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临床与免疫特征

目的: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相关性暴发性1型糖尿病(PD-1 associLEE011化学结构ated fulminant type 1 diabetes,PFD)是少见的内科急危重症,临床特点尚不清楚。本研究分析PFD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升临床诊疗水平。Infection types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就诊的10例PF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报道的66例患者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与免疫特征,并对不同胰岛自身抗体状态的PFD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结合我院及文献检索数据,共报道76例PFD患者,年龄(60.9±12.1)岁,男性占60.0%,体重指数(22.1±5.2) kg/m~2。76例患者中最常见的肿瘤是肺癌(43.4%)和黑色素瘤(22.4%)。selleckchem GW-572016PD-1相关抑制剂最常见的药物是纳武单抗(37.5%)和派姆单抗(38.9%)。82.2%的PFD患者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从PD-1相关抑制剂治疗开始到血糖升高的中位发病时间为95(36.0,164.5) d,糖尿病发病前中位治疗周期为6(2.3,8.0)。26.0%(19/73)的PFD患者胰岛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组的酮症酸中毒比例显著高于阴性组(100.0%vs 75.0%,P<0.05)。PD-1抑制剂治疗后的糖尿病发病时间和输注次数在抗体阳性组中均显著低于抗体阴性组(28.5 d vs 120.0 d;2周期vs 7周期,均P<0.001)。结论:启动肿瘤免疫治疗后需警惕发生PFD不良反应,胰岛自身抗体阳性PFD比阴性患者发病更快、更严重。PD-1相关抑制剂治疗前后检测胰岛自身抗体及血糖对PFD预警预测有重要价值。

SESN3对糖尿病心肌病心脏纤维化的影响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及高糖处理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后的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应激诱导蛋白家族成员Sestrin3(SESN3)蛋白在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Vacuum-assisted biopsyomyopathy,DCM)心脏纤维化疾病中的作用。首先,对从GEO数据库搜索到的与糖尿病心肌病相关的四个数据集GSE26887、GSE197999、GSE161931和GSE5606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绘制差异表达火山图;再利用韦恩图分析四个数据集CP-456773试剂共同表达的差异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最后在原代大鼠心肌细胞中验证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GO分析结果显示,在GSE26887、GSE197Bafilomycin A1说明书999、GSE161931和GSE5606数据集中共同上调或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主要富集于染色体分离、纤维化、蛋白结合等方面;而SESN3在GSE26887数据集中明显上调,在GSE5606数据集中是下调的。Western blot结果证实SESN3在高糖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中呈现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本研究提示SESN3对糖尿病心肌病心脏纤维化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桃红四物汤合七味白术散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50例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合七味白术散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Laduviglusib分子量,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合七味白术散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Medial extrusion(HCY)],颈动diABZI STING agonist半抑制浓度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部血管斑块大小以及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47/50),对照组为72.0%(3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TC、TG、LDL-C、CRP、HCY、IMT、斑块大小均较治疗前改善,且组间比较(除TC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桃红四物汤合七味白术散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IMT水平,缩小颈部血管斑块,从而达到预防和减缓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目的。

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PLX5622作用月—2020年10月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点击此处50例。研究组给予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参照组给予环磷酰胺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免疫学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routine immunization结果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参照组的72.00%(χ2=6.775,P=0.009);2组患者IgM、IgG、Ig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1);2组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健康及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血清免疫学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临床推广。

