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荟萃分析(Meta分析),对布地奈德(budesonide)气道内应用的不同给药方式(气管内滴入、雾化吸入)在预防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重点对其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布地奈德给药方式预防新生儿BPD提供参考的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各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selleck激酶抑制剂库、万方数据库、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以及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Clinical Trials上已经进行注册但截至检索日期前暂未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为建库以来至2022年10月31日,检索布地奈德气管内用药的随机对照研究,随后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筛选完成后对最终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及主要结局指标的数据进行提取,主要的结局指标为有效性(BPD的发生率、死亡率)和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利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评估完成后将最终得到的数据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合并分析,选用相对危险度RR(Risk Ratio)以及对应的95%可信区间(95%Con fidence Interval)作为效应量,并制作出相应的森林图,最后再使用Stata 15.1软件制作出各结局指标所对应的漏斗图,根据漏斗图是否对称来评估各文献之间是否有发表偏倚的存在,从而得出最终的结论。结果:通过对各中英文数据库及中外临床试验注册中心进行检索,共检索出2208篇可能符合纳入条件的文献和1篇已注册但截至检索日traditional animal medicine期前尚未发表的研究,最终纳入21篇文献,共涉及2904名患儿(试验组1447名,对照组1457名)。对本次研究所纳入文献的相关结局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结局指标包括:BP D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通过对纳入文献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得出,在BPD的发生率方面,布地奈德组(RR 0.60,95%CI 0.53-0.67,p<0.00001)低于对照组,气管内滴入亚组(RR 0.57,95%CI 0.49-0.67 p<0.00001)及雾化吸入亚组(RR 0.62,95%CI 0.53-0.73 p<0.00001)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在死亡率方面,布地奈德组(RR 0.80,95%CI 0.69-0.92,p=0.002)低于对照组,气管内滴入亚组((RR 0.59,95%CI 0.40-0.87,p=0.007)及雾化吸入亚组(NN2211RR 0.85,95%CI 0.73-0.99,p=0.04)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动脉导管未闭(PDA)发生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败血症发生率、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肺出血发生率、气胸发生率、高血糖发生率。对各项数据进行Meta分析可得出:布地奈德组与对照组的相关并发症,ROP发生率(RR 1.06,95%CI 0.92-1.23,p=0.4)、NEC发生率(RR 0.93,95%CI0.71-1.21,p=0.58)、败血症发生率(RR 0.98,95%CI 0.85-1.13,p=0.78)、IVH发生率(RR 1.09,95%CI 0.93-1.27,p=0.29)、PVL发生率(RR 1.18,95%CI 0.42-3.29,p=0.76)、肺出血发生率(RR 0.69,95%CI 0.38-1.24,p=0.21)、气胸发生率(RR 0.86,95%CI 0.28-2.64,p=0.79)、高血糖发生率(RR 1.12,95%CI 0.78-1.61,p=0.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DA的发生率上,布地奈德组(RR 0.9,95%CI 0.80-1.00,p=0.04)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布地奈德气道内应用可降低BPD的发生率、死亡率及PDA的发生率。2.布地奈德联合PS气管内滴入的给药方式在降低BPD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优于雾化吸入。3.布地奈德气道内应用不会增加其他相关并发症如:ROP、NEC、败血症、IVH、PVL、肺出血、气胸、高血糖发生的风险。