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疆喀什地区第二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务人员抑郁、焦虑、急性应激和失眠症状的检出率及相关因素

研究目的:医务人员在经历第二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其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尚不清楚。本研究有两个目的:(1)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回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心理健康问题防治方案;(2)调查第二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新疆喀什地区医务人员抑郁、焦虑、失眠和急性应激症状的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为系统性文献回顾与分析,以三组中文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OR新型冠状病毒OR新冠病毒OR新冠肺炎)、(医生OR护士 OR医务人员OR医务工作者OR医护)和(心理OR抑郁OR焦虑OR应激OR危机OR失眠OR睡眠障碍)及相应的三组英文关键词(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Virus OR coronavirus diseases 2019 OR novel coronavirus OR COVID OR COVID-19 OR SARS-CoV-2 OR 2019-nCoV)、(doctors OR nursing staff OR healthcare workers OR medical staff 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mental health OR depression OR anxiety OR psycho*OR stress OR insomnia OR sleep disorders)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DATA)、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的文章,并对所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第二部分为针对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进行的横断面网络调查。问卷收集了人口学资料和自Z-VAD-FMK行设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问题。采用事件影selleck HPLC响量表-6、失眠严重程度指数、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患者健康问卷-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7、中国大五人格量表-15测量心理症状或特征。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社会人口学等因素与抑郁、焦虑、急性应激和失眠症状的关系。研究结果:第一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务人员存在显著焦虑、职业倦怠、睡眠、抑郁、应激等心理问题,多种因素会影响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针对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心理问题,采取正念减压疗法、叙事护理、团体或个体心理干预、音乐疗法、体育疗法或体育锻炼、中医药疗法及经颅重复磁刺激治疗等干预方案,有助于促进其身心健康。第二部分研究共纳入123名研究对象,其抑郁、焦虑、急性应激和失眠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60.2%、49.6%、43.1%和41.1%。回归模型显示,少数民族、担心被感染、关注疫情信息时间长、神经质人格特征与医务人员心理问题的出现呈正相关,而外向性人格、社会支持好、文化processing of Chinese herb medicine程度高则与医务人员心理问题的出现呈负相关。研究结论:明确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医务人员心理危机的特点和需求,早期进行有计划、分层次、专业、系统的心理干预等综合干预对促进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疫情防控与救治能力是必要且有效的。在喀什地区经历了第二波疫情的医务人员,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的比例较高。研究发现若干因素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这些发现有助于识别有心理健康问题风险的医务人员,有助于在疫情复燃期间制定精准的心理健康干预政策,并可能为今后其他疫情时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更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