PCR-核酸试纸条快速鉴定皮氏罗尔斯顿菌

目的 基于PCR-核酸试纸条技术,建立快速检测制药用水中皮氏罗尔斯顿菌的方法。方法 利用煮沸法提取皮氏罗尔斯顿菌基因组DNA,以皮氏罗尔斯顿菌16S rDNA为靶基因使用NCBI primer-BLAST 5.0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克隆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5α,鉴定PCR产物;分别在引物的5’端标记FITC与Biotin;组装核酸试纸条,建立PCR-核酸试纸条的方法;Regorafenib试剂优化反应体系中胶体金标记的链霉亲和素与抗体浓度的最佳工作量;并对试纸条进行反应原理验证及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评价;对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制药用水检测出的7株皮氏罗尔斯顿菌进行实验并利用MEGA构建进化树,对污染溯源进行分析。结果 煮沸法提取基因组浓度较好,纯度1.8~2.0;PCR产物经克隆转化、测序比对,与GenBank已登记的皮氏罗尔斯顿菌16S rDNA相似度为100%;利用胶体金放大原理,每100μL胶体金溶液中,加入3.5μL链霉亲和素进行标记,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为2.0 mg/mL抗FITC抗体,质控线为1.2 mg/mL生物素化BSA,与阳性扩增产物结合产生红色条带;按照优化条件进行试纸条组装,每100μL样品展开液中加入8μL PCR产物,反应5 min后观察结果;核酸试纸条特异性结果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一致,仅有皮氏罗尔斯顿菌为阳性结果,不动杆菌、气单胞菌、假单胞菌、非脱羧勒克氏菌均寻找更多为阴性结果;核酸试Viral infection纸条灵敏度评价,将DNA浓度降至10~(-5)ng/μL时,试纸条检测线仍有条带,较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灵敏度高1000倍;核酸试纸条稳定性评价,将试纸条在3、6、9、12月进行检测,稳定性较好。结论 建立PCR-核酸试纸条技术检测制药用水中皮氏罗尔斯顿菌,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成本较低等优点,适用于制药企业对制药用水的日常检测。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虎杖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

NVP-TNKS656分子式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探讨虎杖治疗脓毒症的作Urinary tract infection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相关文献获取虎杖主要化学成分并预测作用靶标,从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得脓毒症的疾病靶标,将脓毒症靶标与虎杖有效成分靶标通过R软件处理并绘制韦恩图。利用Cytoscape 3.8.0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药物-成分-靶标网络、药物-疾病靶标蛋白互作网络(PPI)。对交集靶标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对核心靶标和有效成分采用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虎杖10个药物活性成分和63个潜在作用靶标。活性成分主要为槲皮素、木犀草素、β-谷甾醇、毒扁豆次碱、大黄酚、儿茶酚、6,8-二羟基-7-甲氧基呫吨酮。TP53、IL6、ESR1、CASP3、HIF1A、VEGFA等是筛选出来的核心靶标。GO富集结果主要集中在氧化应激反应、活性氧代谢过程、凋亡信号通路的调控与负调控等功能。KEGG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晚期糖基化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验证了网络药理学结果。【结论】虎杖可能通过β-谷甾醇、毒Dinaciclib研究购买扁豆次碱、大黄酚等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TP53、IL6、CASP3、HIF1A、VEGFA等多种关键靶标,发挥对PI3K-Akt、AGE-RAGE、MAPK等多个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进而在干预炎症反应、细胞自噬、免疫应答等方面对脓毒症治疗产生积极作用。

MMPs抑制剂联合环磷酰胺干预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及YKL-40和HER-2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MMPs抑制剂联合环磷酰胺(CTX)干预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几丁质酶样蛋白-40(YKL-40)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影响。方法 人结肠癌细胞株Lo Vo根据实验设置分组为4组:空白对照组(进行溶剂二甲亚砜干预)、CTX干预组(仅进行2μmol/L CTX干预)、GM6001干预组(仅进行2.5μmol/L GM6001干预)和联合干预组(2μmol/L CTX和2.5μmol/L GM6001共同干预)。干预24 h后,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细胞YKL-40和HER-2 mRNA表达;干预48 h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表达;干预72 h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中YKL-40和HER-2水平;分别于干预24 h、48 h和72insect biodiversity h后,MTT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TX干预组、GM6001干预组和联合干预组细胞YKL-40和HER-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联合干预组也显著低于GM6001干预组和CTX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GM6001干预组和CTX干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TX干预组、GM6001干预组和联合干预组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促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Caspase-3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干预组Bcl-2表达也显著低于GM6001干预组和CTX干预组,Bax和cleaved-Caspase-3表达也显著高于GM6001干预组和CTX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GM6001干预组和CTX干预组凋亡蛋白表达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24~48 h后,空白对照组、CTX干预组和GM6001干预组细胞增殖能力均随时间增加而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联合干预组不同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不同时间点,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TX干预组、GM6001干预组和联合干预组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降低,联合干预组也显著低于GM6001干预组和CTX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GM6001干预组VX-661 molecular weight和CTX干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MPs抑制剂联合环磷酰胺干预结直肠癌细胞可通过促进细胞中促凋Galunisertib采购亡蛋白表达、抑制抑凋亡蛋白蛋白,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并可抑制细胞增殖,因此可能进一步抑制结直肠癌发展和恶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中YKL-40和HER-2的表达相关。

