR,RT-PCR)、下一代测序(nextcancer immune escape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和 nCounter 系统(NanoString Technologies)等,针对IHC是否是一种可靠的NTRK融合检测方法,IHC 阳性判读标准等问题,研究结论并不一致。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已知PTC中NTRK融合频次为1%~25%,融合比例高于其他常见肿瘤。本研究旨在运用IHC和NGS方法检测PTC中NTRK融合,探讨IHC能否预测NTRK融合情况,并分析NTRK融合PTC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病理学特点。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深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存档的848例PTC样本,均经过病理确诊。利用pan-TRK(EPR17341,Ventana)IHC检测PTC组织中TRK蛋白过表达水平,用NGS检测IHC 阳性样本中NTRK融合,进一步用IHC和PCR检测NTRK融合PTC的免疫表型和BRAF V600E突变。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总结NTRK融合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检验认为P<0.05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1.在848例PTC样本中,IHC发现120例(14.15%)pan-TRK阳性样本,81.7%(98/120)显示弱阳性。2.IHC 阳性样本均显示≥10%的肿瘤细胞着色,阳性定位在细胞质、核和膜,细胞质染色最常见(111/120,92.5%)。pan-TRK IHC着色亚细胞定位与NTRK融合相关(P=0.028)。3.NGS 显示 13 例 NTRK 融合,均表达 pan-TRK、TTF1、TG 和 PAX8,不表达 s100、Mammaglobin 和 GATA-3,均为 BRAFV600E 野生型。NTRK 融合频次为1.53%。4.共发现7种伴侣基因,分别是:ETV6、SQSTM1、TPR、EML4、CDH1、GJD2 和 TFG。5.IHC染色强度与NTRK融合相关(P<0.001),pan-TRK IHC预测NTRK融合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特异度为21.9%,阳性预测值为10.83%。6.NTRK融合与肿瘤变异类型(P<0.001)、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P=0.015)、瘤体多灶性生长(P<0.001)和砂粒体(或钙化)(P<0.001)有获悉更多统计学相关性,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均无统selleck MRTX849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NTRK融合在PTC中低频变异,包含多个融合伴侣。2.pan-TRK IHC可作为NTRK融合检测的高效筛查手段,但特异度不足,pan-TRK IHC 阳性病例需用NGS或FISH证实。3.NTRK融合PTC多数组织学表现为滤泡变异或滤泡和乳头混合变异模式,常见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多灶性生长和钙化。

头孢氨苄原料的聚合物杂质分析

目的 建立头孢氨苄原料中聚合物杂质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非水溶剂碱降解法制备头孢氨苄强制降解selleck产品溶液;采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HPSEC)和柱切换-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n)对头孢氨苄强制降解溶液中的聚合物杂质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评估HPSEC分离聚合物杂质的专属性;采用BDS Hypersil~(TM)型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pH=5.0)-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建立头孢氨苄聚合物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在头孢氨苄强制降解溶液中检出头孢氨苄二聚体及其异构体、selleck Captisol三聚体和四聚体杂质;HPSEC分离头孢氨苄聚合物杂质时,小分子杂质与聚合物杂质共出峰,方法专属性与定量准确性较差;RP-HPLC分析头孢氨苄聚合物杂质时,能够检出4种头孢氨苄指针性聚合物杂质,专属性好。结论 采用HPSEC不能对头low- and medium-energy ion scattering孢氨苄的聚合物杂质进行有效质控,建立的RP-HPLC分析头孢氨苄聚合物杂质时专属性良好、灵敏度高、方法耐用性好,可用于头孢氨苄原料的聚合物杂质质控,其中,头孢氨苄强制降解溶液可作为头孢氨苄聚合物分析的系统适用性溶液。

舒适性护理结合疼痛护理对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疼痛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适性护理结合疼痛护理对重症监selleck HPLC护室冠心病患者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在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冠心病患者54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7例。研究组给予疼痛护理+舒适性护理,对照组给予疼痛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1周后,两组患MRTX1133采购者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所改变,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甲状腺球蛋白(TG)、总胆固醇(TC)较治疗前均有所变化,其中研究组HDL-C高、LDL-C、TG以及TC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Riverscape genetics后,研究组积极应对方式高、消极应对方式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组间治疗依从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在给予舒适性护理+疼痛护理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情况,提升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南通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性分析

目的 为了解南通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流行的特点,为南通地区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从根本上控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7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患儿共10 297例,筛选出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以研究肺炎支原体在呼吸道感染中的比例。结果 (1)诊断符合呼吸道感染患儿共8 569例,其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的共有2 477例,占28.90%,3年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70,P<0.05)。(2)在总病例中男性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为25.50%,女性患儿为3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80,P<0.05)。(3)将患儿分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MP阳性率为27.00%,下呼吸道为2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0,P<0.05)。(4)按年龄将患儿分为4组:婴儿、幼儿、学龄前期、学龄期,学龄前期的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40.00%)为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按季节将所有病例分为春、夏、秋、冬4组,春季(26.30%)、夏季(28.00%寻找更多)、秋季(32.70%)、冬季(2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个月份中,10月份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34.0%)最高,差异有确认细节统计学意义(P<0.05)。(7)根据Glycolipid biosurfactant患儿临床症状表现将所有患儿分为有气喘组和无气喘组,无气喘组MP阳性率高于有气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08,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本地区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女性患儿MP阳性率高,学龄前期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秋季是MP在一年中的流行季节,一年中10月份阳性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