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对不同日龄自闭症大鼠海马BDNF和Syn、PSD-95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捏脊对23日龄、37日龄、51日龄自闭症大鼠行为学及海马区BDNF、Trk B、CREB、Syn、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捏脊对不同发育时期自闭症大鼠神经可塑性的影响,为优化自闭症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本实验采用25对SPF级8周龄的Wistar大鼠,以雌雄1∶1的比例合笼,于次日检查有无阴栓脱落,有阴栓记为孕0.5天,孕鼠和雄鼠分笼饲养。按照随机数表法将Wistar孕鼠分为模型组和空白组。模型组孕鼠于孕12.5天时腹腔注射丙戊酸钠溶液600mg/kg,产下的仔鼠为模型鼠;空白组孕鼠于孕12.5天时腹腔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产下的仔鼠为空白仔鼠,出生当日记为PN1。随机选取8只空白仔鼠为空白组;随机选取42只模型仔鼠分为7组,每组6只,即模型组、PN23模型组、PN23捏脊组、PN37模型组、PN37捏脊组、PN51模型组、PN51捏脊组。空白组及模型组在完成PN22的旷场实验次日取材,各捏脊组在指定时间开始捏脊干预,连续干预28d,每日1次,1次21遍,其余模型组仅模拟抓取和固定,干预结束次日完成旷场实验,并于旷场实验次日取材。同日龄的模型组和捏脊组的旷场实验和取材时间一致。取材选择海马组织,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BDNF、Trk B、CREB、Syn、PSD-95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Syn、PSD-95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1.体质量:与空白仔鼠比较,模型仔鼠在PN7、PN14、PN21的体质量较低(P<0.01)。2.睁眼实验:与空白仔鼠比较,模型仔鼠睁眼时间在PN12、PN13、PN14无明显差异(P>0.05),PN15、PN16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模型仔鼠睁眼时间较迟。3.游泳实验:与空白仔鼠比较,模型仔鼠游泳评分在PN9、PN11低于同日龄空白仔鼠(P<0.01),PN13、PN15无明显差异(P>0.05)。4.Erdafitinib研究购买方向趋向性实验:与空白仔鼠比较,模型仔鼠在PN7、PN8、PN9、PN10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模型仔鼠转身需要时间较长。5.热板致痛实验:与空白仔鼠比较,模型仔鼠抬足时间在PN9、PN11、PN13无明显差异(P>0.05),在PN15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模型仔鼠的痛阈值较低。6.旷场实验:1)PN22: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之间站立次数和理毛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bioimage analysis,各组自闭症模型大鼠的站立次数减少、理毛次数增多(P<0.05)。2)干预后:分别与同日龄的模型组比较,各捏脊组站立次数增加、理毛次数减少,其中PN51捏脊组的站立次数和PN51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组间的站立次数和理毛次数均无明显差异。7.免疫印迹法: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海马BDNF、Trk B、CREB、Syn、PSD-95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P<0.05,P<0.05,P<0.05);与同日龄的模型组比较,PN23捏脊组大鼠海马BDNF、Trk B、CREB、Syn、PSD-95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P<0.05,P<0.01,P<0.05),PN37捏脊组大鼠海马BDNF、Trk B、CREB、Syn、PSD-95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P<0.05,P<0.01,P<0.05),PN51捏脊组大E7080分子式鼠海马BDN F、Trk B、CREB、Syn、PSD-95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其中BDNF、Trk B、CREB无统计学差异(P>0.05),Syn、PSD-95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1)。8.免疫荧光法: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Syn、PSD-95的平均光密度均降低(P<0.01,P<0.01);与同日龄的模型组比较,各捏脊组大鼠海马Syn、PSD-95的平均光密度均升高(P<0.01,P<0.01)。结论1.与同日龄正常大鼠相比,22日龄自闭症模型大鼠焦虑情绪严重、对新环境探索性较差,海马区BDNF、Trk B、CREB、Syn、PSD-95蛋白表达水平下降。2.捏脊可以改善自闭症大鼠刻板行为,缓解焦虑情绪,提高对新环境的探索兴趣;上调不同日龄自闭症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 B、CREB、Syn、PSD-95蛋白表达水平,促进神经发育,改善突触功能,提高神经可塑性。3.捏脊对23日龄、37日龄、51日龄自闭症模型大鼠都有一定治疗效果,并且对23日龄和37日龄自闭症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优于51日龄自闭症模型大鼠,提示捏脊对发育早期的自闭症模型大鼠治疗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