基于半监督生成对抗网络的乳腺癌图像分类

本文针对仅有少量带标签样本时如何提高大量未标注样本分类的的鲁棒性和准确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半监督生成对抗网络(semi-supvised generatiCrizotinib配制ve adversarial networks, SGAN)的乳腺癌图像分类方法。该方法在输出层使用Softmax函数替代Sigmoid函数实现多分类。首先将随机向量输入到生成网络中,生成伪样本并标记为伪样本类进行训练。接着将真实标签样本、真实无标签样本和伪样本输入到判别网络中,输出为不同类概率值;然后采用半监督训练方法反向传播更新参数;最后实现对乳腺癌病理图像的分类,标注样本Ayurvedic medicine数量分别为25、50、100和200,最终准确率达到95.5%。实验结果表明,当标注样本有限时,本文算法的准确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本文算法相比于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和迁移学习(tselleckchem ABT-199ranfer learning, TL)等分类方法准确率有了显著提高。

涤痰开窍中药复方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涤痰开窍中药复方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7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干预组在西医常规治Liproxstatin-1使用方法疗基础上服用涤痰开窍中药复方。比较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的生存状态,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日、治疗第7日及第14日的临床肺损伤评分(CPIS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炎症指标水平,以及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期间干预组有2例退出、对照组有4例退出,其余61例均完成相应治疗。干in vitro bioactivity预组的病死率3.13%低于对照组的20.69%(P <0.05)。两组治疗3、7、14 d后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和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 <0.05或P <0.01),且干预组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和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在治疗后治疗第3日、第7日和第14日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或P <0.01)。治疗后干预组AY-22989 molecular weight的机械通气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涤痰开窍中药复方可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肺损伤,降低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率,可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利妥昔单抗减量的FCR方案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LGK-974利妥latent neural infection昔单抗减量(375 mg/m~2固定剂量)的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FCR)方案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并探讨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一线利妥昔单抗减量FCR方案治疗的35例CL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中男25例,女10例,中位年龄58(42~75)岁,中位疗程数为6(2~6)个,总反应率为91.4%(32/35),15例(42.9%)达完全缓解,3例(8.6%)达骨髓未恢复的完全缓解,14例(40.0%)达部分缓解,2例(5.7%)疾病稳定,1例(2.9%)疾病进展。20例患者进行了骨髓微小残留病(MRD)检测,14例(70.0%)MRD阴性(MRD<0.01%)。中位随访60.7(6.6~153.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1.7(95%CI 57.7~106.9)个月,selleck化学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Cox回归分析发现,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3.5 mg/L和伴有TP53异常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0.05),未发现对总生存期有意义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治疗前IgA缺乏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缩短(P<0.05);治疗后达骨髓MRD阴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未达到vs 35.6个月,P=0.016)。治疗后7例(20.0%)发生≥3级感染,15例(42.9%)发生≥3级血液学不良反应,除1例发生5级不良反应,其余不良反应均可恢复。结论:利妥昔单抗减量的FCR方案一线治疗CLL患者的总反应率、MRD转阴率及远期生存获益较理想,安全性可控。患者治疗前血清β2-微球蛋白>3.5 mg/L和伴有TP53异常影响无进展生存期,治疗前IgA缺乏可能影响总生存期;治疗后达骨髓MRD阴性的患者更易获得长期无进展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